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 大战前夕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章节目录 第十五章 大战前夕
(88106 www.88106.info)    纳粹磨刀向波兰,戈林惧强拉英法;

    外交攻势未奏效,四面楚歌战幕拉。

    且说那天希待勒召见三军将领,戈林当场立下了誓言。他貌似信心十足,其实内心还是有点儿不安。尽管苏德签订了条约,尽管他对希特勒的才能已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万一英国与法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向德国宣战,德国未来的命运也是不能不令人担忧的。同英法开战,实际上就等于同全世界开战。对大英帝国及其联邦成员国的力量,戈林从来就不敢轻视。另外,戈林内心还有一层隐忧,那就是美国人将会采取什么态度还是个未知数。戈林确实并非庸人自扰,任何一个经历过一战的德国人对美国人后期参战的情景都会记忆犹新,正是美国人的参战使德国战败成为无可挽回的事实。戈林知道,这次如果美国人仍然参战,战争的结局就更是不可预测。一想到这些,戈林的心中就一阵烦乱。

    据战后公布的当时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勋爵的日记记载,在苏德条约签订之后,戈林曾经通过其特使——瑞典人达勒鲁斯给他带去了一封信,表达了要在短期内与张伯伦进行秘密会谈的愿望。这回张伯伦对戈林的建议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并立即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地为戈林的来访做准备。戈林收到张伯伦的回信,觉得应该向希特勒报告。当他把与张伯伦联系的具体细节向希特勒做了汇报之后,希恃勒有些不高兴了,他很不耐烦地对戈林说:“你怎么现在还在与英国人搞这些,他们对这些不会真正有兴趣的。

    他们现在只能反对我们的行动而不会再作任何其他的事情。现在需要你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全力以赴准备对付波兰的事情。我们在近期内就要发起进攻。”那边,达勒鲁斯频频打来电话,催促戈林拿出会谈的计划,戈林只好让人给他回电话说“形势已经恶化”。

    8 月23 日,戈林受希持勒的委托,在卡琳庄园召开了纳粹内阁全体会议。

    戈林向全体与会人员宣布:对波兰的战争已经决定下来,但必须绝对保密。

    他还故作轻松地说:“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冒这次风险是完全值得的。”

    会议结束后,戈林下令为卡琳庄园披上防空隐蔽网。晚上,戈林参加了为庆祝苏德条约的签订而举办的晚会。里宾特洛甫洋洋得意,同戈林大谈他在莫斯科所受到的礼遇。随后,戈林在希特勒那里见到了条约的附件,他这才知道在德**队侵入波兰后,苏联也将从东部进攻波兰。希特勒告诉戈林,由于苏联的介入,英法两国肯定不会采取行动。不过,假如英国人发动“虚假的战争”,他并不感到意外。他还对戈林说,他已向亨德森谈过这一想法。

    最后,他通知戈林说,进攻将在8 月26 日凌晨开始。

    8 月25 日,希特勒给墨索里尼发去了一份急电,向这位独裁者通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有关情况,并向他表明德国随时都会进攻波兰的决心。

    虽然希特勒没有明确说出希望意大利参战,但根据德意之间的协定,意大利有义务在德国与第三国发生冲突时给予援助,所以他对罗马方面还是比较放心的,当日,希特勒下令切断与伦敦和巴黎的所有电讯联系。不曾想下午5 时,情况突然有所变化。意大利外长齐亚诺照会德国外交部,表示意大利不会参战。这一消息使希特勒大失所望。他对手下的人说“意大利人又要玩1914年那一手了”,意思是意大利人不顾德意之间的“钢铁同盟”,在德国最需要意大利人帮助的时候,将德国抛弃了。一时间,在希特勒的总理府中,对意大利的骂声不绝于耳。

