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章 军旅记者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章节目录 第三章 军旅记者
(88106 www.88106.info)    急于成名古巴行,随军镇压苦百姓;军旅记者显才华,著书立说名气升。

    话说丘吉尔离开军校来到骑兵团不久,就发现在军队内循规蹈矩地服役,缓慢地逐级晋升不是他要走的道路。慢腾腾地前进是他的天性所不能接受的。他是一个求取功名心切的人,他急不可耐地要尽快获得权势。

    正如丘吉尔后来所写的那样,“要想在英国陆军中获得军事经验并过上传奇般的生活极为困难”。他为此而发愁。看不到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迹象,这样的战争似乎不会很快发生,至少1895 年给人的印象是这样的。那一年只在古巴能够听到枪声。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加火如茶地开展起来了。西班牙的马丁内斯·坎波元帅奉命率兵前去镇压。这时,丘吉尔正好有五个月的例行假期,决定同他的伙伴巴恩斯中尉一起到古巴闻闻火药味。在他以马尔巴罗公爵的孙子的特权地位获得英国政府和西班牙当局的许诺后,就到古巴前线镀金去了。

    丘吉尔在去古巴之前,特向伦敦《每日写真报》表示,想作为随军记者为其写稿。金钱对他来说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他想借记者之笔扬名四海。当时古巴的起义虽未引起英国公众的广泛注意,但是丘吉尔的建议还是被接受了。报社答应每写一篇文章给他稿酬5   英镑。这同丘吉尔后来所得到的钱相比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一点也不低于有经验的记者所得到的一般稿酬。在这之前,他从未发表过一字一句,能否写出有趣的文章还不得而知。

    可是报社为什么同这个没有新闻工作经验的骠骑兵中尉签订合同呢?丘吉尔的一位传记作者曼德尔逊这样写道:“完全可以肯定,他的名字和他公爵之后的社会地位,从一开始就比舰队街其他同事更加优越。”1895 年11 月,丘吉尔和巴恩斯乘轮船抵达纽约,又从纽约转道来到哈瓦那。丘吉尔一上岸就被这里的奇异风光吸引住了。古巴是一个可爱的岛国,西班牙人叫它“西印度群岛的珍珠”。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植物繁茂,土地肥沃,景色秀丽,这一切都给丘吉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于是他的贪欲心大发,他毫不掩饰地对巴恩斯说:“这样一个好地方,怎会从大英帝国的手缝中漏过去呢?!”丘吉尔在古巴受到热情的接待。他和巴恩斯被安置在一家豪华的饭店里,大吃蜜柑桔,足吸雪茄烟。当他把证件呈交西班牙殖民当局后,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立刻受到款待并被认为是“一个强大的老盟邦在紧急之际派来的虽非正式,但却非常重要的军事使节团”。马丁内斯·坎波元帅接受了丘吉尔的要求,同意他们随西班牙的一个后备纵队一道在古巴丛林中进行“清剿”活动。该纵队没有参加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但年轻的骠骑兵中尉遇上了一次小小的交火。丘吉尔在11 月30 日他的21 岁生日那天,经受了第一次战斗洗礼。

    11 月29 日夜晚,丘吉尔一行住宿在没有防御的古巴布兰可村。西班牙殖民当局派出两个团和一个联队随同护送大队给各驻防兵营送给养,其余的1700 人四处进行“清剿”。11 月30 日凌晨,当天空出现鱼肚白的时候,丘吉尔还在被窝里鼾睡,忽听枪声大作,枪弹从四周飞过,待他惊醒时,只见几个西班牙殖民兵躺在血泊里。他们慌乱地回击了一阵就躲到一片森林里去了。天快中午了,他们还没有用早饭,每个人的肚子早就饿了。这时西班牙指挥官命令士兵们各自坐在自己的马匹旁边用餐,吃各人衣袋中的干粮或随身所带的食品。丘吉尔贪吃贪睡,当他从一个参谋那儿取了半只烧鸡正在大嚼特嚼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枪声又从林边响起来了。这次炮弹就从他眼前一尺远的地方飞过去,他虽然没有被击中,但他旁边的马匹却被打倒了,鲜血不时地从马身上流出来,显然马就要死去。为安全计,殖民军赶忙收拾好行装又转移了。在一个新的宿营地,丘吉尔约了几位军官刚要到河边洗澡,河对岸的古巴起义军又向他们开火了,结果澡没有洗成,他们提着裤子逃跑了。

