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史记新注第二册 史记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88106 www.88106.info)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 赵超注译 自古受命帝王,〔1〕曷尝不封禅?〔2〕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3〕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4〕洽矣而日有不暇给,〔5〕是以即事用希。〔6〕《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7〕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8〕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余载,〔9〕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10〕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注释】〔1〕“受命”,接受了天命。〔2〕“曷”,音h6,疑问代词,何。“封禅”,古代帝王最隆重的祭祀仪式。在泰山上修筑土坛来祭天,回报上天的恩德,叫作封。在泰山下面的小山上清理出一块地面祭地,回报地神的功德,叫做禅。《白虎通》中则说:封是把告天的册文用银绳拴住,打结处封上金泥,盖上印玺。〔3〕“符瑞”,表现出祥瑞的自然征兆,古人认为这是君王从上天处获得的符命。“见”,音xi4n,与“现”通。“臻”,音zh5n,到来。〔4〕“梁父”,又写作“梁甫”,泰山的支脉,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此句中“梁父”二字,前人考证为衍文,应与前句相贯连,作“至矣而德不洽”。“洽”,和谐。〔5〕“日有不暇给”,事务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暇”,空闲。〔6〕“是以”,因此。“即事用希”,这件事,(指封禅)能实行的不多。〔7〕“《传》”,泛指古代典籍,此处引语见于《论语·阳货》。“礼”,指古代封建宗法社会中的一切礼仪规章法度及社会习俗、道德等。“乐”,指音乐,此处特指与礼仪配合的乐舞。〔8〕“答”,回报。〔9〕“厥旷远者千有余载”,封禅荒废间隔的时间,远的有一千多年。“厥”,代词,指封禅。“旷”,荒废、间隔。〔10〕“阙然”,空缺。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1〕以齐七政。〔2〕遂类于上帝,〔3〕禋于六宗,〔4〕望山川,〔5〕遍群神,〔6〕辑五瑞,〔7〕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8〕还瑞。〔9〕岁二月,东巡狩,〔10〕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11〕望秩于山川。〔12〕遂觐东后。〔13〕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14〕同律度量衡,〔15〕修五礼,〔16〕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17〕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注释】〔1〕“舜”,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继承尧位,建都蒲阪,即今山西省永济县内,一说都平阳,或说都潘,均在山西境内。“璇玑玉衡”,古代测量天文的仪器。“璇”,音xu2n,美玉。“玑”,音j9,可以运转的天文仪器。“玉衡”,用于观测天象的玉管,长八尺,孔径一寸。璇玑与玉衡配合用于观测并表现天象,汉代以来称之为浑天仪。这是东汉学者的认识。也有人认为璇玑玉衡是指北斗七星。因《史记·天官书》中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北斗七星名称依次为:天枢、旋、玑、权、衡、开阳、摇光。所以用璇玑玉衡代称北斗。〔2〕“以齐七政”,《尚书大传》说:七政指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这七政的情况由日、月、五星表现出来。马融注《尚书》说:北斗七星各有所主,可以代替日、月、荧惑、填星、辰星、岁星、太白这日月五星表现事物的吉凶。齐是指日月五星按照各自的轨道和运行规律正常运转。〔3〕“类”,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史记正义》引《五经异义》称“非时祭天谓之类”,是指不按时节临时举行的祭天仪式。〔4〕“禋”,音y9n,一种祭名,是点起浓烟,让烟气上达神灵的祭祀方法。“六宗”,指六种神灵,说法不一,孔安国认为是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郑玄认为是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也有人说是水、火、风、雷、山、泽等。〔5〕“望”,古代祭名,用于祭祀高山大川。〔6〕“遍”,普遍祭祀。〔7〕“辑”,汇集,收敛。“五瑞”,古代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用作身分标识的五种瑞玉,行礼时执于手中,分别叫作: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8〕“四岳诸牧”,古代分管四方的各地长官。〔9〕“还瑞”,把收敛上来的瑞玉再还给诸侯们。这是舜继位后,将尧授给诸侯的玉圭收上来查验,再还给他们,表示这些诸侯成为舜的臣子。〔10〕“巡狩”,又作巡守。指古代天子巡视各地,检查诸侯的政务。〔11〕“柴”,古代祭名,是架起木柴,把祭祀的供品放在柴上焚烧的一种祭祀方式。〔12〕“望秩于山川”,按照山川的尊卑大小依次祭祀。“秩”,次序、等级。〔13〕“觐”,音j@n,朝见或接受朝见。东后,东方的国君。〔14〕“合时月正日”,调整历法,使四时季节与月分相合,每日的干支次序不混乱。〔15〕“同律度量衡”,统一音律、尺度、重量衡度等。〔16〕“修五礼”,整治、完善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吉礼指祭天地等各种祭祀。凶礼指丧葬礼仪。宾礼是接待诸侯宾客、朝见等场合的礼仪。军礼指阅兵、受降、田猎、献俘等。嘉礼指婚礼、冠礼、敬老、宴会等。〔17〕“五玉”,与五瑞相同。“三帛”,三种颜色的丝帛,是诸侯朝见时所持的。东汉郑玄认为:“高阳氏后用赤缯,高辛氏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西汉孔安国认为:“诸侯世子执纁(红帛),公之孤执玄(黑帛),附庸之君执黄也。”其说不一。“二生”,指活的动物礼品,郑玄认为是羊羔与雁。“一死”,指死雉。韦昭称:“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贽”,音zh@,古人会见时所持的礼品。

    禹遵之,〔1〕后十四世,至帝孔甲,〔2〕淫德好神,〔3〕神渎,〔4〕二龙去之。〔5〕其后三世,汤伐桀,〔6〕欲迁夏社,〔7〕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8〕有桑榖生于廷,〔9〕一暮大拱,〔10〕惧。伊陟曰:〔11〕“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榖死。伊陟赞巫咸,〔12〕巫咸之兴自此始。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13〕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雊,〔14〕武丁惧。祖己曰:〔15〕“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16〕后三世,帝纣淫乱。〔17〕武王伐之。〔18〕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祗,〔19〕后稍怠慢也。

    【注释】〔1〕“禹”,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姒姓,原为夏后氏族首领,后继舜位。详见本书《夏本纪》。“遵”,继承,沿循。〔2〕“孔甲”,夏朝的第十四代国君。〔3〕“淫德”,不修德行,放纵自己。〔4〕“渎”,音d*,亵渎怠慢。〔5〕“二龙去之”,两条龙离开了他。传说上天曾赐给孔甲二龙,因孔甲对神不敬,二龙飞去。〔6〕“汤”,商朝的开国君主,子姓。详见《殷本纪》。“桀”,夏朝最末一位国君,名癸。因为他暴虐无道,百姓不堪忍受。汤兴兵讨伐,推翻了夏朝,将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内)。〔7〕“夏社”,夏朝祭祀土神的地点。下文中《夏社》为《尚书》中的一篇文章,现已不存。〔8〕“太戊”,商代第十代国君。〔9〕“桑榖”,桑树楮树,榖音g(,楮树,又名构树,桑科乔木。〔10〕“一暮”,一个晚上。“大拱”,有两手合围那么粗,“拱”,两手合抱。这件传说记载各异,或作武丁时事。《尚书大传》、《汉书·五行志》、《说苑》、《论衡》等均作“七日大拱”。〔11〕“伊陟”,太戊的大臣,“陟”,音zh@。〔12〕“赞”,告诉。“巫咸”,商代大臣,主管求神占卜等。〔13〕“武丁”,即殷高宗,使商代中兴的国君。“傅说”,武丁时期的贤相,原为从事版筑劳役的刑徒。详见本书《殷本纪》。说音yu8。〔14〕“雊”,音g^u,雉鸣叫。〔15〕“祖己”,商代的贤臣。〔16〕“武乙”,商王,昏庸无道,曾将装满血的皮袋吊起来作靶子射,自称是在射天,后在田猎时被雷击死。〔17〕“纣”,商朝末代国君,名辛。纣是人们因其暴虐无道而给他的称呼。〔18〕“武王”,周武王,姬姓,名发,是打败殷纣王,建立周朝的君主。详见本书《周本纪》。〔19〕“肃祗”,严肃恭敬,谨慎小心。

    《周官》曰:〔1〕冬日至,〔2〕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3〕祭地祇。〔4〕皆用乐舞,〔5〕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6〕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7〕诸侯曰泮宫。〔8〕【注释】〔1〕“《周官》”,《尚书》有《周官》篇,但以下引文不见于此书。此《周官》可能指《周礼》。《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汇集了周代及战国时代的官制和礼仪制度。《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一节中有与下文意思相同的内容。〔2〕“冬日至”,即冬至,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下文“夏日至”即夏至,是白昼最长的一天。〔3〕“长日之至”,白昼逐渐加长的日子到来。〔4〕“地祇”,祇音q0,地神。〔5〕“乐舞”,音乐舞蹈。《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记载:冬至在地上的圆丘奏“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夏至在大泽中的方丘上奏“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6〕“视”,参照。“五岳视三公”,即参照给三公的礼遇规格祭祀五岳。下文“四渎视诸侯”,即参照对诸侯的礼遇规格祭祀四渎。〔7〕“明堂”,古代帝王实行政事,宣扬教化的宫殿。“辟雍”,周代以来国家大学的名称,同时也是重要的祭祀场所。因为它的建筑是方形,四周有圆形的水渠环绕,形似璧环而得名。〔8〕“泮宫”,周代诸侯办的大学。泮,音p4n,又作頖。因为它只在建筑物的南面一半环绕水渠,故而得名。

