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十章 “伦敦精神”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章节目录 第二十章 “伦敦精神”
(88106 www.88106.info)    全民皆兵尽英雄,伦敦精神放光明;军民一齐来上阵,奋搏顽敌争先锋。

    在德国空军对伦敦狂轰滥炸的那些日子里,英国首都人民表现了临危不惧的精神。誓死抵抗的空气弥漫全城。大街上贴着丘吉尔的名言:“让我们投身于国家吧,我们要参加战斗,参加工作,每个人要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些机关、工厂和学校门口,还用大字书写着莎士比亚的话:“这块天佑的土壤,这陆地,这国家,这个英吉利,就是我们神圣的祖国。”让我们看看美国著名记者罗伯逊当年所写的报道吧:

    “星期一晚上又是不得了的——这9   月9 日之夜。星期二那天,恐怕是英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因为伦敦的人们忽然好像受了神的指示一样。伦敦600   万人民骤然觉得,要是意志坚定,任何艰难险阻,总可以受得了,啸声弹、强力炸弹、烧夷弹又落了一晚,已是接连第三个晚上了。然而在星期二早晨,大家突然感觉到,星期一晚上没有星期天晚上那么可怕,而星期天晚上,又不如星期六晚上那么凶。恐怖的效力渐减性定律是发现了。从这时起,伦敦具有自信——伦敦可以受得了。

    “星期一,大家还是照样紧张地工作着。人们丝毫没有沮丧的心情。这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日复一日,夕复一夕。首相已经下令,从全国各地,把高射炮集中到伦敦来。总是天色一黑,高射炮火便响起来了,没有个停止。据悦一夜所消耗的炮弹就值200   万美元,伦敦屋顶到处都掉着碎片。

    这种铿铿的声音是非常悦耳的——伦敦人听了,勇气更高一些。伦敦的一个星期,就是9 月7   日到14 日,是非常不平凡的一个星期,简直眼瞧着挨不过去。但这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而伦敦还是岿然存在——闪电战的威风,并不像意料的可怕。在这个星期的最后,伦敦的灯光还是光明的,阴沟还是通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仍按班行驶。……公园里仍是百花怒放,特拉法加广场(伦敦热闹中心之一)里,居然还有音乐演奏。榴弹卫兵团的军乐队,为了表示无畏精神起见,不时地举行音乐会。理发匠还是理他的发,洗衣的女工还是做她的活。

    “到处都是炸弹坑和瓦砾场,但伦敦在这苦难中已得到自信;虽然它从来没有这样紧张生活过。到处都是英勇的表现。这一向度着平凡生活的600   万市民,忽然觉醒了,世界文明是必须急救而使其不衰落的。天破晓时走到街头,吐一口气,你真觉得世界是你自己赎救出来的。

    “慢慢地伦敦是习惯于这种围城生活了。无数的人们都用各种巧妙的办法去工作场所,往往是央求顺道的便车带着去。伦敦全城看到这种招牌:“照常营业”。谁都知道,工厂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它停工的,服务工人的饭馆店铺是一定得开门的——战争真的变成全面的了,每个人都好像是军队中的一员,在百货公司卖衣服的女店员,现在觉得她对国家的重要,不亚于公园中的高射炮手。坚忍和决心随处可见——伦敦现在是一切都依赖于它的市民,伦敦人欣然地担负起责任了。……

    “一夜又一夜,炸弹无尽下。英国人的精神未衰,他们始终毫不动摇。

    在圣保罗大教堂被炸的一天,我留心观察他们。我看见人们站在铁栅外面,寂无一声地望着屋顶的一个大洞。我深切地懂得了。伦敦人所讲的,他们宁愿让伦敦毁灭,不愿像法国人那样无耻地保住巴黎。巴黎圣母院今日在伦敦人看起来已是死的东西——一个屈辱城中的一个死教堂。伦敦己不是一个物质的城市;它已是一个精神之都,那约翰生博士(18 世纪文坛权威)、卫斯雷(19 世纪宗教家)、莎翁的伦敦。伦敦现在是存在于伦敦人的精神中了。”德国人对伦敦的轰炸,整整持续了57 个昼夜。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来说,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从来没有这么大的一片住宅区遭受过这样的轰炸,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家庭被迫面临轰炸所造成的困难和恐怖。丘吉尔说:

    “德国人的第一个目的是要摧毁我们的空中力量;第二目的是粉碎伦敦人的斗志,或至少要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无法居住。但是,所有这些目的,敌人都没有达到。我们飞行员的高超技术和勇于战斗的精神,我们飞机的优异性能以及他们的严密组织,使皇家空军赢得了胜利。千千万万的普普通通的人民,现在也表现了各种各样都很优秀的、为不列颠的生存不可缺少的美德,他们不畏强暴的精神向全世界表明,英雄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从9   月7 日到11 月3 日,平均每天晚上有200   架德国轰炸机袭击伦敦。

    当时,首都的防御力很低,全城只有92 门高射炮。在夜间战斗机队中,有六个中队是“伯伦翰式”和“无畏式”战斗机。夜间战斗还处在幼稚阶段,敌人遭受的损失很小。高射炮兵却因此一连三夜没有开炮。鉴于夜间战斗机存在的弱点和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于是丘吉尔决定,准许高射炮手随意使用他们最好的技术,放手射击他们看不见的目标。指挥防空炮队的派尔将军,把高射炮从各郡的城市撤回来,使伦敦的高射炮数目在48 小时内增加了一倍多。这样自己的飞机躲开了,高射炮兵大显身手的机会到来了。

    伦敦居民呆在他们的家里或简陋的防空洞里,忍受这似乎未受任何抵抗的空袭已有三夜了。突然,在9   月10 日,整个防空火网打开了,而且伴随着强烈的探照灯光。开始,这轰隆隆的炮火虽然给予敌人的损害不大,但却大为振奋人心。每个人都欢欣鼓舞,认识到自己的部队开始反击了。从此,高射炮队经常开炮,射击技术不断提高。入侵飞机被击落的数字也逐渐增加。

    由开始的几架到几十架,一直到上百架。夜间战斗机的作战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成为捍卫首都的雄鹰。他们个个英雄虎胆,争先立功。飞机生产大臣比弗布鲁克勋爵的儿子马克斯·艾特肯,一连击落了六架敌机。另一位航空队员在决心书上写着:“我活得毫无成绩,但我决心要死的值得;我不想做一个英雄,但我要像男子汉般的死!”这种报效国家、誓死如归的精神到处皆是。

    轰炸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在思想上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在伦敦西区,每个人都照常工作、娱乐、吃饭和睡觉。剧场里经常客满,熄灭了灯光的街道到处是三三两两的人群。同巴黎的失败主义成为鲜明的对比。有一次在连续不断的猛烈空袭中,丘吉尔和几个同事正在吃晚饭。这时斯多诺威大厦朝着格林公园的几扇大窗全部开着,公园里闪烁着高射炮的火焰,还时而被一颗爆炸的炸弹的火光照得通明。用餐后,丘吉尔和同事们向那俯瞰大堤的帝国化学公司大楼走去。从那些用石头构筑的高高阳台上可以眺望美丽的河景。南岸至少有十几处地方在燃烧,正当他们在那里观望的时候,落下了几颗重型炸弹,有一颗距离很近,他的朋友急忙把首相拉到一根坚固的石柱后面;随后,在白厅周围的那些政府建筑物,一再被击中,有的燃起了大火,有的倒塌了。此后,内阁办公室搬到斯多利门附近、遥对圣詹姆斯的新办公大楼。在新楼下面有一个作战指挥室和几间避弹卧室。在战争期间,丘吉尔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办公和指挥战斗。

