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夷山采茶郎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仙景纪正文 第一章 夷山采茶郎
(88106 www.88106.info)    早春,清晨,暴雨初歇。

    大楚蜀州,夷山山脉。

    湿漉漉的白色云雾如同大团棉絮一样堆积在山头,笼盖着一切,不时有几声清扬悠远的鸟鸣和高昂凄切的猿啼在雾海中回响,使这片大山显得愈发静谧朦胧。

    远方吹过来一阵风,这片牛乳一样的云雾变成了肆意涌流的大江,翻滚,消融,又似一群奔腾不休的野马。云雾翻滚间露出绿意盎然的山峰,如一杯正在被冲泡的香茗。

    一只翼展极长的雄骏苍鹰冲进白雾里,滑入一道宛如大斧劈开似的逼仄山峡,山峡曲折回环,苍鹰翼尖几乎是擦着两侧崖壁。掠过前方一个弯口,苍鹰一个踉跄,发出几声刺耳的尖唳,跌落数丈后才稳住,猛拍了几下大翼,身形迅速拔高,扭过头颅,湛黄眼珠里是一个青色身影。

    青色人影是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小伙子,体格修长匀称,穿一身单薄青色布衣,有一双女儿家都嫉妒的眼眸,温润如玉,清澈如水。长发被一根黑绳束成马尾披挂在脑后,饶是衣裤鞋子上泥斑点点,也给人清秀干净之感。

    君子如玉。

    少年似乎对自己惊扰了一只路过的山鹰抱有些羞赧与歉疚,抬起右手冲着老鹰挥了挥手。

    他现在整个人依靠在一颗扎根在石壁上的老松上,脚踩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左手紧握树枝,腰间绑着一根粗短麻绳,另一头系在松树桩上,背后有一个竹制背篓,身下是被白雾填满看不清底的悬崖。

    少年见山鹰慌忙逃离,挠了挠后脑勺,接着采茶,他右手如雀喙,在离身三尺处的一株茶树上探探点点,几下功夫,一把鲜嫩碧绿的茶尖芽儿便被他放回到背后竹篓,此时,里面已经有大半篓了,片片如新月。

    夷山山脉地处帝国多山多林的蜀州,南北走向,绵延千里,层峦叠嶂,内部荒兽凶鸟纵横,枝藤遮天,一片蛮荒气象。古语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片莽莽山林自然也是维持着这片地域百姓的生活,诸多以山为本的生计中有个被称为采茶客。

    那些在帝国腹地享福的贵人们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说是那些由人精心栽种培育的娇贵茶树所产,由几十道繁琐工艺制成的价比黄金的茶叶喝起来太腻太糯,比不上深山野茶来的醇厚。这股奇怪言论居然被天下文人雅士奉为经典,一时间,老株野茶成为骚人的手中宝,深山高峰所出的春茶更是千金难求。

    蜀州多山,其中夷山多云雾,青茶老树最多,品相最佳。

    于是采茶客应运而生,他们大多二十出头,个个身比猿猴,为了让家底更厚些,他们扎进更深的山,爬上更高的峰,稍有不慎,断手断脚,命丧黄泉。久而久之,在茶客们口中便流传起这么一句话,夷山茶香似天露,三两青叶骨一根。

    峭崖上的少年姓裴名棠,年仅十六,这两年声名鹊起,在夷山乃至蜀州采茶客圈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夷山三峰,天宝,灵都,雪鸢,唯他一人登顶其二。

    裴棠晃晃肩,感觉今日所获颇丰,便停下来采茶的动作,左手还是紧抓着树枝,右手解开腰间麻绳,拿下挂在树枝上的另一个黑色包裹,里面有一捆极长的墨绿色绳索和一柄两指粗小臂长的乌铁短矛。墨绳是他用牵牛藤和灰线蛇皮绞合而成,极为坚韧,乌铁矛是村里一位退伍老卒所赠,插入土石若插进豆腐一般轻松。

    裴棠小心翼翼腾出双手,将绳索一头在粗壮的松树桩上打了一个古怪的活结,另一头绑死在腰间,短矛咬在嘴里,用手一抖,大捆绳索散开,垂入云雾中。他紧攥着绳子,两手交替,脚蹬崖壁,缓慢下移,直到被云雾淹没。

    ……

    待满身泥泞的裴棠走出夷山,回到百草村时,已是黄昏。

    百草村,位于夷山东角与龙眼江分离处,百多户人口,据说是很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医者归隐之处,并在此种下了无数草药,村名也由此得来。后来有许多戍守边关的士卒或因无家可归,或因伤残不便来此安了家,民风彪悍。

    现在村子主要以采茶制茶,贩卖草药为生,日子都还过得去。

    裴棠回到村子,一路上与乡邻打招呼,面带笑意,步子轻盈,丝毫不见疲惫之色,男人见了便直夸少年竹篓里茶叶品色好,小娘子见着便羞涩道一声裴哥哥。

    待裴棠走开,几个提着篮子准备洗涮碗碟的夫人动起来嘴皮子:

    “棠儿如此有礼,哪里像个采茶客,我看倒更像游学的书生。”

    “是哦,我的崽要是有棠儿一半,我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得了吧,别说你家崽,现在夷山脚下三镇十六村哪个不晓得采茶郎的名头,他一个人赚的比人家整个村都多。”

    “也不知道吕娘一个人是怎么教的,当年吕娘刚来村子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绝对是大家闺秀。”

    “也是,当年吕娘来的时候,挺着肚子,还是有无数男子来献殷勤,好在吕娘为人贞洁,一个人把棠儿拉扯大。”

    “哎,可惜呦,吕娘前些年去了,得享不了天伦之乐,苦命。”

    “……”

    以裴棠的耳力哪里听不见这几个妇人的言语,不过这些年他听得太多了,早已淡然处之。

    路过一件黄土房,一个老妪正在清扫门前空地,裴棠停下脚步,大声道:“林奶奶,董哥有来信吗?”