    周公既相成王,〔1〕郊祀后稷以配天,〔2〕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3〕自禹兴而修社祀,〔4〕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5〕【注释】〔1〕“周公”,周成王的叔父,姓姬,名旦。曾在周成王时摄政,制订礼乐制度,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相”,辅佐。“成王”,周武王的儿子,姓姬名诵。〔2〕“后稷”,传说中周民族的始祖,名弃。曾在尧、舜时代任农师。“配天”,即配祭天神,在祭祀天神时,主位供奉天,后稷的神位供于旁边陪同受祭。〔3〕“宗礼”,祭祀祖宗,这是在宗庙明堂中进行的祭祀。“文王”,商代末年周国的君主,姓姬名昌。他是使周国兴盛,取得各部族拥护的国王,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所以被敬为周朝开国之主。〔4〕“社祀”,祭祀社神。社即后土,见《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近人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认为句龙即禹。所以从大禹以后有了社祀。〔5〕“郊社”,在野外祭祀天、地,叫作郊祀、社祀。泛指祭祀天地。“尚”,年代久远。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1〕而幽王为犬戎所败,〔2〕周东徙雒邑。〔3〕秦襄公攻戎救周,〔4〕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5〕自以为主少暤之神,〔6〕作西畤,〔7〕祠白帝,〔8〕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9〕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10〕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11〕其口止于鄜衍。〔12〕文王问史敦,〔13〕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注释】〔1〕“恣行”,任意胡作非为。〔2〕“周幽王”,西周末代国君,叫作姬宫湦,湦,音sh5ng。因昏庸无道,西方的戎族一支部落——犬戎侵入,被杀死在骊山下。〔3〕“雒邑”,雒音lu^,西周城邑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西。〔4〕“秦襄公”,春秋初年秦国君主,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占有岐(今陕西省岐山县)以西的土地。详见本书《秦本纪》。〔5〕“西垂”,垂与陲同,边境地区。〔6〕“少暤之神”,暤音h4o,亦写作“少昊”,是古代传说中的东夷民族首领,名挚,国号金天氏。据《礼记·月令》记载:有五位古代著名国君与五行相配,分别为五方之神。少暤为西方金德之神。〔7〕“西畤”,西方的祭祀坛址名称。畤音zh@,祭天、地及五帝的祭坛。〔8〕“祠白帝”,祭祀白帝,白帝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天神,有人认为即少暤氏。〔9〕“駵驹”,駵音li*,黑鬣的红色马驹。“羝羊”,羝音d9,公羊。〔10〕此句上“十六年”,当依《汉书·郊祀志》作“十四年”。“秦文公”,秦国国君。“汧”,音qian,水名,发源于陕西省陇县,东流汇入渭河。〔11〕“属地”,属音zh(,附着在地上。〔12〕“鄜衍”,鄜音f&,古代地名,在今陕西省富县。“衍”,低缓平坦的山地。〔13〕“史敦”,秦国的太史。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1〕雍东有好畤,〔2〕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3〕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4〕虽晚周亦郊焉。”此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5〕【注释】〔1〕“雍”,音y#ng,古代城邑名,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曾为秦国都邑。下文中的雍州是古代中国的九州之一,大约包括今陕西省北部、甘肃省西北部及青海省东北部。“吴阳”,古地名,在雍城附近。“武畤”,祭坛名称。〔2〕“好畤”,祭坛名称。〔3〕“神明之隩”,神明居住的地点。隩音y),又音4o,可以居住的地方。〔4〕“黄帝”,传说中的中原各族部落联盟首领,号轩辕氏。详见本书《五帝本纪》。〔5〕“缙绅”,缙音j@n,与搢相同。搢,插上。绅是宽长的带子。缙绅意为将笏插在腰带间,这是官吏的装束,后世便以缙绅代称官员们。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1〕于陈仓北阪城祠之。〔2〕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3〕野鸡夜雊。以一牢祠,〔4〕命曰陈宝。〔5〕【注释】〔1〕“若石云”,据说好像玉石那样的物质。〔2〕“陈仓”,山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以东。阪音b1n,山坡。“城祠之”,建起城来祭祀它。〔3〕“殷云”,殷殷的声音。〔4〕“一牢”,一套祭祀的供品,指牛或羊或猪一头。〔5〕“命”,命名。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1〕秦德公既立,〔2〕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3〕作伏祠。〔4〕磔狗邑四门,〔5〕以御蛊灾。〔6〕【注释】〔1〕“七十八年”,《史记志疑》称:“《纪》(指《秦本纪》)《表》(指《十二诸侯年表》)自秦文公十年作鄜畤至德公元年凡八十年,此误。《汉志》(指《汉书·郊祀志》)自作陈宝后数之,谓七十一年,是也。”〔2〕“秦德公”,春秋时秦国国君。〔3〕“三百牢”,《史记索隐》案:“百”当为“白”。指三头白色的牲畜。也有人认为“百”字不误。〔4〕“伏祠”,伏日祭祀的神庙。《史记索隐》根据《汉旧仪》说:伏日是万鬼出行的日子。《史记正义》注《秦本纪》中“初伏”一词称:“六月三伏之节,秦德公为之……伏者,隐伏避盛暑也。”颜师古注:“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后代历法中以夏至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史记会注考证》引柯维琪说:伏,禳邪气使退伏。《史记志疑》说:“祠”下脱“社”字。〔5〕“磔狗邑四门”,一种驱鬼避邪、禳除灾害的仪式,把狗的肢体分割开,挂在城市的四门上。磔音zh6,分裂。〔6〕“蛊灾”,蛊音g(,特别凶恶的毒虫。据《本草纲目》记载,将百种毒虫放在一个瓮中,一年后所有虫子都被一种毒虫吃尽,这种毒虫就是蛊,毒性极强。古代又把受了枭首、磔刑的鬼魂叫蛊,是伤人的厉鬼。这些虫、鬼为害叫蛊灾。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四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1〕【注释】〔1〕“六年”,应为“四年”,春秋时秦国君主,“青帝”,古代神话中五方天神内主东方木德的天神,一说即太昊。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1〕病卧五日不寤;〔2〕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3〕史书而记藏之府。〔4〕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注释】〔1〕“秦缪公”,春秋时秦国君主,姓嬴,名任好,为春秋五霸之一。〔2〕“寤”,音w),醒过来。〔3〕“晋乱”,晋献公宠幸骊姬,杀了太子申生。献公死后,群公子争立,相互残杀引起的内乱。详见《晋世家》。〔4〕“史”,指史官。“府”,指国家藏放典章文书的地点。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1〕会诸侯于葵丘,〔2〕而欲封禅。管仲曰:〔3〕“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4〕禅云云;虙羲封泰山,〔5〕禅云云;神农封泰山,〔6〕禅云云;炎帝封泰山,〔7〕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8〕颛顼封泰山,〔9〕禅云云;帝俈封泰山,〔10〕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11〕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12〕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13〕过孤竹,〔14〕西伐大夏,〔15〕涉流沙,〔16〕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17〕南伐至召陵,〔18〕登熊耳山以望江、汉。〔19〕兵车之会三,〔20〕而乘车之会六,〔21〕九合诸侯,〔22〕一匡天下,〔23〕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24〕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25〕北里之禾,〔26〕所以为盛;〔27〕江、淮之间,一茅三脊,〔28〕所以为藉也。〔29〕东海致比目之鱼,〔30〕西海致比翼之鸟,〔31〕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32〕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33〕鸱枭数至,〔34〕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35〕于是桓公乃止。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36〕其后三置晋国之君,〔37〕平其乱。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注释】〔1〕“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君主,名小白,曾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平定了东周内乱,打败夷狄部落,号令各国,成为诸侯的首领,是春秋时代诸侯中的第一位霸主。〔2〕“葵丘”,古代城邑,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齐桓公于公元前六五一年在此与鲁、宋、卫、郑等各国诸侯会盟。见《春秋左氏传·僖公九年》。〔3〕“管仲”,名夷吾,是齐国著名的贤相,使齐国富强,建立霸业。传有《管子》一书。这段关于封禅的话不见于今本《管子》。〔4〕“无怀氏”,传说中的古代首领。《汉书·古今人表》中将无怀氏排在伏羲氏后。〔5〕“虙羲”,即伏羲。古代神话中人类始祖。与女娲氏相配,养育万民。传说里还将结网、渔猎畜牧、八卦等都说成是他的发明。〔6〕“神农”,古代传说中的炎帝,据说他生于姜水,以姜为姓,又号烈山氏,以火德为王。神农是古代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的出现代表古代人类由畜牧渔猎生产转向农业生产。〔7〕“炎帝”,此指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后代帝王。〔8〕“亭亭”,泰山支脉的小山名。据说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内。上文“云云”也是泰山支脉的小山,也在泰安县内,或说在山东省蒙阴县。〔9〕“颛顼”,音zhu1nx),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号高阳氏。据说原居住在帝丘,即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10〕“帝俈”,俈音k),即帝喾。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号高辛氏。〔11〕“会稽”,音gu@j9,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史记志疑》案,认为会稽远离泰山,与制度不相符,可能是“云云”之误。〔12〕“社首”,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县西南,或说在今山东省宁阳县内。〔13〕“山戎”,古代活动在今河北北部至辽宁一带的戎人部族。〔14〕“孤竹”,古代北方小国名,大约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内。〔15〕“大夏”,古代西域国名,在今阿富汗北部。所以《史记会注考证》认为本文中“大夏,过流沙”五字为衍文。《史记正义》注《齐太公世家》称:大夏在古并州晋阳,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16〕“流沙”,一说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17〕“卑耳”,即辟耳山,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北。〔18〕“召陵”,召音sh4o,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19〕“熊耳山”,秦岭的东部余脉,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南。〔20〕“兵车之会三”,指三次诸侯军队的会同作战,即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六八一年),齐桓公与鲁、陈、宋、蔡等国在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县北)会师平定宋乱;鲁僖公四年(公元前六五六年)齐桓公率诸侯攻入蔡国,接着征伐楚公;鲁僖公六年(公元前六五四年)齐桓公会同宋、陈、卫、曹等国讨伐郑国。〔21〕“乘车之会六”,指六次诸侯间的会盟,即:鲁庄公十四年(公元前六八○年),齐桓公与鲁、宋、卫、郑等国君在鄄(今山东省鄄城县北)会盟;鲁庄公十五年(公元前六七九年)又在鄄会盟;鲁庄公十六年(公元前六七八年)在幽(今河北省北部)与各国诸侯会盟;鲁僖公五年(公元前六五五年)在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会盟;鲁僖公八年(公元前六五二年)在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会盟;鲁僖公元年(公元前六五一年)在葵丘会盟。〔22〕“九合诸侯”,即指上文“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23〕“匡”,匡正,扶助。〔24〕“三代”,指夏、商、周。〔25〕“鄗上”,鄗音h4o,山名,汉代改高邑为鄗县,在今河北省高邑县东。〔26〕“北里”,地名。有人认为鄗上、北里均为虚拟的地名。〔27〕“盛”,音ch6ng,粢盛,放在容器中用以祭祀的米粮,如黍、稷等。〔28〕“三脊”,有三条棱的茅草叶子。古人把这种特殊的茅草叫灵茅,用于祭祀。〔29〕“藉”,祭神时用的草垫子。〔30〕“比目之鱼”,一种深海鲽形目鱼类,双目生于身体的一侧。这里指的是两条鱼,各有一目,相并而行。〔31〕“比翼之鸟”,传说中的一种鸟,只有一翼一目。《史记索隐》引《山海经》:“崇吾之山有鸟,状如凫,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云蛮。”郭璞注《尔雅》作“鹣鹣”。〔32〕“凤凰、麒麟”,神话中的瑞鸟、瑞兽。《尔雅·释鸟》说:“雄者为凤,雌者为凰。”据郭璞注:凤凰是“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尔雅·释兽》说:“麐(即麟),麐(音j&n,即獐)身、牛尾、一角。”邢昺注引京房《易》说:麒麟“麐身、牛尾、狼额、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33〕“嘉谷”,特异的稼禾,古代人们认为它是祥瑞。如一茎数穗,二茎或数茎合穗,隔垄合穗等,都可称为嘉谷,或称嘉禾。“藜”,音l0,一年生草本植物。“莠”,音y%u,杂草,一年生草本植物。〔34〕“鸱枭”,音chixi1o,猫头鹰一类的恶鸟。〔35〕“毋乃”,即无乃,难道不是。〔36〕“夷吾”,春秋时晋献公之子,后为晋惠公。〔37〕“三置晋国之君”,指秦缪公曾相继安置晋惠公、怀公、文公三人为晋国国君。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艺,〔1〕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2〕盖难言之。或问禘之说,〔3〕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说,其于天下也视其掌。”诗云纣在位,〔4〕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5〕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及后陪臣执政,〔6〕季氏旅于泰山,〔7〕仲尼讥之。

