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05节 旌旗猎猎心澎湃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血染的足迹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05节 旌旗猎猎心澎湃
(88106 www.88106.info)    驻扎在铜鼓的这支革命武装,是由平江、浏阳等县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组成的,其主要负责人是黄埔毕业生苏先骏和朱云卿。

    三个月前,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时,中G湘东特委曾命苏先骏和朱云卿带领平江、浏阳等县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攻打长沙。可是,陈独秀却怕与国民党关系由此恶化,强令撤了下来。

    撤出长沙之后,湘东特委又对队伍进行了整编。队伍整编好了,需要有个名义,他们就打起了贺龙的招牌,叫做“国民革命军新编二十军独立团”,苏先骏任团长,朱云卿任参谋长。南昌起Y之后,苏、朱二人带领独立团冲破沿途堵截,一路追赶起Y部队。到达江西高安后,因起Y部队已经撤离南昌,联络不上,又经上高、宜丰到达铜鼓县城休整。由于他们在往返路程中,多次与堵截的敌人作战,只剩下了两个营的兵力。

    毛润之来到铜鼓后,苏先骏和朱云卿向其作了详细汇报,并告诉毛润之,原武汉Z府警卫团在修水一带活动。毛润之听了,喜出望外,布置完工作,立刻去修水找卢德铭。

    南昌起Y前,卢德铭接到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张发奎的,让警卫团速去九江待命。另一个是周翔宇派人送来的,指示警卫团开往南昌参加起Y。卢德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将部队开向南昌。

    部队乘船沿长江南下,到达黄石港后,接到沿江侦察的小火轮报告:张发奎已在九江布防,企图等警卫团一到便强行缴械。卢德铭当机立断,决定部队上岸,改走旱路快速行军。警卫团从阳新县境翻过鄂赣交界的幕阜山,经武宁、靖安到达奉新县城后,获悉南昌起Y部队已经撤出南昌,向东南行动了。并且敌军又在南昌至樟树一带设置了封锁线,很难通过封锁线追赶起Y部队。卢德铭决定放弃与起Y部队会合计划,折向西进,将部队开到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县,一边修整、扩编,一边设法与中G组织联系。不久,他与湖南省委联系上了,可在湖南省委担任书记的夏曦却让他把部队交由副团长余洒度指挥,自己去追起Y军。他只好服从命令。当他到武汉后,适值中G中央“八七”紧急会议开过不久,在武汉主持工作的向警予让他仍回警卫团,搞好队伍的扩编和训练,需要的时候,中央会有人去找他的。

    这天,卢德铭正在团部与副团长陈浩及党员骨干何挺颖、张子清、宛希先、何长工等人研究如何与党中央的联系问题。勤务兵进来报告:“有一个生意人请求见卢团长。”

    “生意人?”卢德铭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党中央派来的?于是马上说:“请他到会客室,我马上就来。”

    来人正是毛润之。

    卢德铭在黄埔军校时,毛润之曾经给他们讲过课。那时,毛润之是中G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卢德铭非常敬佩毛润之的学识和才华。

    当他看清来人时,一阵惊喜,两只手紧紧握住毛润之的手说:“毛委员,原来是您来了,太好啦……”

    九月初的一个漆黑的夜晚,离安源不远的一座民房里,六七个装束不同的人,静悄悄地围在一个方桌傍。透过灰暗的煤油灯,可以隐约分辨出他们容貌,他们是中央特派员毛润之、警卫团长卢德铭、安源煤矿工人武装领导人王兴亚、独立团团长苏先骏、负责整编夏斗寅残部的副团长余洒度等人。现在他们正在侧耳倾听毛润之讲话:“……省委根据我们的这里的情况,决定由我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并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总指挥卢德铭,师长余洒度。下设四个团:第一团即原武汉Z府警卫团,团长由卢德铭同志兼任;第二团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和醴陵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王兴亚;第三团即独立团,团长苏先骏。经整编的夏军为第四团,团长邱国轩。现在请总指挥宣布起Y计划。”

    卢德铭站起身,清了清嗓子,把油灯向摊在桌子上的地图跟前挪了挪,手指着地图说道:

    “经前敌委员会研究决定:第一、四两团从修水出发,经龙门厂、长寿街占领平江县城;第二团从安源出发,攻克醴陵后向浏阳进军;第三团从铜鼓出发,攻克白沙市、东门市之后,向浏阳进军,与第二团一起攻打浏阳县城;然后四个团分两路会攻长沙。”

    会议结束后,各路兵马开始了紧张的起Y准备。毛润之到铜鼓指导第三团工作。

    往日受尽地主豪绅和反动军队压迫的农民们,马上要举义旗,起来造反打江山了!毛泽东心情激动,夜不能眠,挥毫写成一首《西江月•秋收起Y》: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

    要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B动。

    9月9日凌晨,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一轮圆月挂在中空,满天的繁星不住地眨眼,大地还在沉睡之中。

    一支农民队伍,在绣有斧子、镰刀图案的红旗引导下,扛着长矛、大刀和土枪,从铜鼓县城开了出来。

    毛润之因为这些天来长途奔波,历尽艰险,脚上被草鞋磨破的伤口感染化脓,不能行走。战士们就找了一把椅子,绑上两根杠子,要抬上他走。毛润之坚决不肯。他说:“大家走我也走,大家休息我也休息。我走不赢,就跟在后头!”

