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53节 阎锡山软禁冯玉祥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血染的足迹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53节 阎锡山软禁冯玉祥
(88106 www.88106.info)    中G党员、政治教官李朴闻讯来到现场,高扬手中的驳壳枪,喊道:“不要乱来!我们要听总队长张云逸的指挥!”

    士兵们听到他的喊声后,立即向他靠拢,慢慢地人越来越多,大家在李朴的带领下,同携枪逃跑的士兵进行斗争,最后终于控制了局势。当晚逃跑的只是少数人。

    为了进一步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争取群众,消除闹事军官的思想影响,党组织决定第二天召开教导总队全体学员大会。

    张云逸在会上指出:“革命是光荣的,反革命是可耻的。每一个人都要认清形势,掌握自己的命运,对自己要走什么路,作出慎重选择。许多人通过昨天的辩论,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到右江去干革命,这很好。有些同学还是要走,这也可以,我们革命队伍是由有革命觉悟的人组成的。现在就站队,愿意跟我们去右江继续革命的,站到这边,愿意去投降反动派的,站在那一边!”

    他的话刚一落音,共C党员、进步分子和大部分学员纷纷拥到革命队伍这边来。只有少数闹事军官和兵痞站到了另一边。还有一些人则拿不定主意,在革命与不革命之间犹豫。他们想革命但又害怕,投降反动派吧,他们又不大心甘情愿。

    经过一阵痛苦的抉择,那些犹豫的人终于站到了革命的一边。重新站队的结果,愿意跟共C党去右江的有500多人,加上300多名党员,一共八、九百人。坚决要走的只有100人左右。

    去留的问题解决了,张云逸又组织召开了一个欢送会,许多学员上台讲话,希望那些执意要走的人要为劳苦大众的利益尽力,不要为军阀升官发财去卖命。最后,让这些人把枪留下,发给了路费,把他们送走。

    部队刚刚稳定下来,俞作柏和李明瑞即带了几个卫兵逃回到南宁。两位北伐老将,由于一时冲动,落得如此结果,自感十分凄凉!

    当日下午,张云逸以南宁警备司令官的身份为二位老上司“接风洗尘”。

    酒宴上,俞作柏凄惨地对张云逸说道:“张将军,要不是你们坚持留一手,我们表兄弟真就无家可归了!”

    李明瑞也骂道:“蒋介石这个王八蛋!丢他妈海,先是许给吕焕炎一个省主席,又叫他派黄勉兜着30万港币去收买黄权,真是不择手段啊!”

    “蒋介石老谋深算。”俞作柏悻悻地说。

    “胜之,往后你看……”李明瑞看看张云逸。

    “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张云逸对俞、李二人说,“实话告诉二位,为了保存力量,以利发展,我们教导总队和第四大队已决定开赴右江地区发展革命力量,令弟作豫率第五大队去左江龙州。”

    “非得要走吗?”李明瑞有些不理解。

    张云逸反问道:“不走能行吗?明摆着,叛军从梧州、桂平向南宁步步进逼,兵临城下,此处岂是久留之地。”他看了俞作柏、李明瑞那无可奈何的神情,又说道,“如果二位愿意,可以跟我们一起到右江地区,或随令弟去龙州。”

    “你们想在广西搞红色苏区?”李明瑞睁大了眼睛,显得十分惊讶。

    见到李明瑞那般神态,张云逸激动起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我们的面前只有一条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打破蒋介石的黑暗专制!我希望二位与我们同行。”说着,张云逸高高地举起酒杯。

    俞作柏两只手颤抖着,久久不敢去端酒。这时,只见李明瑞拿起酒杯,高举过头,伸出去与张云逸的酒杯“咣当”一碰。“我和俞主席兵败回邕,愧见父老乡亲,今蒙张将军真诚相待,真是三生有幸!”说罢一饮而尽。

    冯玉祥到太原后,阎锡山采取两面手法:对蒋方人员说,要劝冯和他一齐出国;但对冯玉祥却说要同他共同反蒋。

    蒋介石知道阎锡山说的不是真话。为了拆散阎、冯联盟,他首先使用了“挑拨离间”之术:其一是通过在山西的特务机关制造谣言,说冯是苏俄的代理人,受苏俄操纵云云,给其戴上“红帽子”。其二是笼络阎锡山,亲到北京召见,请他担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并赠款2000万元,以示酬劳。

    阎锡山自以为得计,继续将冯留住于晋祠。并在冯住处的房前、房后、房顶上都布置了守卫,并在村外围上铁丝网,通向外界的公路也挖有濠沟,以防冯乘汽车逃跑。名为留住,实为软禁。