    在古巴,丘吉尔饱尝了殖民军“清剿”之苦,他们像过街的老鼠,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众矢之的。古巴人民巧妙地运用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扰,敌驻我打”的游击战术,闹得西班牙殖民军惊魂不定,疲惫不堪。

    就这样,丘吉尔在古巴随军采访了一个多月就返回英国了。因为他和巴恩斯两人在随军采访中表现“英勇”,都被授予西班牙红十字勋章。从1895 年12 月13   日至1896 年1   月13 日,丘吉尔为《每日写真报》写了五篇报道,都在报上发表了。这次战地采访,使丘吉尔大出风头,从而更加刺激了他的写作欲,他决心用记者这支笔开创他通向政坛的道路。

    继古巴事件之后,英国的殖民地也日益不稳。19 世纪末,在印度,特别是英国当局难以控制的北方地区,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发展。1881 年,苏丹爆发了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战争,这次战争以殖民主义者的惨败而告终。在非洲,英国当时实行的是肆无忌惮地掠夺新殖民地的政策。这些事件决定了丘吉尔中尉在那些年代活动的地理范围,为他日后的军事记者生涯提供了进一步的机会。

    1896 年秋,丘吉尔服务的第四骠骑兵团被派往印度,编入班加罗尔驻防部队。这一地区气候宜人,丘吉尔在团内奉职轻松愉快。年轻的中尉住在一所平房里,院里是美丽的大花园。他私人有几匹玩马球的马,由他的跟班喂养。一个管家和一个童仆照料他的生活。每三个军官还有一个园工、三个打水工、四个洗衣工和一个看门的。一个军阶最低的中尉竟有这么多人侍候,可见英国高级军官的生活是如何豪华和奢侈了。

    要在报纸上扬名,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丘吉尔深知他是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实现自己追求功名的抱负,必须在一些领域具备哪怕是起码的知识。为此,他写信对母亲说,他在印度的生活“愚蠢、枯燥、无聊”,请她寄些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书来。母亲高兴地把吉本、麦考利、柏拉图、叔本华、马尔萨斯、达尔文等人的著作大包小包地寄给他。丘吉尔后来写道:“从11 月到第二年5   月我每天阅读4 小时或5   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由于丘吉尔刻苦努力,专心致志,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这些书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加之他有出类拔萃的才干,所以后来他不仅成为著名的国务活动家,而且成为举世闻名的著作家。

    丘吉尔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潜心研究麦考利、吉本等人的著作,完全接受了这些历史学家的观点。吉本那种富丽堂皇、华而不实、崇尚辞藻的风格对丘吉尔的文风影响很深。在此期间,丘吉尔还比较系统地研读了英国的现代政治史。

    丘吉尔急于成名,唯恐天下不乱。他认为时势造英雄,因此渴求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事业。不久机会就来了。印度东北边境马拉坎德山口附近的一个帕坦人部落起来造反了。宾登·布莱德将军率领由三个旅组成的远征军前往该地镇压。丘吉尔获准以《拓荒者报》随军记者的身份参加远征,与此同时还与伦敦《每日电讯报》达成了供稿协议。不过,丘吉尔这次随军远征,比他的古巴之行更加艰难了。印度起义者拼死作战,使英国人遭受了严重损失。尤其是玛芒特谷之战,给丘吉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印度北部山区地形奇特,景色秀丽。这里的山谷峭壁在两旁高拔五六千英尺,英军在弯曲的山境中爬行。山下,白浪滔滔的大河,在铜色的天空下奔流。这里的人们把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繁衍的家乡,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