    希特勒怎么也不会想到,打击还仅仅是刚刚开始。过了半个小时,法国大使求见希特勒,代表法国政府正式向希特勒提出警告,如果德国进攻波兰,法国就将向德国宣战。下午6 时,各电台播出了一条让希特勒等人吃惊的消息,英国宣布正式与波兰结成军事同盟。希特勒目瞪口呆,他原指望苏德条约会阻止英法两国介入波德事务,可如意算盘打错了。希特勒面色苍白地给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打了一个电话,让他下令暂时停止“一切行动”。然后他又给戈林打去电话,告诉戈林他已经下令停止实施“白色方案”。戈林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急忙赶到希特勒那里。得知详情后,戈林问希特勒是否这就意味着“白色方案”已被废止,希特勒回答说“不会是永久的,我必须看一看能不能避免英国方面的干预”。直到这时,戈林才知道希特勒对英国人参战也是心存恐惧的。希特勒又对戈林说:“我想我只需要大约四五天的时间就有可能排除英国的干扰。”戈林紧追不舍地问道:“您确实认为可以排除这一干扰吗?”希特勒没有说话,只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在戈林就要告辞时,希特勒又对他说:“你可以通过达勒鲁斯再与英国政府取得联系吗?尽快告诉我。”

    戈林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和平”行动了,他真恨不得立刻见到达勒鲁斯。这位说话慢声细气的瑞典机器进口商,前些日子作为戈林与英国政府间的牵线人空忙了一通后,灰溜溜地回到了斯德哥尔摩。在德军准备进攻波兰之前,戈林就留了一个心眼,让达勒鲁斯赶到了柏林。不出戈林所料,达勒鲁斯果然派上了用场。走出希特勒的总理府,戈林很为自己的“神机妙算”陶醉了一番。

    戈林迅速地给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写了一封信,交由达勒鲁斯带往伦敦。在信中,戈林对英国政府信誓旦旦,声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决不会影响德国与大英帝国达成谅解。并说:“元首建议通过谈判来解决如何归还但泽和‘走廊’的问题,然后,德国将保证波兰的新边疆。”然而,张伯伦对此并不感兴趣。

    在慕尼黑事件之后,张伯伦就看出德国的侵略野心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愈发膨胀。想想自己在德国人面前的表现,他真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他知道,如果波兰问题再得不到妥善解决,他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夹着皮包从唐宁街出去。因此,这次他一改往常的态度,坚持只要德国还处于战争动员的状态之中,就不能与其讨论殖民地问题,德国与波兰的边界问题必须由五大国来解决,不能只凭希特勒的一句后就轻而易举地进行无效的谈判。至于‘走廊’问题,要由波兰与德国直接谈判解决,达勒鲁斯带上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给戈林的亲笔信,乘戈林特意为他此行配备的专机,回到了柏林。

    一下飞机,达勒鲁斯直奔卡琳庄园,戈林正在那里焦急地等候着他。达勒鲁斯将英国人的意见复述了一遍,却在临行前才想起哈里法克斯的亲笔信。戈林几乎是从达勒鲁斯手中将信抢了过去,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可在这位外交家的信中,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戈林顿感失望,但他还是决定带着这封信去见希特勒。

    希特勒看过戈林带来的信,又让人将达勒鲁斯叫来。此刻这位瑞典人洋洋自得,似乎觉得是他使一场战争破制止。他滔滔不绝地又叙述了一遍他这次伦敦之行的情况,希侍勒静静地听着,一反常态地没有插嘴。达勒鲁斯停了下来,希特勒才开口说话。他先是对达勒鲁斯的伦敦之行表示了谢意,然后便开始慷慨陈辞。他对达勒鲁斯说:“不管德国的敌人坚持多少年,德国总能比它的敌人多坚持一年。”这时,戈林从地图册上撕下了一张地图,边用铅笔将但泽和波兰走廊地区圈了起来,边说:“只要英国在但泽和波兰走廊问题上帮助德国,德国就将与英国结成一个真正的同盟。”希特勒接过话茬说,“德国将不会支持任何国家与英国做对,包括日本、意大利和苏联。”

    希特勒原地转了一个圈子,突然歇斯底里般地叫道:“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与英国总是不能达成协议,你能不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我想你对英国是很了解的。”达勒鲁斯犹豫了一下,吞吞吐吐地说:“据我了解,英国人似乎对您和您的政府不太信任。”希特勒更加激动,他使劲挥舞着手臂,大声嚷道:“这些白痴,我这一辈子什么时候撒过谎。”随后,希特勒平静下来,同戈林及达勒鲁斯一道重新讨论了要与英国人再次磋商的条款。

    第二天,达勒鲁斯重返伦敦,同张伯伦等人会面。张伯伦等人对希特勒和戈林提出的建议还是不感兴趣,因为它同达勒鲁斯前些天所带来的那些建议井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英国人又一次提出了他们的条件,即英德两国可以在下述前提下取得谅解:英国政府一定要履行对波兰政府的义务,德同与波兰之间的争端必须和平解决。

