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43节 斯大林吊唁毛润芝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血染的足迹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43节 斯大林吊唁毛润芝
(88106 www.88106.info)    红四军前委认为,毛润芝不回来,但代表大会不能不开,于是决定由陈毅主持会议。

    在以前的会议上,不提倡争论还争论不休呢,这次提倡会上争论,其争论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除了争论过的话题外,又有新的内容,比如关于红军的任务问题:有的同志说,红军首先应该做好根据地的工作,即有人反驳说,红军应该只管打仗,根据地的建设是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又如关于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的关系:有的同志说,红军应该抓好政治工作,马上有人反对说,军事好,政治自然就好。等等,吵的不亦乐乎。经过两天的争论,总算通过了一个决议。其中说:“规定前委只讨论行动问题,这是临时军委的错误;说党‘代替群众组织’,完全不是事实;说前委领导是‘书记专政’,则纯属偏见。”

    这些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毛润芝通过给林彪的信,向前委提出的“关于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克服红军中正在滋长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流寇思想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主张,却未被大多数代表所接受,因而未能写入决议,当然也就未能从政治上指出正确的路线。会议最后改选了前委,陈毅当选前委书记。

    当毛润芝坐着担架来到上杭时,大会已经结束。润芝这次确实病得很重,一会冷得披上毛毯还不住发抖,一会又热得恨不能脱掉所有衣服。

    朱玉阶见润芝病成这样,就派人将他送往上杭临江楼,请当地的著名中医吴修山给他医治。经过这位老中医的精心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但这时候蒋桂战争已经结束,蒋介石又腾出手来剿灭红军。润芝只好随闽西特委机关撤出上杭县城,转往苏家坡继续休养。途中,润芝对曾志说:“看起来我这个人命大,又闯过了一道‘鬼门关’!”

    可是“国军”却从上杭知道了毛润芝得病的消息,就造谣说,“毛润芝已死于肺结核”。

    这个谣言竟然传到了莫斯科,斯大林立刻给中G中央发来唁电:“惊闻中国共C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润芝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不胜惊愕!

    毛润芝同志是被称之为朱毛红军的政治领袖,他在其领导的范围内完全执行了共C国际六大和中G六大的决议。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C党的坚强战士,毛润芝同志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然而,这是中国共C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谨向中国共C党和毛润芝同志的亲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中G中央先前也曾听到关于毛润芝病故的消息,但已核实是国民党传播的谣言。接到斯大林的唁电,就回电说明了真像,但斯大林其唁电却无法收回了。不过通过这件事,倒使中G中央知道了毛润芝所享有的国际地位。

    正好这时中央也收到了《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案》和毛润芝、刘安恭等人的申诉信。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会议进行讨论,认为这个《决议案》,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不正确的;刘安恭的信将毛润芝、朱玉阶分成两派,许多是不符合事实的,是在故意造成派别。会议决定:由周翔宇起草一封致红四军前委的信,要他们努力与敌人斗争,军委可暂不设立,军事指挥由军长、党代表管理,调刘安恭回中央。并要红四军派一个领导干部到中央详细汇报红四军的情况。

    接到中央来信,红四军前委便在蛟洋开会相商,最后决定由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汇报,朱玉阶代理前委书记。陈毅本要刘安恭与他一同去中央,但刘安恭却认为自己是学习军事的,去中央没有事做。正好第二纵队胡少海受伤,朱玉阶就让他去担任队长。

    翌日,陈毅在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陪同下,经上杭、龙岩、厦门又转到香港,同中G广东省委接上了头,并见到了他的留法老同学、广东军委书记聂荣臻和中G中央派往广西而路过香港的邓希贤。他们相互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交谈甚欢。

    在香港候船期间,陈毅给他的胞兄、四川军阀刘存厚驻上海的少将代表陈孟熙发了一封信,说他将乘香港英国轮船到沪,并告以大致船期。

    彭德怀率三十团从井冈山到瑞金,绕来绕去,并不停地与赣军战斗,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可回来时,却非常轻松,沿途除了在信丰跟数十名靖卫队打了小小的一仗,将其歼灭之外,竟然没有见到赣军的影子!因而,仅用了10天时间,就回到了井冈山。

    可是,一到茨坪,看到的却是一幅幅惨烈的画面:房子被湘赣军烧了,只留下一段段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尸体,仅在一个纸浆池里就找出好几具,既有红军战士的,也有老百姓的,并且脚手都已腐烂……

    红军指战员看到这些惨象,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彭德怀擦了擦眼泪,站到倒塌的墙土上说:“同志们,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了吧!我们应该怎么办?”