    1863 年,英国殖民军远征本纳,当地人民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抵抗,使英军的尸骨堆满了当地的山川和河流。如今,征讨马拉坎德山口更是面临着一场艰险的战斗。

    这里的每个山民都是一个武士,每一所房子都是一座战斗堡垒,每个村头、院落都筑起了墙垛、炮塔、枪孔和了望塔,在山谷之间建起了吊桥。为了保卫家乡,每个村庄都购置了大量的武器,不仅有大刀、长矛,而且还有洋枪、土炮。他们神出鬼没,机动灵活,不仅围歼小股英军,而且对大股“清剿”部队也进行骚扰和偷营劫寨,对英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一天,当丘吉尔跟随的这支大股部队刚在玛芒特谷扎营,当夜就遭到山区起义军的袭击。这次交火当场打死英国官兵40 余人,并劫持了他们的大批马匹和军事物资。英军决心报复,对山区人民大肆烧杀抢掠,破坏水源;于是更加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英军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枪击。在这次“清剿”中,英军及其印度傀儡军共死伤数百人。作为随军记者的丘吉尔也险遭丧命。他在早期的回忆录中写道,当起义军呼喊着向他们杀来时,英军惊恐万状,丘吉尔一伙撒腿就跑;当他回头看时,后边的呐喊声、呼号声、咒骂声连成一片。“只见后边的五六个人已经倒下了,两个已死,三人受伤。一人胸部被射穿,鲜血如泉涌,另一个腹部受伤,手抓脚踢,还有一位军官右眼被射出,满脸是鲜血。惨呀,这是多么惊险的一幕啊!”只是在英国援军赶到时,丘吉尔才脱离险境,最后经过60 多个小时的跋涉才爬上火车,狼狈逃回班加罗尔。

    这次丘吉尔以“一个年轻军官”署名的报道,寄给《每日电讯报》和《先驱论坛报》之后,受到报社和读者的广泛注意。这进一步刺激了丘吉尔的写作欲,他利用战时搜集到的材料开始写书。过去每日中午常用于午睡或玩牌的三四个小时,就都用于勤奋写作了。这个初出茅庐的作者写得很快,只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全稿在圣诞节后不久就寄给他住在伦敦的母亲,并为他找到了巨人出版社,1898 年3   月,丘吉尔的第一部著作《1897 年马拉坎德野战军的故事——边境之战插曲》问世了,全书约300   页。经过作者修订后于1899 年出了第二版。这对于一个学历非常浅、年仅23 岁的尉级军官来说,自是一大成就。这本书使丘吉尔得以跻身于新闻界并有了名气。

    正如丘吉尔在他的《我的青少年时代》一书中写的那样,他在第一部书问世后养成了“写作习惯”。他在班加罗尔利用冬季时间从事第二部书的写作。他决定创作小说,当那些与他共事的军官们沉湎于娱乐休息的时候,他却一直埋头写作。不到两个月,他就写完了一部小说。在小说《萨伏罗拉》里,丘吉尔把社会主义者和**者,描绘成人类“最丑恶”的代表。这说明,早在青年时期丘吉尔就对社会主义和**怀有憎恶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一直到他漫长一生的最后时刻也没有消失。

    《萨伏罗拉》的问世,引起了政治界和文化界的注视。人们一致认为《萨伏罗拉》既是一部传记体著作,也是作者的政治宣言。在描写劳拉尼亚国的时候,丘吉尔无疑写出了他那个时代英国政治生活的很多特点。在小说的主人公——劳拉尼亚国人民领袖萨伏罗拉身上,作者描写了自身的许多特点。

