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170章 建立造纸厂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带着外挂闯三国正文卷 第170章 建立造纸厂
(88106 www.88106.info)    “哦对了,我让你打探枪神童渊的下落,你可打探到了?”

    孙若惜回道:“我正准备向主公汇报呢,童渊回常山了。”

    “常山?他去冀州了?”

    “是的。”

    洪南苦笑道:“这个童渊,在搞什么鬼,一会儿去上党开铁匠铺,一会儿去常山,可真能跑。”

    “谁说不是呢,我们的人好不容易才打听到的。”

    孙若惜叫苦道:“就为了摸清他的行踪,我花了不少银子打点呢。”

    洪南表情变化,心里打定主意,等忙完了晋阳诸事,就去一趟常山,不管怎么说,也得把童渊请到晋阳来,这么大一块肥肉可不能丢在常山闲置着。

    ***********

    “秋菊,快把竹简拿过来。”后院书房中,响起蔡琰的声音。

    洪南刚到这里,便见蔡琰坐在案桌前,不断写着什么,丫环秋菊从书架上取来竹简,待蔡琰写好后,她又放到另一处书架上。

    “文姬,你在忙什么呢?”

    蔡琰写下几行字,说道:“昨日文优先生找我了,让我默写古籍。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准备把知道的都写下来。”

    洪南走了过去,低头一看,蔡琰正在写屈子的《九歌》,字体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正宗的飞白书字体。

    这种字体,是蔡琰的父亲蔡邕所创,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很独特的书体。

    拿起来欣赏了一番,洪南自觉惭愧,跟蔡琰的字比起来,他写的字简直就是****...

    “完了完了...。”洪南一个劲的摇着头。

    蔡琰疑惑道:“夫君,怎么了?”

    她还以为自己写错了。

    洪南笑着道:“看了你写的字,我以后都不敢下笔了,你写的这么好,我写的那么糟,怎么好再班门弄釜?”

    蔡琰掩嘴轻笑,说道:“夫君,你写的也很好啊。”

    “行了,你也不用安慰我了,我写成什么样,我心里清楚。”

    “我说真的呢。”

    蔡琰很认真的道:“夫君的字体,简单明了,形体方正,比划平直,比起隶书、篆书都要好看,也许以后人们写字都求简单化了呢。”

    “嗯嗯,这话倒不错。”洪南心想,自己写的是楷书啊,从汉末延续至现代,是流行最久远的字体。

    这倒提醒他了,得赶快将这种字体盛行开来,将功劳揽下,别被人抢先了。这可是招揽天下人才最好的机会。

    秋菊将竹简搬了过来,累的额头直冒汗。

    蔡琰提笔继续书写...

    洪南关心的道:“你也别太心急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别累着。”

    “多谢夫君。”

    看了眼满头是汗的丫环秋菊,洪南忽然想起,在历史上,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过纸了,可为什么到了东汉末年,纸却渐渐少了。如果有纸的话,看书写书都方便得多,能省去不少事。

    回到郡守府,他将心里的疑惑告诉了李儒。

    李儒道:“主公有所不知,西汉时,的确出现过纸,是用麻、桑皮、嫩竹、藤等植物制造,取其柔韧,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

    “先生真博学也。”洪南点了点头。

    李儒道:“可是,纸张太过粗糙,且容易腐烂,若放于阴暗潮湿之处,它的寿命只有不到一年,往往刚写好的文章,转眼就灰飞烟灭了,又有谁会去用呢?”

    “原来如此。”

    洪南深吸了口气,道:“那咱们一定得在造纸术上下功夫,造出一种洁白,细腻,柔软,色泽光亮的纸,且纸的寿命要在十年以上。”

    李儒翻了个白眼,心道:“你在做梦呢吧?”

    “怎么,你不信我?”

    “主公志向,令人钦佩,但卑职以为,造纸耗时耗力,倒不如将精力放在富民强兵之上。”

    洪南道:“富民强兵,那是自然,但造纸的事也不能耽搁,两者并不冲突。我保证,在一年之内,造出一种色泽光亮的白纸。”

    李儒:“...。”

    洪南道:“等过段时间,我要出游一趟,你让人建好造纸厂,等我回来以后,就开始动工。”

    “主公要出游?去哪啊?”

    李儒拱手劝谏道:“主公,并州之外,皆是强敌,您不能以身犯险啊。”

    “槽,我跟他说出游的事干什么。”洪南在心里暗自嘀咕。

    他笑着道:“文优放心,我就在并州地界转转,不会有任何危险,有典韦、羽林军跟着我,谁敢对我出手?”

    李儒松了口气,若只在并州地界,倒不用担心...

    造纸厂的事确定下来,洪南又分别去找了徐晃、张绣、贾诩,叮嘱训练士兵,不可懈怠。

    接下来的三天里,他都在蔡琰那歇息,说了即将要出游的事,又讲明此行出游的目的。蔡琰十分懂事,没有吵闹、阻拦。

    但洪南看得出来,她心里是极不愿意的,脸庞尽是遮掩不了的担忧。

    建安五年,五月中旬,洪南辞别了所有人,带着典韦上路了,从晋阳出发,直往雁门关...

    此行,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招揽童渊!

    对于这个人,洪南早就志在必得,得童渊一人,等于在并州竖起了武林人士的大纛!

    只要稍加渲染,将童渊这面旗帜打出去,那些仰慕童渊的武林人士,还不争相前来投靠?尤其赵云投靠刘备,即将单骑救主,等赵云闯出了名堂,仰慕童渊的人就更多了。

    而且,童渊是张任、张绣、赵云的师傅,若得童渊相助,是不是意味着,以后招揽张任、赵云时,也能更容易一些?

    有这么多好处,他能有什么理由不去招揽呢?

    所以,即使去常山路途遥远,即使并州百废待兴,洪南也得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去会见童渊。对于他来说,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

    一路北行,仅用了七天时间就到了雁门关。

    在雁门关歇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洪南、典韦,及二十几个身手不凡的羽林军,继续北行,进入冀州魏郡。

    常山在中山国北边,想要到达那里,得先绕过魏郡。

    而袁绍的行政治所,就在魏郡邺城,换句话说,得先绕过邺城,才能去常山。

    不得不说,这是一步险棋,如果被袁绍知道,怕又起风波,搞不好又是一场大战。

    但为了招揽童渊,洪南觉得值,就算再危险也得去,不能让这么好的一个人才,从眼皮子底下白白的溜走,那不是他的做事风格。

    (本章完)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带着外挂闯三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带着外挂闯三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带着外挂闯三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