    还有一个晚间,即10 月14 日夜晚的情景,也在丘吉尔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照例的夜间空袭开始后,丘吉尔和一位随身参谋登上新楼的圆顶阁楼。那天夜里晴朗无云,可以看到伦敦很远的地方。看来,帕尔麦尔大街的大部分地方都已起火。那里至少有五处大火,在圣詹姆斯大街和匹克迪里大街也有大火。对面,在河那边较远的地方也有许多地方在燃烧。但是,帕尔麦尔大街烧得最厉害,简直是一片火海。空袭渐渐停止了,不久解除警报的笛声响了,剩下的只是几处熊熊大火。当丘吉尔闻讯政府官员经常集聚的卡尔顿俱乐部被炸时,急忙赶到废墟视察;令人奇怪的是,房子虽然被炸倒了,但是室内的250   多人,全都从尘埃、浓烟和瓦砾堆里爬了出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尽管有许多人受了伤,但没有一个人死亡。当这些事传到内阁时,大臣们诙谐他说:“真是魔鬼保佑魔鬼!”昆廷·霍格先生就像阿尼埃斯从特洛埃的废墟中背出派特尔·安齐赛斯那样,把他那位曾经担任过**官的父亲从俱乐部的废墟中背出来。这次空袭使数以千计的建筑物遭到破坏,令人惊奇的是,死亡的人数不到500   ,受伤的也只有一两千。

    有一天午餐后,丘吉尔和财政大臣金斯利·伍德正洽商公事,忽听见泰晤土河对岸的伦敦南区发出巨大的爆炸声。他和财政大臣随即前往察看。炸弹落在佩克汉姆,是一颗很大的炸弹。它彻底炸毁或破坏了二三十幢三层楼的小型住宅,在这个非常贫穷的地区炸出了一片相当大的空地。在瓦砾堆中,这时已经插起了许多小小的英国国旗,使人万感交集。当居民认出了首相的汽车时,他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很快就聚集了1000 多人。这些人的情绪都很高昂。他们围在丘吉尔的周围,一面欢呼,一面用各种形式表示对战时政府的拥护。丘吉尔见此情景实在忍受不住,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当时同他在一起的伊斯梅记述道,他听见一位老太太说,“你们看,首相真关心我们,他在哭呢!”丘吉尔说:“我这不是悲哀的眼泪,而是赞叹和钦佩的眼泪。”受难的群众领着他参观了废墟的中心。那儿有一个巨大的弹坑,大概有40 码宽,20 英尺深。紧靠弹坑的边缘,翘立着一个“安德森式”家庭防空淹体,一个年轻人,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在炸歪的防空掩体的入口处迎接了首相和大臣。他们一点也没有受伤,但显然受到了炸弹的惊吓。在这不远处的一家小饭店,被炸成一堆瓦砾,饭店的主人和他的妻子满面泪痕。他们的家在哪里呢?他们靠什么生活呢?这正是需要当政的人运用权力的时候。丘吉尔在和财政大臣商量后,随即做出一项原则性的决定:凡因敌人轰炸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应由国家负担,由政府立即全部赔偿。这样,负担便不致于单独落在那些住宅或店铺被炸毁了的人身上,而是由全国人民平均负担。就是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一个星期后,政府制定了一个战争保险方案,这个方案对动员全民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0 年9   月5   日,丘吉尔向议会解释这一方案时说:

    “当我在内地巡视,看到一个英国人的小住宅或小店铺被敌人炸毁,看到我们没有竭力设法使这种负担由大家分摊,从而使我们团结一致、休戚与共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由于敌人的军事行动所造成的损害,与其他任何种类的损失或损害都有所不同,因为国家负有保卫全国臣民和纳税人的生命财产使之不受外来侵袭的任务。除非公众舆论与议会审核,把由于敌人的轰炸所造成的损害与其他一切形式的战争损失加以区别,除非在由于炸弹和炮弹所造成的战争损害与其他形式的损失之间划一个明确的界限,我们就无法处理这一问题;不然的话,我们将打开一个没有止境的决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行这样一个计划,对每一个由于炸弹或炮弹而蒙受战争损害的人给予全部或至少是最低限度的保险的话,我认为这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表明我们有信心,而在取得一些经验之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我们能采取这种方法渡过战争。”1940 年,这正是英国人,特别是享有光荣地位的伦敦人,表现得最英勇的时刻。他们既严肃又活泼,工作顽强,勤勤恳恳,骨子里坚信自己是不可征服的人民,他们能适应这种充满了恐怖、充满了震荡不安和各种冲击的、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新生活。他们忍受痛苦的力量似乎是无穷无尽的。

