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95节 周翔宇聘请四川名将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血染的足迹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95节 周翔宇聘请四川名将
(88106 www.88106.info)    第95节周翔宇聘请四川名将

    轰轰烈烈的国共合作彻底的分崩离析了,蒋、汪都在疯狂地屠杀共C党人,共C党人怎么办?是拿起刀枪明火执仗地与蒋、汪干?还是继续选择妥协退让?在共C党的高层中,绝大多数都主张前者。就连担任中共湖北军委书记的聂荣臻也认为,只有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残酷镇压,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一连数天,他在武汉三镇四处奔走,向同志们诉说自己的想法,他还到武昌找党中央,提出自己的建议。周翔宇告诉他,提出此建议的人不少,中央正在研究应对办法,让他沉住气。

    这时候,武汉政Z府所属部队在“东征讨蒋”的口号下,陆续向长江下游移动,第二方面军各部正由武汉、武穴向九江、南昌集中。而中G所能掌握的武装力量,多数都在第二方面军,如贺龙的新二十军、第十一军叶挺率领的第二十四师和从原叶挺独立团抽调一部分骨干扩编而成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等。

    7月中旬的武汉,天热得发狂,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火炉”。只要太阳一升起来,地上就会蒸出一种怪味儿,像是尸臭,又像是火药气,可是什么也看不见。

    这天傍晚,聂荣臻正打算冲个冷水澡,周翔宇进了他的房间,一进门就对他说:“中央已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想让你到九江联络第二方面军将领,进行起义准备……”

    聂荣臻到九江以后,被叶挺安排住在他的司令部。7月20日,聂荣臻与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邓中夏、吴玉章等人相约到叶挺住处开会。会议分析了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大家一致认为应当进行独立的军事行动。因此中G能够调动的军队应赶快向南昌集中,择机起Y,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Z府,建立新的政权。

    中G中央常委接到九江的报告后,同意在南昌举行起Y。并提出:起Y后,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夺取海口,求得共C国际的援助,再举行第二次北伐。还决定由周翔宇、李立三、恽代英、彭澎4人组成党的前敌委员会,周翔宇任书记,负责领导这次起义。

    周翔宇临危受命,军事上需要一个得力助手。这个人既要有秘密组织大规模兵暴的智慧,又要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于是,他相中了刘伯承。

    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四川开县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由塾师资助进开县高等小学堂读书。辛亥革命后,受革命思想影响,报考重庆将弁学堂。因成绩优秀,毕业后被川军熊克武部录用。由于在讨袁作战中有勇有谋,很快从见习生升至连长。后因熊军作战失利,刘伯承匿逃上海,投奔孙中山。孙中山又派其潜回四川组织起义。

    刘伯承回到四川后,策动涪陵警备队率部起义,后有志士不断加入,队伍扩至400余人,被授“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由刘指挥。

    刘伯承即指挥第四支队在川东开展游击活动,全力配合川南护国军作战。一天,刘伯承接到四川护国军命令,让其袭击丰都城。在丰都的攻城战斗中,刘伯承奋勇当先,亲临第一线指挥,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猛击敌军,毙敌百余人。就在率领部队攻打城门时,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另一弹从右边大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昏倒在血泊之中。几名士兵在乱尸中找到了他,抬进邮局房内,又请来“恒春茂”中药店大夫。这大夫只能敷些止血药,给予简单处理。士兵只好让他改名换姓,潜赴重庆就医。

    刘伯承先到重庆宽仁医院治伤。这宽仁医院是美国教会开设的,设备和医疗条件都比较好。但医院已被北洋军占用,住满了从泸州和丰都下来的伤兵。刘伯承在这里治疗几天脑伤之后,为了安全,就转移至临江门一家德国人开的私人诊所治眼伤。刘伯承在这家私人诊所先后做了两次手术。第一次只是割去赘肉,理顺血管,然后派专人回德国配制假眼。几个月后,为装假眼进行第二次手术。因医疗条件所限,手术时只能施行局部麻醉。医生一刀一刀地修割赘肉,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麻醉药早已过时,刘伯承却安然端坐,一声不吭。待包扎完毕,医生见他的坐椅扶手已经被汗水浸湿,便关切地问:

    “疼得厉害吧?”

    刘伯承坦然一笑:“才割了70多刀,小意思!”

    医生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阁下每割一刀,我就暗记一数,不会错的。”

    医生树起了大拇指:“了不起,了不起!你是军神,军神!”