    达勒鲁斯回到柏林之后,将张伯伦等人的意见转告了戈林。戈林对此不甚满意,没想到希特勒却表示同意。凌晨1 点,戈林给达勒鲁斯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如果星期一晚上英国大使亨德森前来通报的英国政府的正式答复与他所说的一致,希特勒就将接受英国政府的条件。戈林抑制不往内心的喜悦,兴奋地对达勒鲁斯说:“这件事能够成功,你应该算是第一功臣。”

    说完,他竟在电话里哈哈大笑起来。

    星期一晚上,亨德森来到柏林,给希特勒带来了英国政府的正式答复。

    希特勒接过文件,几乎一目十行地看完,然后对亨德森说,他原则上同意英国政府的要求。“但是”,希特勒话锋一转,“波兰人已经让我们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他们在但泽、波兰走廊和西里西亚所做的一切,使每一个德国人都无法忍受下去了。我们为了谋求波兰问题的和平解决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努力。”亨德森对希特勒说:“我理解元首此刻的心情,可我不得不再说一遍,英国政府的态度是,英国希望得到德国的友谊并且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国就只有出兵一条路了,希望元首也能够理解我们。”希特勒以他少有的和悦态度同亨德森就波兰问题进行了磋商。

    最后,他对亨德森说,我们必须把戈林找来商量一下。亨德森显然为希待勒的态度所迷惑,认定德国确实有诚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他在向英国政府汇报时,指出德国将放弃进攻波兰的计划。

    而实际上,希特勒根本就没有打算接受英国人的建议,仍然准备在这个周未实施“白色方案”,因为他固执地认为,英国不会真的对德国采取行动。

    别说英国人,就连戈林都被希特勒骗住了。8 月29 日上午10 时左右,戈林见到了达勒鲁斯,他热情地同达勒鲁斯握手,继而又是拥抱和狂呼:“要和平了,和平有望了!”他告诉达勒鲁斯:“元首对英国人提出的条款很满意,但还不知道英国人所希望的这种和解是以条约的形式还是以联盟的形式实现。假如这一点确定下来,那么一切都将是真实的了。我想英国政府现在不会再有什么别的花招了吧。”达勒鲁斯在与戈林见面后,立刻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亨德森。可是,亨德森现在已对此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尽管前一天他还坚信希特勒确实有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原来他接到了伦敦方面的通知,提醒他不要轻信希特勒的诚意,不要对谈判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当天晚上,亨德森去总理府听取希特勒的正式答复。希特勒告诉亨德森,他可以接受英国人提出的条件,但前提是不能以牺牲德国的利益为代价。他又一次老调重弹,口沫横飞地陈述波兰人的罪行,最后提出:“为了德国同大英帝国的友谊,我们准备接受英国的建议,与波兰政府直接谈判。但是,英国政府应保证波兰政府在8 月30 日之前派一名特使到柏林。德国政府先拟出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方案,并尽可能在波兰政府的特使到达之前把它交给英国政府。”亨德森接过希特勒交给他的照会文件,马上回使馆去了。

    亨德森将希特勒的答复通报了伦敦方面。张伯伦给希特勒写了一封短信,希望希特勒能够克制,并能够给英国政府足够的时间,因为英国政府正在紧急商讨希特勒的“建议”。与此同时,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在同一天给德国政府发了三份电报,语气一份比一份强硬。英国政府现在已经确认希特勒前几天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设了一个圈套而已,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将战争的责任完全推到波兰一方,从而使英法两国无法插手波兰事务。

    戈林对希特勒的变化无常一开始就感到很迷惑,但又不敢过多地追问。8 月30 日夜间,在希特勒将戈林召去重新研究“白色方案”时,他对希特勒说:

    “咱们就不要将庄家的全部赌本都赢过来吧。”希特勒的回答却是:“我所学会的唯一的游戏就是赢庄家的钱。”戈林听罢,默不作声。希特勒告诉戈林,他相信,现在已排除了英国人的干扰,在下一步的行动中,德国可以完全放心大胆地去干。他还得意地说:“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出现过判断上的失误。”戈林随之兴奋起来,他暗自想,自己多次反对过希特勒的计划,不止一次被希特勒讥讽为“老妇人”,这次再也不能表现得软弱了,否则就很可能无法再在现在的位置上呆下去。两人商议的结果是,将实施“白色计划”