    【注释】〔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始祖。详见本书《孔子世家》。“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2〕“俎豆之礼”,祭祀的礼仪。俎音z(,放祭品的案子。“豆”,容器,盛放祭品用。“章”,与彰相同,明显。〔3〕“禘”,音d@,古代祭名。〔4〕“诗云”二字,有人认为是衍文,不确。〔5〕“爰”,因此。“维”,是。〔6〕“陪臣”,诸侯国中的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大夫的家臣也称作陪臣。此处指诸侯国中的大臣。〔7〕“旅”,古代祭名。祭祀山神称旅。“季氏”,春秋时鲁国季孙氏是鲁庄公弟弟季友的后代,世代为大夫,执掌国政。这里的季氏指季桓子。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1〕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2〕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欲以致诸侯。〔3〕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4〕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

    【注释】〔1〕“苌弘”,东周大夫,有方术。“方”,即方术,指卜筮、星占、术数等。〔2〕“设射狸首”,古代的一种射礼。射箭时唱《狸首》这首歌。歌词中有射不来朝见的诸侯等句子。箭靶也称作狸首。《史记会注考证》日人泷川资言案云:“狸读为埋,不来反。”是说狸是“不来”二字的合音。〔3〕“物怪”,怪异的事物。“致诸侯”,让诸侯来。〔4〕“晋人执杀苌弘”,晋国大夫范吉射、中行寅作乱,与苌弘有关。晋人因此向周王室问罪。周人杀了苌弘。并非晋人杀苌弘。

    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1〕“秦始与周合,〔2〕合而离,〔3〕五百岁当复合,〔4〕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5〕栎阳雨金,〔6〕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注释】〔1〕“儋”,音d1n,人名。“秦献公”,战国时期秦国君主。〔2〕“秦始与周合”,指周族姬姓与秦族嬴姓均为黄帝后裔,合为一体。〔3〕“合而离”,指秦先祖非子被周别封于秦后与周分开。〔4〕“五百岁当复合”,指非子别封五百年后,至秦孝公二年周显王送胙肉(祭祀时的供品)给秦孝公,表示再次归为一家。〔5〕“合十七年”,根据本书《周本纪》及《汉书·郊祀志》,应作七十年。〔6〕“栎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秦献公曾在此建都。“雨金”,下金雨。

    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1〕或曰宋太丘社亡,〔2〕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3〕【注释】〔1〕“九鼎”,传说夏禹曾铸造九只大鼎,象征天下九州,夏、商、周历代都把它当作国家权力的象征。据说秦灭周后,运走九鼎,一只沉入泗水,其余下落不明。〔2〕“太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水城县西北。〔3〕“泗水”,在今山东省中部的一条河流。“彭城”,古代县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史记志疑》认为:鼎没泗水当与太丘社亡同在周显王三十三年(公元前三三六年)。

    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1〕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2〕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3〕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4〕度以六为名,〔5〕音上大吕,〔6〕事统上法。〔7〕【注释】〔1〕“螾”,音y!n,即蚯蚓。《史记集解》引应劭注称:“蚓大五六围,长十余丈。”〔2〕“止于郊”,栖息在郊外。〔3〕“赤乌之符”,《史记索隐》引《吕氏春秋》等书说:有火从天上降到国王的房上,变成红色的乌鸦。这被认为是祥瑞的符兆。〔4〕“上”,与“尚”同,崇尚,推崇。〔5〕“度以六为名”,度量都以六个作为基本单位。如六尺为一步,一乘六马等。秦自认为得水德。五行中的水与数字中的一、六配合,所以用六计量。〔6〕“大吕”,古代音乐的十二律名之一,其音调大约与今日C#调相当。〔7〕“上法”,提倡法治。

    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1〕颂秦功业。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2〕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葅秸,〔3〕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4〕难施用,由此绌儒生。〔5〕而遂除车道,〔6〕上自泰山阳至巅,〔7〕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8〕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9〕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注释】〔1〕“驺峄山”,邹县的峄山。驺与邹同。在今山东省邹县内。〔2〕“蒲车”,用蒲草缠裹起车轮的车子,古代曾用来迎接老年的贤人,因为它能减少颠簸。〔3〕“葅秸”,音z&ji5,草与禾秆。〔4〕“乖异”,互相背离而且不合情理。〔5〕“绌”,音ch),与“黜”相同,贬斥。〔6〕“除”,修建。〔7〕“自泰山阳至巅”,从泰山南面上到山顶。阳,山的南面。〔8〕“阴道”,山北面的道路。〔9〕“太祝”,古代主管祭祀时祈祷等礼仪的官员。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1〕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2〕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注释】〔1〕“中阪”,山半腰的坡地。〔2〕“封事之礼”,封禅的仪式。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1〕八神将自古而有之,〔2〕或曰太公以来作之。〔3〕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4〕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5〕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6〕蚩尤在东平陆监乡,〔7〕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8〕五曰阳主,祠之罘。〔9〕六曰月主,祠之莱山。〔10〕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11〕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12〕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13〕珪币杂异焉。〔14〕【注释】〔1〕“羡门”,古代仙人,名子高。〔2〕“将”,语助词。〔3〕“太公”,即姜太公,名尚,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被封在齐国。详见本书《齐太公世家》。〔4〕“天齐”,天的腹脐。古人认为齐地所处于天的中央之下。位于临淄城南的天齐泉,五泉并出,被认为是天腹脐的象征。所以齐地祭祀天齐,代表祭天。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汉唐时期。〔5〕“临菑”,齐国国都,常写作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6〕“蚩尤”,古代传说中的部族首领,传说该族曾与黄帝交战多年,后被黄帝所杀。此处指蚩尤冢所在地名。蚩音ch9。〔7〕“东平陆”,古代县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以东。〔8〕“三山”,一说即参山,在汉东莱郡曲成县,即今山东省掖县以北。〔9〕“之罘”,也作芝罘,山名。在今山东省烟台市北。罘,音f*。〔10〕“莱山”,山名,在今山东省黄县东南。〔11〕“成山”,山名,在今山东省荣成县东北。“斗”,曲折陡峭。〔12〕“琅邪”,山名,在今山东省胶南县西南。“琅邪”,音l2ng y2。〔13〕“巫祝”,巫师,主管祭祀的人。“损益”,增减。〔14〕“珪币”,祭祀的供献,玉器、丝帛等。

    自齐威、宣之时,〔1〕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2〕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用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3〕皆燕人,为方仙道,〔4〕形解销化,〔5〕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6〕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7〕不可胜数也。

    【注释】〔1〕“威、宣”,齐威王、齐宣王,都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2〕“驺子”,即战国时的阴阳五行学家驺衍。“终始五德”,五行学派的重要学说,有书名《五德终始》。它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转变规律解释历代政权变更。如夏代为木德,商代为金德,周代为火德,秦代为水德,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所以历代更替,终而复始,循环变化。后代统治者都利用这一学说为自己的政权服务。〔3〕“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均为传说中的仙人方士名字。“最后”,此二字不通。王念孙认为:“最后”二字可能是“聚(古代又写作冣)谷”的讹误。聚谷是《高唐赋》中的一个方士名字。《史记索隐》认为“最后犹言甚后也”。近人有将“最后”释为“以后”的,可供参考。〔4〕“方”,与“仿”相同,仿效。〔5〕“形解销化”,道家术语,称人去世为“形解”,或“尸解”。即修炼成仙后,抛弃外壳的肉体,神灵飞升,化为仙人。〔6〕“阴阳主运”,用阴阳五行循环交替的思想解释一个王朝的命运。驺衍的著作中有《终始》、《主运》等篇,叙述阴阳主宰命运的理论。〔7〕“怪迂”,怪异超出常理。“阿谀”,拍马奉承。“苟合”,毫无原则地附和。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1〕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2〕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3〕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4〕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5〕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6〕后三年,游碣石,〔7〕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8〕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9〕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10〕不得,还至沙丘崩。〔11〕【注释】〔1〕“燕昭”,即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君主。“蓬莱、方丈、瀛洲”,古代神话中东海上的三座仙山。《列子·汤问》中说它们被巨鳌驮着,在海中飘浮。山上住满了神仙。〔2〕“傅”,《汉书·郊祀志》作传。当以传为正字,傅与传形体相近而讹。传,传说。〔3〕“甘心”,心中企羡。〔4〕“赍”,音j9,带着。〔5〕“以风为解”,以遇上风作为解脱的借口。〔6〕“上党”,古郡名。在今山西省东南部,郡治壶关,即今长治市以北。〔7〕“碣石”,山石名,前人认为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近年来考古学者考证,认为在河北省山海关以北海中屹立的一座巨石是秦代的碣石。〔8〕“上郡”,古代郡名,在今陕西省北部及内蒙古中南部一带。郡治在肤施,即今陕西省榆林县南。〔9〕“湘山”,即君山,在洞庭湖中。〔10〕“冀”,希望。“奇药”,奇妙的仙药。〔11〕“沙丘”,古地名。在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

    二世元年,〔1〕东巡碣石,并海南,〔2〕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3〕其秋,诸侯畔秦。〔4〕三年而二世弑死。〔5〕【注释】〔1〕“二世”,即秦二世胡亥。〔2〕“并”,沿着。〔3〕“章”,与“彰”同,显明。〔4〕“畔”,与“叛”同。〔5〕“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1〕诛僇文学,〔2〕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注释】〔1〕“疾”,痛恨。〔2〕“僇”,音l),与“戮”相通,杀戮。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1〕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2〕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3〕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4〕【注释】〔1〕“河、洛”,即黄河与洛水。《史记正义》引《世本》与《帝王世纪》说:夏代建都在阳城、平阳、安邑、晋阳等地。商代建都亳、偃师等地。周代建都酆、鄷,东周迁至洛邑。都是在河、洛之间。〔2〕“咸阳”,秦国都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3〕“轶”,音di6,与“迭”相通。更迭、轮换。〔4〕“可得而序”,可以排出个次序来。