    一个月后,在护法的旗帜下,熊克武又与滇、黔军联合,加入云南督军唐继尧组建的靖国军,讨伐投靠北洋Z府的四川督军刘存厚。特派伤好归队的刘伯承与时任滇军旅长的朱D谈判,结成“军事同盟”。

    熊克武占据成都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督军。熊克武即任命刘伯承为刚组建的军署警卫团副团长,稍后即晋升为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长。

    在援鄂之战中,四川“援鄂军”于8月底先后到达湖北巴东、秭归县境。随后分兵三路:中路沿长江北岸直下宜昌,左路由江北进攻当阳,右路从南岸夺取宜都。三路并进,对宜昌形成包围态势。刘伯承率领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和一个工兵营,共计4个营的兵力,乘船顺江而下,至三斗坪登岸,向安安庙进攻。阵地前是一大片水田,敌人凭借这一有利地形和强大火力,扼守安安庙。刘伯承赶到前沿进行观察后,即命令一部兵力转向侧翼佯攻,把敌人的兵力大部吸引过去,而以主力从正面强攻。一声令下,数千士兵一下冲过水田,将敌人一个团全部包围缴械,俘虏了大批敌军。战斗结束后,他的参谋长不解地问:“团长,你向来不主张正面硬攻,这一次为何冒险?”

    刘伯承回答:“战场指挥要因势而为,敌人以为正面有水田障碍,我会从侧翼进攻,而侧翼正是敌人的硬脑壳,碰不得。正因为敌人以为正面不能过,我偏来他个出其不意。”

    这一仗使刘伯承以智勇双全闻名川军内外,因而被晋升为第二混成旅旅长。

    援鄂战事刚刚结束,四川第一、第二军之间的内战危机又迫在眉睫。第二军军长刘湘,原是护国战争时川军第一师的营长,因善于阿谀奉承,投机钻营,不几年就扶摇直升到军长之职。他的部队是原川军第一师的老底子,属旧军系统,而熊克武的第一军属新军系统。两军矛盾深刻,随时都有引发战争的可能。刘湘这时自以为羽翼丰满,又有吴佩孚支持,便企图争霸四川。当时第一军由湖北回防四川,驻万县、忠县一带,占据了第二军原来的“防地”。刘湘便以此为借口,准备大动干戈。为了免遭指责,刘湘就退居幕后,让手下的师长杨森代理第二军军长,向第一军兴师问罪。

    杨森从重庆派出4个团的先遣部队,攻击忠县的第一军第一师。企图切断该师与驻万县第二混成旅的联系,然后消灭第一师。第一师得知消息后,主动撤到梁山,又经大竹、渠县到蓬安。刘伯承率第二混成旅也星夜转移,途经大竹、渠县,到达杜家岩。杨森部第二师、第九师一路跟踪尾随。第二混成旅等部回师迎击,两军在杜家岩鏖战。刘伯承率部与第八混成旅密切配合,一举摧毁了敌人防线,全歼敌第三十六团,并将其团旗缴获。杨森被迫率部从杜家岩全线撤退。刘伯承等部在杜家岩一战扭转战局后,即乘胜追击。

    杨森余部经罗滩退到中滩桥扼守对抗。刘伯承率部追至中滩桥附近,与敌隔江对峙。他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后,吩咐李连长:“快请几个土参谋来问一问,要客客气气!”

    不一会儿,李连长请来3个当地老乡。刘伯承详细询问江水情况和渡江的各种办法。然后制定了佯攻右翼,猛攻左翼的作战方案。决定将主力和预备队全部用上,向敌左翼发起强攻。战斗打响后,第二混成旅官兵率先奋勇冲杀,会同友邻将第九师主力打垮。正当中滩桥战斗激烈的时候,刘伯承又抽出右翼佯攻的小股部队,绕道穿插,潜入渠县县城,袭击第九师师部,来了个腹中开花。敌师部顿时乱作一团,四散逃命,大部人员、物资均为第二混成旅俘获。

    在渠县取胜后,刘伯承又率部乘胜追击,经大竹、梁山、万县,一直追到夔府。杨森企图凭借天险“南天门”死守,无奈手下兵无斗志。当第二混成旅仰攻“南天门”时,杨部官兵纷纷溃逃,争相渡江,被淹死者不计其数。第二师师长唐式遵抓住一块门板,才逃得一条性命。杨森本人也顺江东遁,出川暂避。刘湘不得已退回大邑老家,称病不出。从此,第二混成旅威名更盛,刘伯承也因而被誉为“川中名将”。

    但刘伯承也是多灾多难,在其后的一次激战中,他又不幸中弹……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血染的足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血染的足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染的足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