    的时间定在9 月1 日。

    8 月30 日一整天,身心交瘁的亨德森一遍遍地向伦敦和华沙呼叫,却没人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亨德森在电话中将希特勒的建议全部告诉了波兰驻德大使利普斯基,并建议他立即与戈林会面。可那位大使满不理会地上床睡觉去了,他觉得反正有英国人撑腰,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亨德森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绅士风度,他就像一只被猎狗紧紧追逐的野兔一样,惶恐不安。8 月31 日上午,亨德森又一次提醒波兰方面,离德国人给出的期限只剩下几个小时了,波兰政府却指示利普斯基“不要进入任何具体的谈判”。亨德森将情况报告了英国外交部,并分析说,希待勒的建议很有可能是纳粹的一场骗局,德国对波兰的行动是谈判所无法阻止的。

    战争的阴云已难以驱散,人们被沉重的战争气氛压得喘不过气来。柏林上层社会中的一些人还是不甘心眼看着自己的舒适生活被一场无情的战争所葬送,他们在千方百计地寻找制止战争的途径。前德国驻罗马大使搬出了戈林的姐姐,希望她出面劝说戈林设法扭转局势。戈林的姐姐打电话说这件事时,戈林正在为波兰政府的态度而恼火。他大骂波兰人无礼之后,怒气冲冲地对他的姐姐说:“你问这是不是最后通牒?我可以说,如果波兰政府再不派代表来柏林的话,这就是最后的通牒,这话我也将对亨德森说。”戈林知道波兰方面不会再来人了,因为他的研究所已经监听到利普斯基打给波兰大使馆的电话,这位波兰人预测,在未来的几天之内,德国会爆发一场“革命”,那时希特勒将会被推翻。戈林认为这一切都是捕风捉影,根本就不存在波兰大使所说的“革命”的可能。

    下午1 时,希特勒下达了执行“白色方案”的命令。戈林接到命令后,立即召开了国防会议。戈林一反过去那种一想起战争便忧心忡忡的样子,情绪异常高昂。他声称,“不管波兰怎样拖延时间,我们的决心都决不会动摇。

    在未来的48 小时之内,我们就将给波兰人做出回答,那就是将他们击败。波兰人对我们的建议置之不理,说明他们根本就没有和平的诚意,因此英国人已无话可说了。如果英国人一定要插手的话,在我们彻底击败波兰人后,我们将全力以赴地备战,同英国人血战到底。”其实,即使在他慷慨陈辞的时候,他也仍在暗暗地祈祷英国人千万不要参战。在戈林的心中始终萦绕着一战战败的阴影,他对英国及其站在它身后的巨人美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但无论如何,既然希特勒已将德国拉上了战争之路,他也只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

    亨德森又来找戈林了。他见戈林手下的人一个个都在忙忙碌碌地装点器物——戈林收藏的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和细软,就知道一切都已成定局,再多费口舌已没有什么意思了。亨德森和戈林见面后无话可说,这在私交甚好的两人之间还是第一次。亨德森不愿意再给戈林摇唇鼓舌的机会,寒暄了几句就告辞了。他仍存有一丝侥幸的心理,寄希望于波兰人及时派出特使,波德暂时和解。但是,波兰方面仿佛一切都凝固了,只在静静地等待着德国飞机飞临华沙的上空。

    令戈林难受的是英国人的态度愈发强硬起来。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在给希特勒的照会中说:“英国人不能劝说波兰人按照希特勒的要求讨论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的办法。捷克的命运就是前车之鉴,波兰人不愿重蹈慕尼黑覆辙。假如出现那种情况,他们愿意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波兰人当然知道英国政府的态度,因此有恃无恐,对德国人的威胁和亨德森的劝说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尤其是利普斯基,他对亨德森的劝说始终置若罔闻。亨德森在同法国大使谈及此事时说:“这也太滑稽了,我真不敢相信,一个国家能如此随便地将命运交付在别人手中。”戈林却为波兰政府的态度而庆幸,因为这样一来,英国人就难以理直气壮地替波兰人说话了。