    于是自殽以东,〔1〕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2〕因泮冻,〔3〕秋涸冻,〔4〕冬塞祷祠。〔5〕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6〕【注释】〔1〕“殽”,音y2o,或作崤山,在河南省西部,邻接陕西省。〔2〕“脯酒”,即干肉和酒。“岁祠”,祷祝一年农事丰收的祭祀。〔3〕“泮冻”,解冻。泮音p4n。〔4〕“涸冻”,结冻。涸音h6,水干枯、凝结。〔5〕“塞”,音s4i,与“赛”同。古代感谢神灵赐福,回报神灵的祭祀。〔6〕“牢具”,祭祀时供奉的牲畜与配套器皿。“珪”,玉器与布帛财物。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1〕岳山,〔2〕岐山,〔3〕吴岳,〔4〕鸿冢,〔5〕渎山。〔6〕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7〕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8〕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9〕皆有尝禾。〔10〕【注释】〔1〕“衰山”,《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均以衰为误字。当为襄山,为今中条山异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襄山不在华山以西。〔2〕“岳山”,《史记志疑》据《汉书·地理志》徐广注中作“垂山”,认定“岳”为“垂”字之误,以形近致讹。垂山即终南山的北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内。〔3〕“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4〕“吴岳”,《史记正义》考证吴岳又作吴山、岳山、岍山,汧水发源于此。在今陕西省陇县。〔5〕“鸿冢”,山名,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因黄帝臣子大鸿葬于此而得名。〔6〕“渎山”,即今四川省西北部的岷山。下文中的“汶”,为“岷”的假借字。〔7〕“祠临晋”,在临晋建祠祭祀。临晋为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8〕“湫渊”,湖泊名,湫音ji3o,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内。朝那古地名。? 朝音zh&。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内。〔9〕“冢”,山顶。〔10〕“尝禾”,用新收的谷米祭祀神灵。“尝”,古代祭名。

    陈宝节来祠。其河加有尝醪。〔1〕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车一乘,駵驹四。

    【注释】〔1〕“尝醪”,用米酒祭祀。醪音l2o,酒酿,酒汁与米滓混合一起的酒,也用来称未过滤的浊酒。

    霸、产、长水、沣、涝、泾、渭皆非大川,〔1〕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

    【注释】〔1〕“霸”,古名滋水。在陕西省秦岭发源,在西安以东流入渭河。“产”,汧水。源起陕西省蓝田县,汇入霸水。“长水”,也是在蓝田县内发源,流入汧水。“沣”,即沣水,发源于陕西省户县内,在咸阳东汇入渭河。“涝”,涝水,今名涝峪河,在沣水以西,也汇入渭河。“泾”,泾河,发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内六盘山区,向东南流入渭河。“渭”,渭河,是横贯关中地区的主要河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在潼关汇入黄河。

    汧、洛二渊,〔1〕鸣泽、蒲山、岳■山之属,〔2〕为小山川,亦皆岁祷塞泮涸祠,礼不必同。

    【注释】〔1〕“汧”,汧水,发源于甘肃省庄浪县南,在陕西省宝鸡市以东流入渭河。今名千河。“洛”,洛水。此处指陕西省的洛河,发源于定边县内,向南流入渭河。〔2〕“鸣泽”,古代湖泊名,前人多注在“涿郡遒县”,即今河北省涞水县北。根据此段叙述均为关中地区山川来看,可能不是河北的鸣泽,而是关中地区与之同名的一处湖泊。“蒲山”,不详所在。“岳■山”,在华山以西,■音x&。

    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1〕百有余庙。西亦有数十祠。〔2〕于湖有周天子祠。〔3〕于下邽有天神。〔4〕沣、滈有昭明、天子辟池。〔5〕于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寿星祠;〔6〕而雍菅庙亦有杜主。〔7〕杜主,故周之右将军,其在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注释】〔1〕“参”,音sh5n,星座名,是中国古代天象图中的二十八宿之一。“辰”,星座名,据《春秋公羊传》昭公十七年讲:“大火为大辰,伐为大辰,北辰亦为大辰。”大火指心宿中央的红色大星。伐为参宿下的三颗小星。北辰即北极星。有时还把日月交会的地点称作辰。但一般用辰指代心宿,为二十八宿之一。“南北斗”,南斗与北斗。南斗为斗宿,二十八宿之一。北斗即今日所说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荧惑”,即火星。“太白”,即金星。“岁星”,即木星。“填星”,即土星,填音zh8n。“辰星”,即水星。“二十八宿”,是古代天文学者将天穹上沿赤道一周的星辰分成的二十八个区域。每宿中包括若干恒星。每七宿位于一方。东方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有: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有:井、鬼、柳、星、张、翼、轸。因为古人把参、辰、南斗看得特别重要,专门设有祭祀,所以在二十八宿以外又单独列出这些星座。“风伯”,古代神话中的风神,下文雨师是雨神。“四海”,指海神。“九臣、十四臣”,前人未加注释,不知所出。《史记会注考证》引皮锡瑞说:九臣、十四臣疑是九臣六十四臣之误。九皇六十四民是古代帝王,汉代曾有祭祀。九臣当是九皇之臣,六十四臣当是六十四民之臣,汉代也列入祀典。“诸布”,《史记索隐》引《尔雅》称:祭星曰布。或者说诸布是祭星之处。一说布为给人造成灾害的鬼神。“诸严”,叶德辉说:应作诸庄,避汉明帝讳而改字。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诸逑”,一本作述,《汉书·郊祀志》作遂。应以遂为正字。逑、述均为误字。叶德辉说:遂是田间小沟。“诸庄”、“诸遂”都是祭祀各种路神。近人刘洪涛认为:布指瀑布,严指山岩,遂指隧洞。也可以讲通。〔2〕“西”,即西县,在今甘肃省天水县西南。〔3〕“湖”,湖县,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内。〔4〕“下邽”,古县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邽音gu9。〔5〕“昭明”,荧惑(火星)散为昭明。“辟池”,一说为璧池,即滈池,据说周天子在此建有辟雍。或直指辟雍。〔6〕“杜”,杜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亳亳亭,古地名,在杜县内。亳音b$。“社主”,应为杜主。即杜伯之神。杜伯是周宣王的大臣,无辜被杀,后人奉为神。“寿星”,《史记索隐》注为南极老人星。《史记正义》认为“角、亢在辰为寿星”。普遍采取前一说。〔7〕“雍菅庙”,雍地的草屋祠庙。菅音ji1n,茅草。

    唯雍四畤上帝为尊,〔1〕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故雍四畤,春以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祠,五月尝驹,〔2〕及四仲之月月祠,〔3〕若陈宝节来一祠。春夏用骍,〔4〕秋冬用駵。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5〕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珪币各有数,皆生瘗埋,〔6〕无俎豆之具。〔7〕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通权火,〔8〕拜于咸阳之旁,而衣上白,其用如经祠云。〔9〕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亲往。

    【注释】〔1〕“雍四畤”,指雍州地内的鄜畤,密畤,吴阳上、下畤。这都是秦国传统的畤址。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和炎帝。〔2〕“尝驹”,用马驹作为祭品的祭祀。〔3〕“四仲之月”,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即每季的第二个月。〔4〕“骍”,音x9n,红色的马。〔5〕“木禺龙”,禺与偶同,用木头雕刻的龙。“栾车”,即銮车,缀有铃铛的车子。“銮”,车马上悬挂的铃。〔6〕“生瘗埋”,活埋。瘗音y@,埋葬。〔7〕“豆”,盛放祭品的器物,高柄圈足。《史记正义》注:豆是用木做成,可以装四升,高一尺二寸,有漆画。这是汉代漆豆的形制。先秦还有陶豆、铜豆等,大小不一。〔8〕“权火”,即烽火,架起柴堆点燃。天子致祭,从宫殿到祭坛的路边,每五里点一堆烽火。权,朱骏声考证为“爟”(音gu4n)之误。〔9〕“经祠”,经常举行的祭祀。

    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诸鬼及八神之属,上过则祠,去则已。郡县远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领于天子之祝官。〔1〕祝官有秘祝,〔2〕即有灾祥,辄祝祠移过于下。〔3〕【注释】〔1〕“祝官”,主管祭祀的官员。〔2〕“秘祝”,祭祀官员名称。〔3〕“辄”,就。“祝祠移过于下”,在祭祀中祷祝,把过错与灾祸转移到臣子与百姓身上。

    汉兴,高祖之微时,〔1〕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2〕徇沛,〔3〕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4〕遂以十月至灞上,〔5〕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注释】〔1〕“微”,贫贱低微。〔2〕“丰枌榆社”,沛县丰邑枌榆的社神。〔3〕“徇”,音x*n,巡行。“沛”,音p8i,即今江苏省沛县。〔4〕“衅”,音x@n。古代制作器物时,杀牲畜祭祀,用牲畜的血涂抹在器物缝隙上,叫作衅。〔5〕“灞上”,古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二年,〔1〕东击项籍而还入关,〔2〕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有司进祠,上不亲往。悉召故秦祝官,复置太祝、太宰,〔3〕如其故仪礼。因令县为公社。〔4〕下诏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

    【注释】〔1〕“二年”,指汉王二年,公元前二○五年。〔2〕“项籍”,即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见本书《项羽本纪》。〔3〕“太宰”,掌管祭祀贡品的官员名称。〔4〕“公社”,官府祭祀用的社坛。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1〕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2〕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3〕晋巫,〔4〕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属;〔5〕秦巫,〔6〕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属;〔7〕荆巫,〔8〕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9〕九天巫,〔10〕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11〕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12〕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时日。

    【注释】〔1〕“彘”,音zh@,猪。〔2〕“梁巫”,梁地的巫师。梁,指战国时魏国所在的今河南及安徽北部地区。〔3〕“天社、天水、房中、堂上”,均为神名。〔4〕“晋巫”,晋地的巫师。晋指今山西省及河北西部,春秋时为晋国所在。〔5〕“东君”,太阳神;“云中君”,云神;“司命”,执掌生死之神,三者均见于《楚辞·九歌》。“巫社、巫祠、族人、先炊”,均为神名。族人可能是《礼记》记载的“群姓七祀”中主堂室居住平安的霤神。先炊是古炊母神,与后代主饮食之事的灶神相同。〔6〕“秦巫”,秦地的巫师。秦,指原秦国所在的今陕西、甘肃、宁夏等地。〔7〕“社主”,应该是“杜主”,即上文所说的杜伯之神。“巫保、族累”,均为神名。〔8〕“荆巫”,荆楚地区的巫师。荆,指今四川东部、湖北等地。〔9〕“堂下、巫先、司命、施糜”,均为神名。巫先,《史记索隐》称“古巫之先有灵者”,如史书中记载的巫咸等人。施糜,郑玄注为“主施糜粥之神”。〔10〕“九天巫”,祭祀九天的巫师。九天的说法不一。《史记索隐》引《淮南子》说:“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旻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晧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史记正义》引《太玄经》说:“一中天,二羡天,三徒天,四罚更天,五晬天,六郭天,七咸天,八治天,九成天。”〔11〕“河巫”,祭祀黄河的巫师。〔12〕“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南部。“秦中”,指秦二世皇帝,因为他被赵高弑杀,古人认为他魂魄变成了厉鬼,所以祭祀他。

    其后二岁,或曰周兴而邑邰,〔1〕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2〕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3〕常以岁时祠以牛。”

    【注释】〔1〕“邑邰”,在邰兴建城邑。邰音t2i,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2〕“血食”,用杀死的牲畜生祭,是古代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遗风。〔3〕“郡国县”,汉代的三种行政区划。中央下属郡;国为王国,是分封帝室子孙的封国;郡、国下属县。“灵星祠”,祭祀农神后稷的祠庙。《史记正义》引《汉旧仪》说:“五年,修复周家旧祠,祀后稷于东南。”《风俗通·祀典篇》中就直接指出:“高祖五年,初置灵星,祀后稷也。”据考证,五年应改作八年。