    萨伏罗拉的办公室正是丘吉尔本人未来的办公室。办公室陈列的书籍中最显眼的是丘吉尔喜爱的吉本和麦考利的著作。这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在书中,丘吉尔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他的政治志向。“他不喜欢也不能忍受安逸、舒适的生活。他的天性是狂暴的,强悍的,勇猛的。充满抱负、动荡不安的生活才是他唯一可以接受的生活。他应该一往无前。”萨伏罗拉为了满足自己无限的虚荣心舍弃了生活的欢乐,准备踏着最艰难的道路勇往直前,正是这种虚荣心成了丘吉尔一生的推动力。

    丘吉尔写作这部小说后,决定参加苏丹战争。英国为征服苏丹做了多年准备。19 世纪70 年代初期,英国侵占埃及之后,又攫取了苏丹。但是1881年苏丹爆发了马赫迪领导的起义。马赫迪宣称自己是安拉在人间的使者,是救世主。他领导了苏丹人民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斗争。这次斗争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苏丹人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885 年几乎把全部外**队赶出了自己的国家。作恶多端的英国驻苏丹总督戈登将军也被苏丹人民击毙了。人们欢庆,拍手称快。

    殖民主义分子戈登,1833 年出生于英国一个皇家军官家庭,1852 年入皇家工兵部队,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1860 年他被派到中国,参与了进攻北京和抢掠、焚毁圆明园的罪恶活动,后任“常胜军”统带,配合清廷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874 年至1880 年他先后任苏丹赤道省省长和苏丹总督,镇压达尔福尔等地的起义。1882 年戈登任开普殖民地英军司令,指挥多次殖民战争。1884 年他晋升中将,复任苏丹总督,镇压马赫迪起义,次年在喀土穆战役中被击毙。戈登之死,大大激怒了英国殖民当局。他们把流血的责任强加在奋起保卫祖国、反抗殖民主义侵略的马赫迪起义者身上。英国准备了很长时间为戈登复仇,并于1896 年对苏丹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活动。

    这次丘吉尔来到苏丹,照例不仅是为了打仗,主要是为了报道战争情况。

    他同新结交的朋友、保守党的《晨邮报》老板的儿子奥利弗·博思威克商妥,该报将发表他关于苏丹战争的通讯。报社答应他的父亲每登一栏付给15 英镑,这在当时算是比较高的稿酬了。丘吉尔及时赶到前线,参加了1898 年9   月的决战。这时马赫迪已经牺牲,苏丹军队改由他的继承人哈里发统率。苏丹军队人数众多,但装备和战术还是中世纪的水平,尽管英勇顽强,终于在帝国主义新式武装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这次战争造成了一场大屠杀。丘吉尔写道,他亲眼看到苏丹苦行僧军队在恩图曼附近的大战中被击溃,胜利者几次横扫战场,把苏丹伤兵全部打死。丘吉尔对这种残忍行为和基奇纳的纵容感到愤慨。他写信对母亲说:“基奇纳可以作为一个将军,但他永远不是一位绅土。”丘吉尔在骑兵团参加了战斗。这是英**事史上骑兵对步兵发动的一次令人震惊的、最残忍的进攻。这也是丘吉尔从军以来参加的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战斗。战争结束后,丘吉尔乘轮船沿尼罗河下行来到开罗,着手考虑撰写他的第三部著作——《尼罗河上的战争》。在写书的同时,丘吉尔思忖着今后的军事生涯。当然他非常希望能像他的大名鼎鼎的祖先马尔巴罗第一代公爵那样,取得指挥一支庞大军队的权力,并在战场上赢得荣誉。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丘吉尔懂得,要升到能够指挥一支像样兵团的军衔,必须经过多年循规蹈矩的军人生活,也许还要到帝国最边远的驻军服役。因此,他必须另找出人头地的途径。这也许是艰难的,但可能是更快达到目的的途径。正如他已看到的那样,新闻工作在当时为他出名和挣钱提供了机会,以后他可能通过这个途径扬名四方。他仅在一个月里,从苏丹寄给《晨邮报》的稿件就使他得到了300   多英镑的收入,当时他这个中尉的薪饷不过12.5英镑。新闻工作还可以成为他在政治上向上爬的一种手段,而他的确越来越想从事政治活动。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对士兵的生活观察得越多,就越是不喜欢这种生活,而且更加相信这不是我的天职。”为了撰写第三部书,丘古尔不仅亲自参加了战争,而且还在开罗进一步搜集了战争素材,同苏丹的著名历史专家座谈,并从苏丹战争的积极参加者那里获得了大量材料。他一回到英国,就专心致志埋头著书。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多少不眠之夜,这部《尼罗河上的战争》终于在1899 年10 月出版了。