    对于亨德森来说,1939 年8 月31 日是他终生最难忘怀的一天,他似乎对一切都已绝望,一切又似乎都存在着转机。他就像坐在一艘行将沉没的船上一样,眼前危机四伏,但远处的地平线又隐约可见。这一天中午,利普斯基终于去见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了,不过他并没有得到波兰政府的授权。德国人好像要考验利普斯基的耐心,居然让他等候了5 个多小时。大约晚上6 点半钟,里宾特洛甫才出来同利普斯基见面。当他得知利普斯基不是波兰政府的正式代表时,马上就将面孔板了起来,几乎将他赶了出去。回到大使馆,利普斯基急忙往华沙打电话,却发现电话已被切断了。在这一天,英国政府也开始紧张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希特勒是一个为达到目的而不惜冒任何风险的狂人。连那位躲在罗马静观事态发展的独裁者墨索里尼也跑了出来,大声疾呼“克制”和“理智”,他是应英国政府的要求这样做的。同时,他站在希特勒的立场上,要求波兰将但泽让出来,用他的话说就是:这是德国人的一个最低的要求,如果连这个要求波兰人都不能满足的话,他就无法说动希特勒了。这时,德国进攻部队大部分都已进入预定位置。

    值此大战迫在眉睫的时刻,纳粹要人戈林在做什么呢?他正在柏林有名的爱思普兰德大饭店与达勒鲁斯推杯换盏。戈林谈笑风生,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他夸奖达勒鲁斯要的白兰地是酒中上品,说临走时还要拿上两瓶。正当戈林酒酣耳热的时候,达勒鲁斯建议他再与亨德森谈一下,戈林很痛快地应允了。从饭店出来后,戈林马上把亨德森邀到寓所喝茶。亨德森坐立不安,戈林却根本不理会这些,他足足谈了两个小时,说得最多的照旧是前些天说过的所谓波兰人的罪行。戈林还声称:“如果波兰人不让步,那么德国就会像掐死一只虱子那样将波兰消灭掉。如果英国人执意要对德国宣战的话,我个人表示十分遗憾,而且总有一天,每个英国人都会认为这是轻率的举动。”

    事后,亨德森回忆道:“戈林在这样的日子里居然拿出这么长时间来同我喝茶,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在最后的关头想通过我迫使英国政府放弃波兰,尽管他也许知道这是徒劳的。戈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放弃一切机会捞取好处,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如果在最后的关头,他能使英国置身事外,他就会成为‘白色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第一个功臣。”亨德森还写道:“在与戈林谈话当中,我有一个不祥的预感,那就是战争大概在明天早晨就会爆发,而戈林一定已将归自己所管的一切都安排停当了,否则他不会这佯泰然自若。”

    从戈林那里出来后,亨德森立即往伦敦发了一个电报,他向张伯伦提出:

    “现在如由我再向德国人提任何建议都是不明智的,因为任何建议在此时此地都已经是徒劳无益的。我们现在所能采取的唯一的方针就是以不可动摇的决心以武力对武力。”面对窗外黑沉沉的夜空,亨德森的心情十分郁闷。他知道,这些年他所奉行的个人外交的策略完全失败了。他被希待勒和戈林欺骗了,尤其是戈林,他一直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同自己交往,而且似乎一直都在为和平而奔走,但在最紧要的关头,恰恰是这位“老朋友”愚弄了自己,他居然能那样若无其事地请自己“喝茶”。

    1939 年9 月1 日拂晓,150 万德**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波兰发起了进攻。戈林空军的机群如一群群乌鸦一般,飞向波兰的军队驻地、军火库、重要桥梁和一个个不设防的城市。这一天是波兰人永生难忘的一天。地面和天空就像喷火一佯,无数无辜的波兰人葬身于火海之中,希特勒和戈林曾在西班牙导演过的惨剧以更大的规模在波兰的土地上重演。

    在战争爆发的当天,英法两国除了通过新闻媒介谴责了德国的侵略行动之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使戈林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晚上,戈林独自得意地坐在他那巨大的办公桌后,品味着白天发生的事情,不由得暗自庆幸这一次实在是跟希特勒走对了。他感觉到,元首对他这次的表现非常满意。9 月1 日白天,希特勒身穿灰色的士兵服装,来到国会大厦,向国会议员们宣布,德**队已经进入了波兰。他还宣布:“如果在此次战斗中我遭遇不测,那时,我的继承人将是党员戈林。”站在希特勒身后的戈林神情庄严,真有点临危受命的样子。