    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1〕民里社各自财以祠。〔2〕制曰:“可。”

    【注释】〔1〕“有司”:有关的主管官员。“腊”,即腊祭,因为它在夏历十二月举行,也指十二月。〔2〕“里社”,里中设立的社神祭坛。里是古代地方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大小不一,周代以二十五户为一里,后代有以一百户为一里者。

    其后十八年,孝文帝即位。〔1〕即位十三年,下诏曰:“今秘祝移过于下,朕甚不取。〔2〕自今除之。”

    【注释】〔1〕“孝文帝”,汉高祖的儿子刘恒。吕氏作乱被平定后,大臣们将刘恒立为皇帝,详见本书《孝文本纪》。〔2〕“朕”,音zh8n,古代人称自己时的代词。秦始皇统一后,规定为皇帝一个人专有的代称。

    始名山大川在诸侯,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领。〔1〕及齐、淮南国废,〔2〕令太祝尽以岁时致礼如故。

    【注释】〔1〕“领”,掌管。〔2〕“齐、淮南国废”,文帝十五年,齐文王卒,因无子继位,齐国废除。文帝六年,淮南王因谋反被废黜身死,淮南国废除。

    是岁,〔1〕制曰:“朕即位十三年于今,赖宗庙之灵,社稷之福,方内艾安,〔2〕民人靡疾。〔3〕间者比年登,〔4〕朕之不德,何以飨此?〔5〕皆上帝诸神之赐也。盖闻古者飨其德必报其功,欲有增诸神祠。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6〕驾被具;〔7〕西畤畦畤禺车各一乘,禺马四匹,驾被具;其河、湫、汉水加玉各二;及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8〕而祝厘者归福于朕,〔9〕百姓不与焉。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

    【注释】〔1〕“是岁”,这一年。《史记志疑》、《史记会注考证》等考证应是文帝十四年事,“是岁”《汉书·郊祀志》作“明年”,是正确的。〔2〕“艾”,音y@,与“乂”同,治理,安定。〔3〕“靡疾”,没有疾苦。〔4〕“间者”,近来。“比年”,连年。“登”,农业丰收,庄稼成熟。〔5〕“飨”,音xi3ng,与“享”相通。〔6〕“路车”,大车,又写作“辂车”。是帝王乘坐的车子。〔7〕“驾被具”,驾车用具与车马披盖的用具。〔8〕“以差加之”,按照不同等级增加。差音C9,等级〔9〕“祝厘”,祝福。厘音x9,与“禧”相通,幸福。

    鲁人公孙臣上书曰:“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1〕易服色,色上黄。”是时丞相张苍好律历,〔2〕以为汉乃水德之始,〔3〕故河决金堤,〔4〕其符也。〔5〕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内赤,与德相应。如公孙臣言,非也。罢之。后三岁,黄龙见成纪。〔6〕文帝乃召公孙臣,拜为博士,与诸生草改历服色事。〔7〕其夏,下诏曰:“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朕祈郊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劳朕。”〔8〕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亲郊,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见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注释】〔1〕“改正朔”,改换历法。正音zh5ng,指每年的第一月,朔,指每月的第一天。〔2〕“张苍”,汉御史大夫、丞相,被封为北平侯。“律历”,指音律与历法。〔3〕“水德之始”,《史记志疑》认为:“始”是“时”的误字。〔4〕“金堤”,坚固的河堤。此处指东郡(今山东省西部)境内黄河两岸的堤坝。〔5〕“符”,符兆。〔6〕“成纪”,古县名,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以北。〔7〕“草”,草拟,起草。〔8〕“无讳以劳朕”,不要因为会劳累我就隐瞒避讳。

    其明年,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1〕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絻焉。〔2〕或曰东北神明之舍,〔3〕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4〕同宇,〔5〕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6〕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畤。

    【注释】〔1〕“望气”,古代的一种占卜术。它以为万物均由阴阳变化而成,阴阳上聚为云,所以根据云气的形状颜色可以预知吉凶。〔2〕“冠絻”,帝王官员戴的礼仪用头衣。絻音mi3n,与“冕”相同。〔3〕“神明之舍”,神明居住的地方。神明,《史记集解》引张晏说:“日也。”古代有日出阳谷,入于濛谷的说法。所以把东方的阳谷称作日之舍,西方的濛谷称为日之墓。〔4〕“渭阳五帝庙”,渭阳指渭水北岸,五帝庙旧址在今咸阳市东北。〔5〕“同宇”,同一个屋顶。指同一个建筑中分成五个殿堂。〔6〕“各如其帝色”,各自和所祭祀的天帝一个颜色。五帝分白、青、赤、黄、黑五色。五个殿的门各为一色。

    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1〕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南临渭,北穿蒲池沟水,〔2〕权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3〕于是贵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主刺《六经》中作《王制》,〔4〕谋议巡狩封禅事。

    【注释】〔1〕“霸、渭之会”,霸水与渭水的汇合处。〔2〕“蒲池”,颜师古称“为池而种蒲也”。《史记正义》认为:“蒲”字是“兰”字之误。兰池是秦始皇开挖的人工湖泊,在今咸阳市东北,与霸水、渭水汇合处相近。〔3〕“若”,《汉书·郊祀志》作“有”。王叔岷《史记■证》认为:“若”在古代与“有”同义。“属天”,与天相连。〔4〕“刺”,采取,摘取。

    文帝出长门,〔1〕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2〕祠以五牢具。〔3〕【注释】〔1〕“长门”,古代亭名。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内。后汉武帝在此建长门宫。〔2〕“直”,与“值”相同,在那个地方。〔3〕“五牢具”,五头牲畜作牺牲与相配的五套用具。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寿”。平又言:“臣候日再中。”〔1〕居顷之,日却复中。〔2〕于是始更以十七年为元年,令天下大酺。〔3〕【注释】〔1〕“日再中”,太阳在一天中两次运行到中天。〔2〕“却”,退回来。〔3〕“大酺”,盛大的宴饮。酺音p*。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1〕臣望东北汾阴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其出乎?兆见不迎则不至。”〔2〕于是上使使治庙汾阴南,〔3〕临河,欲祠出周鼎。

    【注释】〔1〕“河溢通泗”,黄河水溢满,流出来流入泗水。〔2〕“兆见”,征兆出现了。见音xi4n,与“现”同。〔3〕“汾阴”,古县名,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

    人有上书告新垣平所言气神事皆诈也。〔1〕下平吏治,诛夷新垣平。〔2〕自是之后,文帝怠于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阳、长门五帝使祠官领,以时致礼,不往焉。

    【注释】〔1〕“皆诈”,全都是欺骗。〔2〕“诛夷”,杀死本人及其宗族家属。

    明年,匈奴数入边,兴兵守御。后岁少不登。〔1〕【注释】〔1〕“少”,稍微。

    数年而孝景即位。十六年。〔1〕祠官各以岁时祠如故,无有所兴,至今天子。

    【注释】〔1〕“十六年”,指景帝在位十六年,包括中元六年,后元三年。

    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艾安,搢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1〕而上乡儒术,〔2〕招贤良,〔3〕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4〕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5〕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6〕绾、臧自杀,诸所兴为皆废。

    【注释】〔1〕“改正度”,改换正朔与服色制度。〔2〕“乡”,与“向”相通。向往。〔3〕“贤良”,汉代从民间选拔官员的一种科目,汉文帝时选“贤良方正”,汉武帝时选“贤良文学”,均可简称为“贤良”。〔4〕“赵绾”,当时任御史大夫。绾音w3n。“王臧”,当时任郎中令。〔5〕“会”,正遇上。“黄老言”,指黄老学派的学说。黄是传说中的黄帝,老即老子,均被道家尊为先祖。〔6〕“案”,与“按”同,审查、讯问。

    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1〕【注释】〔1〕“公孙弘”,曾任丞相,封平津侯。详见本书《平津侯主父列传》。

    明年,今上初至雍,郊见五畤。后常三岁一郊。〔1〕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2〕神君者,长陵女子,〔3〕以子死,〔4〕见神于先后宛若。〔5〕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6〕其后子孙以尊显。及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注释】〔1〕“三岁一郊”,据《史记索隐》引《汉旧仪》:三岁一郊为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每三年一轮回。〔2〕“上林”,秦汉的皇家园林,名上林苑,周围二百多里。在今陕西省周至县、户县境内。“蹄氏观”,上林苑内的宫殿名称。〔3〕“长陵”,汉高祖陵墓所在地。在今西安城以北。〔4〕“以子死”,“子”通“字”,生育孩子,因为生育难产而死。〔5〕“见神于先后宛若”,神灵显现给她的妯娌宛若。汉代关中称妯娌为“先后”。〔6〕“平原君”,汉武帝的外祖母。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1〕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2〕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长,〔3〕常自谓七十,能使物,〔4〕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5〕常余金钱衣食。人皆以为不治生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争事之。少君资好方,〔6〕善为巧发奇中。尝从武安侯饮,〔7〕坐中有九十余老人,〔8〕少君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9〕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识其处,一坐尽惊。少君见上,上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10〕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一宫尽骇,以为少君神,数百岁人也。

    【注释】〔1〕“祠灶”,祭祀灶神。古代灶神有几种说法。《周礼》等文献中以祝融为灶神。“谷道”,一般指古代方士的辟谷术,即通过导引、练功逐渐达到不吃食物。“却老”,指防止衰老的方术。〔2〕“深泽侯”,汉代功臣赵将夜(《汉书》作赵将夕)。这里指其后代赵胡,赵胡在汉景帝中元五年继承侯位。“舍人”,王公贵族的家臣。〔3〕“其生长”,《汉书·郊祀志》作“所生长”。指出生的郡县及居住过的地方。也可以指生平履历。〔4〕“使物”,驱使鬼神。有人说指使用药物,似欠通。〔5〕“更馈遗之”,接连不断地赠送给他物品。遗音w8i,赠送。〔6〕“资”,本性,资质。或者释为凭借。〔7〕“武安侯”,田蚡(音f6n),曾为丞相。〔8〕“九十余老人”,据《孝武本纪》等,上脱一“年”字。〔9〕“大父”,祖父。〔10〕“柏寝”,春秋时齐国高台建筑名。《晏子春秋》记载为齐景公时所建。故址大约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1〕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2〕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3〕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4〕【注释】〔1〕“致物”,招来鬼神。〔2〕“丹沙”,即硫化汞。硫化汞加热后可以还原出汞。汞与黄金或铜可以生成汞齐,外观与黄金近似。所以方士认为丹沙可以炼金,或炼成不死仙丹。〔3〕“食巨枣”,《孝武本纪》与《汉书·郊祀志》均作“食臣枣”,即给我吃枣。应从。此处“巨”字误。〔4〕“齐”,与“剂”同。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1〕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