    年不过花甲却因生活而格外显老的妇人抬头见是邻家仔子,笑道:“没呢,不过我想应该快了。”

    裴棠也笑着应道:“董哥肯定是太忙了,上次来信不还说已经当上校尉了吗,您就等着享福吧。”

    老人笑得眉头皱纹化不开。

    闲聊两句后,少年来到一处小院,这是他生活十六年的家,母子相濡以沫十三载,这里的一切他都太熟悉了。竹片作篱,人腰高,防不住贼,是裴母为幼子养了三五只鸡,因身体病弱赶不了鸡才圈了个院子。

    进院左边是几个硕大的木架,上面摆着三个径长六尺的竹匾,里面铺着一层半干的茶叶,一旁有个小棚子,里面放满了竹篓炒锅等制茶工具,裴母便是靠着精妙的制茶手艺将裴棠养大。

    他走进去,放下背篓,将采集的新鲜茶叶均匀铺在竹匾上。

    右边是两块菜地,种些时令菜,一旁有个八尺见方的水池,取名凤肝,原来这地方是个古井,后来塌陷形成了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十几尾丰腴的青鲤游曳,每次裴母洒下一把炒米,十几位青鲤跃出水面争抢时,小棠儿便会开心的拍手。

    往后便是一间土砖盖成的两件小房子,黄墙黑瓦,虽小但足以让裴棠儿时过得心安满足。西边那间是洗浴生火之处,北边的才是住所,门前有一株一丈多高,女子腰肢粗细的棠树,这棠树乃是裴母来百草村时亲手所植,一直令村人啧啧称奇,两个主枝干从地起便像扭麻绳一样相互缠绕,一枝开白花,一枝开粉花,更像是一对双生木。

    裴棠之名由此而来,裴母在世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便是在棠树地下静坐,时而看看头顶如雪如霞的花朵,时而看看在庭院里玩乐的幼子。

    只是三年前,树底人变作树底坟,坟前有碑,由百年老茶株木所雕,宽六寸高九寸,色沉纹清,有醇香味,如同阴宅主人生前一般温婉秀气。上刻大楷十二字:亡母吕妲之墓不孝子裴棠立。

    十三岁的裴棠没有听从村人的建议,更不相信鬼神之说,执意要将亡母埋在棠树之下,庭院之内,如同倔驴一样亲手挖坟,亲手立碑,亲手刻字。神异的是,自打裴母故去后,棠树花开不谢,四季长存,百草村的人都说是吕娘的亡魂放心不下幼子,不去轮回,化为棠花守护着孩子。

    裴棠对此深信不疑。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已经腰缠万贯还要定居于山村一偶的原因。

    推开木门,小屋里陈设简单分隔成三间房,中堂如寻常人家一样,有桌有椅,只是裴母在世时孤儿寡母无亲无故来人极少,病故后就更无人前来坐坐了。掀开门帘,右边房间便是裴母生前的休憩之所了,一张寻常木床,一个简陋的朱漆梳妆台,一张衣柜,便只有这些了,都是裴母初来时村里老木匠打造的,这么些年也从未换过。

    幼时裴棠与母亲一起睡,再大些,裴母病情愈重,夜夜咳血,裴棠便还是和母亲同睡,以便照顾,到三年前裴母故去,裴棠还是睡在了这张床上,只有这样,他才不会半夜惊醒哭啼。

    裴母刚走的那段日子,小棠儿睹物思人,难以自制,几乎流干了泪水,时间慢慢流淌,抚平伤痕,这才好些。

    打开衣柜,上下三个夹层,最下面堆放着十几件崭新的男子衣衫,裴棠每次进山采茶衣物都难免脏污破损,所以备用的较多。中间只有寥寥两个折叠整齐的包裹,一个里面是一青一蓝两件书生长衫,一个里面是大红大紫新郎袍,皆是裴母生前缝制,多年如新织。最上层是裴母生前遗物和裴棠自己幼时衣衫,保存完好。

    裴棠从最下层随手拿起一套衣衫,来到凤肝池,褪下满是泥泞的外衣,只穿着一条亵裤便钻进水池,惊的十几位肥硕青鲤慌忙钻到池底。

    一会功夫,穿着一新的年轻人来到庭院把晾茶的竹匾搬到棚子里,春季多露水,湿气重,夜间可不敢在屋外晾茶。

    摆弄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茶叶,裴棠来到灶房,他四岁时便能淘米洗菜,六岁就能独自给病母煲汤,所以生火炒菜对他说是信手拈来,一菜一汤片刻便好。

    吃饱喝足,天色已黑,但月光晴朗星光璀璨,足以视物,年轻人来到庭院中央,按着花大价钱买来的拳谱上所说演示的那样搭起了拳法。这套名为《拨云》的道家养生拳法行拳极缓,注重呼吸,有静气安神之效,最适宜在睡前打上片刻。

    收拳独立,年轻人看看天上的那轮皎月,想着天色不早,明日还要起早赶往玉关城,便回房间睡觉了。

    安静,悠然,孤寂。

    不足为外人道。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仙景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仙景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仙景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