    说完,一边瘸着向前走,一边与战士交谈。战士们看到这样一个有学问的大领导,脚上有伤还坚持和他们一块行军,感到十分地亲切,很乐意与其交谈。

    经过三四小时的急行军,黎明前,队伍到达白沙市。战士们吼叫着向镇子里冲去。

    驻在白沙市的“挨户团”和地主豪绅闻风丧胆,各自奔命。起Y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白沙市,接着又一鼓作气在天黑之前攻克了东门市。

    攻下东门市之后,队伍由于长途跋涉,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就驻扎下来。

    次日,毛润之带领部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忙了一整天,晚上又与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人谈话到深夜。刚刚睡下不久,突然,四周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毛润之断定是国民党第二十五军驻守在浏阳的部队前来袭击。立即令苏先骏组织部队反击。

    润之的判断不错,这正是国民党驻守在浏阳的部队。他们得到从东门市逃出来的豪绅报告后,趁着黑夜包围了东门市。

    第三团在苏先骏和政治部主任朱云卿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由于敌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农民军缺乏作战经验,又多是长矛大刀,损失很大。苏先骏向毛润之问道:“部队伤亡太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设法突围呀?”

    毛泽东想了想说:“根据时间推断,第二团应该开到浏阳城了,我们再坚持一下,敌人就该回援浏阳了。”

    第二团的起Y部队在团长王兴亚的带领下,在拂晓前包围了萍乡县城,原打算在敌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乘虚而入,打他个措手不及,然后再去攻打醴陵。

    不曾想,前头的爆炸队在混进城后,被敌人发觉了,与敌人乒乒乓乓一阵好打,终因敌我兵力悬殊,只好又退了出来。等到大队人马赶到,已经失了偷袭的时机。

    王团长命令部队把县城围了起来,架起土炮轰了几炮,但因威力太小,轰不开。战士们就冲过开阔地,架起云梯向城墙上爬去。但爬了几次都被敌人打了下来。

    王兴亚知道硬拼不是办法,就命令向城墙上方开炮轰击。随着隆隆的土炮声,铁钉、石块象冰雹一样落向城头。守军一片慌乱,纷纷躲避。王兴亚却指挥部队在土炮掩护下,迅速撤离了萍乡城,奔向火车站。

    当时萍乡至株州的铁路控制在工人手中。全团官兵登上火车,拉响汽笛,不到一个小时就开到了醴陵。

    部队与醴陵的农民自卫军会合后,决定从东门攻城。从车站到东门必须经过绿水。王团长命令大部队沿绿水大桥进攻,另派一个排从右翼涉水过河。守东门的敌兵只注意防守桥上的部队,没防着已有一个排扑到了城门口,还没有呓怔过来就被解决了。大部队一拥而入,大声呐喊着冲进了大街小巷。

    第二团的战士,大多数是煤矿工人。都会使用炸药,用洋铁皮包上炸药,插上雷管、导火索就成了手榴弹。巷战时,战士们用这些自制的手榴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到处乱窜。战士们一边喊着,一边向前猛追。

    两个多小时的巷战之后,俘敌100多人,缴枪七八十支,革命的红旗在醴陵城头迎风飘扬。全城百姓涌上街头,欢迎的鞭炮响个不停。

    翌日,部队又向浏阳进军。部队到达浏阳城外,与浏阳农民自卫军取得联系后,得知敌军驻守部队开拔了,城内只有“挨户团”防守。就趁着黑夜包围了浏阳城,待天明后攻城。

    包围东门市的敌人正在组织新一轮进攻,一名敌兵飞奔来到敌军指挥部,下马叫道:

    “报告团长,有一股共匪,约一团的兵力,包围了浏阳县城……”

    敌团长听说浏阳城被围,就要回师救援。参谋长不同意,他说:“共匪伤亡惨重,已经快支持不住了,我们再组织一次强攻,打下东门市再回师浏阳。”

    敌团长想想也行,就采纳了参谋长的意见,又加强火力攻打东门市。

    毛润之看到敌人没有撤退的意思,自知敌我力量悬殊,硬守是不行的,就下达了撤退命令。苏先骏瞅准一个空隙,带领部队了冲了出去。

    部队撤到上坪以后,毛润之决定让部队一边休整,一边派人打探其他三个团的消息。两三天之后,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分别报告了探来的情况。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血染的足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血染的足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染的足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