    到9   月中旬,敌人对伦敦及其周围使用了一种破坏性很大的新的空袭方式。他们到处投掷大量的定时炸弹,给各项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大段大段的铁路线、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往重要工厂和飞机场的道路和主要街道不得不多次交通中断。因此,必须把这些炸弹挖出,将它们爆破或使之失效,这就成了当时一项最迫切最危险的工作。为此,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和每一个地区都成立了专业队。志愿人员争先恐后地参加这一冒生命危险的工作。由萨福克伯爵所组成的三人小组——他的私人女秘书和他那位年纪相当大的汽车司机,他们自称为“三位一体”。他们的事迹传遍了伦敦,传遍了全国。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到哪里去,一直挖到第34 颗定时炸弹的时候,还是文质彬彬,面带笑容,但是在挖第35 颗时由于引信爆炸,三个人全部壮烈牺牲。

    10 月来临了,天气阴冷,风雨交加;但是伦敦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不生就死的特殊的新环境。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又改变了他们的空袭方法。迄今为止,敌人的空袭多使用烈性炸药炸弹;但是,在10 月15 日的月夜,480   架德国飞机,除向伦敦投掷了386 吨烈性炸药炸弹外,还投掷了7   万颗烧夷弹。在此前,政府督促首都居民隐蔽起来,并尽力改进防护设备。可是现在,“到地下室去”不得不改力“到房顶去”了。这就要由新任国内安全大臣来制定办法了。

    一个规模巨大的、包括整个伦敦的防火了望哨和消防队很快就成立起来了。最初,防火了望哨都是志愿人员;可是需要的人数是如此之多,而且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感觉到应当轮流担负这一工作,因此防火了望工作不久就成为一种义务性的了。这种工作对各阶层的人都起了鼓舞激励的作用。为了教会防火了望哨如何处理敌人使甲的各种类型的烧夷弹:政府筹办了大量的训练班。其中很多人成了专家,几干颗烧夷弹还没有燃烧,起火的势头就被扑灭了。人门虽一夜复一夜地冒着敌人的轰炸呆在房顶上,除一顶钢盔之外,别无其他防护,但不久也就习惯了。

    随着斗争的发展,莫里森大臣决定把1400 多个地方消防队合并为一个全国消防总队。另外还有一个庞大的由居民组成的消防队,队员们都是在业余时间受训和工作的。这个民间消防队和房顶了望哨一样,最初也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募集的,但后来也一致公认这项工作应成为大家的一种义务。全国消防总队的好处是比较机动,有统一的训练标准和器材标准,一旦接到命令立即赶赴现场,成为防空救火的主力军。在所有这些工作中,莫里森大臣得到了里丁夫人的大力帮助。她每天昼夜不断地出入于防空壕,积极组织民间消防队,在她的领导下,妇女防空志愿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11 月份,情况又发生了变化。11 月3   日晚,伦敦几乎在两个月内第一次没有警报。许多人对这种平静觉得奇怪。他们以为出了什么事。次日晚,敌人的空袭遍及这个岛的各个角落。这种空袭继续了一个时期。德国又一次改变了它的空袭办法。现在,虽然伦敦仍然是主要的目标,但他们却把主力用于摧毁英国的工业中心。德国曾训练了配备新式导航设备的特殊轰炸机中队来袭击指定的重要地点。例如,他们训练了一个飞行编队,专门用来摧毁格拉斯哥地方的罗尔斯—洛埃斯飞机发动机工厂,企图破坏英国的军事生产和民用生产。

    这种新的轰炸战术是从11 月14 日夜对考文垂进行闪电轰炸开始的。伦敦这个目标似乎太大,漫无边际,因此很难收到决定性的效果,于是戈林希望能有效地摧毁各地方城市或军火生产中心。空袭是在14 日黄昏时分开始的,到夭亮时,将近500   架德国飞机共投了600   吨烈性炸药炸弹和好几千颗烧夷弹。总的说来,这是英国遭到的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空袭。考文垂的中心区被炸得粉碎,在一个短时期内所有的一切活动完全停止。被炸死的有400   人,受重伤的人数更多。德国的广播电台说,英国的其他城市也将同样遭到“考文垂那样的轰炸”。虽然如此,所有重要的飞机发动机工厂和工作母机工厂并未停顿,居民的军事训练也未停止活动。紧急重建委员会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在恢复考文垂的日常生活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11 月15 日,敌人趁皓月当空,又回头向伦敦进行了一次猛烈的空袭。

