作品相关 紫禁城名词索引——【楼】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逃宫作品相关 紫禁城名词索引——【楼】
(88106 www.88106.info)    【角楼】

    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

    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

    角楼座落在须弥座之上,周边绕以石栏。中为方亭式,面阔进深各三间,每面8.73m,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靠近城垣外侧两面地势局促,故抱厦进深仅为1.60m,而城垣内侧的两面地势较开阔,抱厦进深加大为3.98m,平面成为中点交叉的十字形,蕴含着曲尺楼的意匠,使得角楼与城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建筑形体,取得了有机的联系。

    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0m,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上层檐为纵横相交四面显山的歇山顶,正脊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檐下施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二层檐四面各加一歇山式抱厦,四角各出一条垂脊,多角搭接相互勾连,檐下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四角出垂脊,用围脊连贯,檐下重昂五踩斗栱。下层檐和二层檐实际上四面各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加垂脊集合在一起的屋顶形式。角楼梁枋饰以龙锦方心墨线大点金旋纹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和槛窗极为精致。

    角楼采用减柱造做法,室内减去四根立柱扩大了利用空间面积。在房屋构架上采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梁头不外露,使外观上更加突出装饰效果。

    紫禁城的四座角楼,继承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灵活多变的传统作法,使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得以巧妙地结合,展现出我国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才能。

    【萃赏楼】

    萃赏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光绪年间先后修葺。

    萃赏楼坐北朝南,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前后出廊。楼的正面下层为明廊,上层东四间为明廊,西梢间隔为暗廊,明间开门,余为窗。楼的后檐下层两次间各开一门,上层中间开门,余皆为窗。隔扇门均为步步锦隔心,夔龙团纹裙板,窗为步步锦支摘窗。上下檐柱间设雕花彩绘木栏杆。外檐饰博古纹苏式彩画,檐下安倒挂楣子。

    楼上后檐明间的门外凌空架一白石小桥,通往后山主峰上的碧螺亭。楼前假山峦峰叠起,洞谷相通。楼西侧有上下游廊与云光楼相接。

    【云光楼】

    云光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的西南隅,楼内匾额曰“养和精舍”。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形制仿自建福宫花园的“玉壶冰”。

    云光楼平面呈曲尺形,西倚宫墙,自北向南又折而向东。上下两层,上顶北侧为歇山顶,东侧则为硬山顶。前檐出廊,上层北侧以石桥与院内假山相通,东侧外接上下两层游廊与萃赏楼相接。楼前有假山蜿蜒横过,主峰建一亭名碧螺亭,平面为五瓣梅花形,形式独特。楼内东侧设佛堂,有匾额曰“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乾隆、嘉庆两位皇帝均有《养和精舍》诗咏。

    【梵华楼】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倚北宫墙而立,坐北朝南,7开间,二层楼,卷棚歇山顶。楼下明间供旃檀佛铜像,高210cm。东西各3室,分别供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造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异,豪华精美。塔周围三面墙挂通壁大幅唐卡,画护法神54尊。各室中央均为天井,直通二层。二层绕天井设紫檀木围栏,珐琅塔顶正在天井中央。二层明间供木雕金漆宗喀巴像,其余6间隔为6室,由西向东依次布置为:一室般若品(显宗部),二室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父续),三室无上阴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母续),四室瑜伽根本品(瑜伽部),五室德行根本品(行部),六室功行根本品(事部)。每室主供密宗、显宗主尊铜像,各9尊,供于北墙长案;东西壁为紫檀木千佛龕,内供122尊小铜像。6室供佛合计786尊。

    梵华楼按照藏传佛教显宗、密宗四部供设佛像、唐卡、供器,将显、密两宗集于一体,体现出格鲁派显密双修的修持特色。楼中所供佛像全面系统地塑造出藏传佛教中诸佛菩萨及护法的各种形象,是研究藏传佛教造像的珍贵材料。梵华楼的建筑、陈设形式是清宫廷佛堂的一种重要模式,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六品佛楼」。

    【阅是楼】

    阅是楼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在畅音阁大戏楼的北侧,为清宫观戏场所。楼座北面南,前有月台,东西有配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十三年(1808年)拆去月台,改安踏跺,二十三年拆东西配楼,改建厢廊。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慈禧四十寿辰观戏曾修整此楼。

    阅是楼单檐二层,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绘金龙和玺彩画。楼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廊。下层明间开玻璃门3扇,次、稍间为槛墙、支摘窗,上支窗为双步步锦格心,下为玻璃窗。上层明间安槅扇6扇,次、稍间装修与下层相同。