    【注释】〔1〕“黄锤史”,黄锤县的小吏。黄县,在今山东省黄县东。锤县,在今山东省福山县。郭嵩焘《史记札记》引《秦始皇本纪》“过黄锤”一句,认为原为黄锤县,后分为二县。《史记正义》将“史”解释为人姓氏,误。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1〕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2〕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3〕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4〕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5〕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6〕祠黄帝用一枭破镜;〔7〕冥羊用羊祠;〔8〕马行用一青牡马;〔9〕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10〕武夷君用干鱼;〔11〕阴阳使者以一牛。”〔12〕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

    【注释】〔1〕“太一”,又写作“泰一”,古代最高贵的天神。古天文学者将北极星座中的第二颗星,即最亮的一颗称为太一星,本书《天官书》中认为:太一星是太一神的住所。〔2〕“佐”,辅助。“五帝”,即前文所说的青、赤、白、黄、黑五天帝。〔3〕“太牢”,最高级的祭品,为牛、羊、猪各一头。也有时将牛称太牢,羊称少牢。〔4〕“八通之鬼道”,祭坛的八面都有鬼神的通道。〔5〕“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史记■证》认为《史记志疑》根据《史诠》读作“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是正确的读法。〔6〕“解祠”,通过祭祀解除灾祸,祈求福祥。〔7〕“枭”,音xi1o,一种猛禽。传说它吃自己的母亲。“破镜”,即獍,音j@ng,一种恶兽,形似虎豹但稍小。传说它吃自己的父亲。所以黄帝命令用它祭祀,想灭绝它们。〔8〕“冥羊”,神名。〔9〕“马行”,神名。〔10〕“太一、泽山君地长”,《孝武本纪》作“太一、泽山山君、地长”。长音zh4ng。三者均为神名。〔11〕“武夷君”,山神名。〔12〕“阴阳使者”,执掌阴阳的神。

    其后,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1〕以发瑞应,造白金焉。〔2〕【注释】〔1〕“币”,货币,《汉书·食货志》载:用一平方尺的白鹿皮缀上丝边缘,价值黄金一斤。也用来作为供品祭献。〔2〕“白金”,银。这里指汉武帝铸造的银锡合金货币。共有三种:一种是八两重的圆币,龙纹,值三千。一种是轻一些的方币,马纹,值五百。一种是再小一些的椭圆币,龟纹,值三百。见本书《平准书》。

    其明年,郊雍,获一角兽,若麃然。〔1〕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2〕盖麟云。”于是以荐五畤,畤加一牛以燎。〔3〕锡诸侯白金,风符应合于天也。〔4〕【注释】〔1〕“麃”,音p2o,形状像獐鹿的动物,一只角,牛尾。〔2〕“锡”,赐。〔3〕“燎”,古代祭名,架起柴,把祭品放在上面烧。〔4〕“风”,音f7ng,暗示。

    于是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1〕乃上书献太山及其旁邑,天子以他县偿之。常山王有罪,〔2〕迁,天子封其弟于真定,〔3〕以续先王祀,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岳皆在天子之郡。

    【注释】〔1〕“济北王”,汉高祖曾孙刘胡。“且”,将要。〔2〕“常山王”,汉景帝孙刘勃。常山王获罪之事见本书《五宗世家》。〔3〕“真定”,县名,西汉有真定国。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1〕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2〕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3〕又作甘泉宫,〔4〕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5〕详不知,〔6〕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注释】〔1〕“王夫人”,《孝武本纪正义》根据《汉书》《郊祀志》、《外戚传》说应为“李夫人”。《史记志疑》考证李夫人死时李少翁已卒,应以“王夫人”为正。〔2〕“即”,假如。〔3〕“胜日”,古代以干支相配纪日。五行学说将十个天干分属于五行,如甲、乙属东方、木,用青色。丙、丁属南方、火,用红色。戊、己属中央、土,黄色。庚、辛属西方、金,用白色。壬、癸属北方、水,用黑色。五行相克相胜,如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在某日使用可以胜此日干支的另一类车马,如甲、乙为首的干支日中乘坐白色车子,就叫以胜日驾车。以胜日驾车可以驱辟恶鬼。这是阴阳五行学派的说法。〔4〕“甘泉宫”,秦、汉宫苑,旧址在今陕西省淳化县甘泉山上。〔5〕“帛书”,在丝帛上写的文书。“饭牛”,给牛吃。〔6〕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1〕【注释】〔1〕“柏梁”,又作“栢梁”,汉武帝所建高台。据说高二十丈,用香柏为梁。一说为梁百根。“承露仙人掌”,汉武帝在建章宫树立了铜柱,高二十丈,顶端有仙人掌托盘,用来承接甘露。传说用这种甘露和玉屑饮下,可以长生不老。

    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1〕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2〕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3〕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寿宫神君最贵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4〕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以言,行下。〔5〕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6〕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注释】〔1〕“鼎湖”,汉代宫室,旧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2〕“游水发根”,姓游水,名发根。一说游水为县名。〔3〕“强”,勉强支持。〔4〕“祓”,音f*。驱除灾祸、祈求福惠的宗教仪式。〔5〕“关饮食。所以言,行下”,关为领取的意思。《孝武本纪》中此句作:“关饮食。所欲者言行下。”《史记■证》认为:此句应读作“关饮食所以,言,行下”。意思是巫神饮食所用,只要说的,武帝就命令下人准备。可备一说。〔6〕“无绝殊者”,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1〕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2〕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3〕【注释】〔1〕“元”,指纪元,用年号纪年。“天瑞”,上天降下的祥瑞。〔2〕“长星”,即彗星。〔3〕“三元”,武帝第一个年号为建元,第二个年号为元光,第三个年号为元朔,第四个年号才是元狩。“三元”有误。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1〕“天地牲角茧栗。〔2〕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圜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3〕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4〕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5〕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其先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6〕【注释】〔1〕“太史公”,指司马迁的父亲太史司马谈。〔2〕“牲角茧栗”,牺牲的角像蚕茧或栗子般大小。指祭祀用的牛幼小,牛角初生。〔3〕“汾阴脽丘”,汾阴县,在今山西省石荣县西南。脽丘是岸边突起的土丘,高十余丈,长四五里,宽二里多。汾阴县城建于丘山。脽音shu0。〔4〕荥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5〕“邈”,音mi3o,遥远。〔6〕“侵寻”,逐渐接近。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1〕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无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相危以法。〔2〕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3〕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4〕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奄口,〔5〕恶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6〕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7〕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8〕致尊其使,〔9〕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10〕【注释】〔1〕“胶东宫人”,胶东王宫中的服侍人员。下文中“胶东王尚方”则为王府中主管器物制造的官员。〔2〕“不相中”,不合。“相危以法”,用法律威胁。〔3〕“大说”,非常高兴。“说”与“悦”同。〔4〕“处之不疑”,在说大话、谎话时毫不犹豫。〔5〕“奄”,与“掩”同。〔6〕“食马肝死”,古人认为马肝气热有毒,吃了奔跑后的马的肝会死。〔7〕“爱”,吝惜。〔8〕“尚肯邪不邪”,还不知道肯不肯。“不”与“否”同。〔9〕“致尊其使”,使求神的使者非常尊贵。〔10〕“斗棋,棋自相触击”,《史记索隐》引《淮南子·万毕术》说:用鸡血杂磨铁杵,用磁石作棋子,铁杵挥动就使棋子自相撞击。这是利用了磨擦生磁电和磁力相斥的原理。另一种说法引《汉武故事》说栾大是让旗帜互相撞击。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江,〔1〕决四渎。间者河溢皋陆,〔2〕堤繇不息。〔3〕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4〕‘鸿渐于般’,〔5〕朕意庶几与焉。〔6〕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7〕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8〕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9〕更命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10〕皆置酒其家,献遗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11〕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装治行,〔12〕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捥而自言有禁方,〔13〕能神仙矣。

    【注释】〔1〕“九江”,指长江中下流的九条水道。《汉书·郊祀志》作“九河”,指黄河在下游的九条支流。〔2〕“皋陆”,岸边的高地。〔3〕“堤繇”,修堤的劳役。“繇”与“徭”同,劳役。〔4〕“《乾》称‘蜚龙’”,《周易·乾卦》说“飞龙在天”。“蜚”与“飞”通。〔5〕“鸿渐于般”,见《周易·渐卦》,意思是大雁进到岸上。般音p1n,水边的高岸。〔6〕“庶几”,差不多,可能。用来表示希望。〔7〕“列侯”,秦、汉二十等爵位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因避汉武帝讳改称通侯,或列侯。“甲第”,上等的宅第。〔8〕“乘舆”,皇帝使用的车马服装器物。“斥”,指,指给。〔9〕“赍”,音j9,送给。〔10〕“大主”,指汉武帝的姑母大长公主。〔11〕“道”,与“导”相同,引导。〔12〕“装治行”,整理行装待发。〔13〕“搤捥”,音8w4n,即“扼腕”,握住手腕,表明心情激动。“禁方”,指秘方,仙方。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1〕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2〕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至中山,〔3〕曣蝹,〔4〕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岁丰庑未报,〔5〕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6〕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7〕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8〕不吴不骜,〔9〕胡考之休。’〔10〕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11〕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12〕路弓乘矢,〔13〕集获坛下,报祠大享。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14〕鼎宜见于祖祢,〔15〕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

    【注释】〔1〕“锦”,巫师名。“魏脽”,即上文提到的汾阴脽丘。因为此地战国时属于魏国,故称魏脽。“营”,祠坛所在的基址范围。〔2〕“掊”,音p$u,用手扒开土。〔3〕“中山”,在今陕西省淳化县东南。〔4〕“曣蝹”,音y4nw5n,《孝武本纪》作“晏温”,《史记索隐》引如淳注为:天气晴朗无云,气候温暖。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指出:“晏温”与“氤氲”相同。氤氲是形容云气缭绕的样子,与下文“有黄云盖焉”正相符。解释成晴朗无云是错误的。〔5〕“丰庑”,庄稼丰收。庑音w*,《史记会注考证》说:庑也是丰收的意思。一说“庑”与“芜”通,指歉收。丰庑是收成好不好的意思。〔6〕“泰帝”,古代传说中的太昊,即伏牺氏。〔7〕“亨鬺”,音p5ngsh1ng,烹煮牲畜供祭祀用。〔8〕“鼐”,音n3i,大鼎,“鼒”,音z9,小口的鼎。〔9〕“吴”,与“娱”相通,引申为“喧闹”的意思。“骜”,音4o,傲慢。〔10〕“胡考”,寿命绵长。“休”,美好,福祥。〔11〕“龙变”,像龙那样变幻莫测。〔12〕“若兽”,这样的野兽,指上文汉武帝射的麃。“符”,符兆。〔13〕“路弓”,大弓。“乘”,四支,古人以四匹马为一乘,所以也用乘代称“四”。〔14〕“合德”,上天与下界帝王的德行互相感应契合。〔15〕“祖祢”,祖先,祢音n!,父亲死后为他设立的宗庙称祢。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1〕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2〕【注释】〔1〕“殆”,音d4i,差不多,几乎。〔2〕“望气佐”,观望云气的官吏。“候”,等待观测。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1〕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2〕问于鬼臾区。〔3〕鬼臾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4〕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5〕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6〕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7〕凡二十推,〔8〕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9〕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10〕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11〕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12〕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13〕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14〕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15〕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16〕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17〕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耳。”〔18〕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