    “打倒反动派,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说的对,我们一定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保卫革命根据地……”

    这时,不断有一群一群的老百姓,从密林里走了出来。一个个衣服褴褛,满脸泥土,男人的胡子、头发都很长。他们一见到红军,全都禁不住大哭起来。彭德怀和红军指战员,一边安慰,一边脱下身上的军装,取下干粮袋塞到乡亲们手里……

    第二天,王佐和何长工带着队伍回来了,李灿等人也在其中。原来,他们跳下悬崖后,因有树枝拦挡和厚厚的积雪衬垫,居然一个个在山崖下爬了起来,相互搀扶着钻进对面茂密的纵林。之后,又和王佐的队伍会合,在山间与湘赣军周旋。

    彭德怀看见李灿等人,又想起了留在湘鄂赣边界的黄公略的第二纵队,他们是否也坚持下来了?彭德怀立刻派人前去联络。

    黄公略的留在湘鄂赣的第二纵队,境遇还算不错。他们先后组织发动了毛田、鲁家湾、老乌塅、金坑等地暴动,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开辟了数块根据地,并与暴动队伍合编为红军支队。见到彭团长派去联络的同志后,很快率部前来与大部队会合。接着,二部又合编为红五军,除彭德怀和滕代远还任军长和党代表外,黄公略担任副军长。

    两支队伍合编之后,军心大振。这时,何长工却来告诉彭军长:“袁文才从四军开了小差,已经回来好多天了,就是不敢来见你……”

    原来,毛润芝离开军队后第二天,袁文才本打算找朱玉阶劝他与老毛和好,可朱玉阶不在办公室。他在等待时,无意间看了中央的《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当看到中央对于土匪首领的处理意见,立刻心惊肉跳。他私下揣测,之所以没有对他和王佐进行处理,是因有毛润芝罩着他们。可是世事难测,前年三月,毛委员就差一点被开除党籍。假如毛委员这次真的离开了红军,他和王佐还能确保无事吗?他越想越怕,于是悄悄跑回了井冈山,躲进王佐家里。虽然王佐与袁文才是铁哥们,但这样躲躲藏藏终久不是办法,于是就试探着告诉了何长工。

    彭德怀听了何长工的叙述,就将袁文才约来谈了话,并给予口头警告处分。之后,又与湘赣边界特委协商,让袁文才当了宁冈县委副书记,终于使袁文才和王佐的情绪稳定下来。

    然而,当袁文才到县委上班后,龙超清等县委一班人却认为,应该对袁文才擅离红四军进行组织处理。

    这天,龙超清召开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对袁文才的处理意见。凑巧的是宛希先正在宁冈巡查工作,也就列席了会议。

    但会议开得很不正常,一开始就变为土、客籍常委的激烈交锋。龙超清等土籍常委力主从严处理,要开除袁文才的党籍。而另两名客籍常委则坚决反对,认为是借机打击客籍干部,要求湘赣特委副书记宛希先主持公道。

    事已至此,宛希先不得不以上级领导的身份进行仲裁。宛希先原本为土、客籍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在各方面的声望也比较高。经过他反复劝解调停,终于使会议采取了折中的办法,给袁文才留党察看3个月的处分,仍参加县委工作,具体负责三十二团军事和宁冈地方武装的领导工作。

    毛润芝离开井冈山时,曾再三向宛希先交待:袁、王二人对根据地的建立贡献很大,要尽力保护他们。宛希先自然听从毛润芝的指示,经常来宁冈巡视。红五军成立以后,队伍又得到壮大,因干部不够用,何长工被调去担任第五纵队党代表。这样一来,宛希先便成了袁、王二人在地方党政部门唯一的依靠。

    朱倡偕等湘赣特委委员总对袁、王二人不放心,常有除掉之意。但每当提及,都被宛希先和素来支持毛润芝的永新县委一班人的劝阻。但世事难料,后来发生的一个偶然事件,却使宛希先遇到了危机。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血染的足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血染的足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染的足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