    阅是楼下层东西次间靠南窗均设有宝座床。楼东西辟门与两侧转角庑房相通,再与东西厢廊相连,经南部转角庑房可直达畅音阁南扮戏楼。

    阅是楼为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观戏处,厢廊是王公大臣陪观处。

    现在这里是“清宫戏曲陈列”的场所。

    【延趣楼】

    延趣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

    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

    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

    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佛日楼】

    佛日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慧曜楼而建,北依宁寿宫北宫墙,东有石梯与梵华楼相连。楼为2层,上下各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卷棚歇山顶。

    佛日楼一层间隔成数室,供奉藏传佛教五大密教主尊(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五方佛和释迦牟尼佛。二层供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北、东、西三壁设长供案,上供无量寿佛小铜像378尊。楼前以虎皮石饰面墙围成小院,开月洞门,门外即景祺阁东院,西行可至景福宫。

    【宝相楼】

    宝相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北部,明代原为咸若馆东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改建为楼式建筑,是园中主体建筑咸若馆的东配楼,清代为皇太后、太妃们的礼佛之所。

    宝相楼坐东面西,上下两层,面阔7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式顶。前檐出廊,明间开门。下层南北墙各辟1小门,门内为楼梯间,循梯而上即可至2层。上下层均隔为既连通又独立成室的7间佛堂,除明间外,其余6间均于下层天花处开天井,使上下两层因天井而贯通,上层环天井设紫檀木围栏。

    楼下明间原供释迦佛立像,其余6间分置“大清乾隆壬寅年敬造”款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塔顶直达天井口。塔周围三面墙壁上均挂通壁大唐卡,共画护法神像54尊。

    楼上明间原供木雕金漆宗喀巴像,三面墙壁挂释迦画传、宗喀巴画传唐卡。其余6间正面设供案,供显、密主尊像,每室9尊,共54尊,与楼下6室所供54尊护法神像相对应;两侧面设壁嵌式千佛龛,每间供小铜像122尊,6室共计732尊;千佛龛下为壁隔式紫檀木经柜,藏贮各种佛经。

    宝相楼除明间外,其余6室依显宗、密宗、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父续、无上瑜伽部母续分别配供佛像、唐卡、供器,集显宗、密宗为一体,体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显密兼修的修持特色,成为清宫佛堂的一种重要模式,清宫档案中称之为“六品佛楼”。

    【慈荫楼】

    清宫内的藏经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位于慈宁花园北端、咸若馆后。

    楼坐北朝南,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卷棚歇山顶。下层东梢间为过道,前后设门,可通慈宁宫,西墙开门通室内。上层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西梢间设楼梯。北壁设通壁的供经龛,曾供藏著名的北京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经》108部。正中是佛龛,供奉释迦牟尼佛等金铜佛多尊。龛前有长供案,陈设佛塔、供器。

    【吉云楼】

    吉云楼位于慈宁宫花园内咸若馆西侧,坐西面东,面阔7间,东与宝相楼相对。明代原为咸若馆西配殿,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建为二层楼阁,三十六年(1771)悬满汉文“吉云楼”匾。楼上下室内正中均供有大尊佛像。佛像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底座及多层台阶的金字塔式供台,供台顶部是一道长墙式的千佛龛。供台上层层摆放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四壁、屋梁各处满做千佛龛,内供相同的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共计一万余尊,是为宫内一处名副其实的万佛楼。这种专供擦擦佛的宽敞殿堂可能是内地藏传佛殿中仅存者,西藏亦未见有实例,故为极其珍贵的佛教遗迹。

    华海澄明,性源离色相;

    法铃朗彻,觉地了声闻。

    ——乾隆题吉云楼,楼匾“如是室”

    楼,东厢是宝相楼,西厢为吉云楼,围成半封闭的三合院。

    【梵宗楼】

    梵宗楼位于中正殿佛堂区,雨花阁西北,为一座倚墙而建的3开间卷棚歇山顶二层小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中正殿一区佛堂中修建最晚者。此楼体量很小,偏于一隅,但其供奉的主神地位崇高。一楼供文殊菩萨青铜坐像,高1.1m,座宽0.7m。二层供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刚青铜像,高1.72m,座宽1.35m。此二像为清宫中最大的文殊造像与大威德造像。二楼陈设狼皮、貂皮、虎皮、黄狐狸皮、猞猁皮等多种兽皮扁幡;铜镀金龙纹红漆箱2只,内分别供皇帝龙袍、衣饰与盔甲;兵器架2个,供刀枪弓箭。这些供器意在将大威德金刚作为战神奉祀。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逃宫》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逃宫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逃宫》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