    【注释】〔1〕“其冬辛巳朔旦冬至”,冬天卒巳日为初一,早晨交冬至节气。根据《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日初一,早晨冬至。〔2〕“宛朐”,音yu1nq*,古县名,在今山东省菏泽县。〔3〕“鬼臾区”,传说中黄帝的大臣。〔4〕“神策”,神奇的筹策(古代计算用的竹棍)。一说即神蓍,占卜用的草棍,蓍音sh9。〔5〕“得天之纪”,得到了天的纲纪,即天象的运行规律。〔6〕“迎日推策”,顺着推算历日,推算未来的年、月、日。〔7〕“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这一说法与

    种计算方法。按任何一种计算都不可能经过二十年后再次出现朔旦冬至。〔8〕“凡二十推”,一共推算二十次,即有二十个二十年。最后一次因黄帝成仙不计在内,所以下文说“三百八十年”。〔9〕“嬖人”,受到宠爱的宫人。〔10〕“中国”,古代指华夏民族居住的中原地区。〔11〕“首山”,《读史方舆纪要》卷四七考证在今河南省襄城县南。“太室”,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东莱”,在今山东黄县。〔12〕“断斩”,判决杀死。〔13〕“明廷”,即明堂。〔14〕“寒门”,一作塞门,不详确指何地。“谷口”,古地名,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15〕“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南。〔16〕“胡髯”,下垂的须髯。胡为牛颈下垂着的皮肉,此处用来形容龙髯下垂的样子。髯音r2n。〔17〕“悉”,全部。〔18〕“脱■”,脱掉鞋子。■音x!,又写作“屣”,鞋。

    上遂郊雍,至陇西,〔1〕西登崆峒,〔2〕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3〕坛三垓。〔4〕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5〕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6〕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醊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7〕已祠,胙余皆燎之。〔8〕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9〕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10〕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注释】〔1〕“陇西”,汉代郡名,治所狄道,即今甘肃省临洮县。〔2〕“崆峒”,音k#ngt$ng,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放”,与“仿”相通,仿照。〔4〕“三垓”,三层,垓音g1i。〔5〕“醴”,音l!,甜酒。〔6〕“狸牛”,《汉书·郊祀志》作“氂牛”,即牦牛。“氂”,音m2o。而《史记·孝武本纪》作“犛牛”,犛音l0,也是牦牛。有人认为“犛牛”可假借为“犁牛”,为杂色的耕牛。也可以讲通。《论语·雍也》中有“犁牛之子骍且角”的话,说犁牛被轻视,不是正式祭祀的祭品。这里杀狸牛作祭器中盛放的配祭食物,不是主要的祭品。〔7〕“醊”,音zhu@,指接连祭祀。〔8〕“胙余”,剩余的祭肉。胙音zuò,祭肉。〔9〕“洎”,音j@,浸润,注水,一说为肉汁。〔10〕“彘”,音zh@,猪。“特”,雄畜。一说为一头牲畜,或羊或猪只用一头。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1〕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2〕夕夕月,〔3〕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4〕坛旁亨炊具。〔5〕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6〕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7〕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注释】〔1〕“昧爽”,即清晨拂晓时分。〔2〕“朝朝日”,音zh1och2or@。早晨朝拜太阳。〔3〕“夕夕月”,晚上祭祀月亮。第二个夕作动词,指祭祀月亮。〔4〕“列火”,排列火炬。〔5〕“亨”,与“烹”相通,烹煮。〔6〕“瑄玉”,祭祀用的大玉璧,直径六寸。瑄音xu1n。“嘉牲”,壮美的牲畜。《汉旧仪》记载:祭天用的牛五岁大,重二千斤。“荐飨”,献上供享用。〔7〕“此地”,一说“地”应作“夜”。“光域”,指有光亮出现的地方。“明应”,明确地回答或应合。

    其秋,为伐南越,〔1〕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2〕以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3〕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4〕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毋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5〕上乃诛五利。

    【注释】〔1〕“南越”,汉南越国,在今两广地区。当时南越相国吕嘉杀南越王、王太后及汉朝廷使者终军等,起兵造反。〔2〕“牡荆”,不结子的荆条。“画幡”,画有图案的长条形垂下的旗子。“登龙”,即升龙,头向上飞舞的龙纹。〔3〕“太一三星”,应作“天一三星”。梁玉绳等人已证其误。“锋”,最前边的旗子。〔4〕“奉”,与“捧”相通。〔5〕“雠”,音ch$u,应验。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1〕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2〕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3〕积以岁乃可致也。”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注释】〔1〕“缑氏”,县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缑音g#u。〔2〕“少宽假”,稍加宽容,多给些时间,“假”与“暇”通。〔3〕“迂诞”,迂阔不可信。

    其春,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1〕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2〕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3〕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4〕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5〕【注释】〔1〕“称”,相称,适合。〔2〕“太帝”,一说为太昊氏。“素女”,古代神话中的仙女。“瑟”,音s8。古代弹拨乐器,比琴宽,近年湖南等地战国、汉墓中有出土实物。〔3〕“塞”,与“赛”相同,祭神。〔4〕“歌儿”,歌手。〔5〕“空侯”,即箜篌。古代乐器,比瑟略小,据说是汉武帝时乐人侯调所作。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1〕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2〕还祭黄帝冢桥山,〔3〕释兵须如。〔4〕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5〕先类祠太一。〔6〕【注释】〔1〕“振兵”,整顿武力,“泽旅”,即释旅,遣散军队。〔2〕“勒兵”,约束、统领军队。〔3〕“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北,山上有黄帝陵。〔4〕“须如”,一作“凉如”,古地名,在今陕西省陇县。〔5〕“用事”,办大事,指祭祀天地等。〔6〕“类”,古代一种祭祀方法,用来祭天,又写作禷。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1〕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2〕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既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3〕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4〕上为封禅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禅事,〔5〕于是上绌偃、霸,〔6〕而尽罢诸儒不用。

    【注释】〔1〕“希”,与“稀”相通,稀少。“旷绝”,时代久远,绝灭无存。〔2〕“《王制》”,是《礼记》一书中的一篇。“射牛”,古代帝王祭祀时要亲自射死牛来进献。〔3〕“高世”,高出世俗。“九皇”,传说中的上古九位君王。〔4〕“骋”,奔驰。这里指思路充分放开。〔5〕“属图”,聚集人谋划。〔6〕“绌”,与“黜”相同,贬斥。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1〕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2〕【注释】〔1〕“宿留”,住下来停留不前。或读作xi(li*,迟滞等待之意。均通。〔2〕“传车”,官府驿站间供人乘坐的车辆。传音zhu4n。

    四月,还至奉高。〔1〕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2〕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3〕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4〕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5〕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6〕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7〕颇以加礼。兕牛犀象之属不用。〔8〕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注释】〔1〕“奉高”,古县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2〕“皮弁荐绅”,带着皮帽子,在腰带中插上笏版。这是汉代的一种礼服。弁音bi4n,尖顶的圆皮帽。“荐”与“搢”通,插上。〔3〕“玉牒书”,帝王封禅时祈神的文书,用玉版刻写。一说用竹简书写,缀加玉石。〔4〕“奉车子侯”,奉车都尉霍子侯。奉车都尉是掌管皇帝车马的官员,霍子侯,韦昭注称:“霍去病之子。”〔5〕“下址”,山脚下。“肃然山”,在泰山东麓的小山。〔6〕“五色土”,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的土,象征天下四方。“益”,增加。〔7〕“蜚禽”,即飞禽。蜚音f5i,与“飞”通假。〔8〕“兕牛犀象之属不用”,本书《孝武本纪》下文作“皆至泰山然后去”。《史记■证》认为“祭后土”为“然后去”三字之误。承上文“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一句,可知这是在说将兕牛犀象之类奇兽带到泰山祭天,但没有使用,又带走了。兕音s@,形状似牛。一说即雌犀牛。

    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于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1〕兢兢焉惧不任。〔2〕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祠太一,若有象景光,〔3〕如有望,〔4〕震于怪物,〔5〕欲止不敢,遂登封太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6〕无出今年租税。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7〕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8〕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注释】〔1〕“眇眇”,微小。眇音mi3o。〔2〕“兢兢焉”,小心谨慎的样子。兢音j9ng。“不任”,不能胜任。〔3〕“景光”,彩色霞光,古人认为是美好吉祥的象征。〔4〕“如有望”,《史记■证》认为:“望”应作“闻”,指在太室山听到有人喊万岁的事。如是形容声音的轻忽飘渺。〔5〕“震于怪物”,被神怪所震慑。〔6〕“复”,免除徭役或赋税。“博”,县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南。“蛇丘”,县名,在今山东省宁阳县北。历城,县名,在今山东省济南市。〔7〕“复作”,犯罪服刑被赦免的人再次犯罪,不是在原来的罪行上叠加刑罚,而是与平民首次犯罪一样就所犯事论罪,轻罪只罚为官府服役,称复作。另一种解释为女子犯轻罪被判在官府服役,也叫复作。〔8〕“事”,指所犯罪行,“听治”,审判处理。

    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灾,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1〕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2〕历北边至九原。〔3〕五月,反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释】〔1〕“冀”,希望。〔2〕“辽西”,汉郡名。辖有今河北省东北及辽宁省西部。郡治在今辽宁省义县以西。〔3〕“九原”,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1〕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2〕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填星出如瓜,〔3〕食顷复入焉。”〔4〕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5〕【注释】〔1〕“茀”,音b8i,与“孛”相通。指彗星。“东井”,即二十八宿中的井宿。属双子座。〔2〕“三能”,能音t2i,又作“天台”。星座名,在当代天文学划分的大熊座中,共六颗星,分为上台、中台、下台。〔3〕“填星”,即土星。《史记索隐》认为应作“旗星”。《符瑞图》说:“旗星之极、芒艳如旗。”旗星就是下文说的“德星”。实际就是上文记录的彗星。古代一直把彗星看作灾祸的象征。而方士们却把它说成德星,官员们也阿谀附和。文句中表现出司马迁对汉武帝好方士的尖锐讽刺。“瓜”,《孝武本纪》作瓠。瓠音h*。〔4〕“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5〕“德星”,显示祥瑞的星。指上文“填星”。《史记索隐》认为是岁星,不妥。

    其来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一。赞飨曰:“德星昭衍,〔1〕厥维休祥。〔2〕寿星仍出,〔3〕渊耀光明。〔4〕信星昭见,〔5〕皇帝敬拜太祝之享。”

