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九十二章 小人物的选择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打造宋帝国正文 第三百九十二章 小人物的选择
(88106 www.88106.info)    不说高俅在淮阴对土地的开发,当大量的贵族、商人从淮阴下船,选择在此地建设新的家园时,郭二和吕方却是有些犹豫不定了。

    依照他们的本意,自然是想在南方之地圈上百亩的土地,来建设自己的家园的。在他们眼中,淮阴这座距离宋国本土最近的城邑,无疑是最好的地方了。

    而这块最好的地方,却受到了几乎整个宋国贵族和商人们的争抢。当他们找到了淮阴的官员,并申请那一百亩的土地时,却是让他们极为难办。

    任何宋国平民,若是有需要,都可以在南方申请百亩的土地。这是宋君亲自颁布的法令,淮阴官员们自然不敢不从。然而一项政令的具体执行,官员们自然是可以从中拿捏的。

    郭二和吕方二人,哪怕在宋国是属于最底层的小人物,也确实能够在淮阴得到上百亩的土地。然而这些田地,不是距离淮阴城极远,就是些远离水源的最贫瘠土地。这样的地方,自然不是建设家园的理想地方。

    当郭、吕二人对此进行质疑时,官员的回复相当直接:“如今靠近淮阴城周边的土地,不是已经发放给士兵们,就是已经被国内来的人买完了。剩余的土地,就是淮阴周边所拥有的土地了。”

    因为吸纳更多的人口,事关官员们的考核,这些官员又对他们劝说道:“如今从国内来的贵人们都希望在淮阴安家,你们若是愿意在此投效他们,必定会得到重用!淮阴乃是距离本土最近的城邑,南方都是些偏僻蛮荒之地,更兼天气奇热无比,你们到那边去,一定会后悔的。”

    这种诱惑中带有威胁性质的说辞,不仅对郭、吕二人说起,也对所有到此的平民们说起。不得不说,许多没见过世面的人,也确实被官员们的这一套说辞给吓住了,于是就此留在了淮阴,成为了宋国新的佃户。

    然而更多的底层小人物,却是压根不惧困难,继续向着南方前进,这其中就包括了郭二和吕方。在这些人看来,他们来到这片南方蛮荒之地,难道就是重新成为受他人控制的佃户吗?若是那样的话,他们直接待在宋国国内岂不是更好,又何必费这么大心思跑到南方来?

    淮阴之地的官员们见到他们如此坚定的意志,也就不再相劝了。于是他们就开始随着船只继续沿河而进,随后又进入邗沟,并抵达大江北岸的重镇广陵。

    与淮阴相比,愿意到广陵来开拓的商人和贵族们一下子少了许多。与之相对的是,留在此地的士兵数量,却是大大的多于淮阴的数量。这样的事,也很好理解,毕竟淮阴乃是靠近宋国本土的城邑,宋国能够对它的控制比较强;而广陵这样的城邑不仅远离宋国本土,而且还临近大江,乃是控扼整个江北的险要之地。一旦宋国与楚国再度爆发战争,此地又为楚国所夺,那么整个扬州之地就彻底被大江断为两截,到那时麻烦就大了。

    随同船只而来的人,大多选择了留在此地。对于这些人来说,广陵虽然也是距离宋国本土较远的地方,但是它好歹还是在大江北岸,若是此地不偕,重新回到宋国国内,还是相对容易的。

    就连与郭二关系较好的吕方,都对此地极为心动。毕竟船只再行驶下去,就要穿过那与海面相似的宽阔江面,前往江南地方了。宋人都知道,一旦抵达江南,那就是吴越之地了,这对生于中原之地的郭、吕二人看来,江南无疑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吴越之地,哪怕是宋国这样的商业国家,也是带着极大的偏见的。在宋国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个宋国商人贩了一批帽子到南方去卖,结果吴越之民断发纹身,压根就不用帽子,而导致了商人的赔本。

    在宋人眼中,帽子乃是基本的服饰,一群连帽子都不穿的人,这与野人又有何区别?