    李书诚对阎锡山的作法十分不满,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

    蒋介石也知阎的用意是“挟冯以自重”,为打破他的美梦,将随冯一同离职的鹿钟麟等人官复原职,又让冯部的薛笃弼就任卫生部长。

    这一招果然有效,阎看到冯部将领与蒋介石恢复了往来,惟恐对自己不利,连忙改变策略。

    这天。阎锡山突然来到晋祠拜访,除大骂蒋介石之外,又向冯表述对形势的看法,极力鼓动冯再举兵反蒋,自己愿与冯部忠诚合作,负责一切供应。

    前次反蒋战争中,冯不敢施展兵力向蒋进攻,正是顾虑阎锡山在后方牵制,现在听到阎如此热心合作反蒋,正是梦寐以求,于是欣然同意。

    其时,宋哲元代冯行使总司令权,甘肃省主席刘郁芬从旁协助。蒋即电请宋、刘赴南京商议军事。宋、刘二人正犹豫间,获知蒋介石在南京扣押了其部第六军军长、安徽省Z府主席方振武,并派人到芜湖收编了方的部队。冯部官兵完全看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手段,无不愤气填膺。

    得知这一消息,冯立即电令宋哲元、刘郁芬等克期举兵。于是,宋哲元一面调动军队暗中准备,一面电告在南京的鹿钟麟等脱身赴沪。

    10月10日,冯系将领借庆祝双十节之机,誓师讨蒋。宋哲元、刘郁芬、孙良诚等27人联名通电,宣布蒋介石毁党误国等六大罪状。推戴阎锡山、冯玉祥为总、副司令,宋哲元代理总司令职。印发的宣言称:“蒋氏不去,中国必亡。出师目的,专在打倒蒋中正一人。凡属袍泽,只要站在一道战线,均认为战友,荣辱均等;国事由国人公决,绝无轸舆之分……”

    冯部所有军队共编为8路,分头出发,仍用“国民军”名义,以示救国救民的精神。“国民军”序列为:

    第一路军总指挥石敬亭,辖第十五军(军长过之纲)、第十六军(军长王冠军)、第十七军(军长门致中);第二路军总指挥孙良诚,辖第一军(军长梁冠英)、第二军(军长程心明)、第三十七师(师长王和民);第三路军总指挥刘郁芬,辖第十军(军长吉鸿昌);第四路军总指挥宋哲元(兼),辖第三军(军长魏凤楼)、第十一军(军长冯治安)、第十四军(军长陈毓耀);第五路军总指挥刘汝明,辖十二军(军长刘汝明兼);第六路军总指挥庞炳勋,辖第四军(军长张凌云)、第六军(军长庞炳勋兼);第七路军总指挥张维玺,辖第五军(军长田金凯)、第八军(军长张维玺兼);第八路军总指挥孙连仲,辖第九军(军长孙连仲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席聘);独立骑兵第一军(军长郑大章)。

    其计划是“厚集兵力,先占郑州,俟刘春荣、徐源泉等响应后,即可进攻武汉;如有可能,且可由津浦直捣南京。”

    战争初始,冯军攻势勇猛,几日后即占领洛阳。宋哲元每天将战况电报在山西五台县建安村的冯玉祥。

    蒋介石闻报,分兵三路迎敌:何钦为第一路总指挥,负责京汉线作战;唐生智为第二路总指挥,负责陇海线作战;刘兴代理第三路总指挥,负责黑石关一带防务。

    蒋介石暂取守势,一面对冯部用兵,一面派人到山西继续拉拢阎锡山。俟摸清阎锡山已受笼络,不再支持冯系将领,遂由国民Z府颁布3项命令:

    一是宣布宋哲元、石敬亭等“破坏编遣,背叛中央,称兵谋乱,予免职缉拿惩办;对其部队,令各路讨逆军分别剿办绥抚。”

    二是宣布在中央任职的鹿钟麟、刘骥等“图谋不轨,离职潜逃,均予免去本兼各职,着京内外各机关一体缉拿,务获归案严办”。

    三是任命阎锡山为陆海空副总司令,并令其部属朱绶先代理军政部长。这是进一步拉拢阎锡山,对冯系施加压力。

    阎锡山接到国民Z府的委任电,当即致电南京,表示对宋哲元等人的行动,当尽力制止。这就完全暴露了阎锡山反复无常,两面三刀的特性。

    这次反蒋战争初期,由于冯军攻势猛烈,蒋军趋于被动。

    正当“国民军”乘胜追击,蒋军难以支持之际,阎锡山突然声明,主张用政治手段解决时局,并劝冯玉祥令西北各部停战。其目的在于动摇冯部军心。

    然而,冯军士气正盛,未受其影响,于月底侧击登封、临汝,战事十分激烈。宋哲元运用夜袭敌营战术,本是以劣势武器战胜优势的有效战术。奈何冯的参谋长的曹浩森,此时投靠蒋介石,将西北军的夜袭战术告蒋,致使宋哲元夜袭战术失灵。

    11月1日,蒋介石亲临汉口督战。以左、中、右三路向冯军发动反攻,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冯军虽仍在顽抗,但全局被动难以支撑。至20日,冯军陷于蒋、阎夹击之下,粮尽弹绝,一部退入陕州。12月1日,蒋军攻下陕州,冯军反蒋战争完全失败。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血染的足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血染的足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染的足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