    这次空袭造成的损失很大,特别是教堂及其他名胜古迹。下一个目标是伯明翰,从11 月19 日到22 日,接连三次空袭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伤亡。将近800   人被炸死,2000 多人被炸伤;可是伯明翰人民在生活和精神上经受住了这次考验。一两天后,当丘吉尔来到这个城市视察工厂和敌人轰炸的结果时,发生了一件很使他感动的事。那时正是在吃晚饭的时间,一位女工向首相坐的汽车跑来,把一盒雪茄烟扔进车里。丘吉尔马上叫汽车停下来,她说道:

    “我这个星期因为生产成绩最好,得到了奖金。我在一个钟头前才听说你要来。”这件礼物得花费她两三个英镑。丘吉尔认为这是人民对抗战政府信任的表示,从中受到很大的鼓舞。他很高兴地亲吻了这位女工。之后,丘吉尔又去看那长长的集体坟墓,那里刚刚埋葬了许许多多的市民和他们的儿女。

    伯明翰精神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它那高度组织起来的、自觉的、明察事理的100   万居民则丝毫未被他们遭受的**上的痛苦所吓倒。这是伦敦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和光大。

    在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和12 月初,空袭的重点转移到各港口。布里斯托尔、索斯安普敦,尤其是利物浦,都受到了猛烈的轰炸。后来普利茅斯、谢菲尔德、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以及其他的军火生产中心也都毫无畏惧地通过了作弹的考验。丘吉尔说,不论敌人袭击什么地方,我们的国家都是坚如磐石,硬似钢铁。

    12 月29 日,星期天。这以后的几个星期内空袭又一次在伦敦达到了**。所有德国人苦心积累的经验都在这次轰炸中用上了。这是一次典型的纵火行为。空袭的重点集中在伦敦中心金融商业区本身。轰炸的时间正好是潮水最低的时刻。一开始就使用带降落伞的重型烈性炸药包破坏自来水的主要管道。伦敦军民要扑灭的大火差不多有1500 处之多。火车站和码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市政厅被毁于大火和炸弹,而圣保罗教堂和其他一些重要建筑,全靠大家的英勇努力才得以保住。

    然而,正当英国空军与德国空军、英国高射炮与德国飞机之间进行肉搏时,另外一场斗争也正在一步又一步、一月复一月地进行。这是一场秘密的战争。人类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战争。30 年代一位有才智的科学家写道:

    “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已经到达了人类理智的极限,可是各种有线通信都不中用了,他们只能用无法理解的信号同我们通讯。”然而,当时大不列颠民族的命运和其他许多事情都取决于对这种信号的领悟,取决于针对所获得的印象采取正确和及时的行动。

    自从1939 年以来,雷达每个部分的技术一直在继续不停地发展。但是,尽管如此,从1940 年7   月到9   月进行的不列颠之战,主要还是靠人的眼睛和耳朵打仗的。在这几十月里,丘吉尔曾用这样的希望来安慰自己:“英国冬季常有的浓雾和密云,会像一件披风似的遮住我们这个岛屿,至少可以给我们相当大的掩护,不致在白天,尤其是不致在夜间遭受准确的轰炸。”有一个时期,德军轰炸机主要是靠无线电定向信标来导航的。在大陆上的许多地点建立了几十座这种像灯塔似的定向信标,每一个定向信标有不同的呼叫信号,德国人利用普通的定向无线电台,就能根据传来的这种电波的任何两束的角度来确定他们的位置。作为反措施,英方很快建立了一系列的电台。这些被称为“梅康”的电台拾取了德国电台的信号,并加以放大后再从英国某地放送出去。结果,常常把这些试图利用他们的定向信标导航的敌机引入歧途,有许多敌机就这样损失了。的确曾有一架德国轰炸机自动地在德文郡降落,以为那里是法国。