    不过在郭二看来,越是南方偏僻之地,说明前往此地的宋人,必定会越少,而这就代表这机遇。因而他费了极大的代价,终于说服了吕方和他一起继续前行,看看这另一个世界的风景。

    当船只继续前行,抵达了大江南岸的云阳,总算是见到了与江北之地完全不同的风景。此地的环境,并非如他们所想的那般乃是穷山恶水之地,反而是环境极为优美的所在。

    江南之地,极少有山峦,就是有,也普遍是低矮的丘陵。若说这土地上与宋国本土有何区别,那就是此地的湖、塘数量之多,远非宋国国内可比。

    从云阳出发,前往吴地腹心处的官道,所走的路线都并不呈直线,而是弯弯曲曲的,就是为了避让那众多的小湖泊。当他们见到了那些传说中不戴帽子,断发纹身的吴人时,却发现对方并非如同野蛮人一般难打交道。

    二人当即决定,就在这片地方来安居了。而当他们向云阳的官员申领土地时,却发觉他们抵达此地的做法,果然是正确的。

    扬州之地,因为是新开发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所任命的官吏,与之前在宋国本土的官吏,考核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宋国本土的官吏,主要考核的就是本地所创造的财富,以及其具体征收的税赋多少。而扬州之地,目前考核的标准仅有一个,那就是本地新增的人口数量!

    江北之地,不用官员们怎么宣传,就有大批的贵族、商人愿意带着家人迁过来。而江南之地,虽然是风景秀丽之地,然而因为距离偏远,以及多年来的妖魔化宣传,除了四处开拓的商船队,以及被摊派到此地来戍守地方的军队,几乎就没有人愿意过来了。

    如今本地的官员见到了这两个如此有胆色的人,自然是不会放过了。他们直接给了极大的利益,将宋君所提及的免费供应的土地,提高到了十倍,每人发放1000亩的土地。除此之外,另行奖赏一处天然水塘。

    这样的待遇,让郭二和吕方二人不由得受宠若惊。坐拥千亩的土地,这在他们以前,压根是想也不敢想的事,然而如今却如此轻易的就实现了。

    不过他们很快也发现,这么广大的土地,也并不是那么好拿的。毕竟一个人想要耕种千亩的土地,是根本忙不过来的。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只能选择聘请本地的吴人来帮忙了。

    云阳,乃至整个江南的官吏,也并不是没有想到给这些吴人分配土地。然而那些吴人都是极度精明的人,那些适宜种植小米的土地,早就被吴地豪杰们抢占一空了。剩余的土地,吴人想了各种办法在上面种植,都没有任何成果。

    因而这些土地,由此就被吴人们抛弃了。他们甚至愿意选择去捕食鱼鳖,也不愿意去种田。按照他们的经验,捕食鱼鳖所得的收入,远高于种植小米所得到的收入。

    哪怕是宋国官吏们许诺了众多说辞,并派出农家弟子寻找到本地的豪杰,手把手的教导他们农业技术,吴人的兴致也并不高。这些官吏们由此知道了,在一个农业不发达的地方,想要扭转人的观念,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从北方本国过来的人虽然稀少,但他们无一不是从农业文明过来的人,自然知道农业的重要性,更知道土地乃立身之本。即使他们因为人手不足,开垦土地需要向官府借贷,并以高薪才能说动本地吴人帮忙,他们也认了。

    可以说,对于郭二和吕方这样一无所有的人来说,他们一来到江南之地,就直接欠了官府一大笔的债务。毕竟房屋的建设,土地的开垦,外加聘请本地吴人所需要的费用,都是不菲的支出,然而相比他们所得到的千亩土地,那就实在是太值了。

    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不由得想起了在陶丘所流行的杨学。作为一个典型的商业城邑,陶丘因为杨朱的到来,而开始对商业的原理进行了总结。在陶丘有一个流传极广的说法:一个人能欠的债越多,说明他所掌握的财富越丰厚。“首富”和“首负”,只在一念之间。

    郭二和吕方都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套在他们身上的巨额债务,并没有成为他们身上的巨大枷锁,反而成为了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奋发的不竭动力!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打造宋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打造宋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打造宋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