    这部两卷本的《尼罗河上的战争》的问世,立刻轰动了伦敦,震惊了英国。对于一个年仅24 岁的青年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这部书表明了丘吉尔的才华和他对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在这部书里,他不仅叙述了亲自参加过的战争,而且实质上写了一部英国征服埃及和苏丹的历史。文字生动,材料丰富,引人入胜。当时丘吉尔第一次体验到终生伴随着他的创作愉快感,享受到用历史观点搞创作的乐趣。

    在书中,丘吉尔在某种程度上抒发了一个英国青年所应有的正义感。他尖锐地批评了他的上司基奇纳将军,揭露了英国殖民主义的可憎面目。丘吉尔对基奇纳侮辱马赫迪陵墓和遗骨的暴行感到愤慨。在他的笔下,基奇纳的行为不仅是卑劣的、野蛮的,也是对敬奉马赫迪陵墓的苏丹人的莫大侮辱。

    丘吉尔写道:“按照赫伯特·基奇纳爵士的命令,陵墓遭到亵渎并被夷为平地。马赫迪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把他的脑袋从躯体上砍下来……士兵们用手传递到开罗,当作有趣的战利品……四肢和躯体被扔进尼罗河。这就是胜利者的侠义行为。任何一个重视老自由党光荣传统的人,任何一个同情人道主义思想的人,都不会赞同这种行为。”丘吉尔依仗他的贵族地位,不仅在书中谴责了基奇纳的行为,还在某种程度上用含蓄的笔墨,以批评的态度评价了对苏丹的战争。他写道:“在英国,大概还有其他地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没有确信敌人极端不可救药之前,似乎还不能采取战争行动去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于是,他们便对苦行僧——从马赫迪到哈里发——百般咒骂,把一切可以臆造出来的罪行都加到他们头上。……但是,当把这些咒骂灌输给战场上的军人,使他们认为敌人是一些玷污大地的寄生虫的时候,这些军人就会做出野蛮的事情来。此外,这种随意的责难是极端不公正、极端危险和毫无必要的……对人们宣称英国和埃及军队开进恩图曼是为了把人民从哈里发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可是,解放者却从来还没有这样不受欢迎……说战争是为了惩罚苦行僧的罪恶行径,那是伪善。”对于一个民族主义者来说,丘吉尔的议论是微不足道的,但即使这样,稍稍抒发了资产阶级的一点点正义感,也引起了英国官方和军界的强烈不满。后来,丘吉尔自己也明白说过了火,丧失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殖民主义者“应有的立场”。这样的言论会使他同国家的政治领袖们发生严重争执,影响他今后的前途。因此,在1902 年该书再版时,丘吉尔删掉了上述议论和一些类似的言论,将两卷本改为一卷本。即使这样,这部书仍畅销不衰,它不仅使丘吉尔跻于英国名记者的行列,而且就是在作家队伍中,丘吉尔的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

    写作使丘吉尔出了名,他认为这是出人头地的一个捷径,因此哪里有战场他就要求到那里去。正是:求取功名似发疯,南非之行险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如果觉得《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