    “然而,我在六月间受到了一次很大的震动。”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林德曼教授向我报告说,他认为,德国人正在制造一种仪器,不论白天或黑夜,也不论天气好坏都可惜助于这种仪器进行轰炸。目前似乎德国人已经发明了一种无线电射束,这种射束就像是看不见的灯光,能够相当准确地把轰炸机导向它们的目标。”戈林元帅把他的希望寄托在这种“克尼克拜因”装置上,并使德国空军相信,不论阴天、下雾或黑夜,都能对英国城市进行轰炸,并且还可使进攻的飞机免遭高射炮火和战斗机的截击。德国空军最高统帅部的将领依恃他们“有条理的头脑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大规模计划”,把他们空战胜败的赌注押在这么一种新发明上。他们认为,这种新发明也像磁性水雷一样,可以打败他们的对手。

    丘吉尔听了科学家们的介绍,觉得这种秘密武器的魔力,真比福尔摩斯或勒科克的故事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听科学家们介绍的时候,感慨颇多,不禁诵起《英戈耳斯比传奇》中的诗句:

    现在来了一位琼斯先生,他发誓证明,15 年前,他去斯通(去考察已故约翰·索尼爵士书中描述的石头),在路上曾听到一阵呻吟,他随着呜咽的悲声寻找,他看到一只乌鸦正在啄食一个少年鼓手的骸骨!

    随后,丘吉尔根据科学家们的建议,立刻采取行动,及时在国内建立于扰电台,使敌人经常发生误差;另外,还在一定的地点设置了一种重复发射器,加强分裂射束的一半信号,而不加强另一半信号。这样,试图在分裂射束两半边的信号都相等的航线上飞行的敌机驾驶员,就要逸出正确的航线。

    可炸毁一座城市或至少可严重破坏一座城市的大批炸弹,便会落在距离城市15 或20 英里以外的旷野里。

    大约在8   月23 日,德国人在迪埃普和瑟堡附近新建的一批“克尼克拜因”电台的射束射向伯明翰,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夜间空袭。开始几天,敌人十分猖狂,破坏力极大,但自从受到这种反措施的干扰后,在以后的两个月,即最危险的9   月和10 月,德国轰炸机在英格兰上空绕来绕去,盲目投弹,命中率最多不超过1/5   。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

    经过内部的一番斗争后,德国人终于修改了他们的万法。他们很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个大队,即“第一百作战小组”,使用的是它自己特有的一种射束。他们称之为“X   装置”,这是一个神秘的名称。敌人利用这个小组引路,在目标地区投掷烧夷弹,引起大火,起火的地方便成为其余的已经不再受“克尼克拜因”信号指挥的德国空军轰炸的目标。

    到了1941 年初,经过刻苦钻研,英方科研人员终于治服了“X   装置”。

    后来敌人又使用了一种称为“Y 装置”的新装置,英国科学家又紧迫不放,随即发明了一种“反Y   装置”的干扰手段,将敌机引入迷途。因此,德国空军人员对这一新发明的信心,从一开始就丧失无余,经过多次失败之后,便不再使用这个方法了。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就这样,法国沦陷后敌人企图征服不列颠的三次重大尝试,都彼英方成功地击败或阻止了。第一次是德国空军在7   、8 、9   月的不列颠之战中遭到了决定性失败。敌人不但未能毁灭英国所赖以生存的空军、机场和飞机工厂,反而使自己遭受到难以忍受的损失。

    第二次的胜利是德军未能取得制空权,因而未能实现其横渡海峡入侵英国的计划。英国战斗机的功绩,同350   年前德雷克和他率领的无畏的小型舰只和勇敢的海员所作的功绩完全一样。当时,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溃后,帕尔玛公爵的强大的陆军也是在低地国家无可奈何地等待横渡海峡的船只。

    第三次是德国空军对英国城市在夜间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大规模轰炸。

    英国战斗机驾驶员的无限忠心和他们的技术以及人民群众的坚韧下拔的毅力,又战胜并挫败了敌人的企图。但是,如果没有英国科学家们所起的令人难忘的决定性的作用,那未在高空和烈火熊熊的街上所作的种仲巨大努力也是徒劳的。

    “伦敦精神”在战争中得以发扬光大,使英国人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正是:人民战争威力无穷;奸诈敌人未能得逞。欲知丘吉尔下一步如何动作,且看下章分解。

    如果觉得《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丘吉尔》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