    9 月2 日一整天,英法两国仍然没有什么动静。戈林心里高兴极了,希特勒也是面带喜色,他们以为纳粹的扩张阴谋又一次得逞了。

    当天夜里,戈林的研究所监听到张伯伦向英国大使馆发出的指示。指示说,鉴于当前的形势,英国政府将向德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戈林开始紧张起来。3 日零点,戈林的研究所又监听到伦敦方面直接给亨德森本人的指示,内容是让亨德森于3 日上午9 时去见里宾特洛甫,将英国政府的最后通牒通知德国——要求德国必须无条件从波兰撤军。并让亨德森在11 时听候德国政府的明确答复,如果过了这一时间,英国政府就将不再与德国政府通话。上午9 时刚过,戈林就给里宾特洛甫打去电话,询问英国方面有何消息。里宾特洛甫冷冷地告诉他,已接到英国政府的最后通牒,他正要向元首汇报。快到11 时时,戈林没听见希特勒有什么反应,他知道希特勒根本不可能从波兰撤军,这场战争只能打下去了。戈林面色苍白,脸上冒着冷汗,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一直守候在他身边的达勒鲁斯说:“这些英国人简直是一群不可理喻的蠢驴,竟在这种时候还让一支已经得胜的军队在没经过任何谈判的情况下就撤军,这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呢。”达勒鲁斯突然想出一个主意,他建议戈林立即飞往伦敦,与张伯伦当面进行谈判,这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戈林听从了达勒鲁斯的建议,立即给希特勒的副官博登萨茨打去电话,告诉他自己准备亲赴伦敦,并保证说,他将掌握谈判的分寸,在没有得到张伯伦明确表态之前,他是不会表态的。达勒鲁斯将戈林同意去伦敦同张伯伦会谈的消息用电话通知了英国外交部,并说戈林的专机已经备好,正在机场预热。这边戈林让他的侍从给他准备去伦敦要穿的夜礼服,心里则在想着他作为“和平的使者”,在伦敦将要受到多高规格的欢迎。然而,让戈林始料不及的是,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一口回绝了达勒鲁斯的建议。他们给戈林的回答是,在德国没有答复英国的最后通牒之前,英国政府将不与任何德国政府代表进行接触。如果英国政府在今天上午11 时之前得不到德国政府令人满意的答复,那么自该时间起,英德两国就处于交战状态之中。戈林得知英国政府的态度之后,沮丧之极。他走出房间,在一棵山毛榉树前的椅子上坐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这时,侍从跑来说元首请他接电话。戈林猛然一惊,快步走回屋里。希特勒在电话中大声斥责戈休在这种时候还在幻想同英国人和谈,并告诉他,11 点30 分,英国政府已向德国宣战。希特勒大叫道:

    “收起你的幻想吧,现在需要的是你全力以赴地去准备与英国和法国开战!”

    戈林唯唯喏喏,面露土色,一个劲说:“是,我的元首,是,我的元首。”

    放下电话,他对副官说:“马上备车,我要去总理府。”

    在总理府,纳粹的主要领导人聚齐了。希特勒的会议室里笼罩着一片紧张的气氛。希特勒先是面色阴沉,一言不发,过了一会,他恶声恶气地对里宾特洛甫说:“现在怎么办?”说这话时,他面露凶光地看着总是自以为是的外交部长,似乎在责备他判断错了形势。但里宾特洛甫好像没看到希持勒的表情一佯,火上浇油似地说:“我想不用再过1 小时,法国政府会送来一份同样的通牒。”戈林对站在他身旁的戈培尔说:“如果这场战争我们打败了,那只有请上帝救我们了。”戈培尔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地站在那里。

    英国人参战的消息确实如一瓢冷水泼向了头脑发热的希特勒,他从一开始就估计英国人不会真的向德国宣战。他对戈林与英国人之间的来往并非一无所知,但他不愿过多地阻拦,他也希望戈林的努力能够奏效,来自英国的威胁毕竟不可等闲视之。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他和戈林再也不用绞尽脑汁地想利用外交手段将英国人排除在外了,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战争的责任推到英国人及紧随其后的法国人身上,怎样对国人有个交待,怎样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在这个时候,戈林想的几乎与希特勒完全相同。他已看清,要保住荣华富贵,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跟着希特勒走到底,打赢这场战争。

    此外,戈林还抱有一丝幻想,那就是英国人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于是,他的脑子里又开始转开了设法同张伯伦取得联系的念头。

    正是:欺世美梦难成真,如意算盘终落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如果觉得《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