    【注释】〔1〕“昭衍”,光明广布四方。〔2〕“厥”,其,指“德星”出现那件事。“维”,就是。“休祥”,吉祥。〔3〕“寿星”,南极老人星,秋分前后黄昏时出现在南方天穹中。《史记索隐》说:见南极老人星就能天下平安。〔4〕“渊”,深。〔5〕“信星”,即上文所说的“填星”,因为按时出现,称为有信。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于是幸缑氏城,拜卿为中大夫。〔1〕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无所见,见大人迹云。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无名,乃祷万里沙,〔2〕过祠泰山。还至瓠子,〔3〕自临塞决河,留二日,沉祠而去。〔4〕使二卿将卒塞决河,徙二渠,〔5〕复禹之故迹焉。

    【注释】〔1〕“中大夫”,汉代官名,掌议论,供皇帝垂询,可随从在皇帝身边,地位贵重。〔2〕“万里沙”,神祠,在今山东省掖县东北。《史记集解》引孟康注称:沙径三百余里。认为是一大片沙地。〔3〕“瓠子”,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一三二年)黄河在此决口。〔4〕“沉祠”,祭祀河神,将祭品沉入河中。〔5〕“徙二渠”,开两条支流使黄河改道。二渠指大河(在今河南省滑县)及漯水(在今河南省南乐县)。

    是时既灭两越,〔1〕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鬼,〔2〕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秏。”〔3〕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4〕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

    【注释】〔1〕“两越”,指东越及南越国。〔2〕“俗鬼”,民俗崇尚鬼。〔3〕“衰秏”,衰败。“秏”与“耗”同。〔4〕“鸡卜”,用鸡骨占卜。《汉书补注》中曾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引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详细记录了鸡卜的方法,大抵是根据鸡大腿骨两侧的细窍分布分析吉凶,可参见。《史记正义》则称:取鸡双眼,骨上孔裂似人物形则吉。南方少数民族,如彝族,至近代仍有鸡卜。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1〕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2〕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3〕甘泉则作益延寿观,〔4〕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茎台,〔5〕置祠具其下,将招来仙神人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夏,有芝生殿房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见有光云,〔6〕乃下诏:“甘泉房中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注释】〔1〕“遽”,音j),迅速,匆匆忙忙。〔2〕“观”,音gu4n。与“馆”相通,楼台宫院。〔3〕“蜚廉”,古代神话中的神禽,可以带来风雨。《史记集解》引晋灼注云:“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近来文物专家在汉代及南北朝的铜器、石刻等上面发现了蜚廉图案。〔4〕“益延寿观”,《史记志疑》认为“益”为衍字。应为延寿观。〔5〕“通天茎台”,本书《孝武本纪》及《汉书·郊祀志》等均作“通天台”。“茎”字疑为衍文。〔6〕“若见有光云”,《孝武本纪》、《汉书·郊祀志》均无“见”字。其明年,伐朝鲜。夏,旱。

    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1〕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今天下尊祠灵星焉。”〔2〕【注释】〔1〕“干封”,晒干“封”时筑祭坛的土。〔2〕“灵星”,《史记正义》说:“灵星即龙星也。”龙星的左角叫天田星,主宰农事。所以灵星又是后稷的代表。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1〕巡之。春,至鸣泽,〔2〕从西河归。〔3〕【注释】〔1〕“回中道”,从汧水河谷经过回中的道路,回中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2〕“鸣泽”,湖泽名,在今河北省涞水县。此处所说鸣泽可能是另一处,在今陕西。〔3〕“西河”,汉郡名。辖有今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及内蒙古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等部分地区。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1〕登礼灊之天柱山,〔2〕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3〕过彭蠡,〔4〕礼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注释】〔1〕“南郡”,汉郡名。辖有今湖北省中西部地区,郡治在江陵,即今湖北省荆州市。〔2〕“灊”,汉县名,在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天柱山”,在今安徽省霍山县南。〔3〕“寻阳”,县名,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枞阳”,县名,在今安徽省枞阳县。〔4〕“彭蠡”,湖泊名,即今江西省内的鄱阳湖。蠡音l0。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1〕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带上黄帝时明堂图。〔2〕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3〕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4〕如带图。及五年修封,则祠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对之。〔5〕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巅。〔6〕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注释】〔1〕“处险不敞”,位于险峻地方又不宽敞。〔2〕“公■带”,人名。姓公■,■音x),作单姓时音s)。〔3〕“圜”,环绕,与“环”相通。“复道”,有顶盖的长廊通道。〔4〕“汶上”,汶水边。汶水流经奉高,在今山东省莱芜县至梁山县一带。汶音w8n。〔5〕“高皇帝祠坐”,汉高祖的神主牌位。〔6〕“自有”,而且又有。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1〕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毋修封禅。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2〕周而复始。皇帝敬拜太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注释】〔1〕“其后二岁”,即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这一年五月,汉武帝下令改历法,采用夏历,以正月为岁首,又废闰在岁末,并用邓平术八十一分起历,即三统历。这种历法与实际天象比较接近。从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冬至推至太初元年前一年十一月,正是甲子朔冬至。所以推算历法的人以此为“本统”,本统就是历法推算周期的起点。但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这次推算还是先借了半日才能由旧历法的四分朔余改为八十一分法的。因而并不绝对符合本统。〔2〕“太元”,即天。一说指太初历。十一月乙酉,柏梁灾。〔1〕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2〕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3〕【注释】〔1〕“柏梁灾”,柏梁殿发生火灾。〔2〕“高里”,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为泰山余脉。〔3〕“殊廷”,异域。指蓬莱岛仙人居住的仙界。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1〕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2〕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3〕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4〕前殿度高未央。〔5〕其东则凤阙,〔6〕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7〕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8〕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9〕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10〕度五十丈,辇道相属焉。〔11〕【注释】〔1〕“受计”,接受郡国主管财政的官员呈上的户口租赋等统计帐簿。秦汉时每年底各地官员都要来京城呈上一年的帐簿,叫上计。〔2〕“十二日”,或作十二月。〔3〕“用胜服之”,采取厌胜的方法,用超过原物的东西去镇服它。〔4〕“度”,安排规划。下文“度高未央”的“度”指尺度、规模。〔5〕“未央”,汉代宫殿名,在长安城西南。是皇帝的行政中心。〔6〕“凤阙”,顶上有铜凤凰的门阙。古代在宫门、城门、宅门外两旁建有高台建筑,称作阙。起望楼和威仪建筑的作用。又叫作“相魏”等。〔7〕“唐中”,《史记索隐》引郑玄注《诗经》说:“唐,堂庭也。”〔8〕“渐台”,高台名,渐为浸意。因为台在太液池中,被水所浸,所以叫渐台。〔9〕“蓬莱、方丈、瀛州、壶梁”,都是海中仙山的名字。这里用来给太液池中的小岛命名。〔10〕“井干楼”,用大树干迭架而成的楼阁,像古代用木棍架成的井干一样,现代考古学中称为干栏式建筑。云南等地的竹楼犹存其遗风。〔11〕“辇道”,供皇帝车乘通行的道路和天桥。辇音ni3n,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车驾。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1〕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2〕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注释】〔1〕“更印章为五字”,把官印上的文字改成五个字。汉代官印为方形,原多为四字,如“上郡太守”、“雒阳令印”等。由于汉朝是土德,数字中与五相配,现在改为五字,不足五字者加“之”等字补足。〔2〕“大宛”,西域古国名。在今塔吉克斯坦境内。

    其明年,有司上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令祠官进畤犊牢具,色食所胜,〔1〕而以木禺马代驹焉。独五月尝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

    【注释】〔1〕“色食所胜”,牲畜毛色按厌胜的方法确定。如火胜金,祭祀赤帝便用白色牲畜。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1〕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焉。

    【注释】〔1〕“执期”,传说中的古地名。

    公■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1〕禅凡山,〔2〕合符,〔3〕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以禅祠石闾。〔4〕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注释】〔1〕“风后、封巨、岐伯”,均为传说中的黄帝臣子。封巨为黄帝师,岐伯为太医。〔2〕“凡山”,山名,《汉书补注》引钱大昕说认为是“丸山”之误。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与东泰山邻近。〔3〕“合符”,与上天降的符兆相合。〔4〕“石闾”,山名,在山东省泰安市以南。闾,里巷的门,也指里巷。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1〕还过祭恒山。

    【注释】〔1〕“修封”,修整祭天的封坛。

    今天子所兴祠,太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1〕五,〔2〕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凡六祠,〔3〕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祠,行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不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4〕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之迹为解,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羁縻不绝,〔5〕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6〕然其效可睹矣。

    【注释】〔1〕“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种神名。前文有注。薄忌太一,即前文所说的亳人谬忌所建的太一坛。赤星,一说即灵星。〔2〕“五”,《史记志疑》根据《汉书·郊祀志》说“五”下脱一“床”字。五床山有祠庙,地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这样才与下文“凡六祠”相符。《史记会注考证》将下文中“宽舒之祠官”认作一祠,有些牵强不通。〔3〕“凡六祠”,《史记索隐》认为:上文薄忌太一、三一、冥羊、马行、赤星再加上后土祠,共六祠。《史记志疑》等已辨其误。〔4〕“遍于五岳、四渎矣”,汉武帝除祭泰山诸山外,元封元年至华山、中岳,五年至南岳天柱山,天汉三年过祭恒山,所以说是遍于五岳、四渎。《史记志疑》认为:此一句与上文“其后五年,复至泰山修封,还过祭常山”一句是后人补入。非《史记》原文。〔5〕“羁縻”,音j9m0。笼络,拉拢。〔6〕“弥众”,更多。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1〕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2〕具见其表里。〔3〕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若至俎豆珪币之详,〔4〕献酬之礼,〔5〕则有司存。

    【注释】〔1〕“究观”,认真深入地观察。〔2〕“论次”,按次序排比分析论述。〔3〕“表里”,内外。指祭祀鬼神的里外经过。〔4〕“俎豆珪币之详”,详细具体的祭祀礼仪制度。〔5〕“献酬”,进献祭物酬报神灵。

    译文 自古以来承受天命的帝王,何尝不曾举行过封禅典礼。大概只有未见到祥瑞征兆就去兴办封禅的帝王,而没有眼见到吉兆、瑞象而不到泰山去的帝王。有的帝王虽然承受了天命但功业没有成就,有的帝王已经到了梁父但自身的道德还不能与封禅盛典相协调,有的帝王功德相符了却没有空暇去封禅,所以封禅这件事能够实行的不多。古书上说:“三年不行礼,礼制必定会荒废;三年不演奏乐曲,音乐必定会被毁坏。”每到兴旺的太平盛世,就要举办封禅来报答神祇,到了国运衰败的时代封禅礼就停止了。这些停息的时间长的有一千多年,短的也有几百年。所以封禅的仪式残缺不全,甚至埋没不存,它的详细情形不可能被记录下来让人们知道了。

    《尚书》说:舜用美玉制的天文仪器观测天象,了解并调整日、月、五星反映出的四季及天文、地理、人道等情况。接着就祭祀上帝,点火升起烟来祭祀六种神灵,遥望着名山大川祭祀,普遍地祭祀各种神祇。舜收敛五等诸侯的瑞玉,选择吉祥的月、日,会见四方的诸侯牧守,将瑞玉还给他们。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岱宗。岱宗就是泰山。点起柴火来祭祀,按照山川的大小尊卑依次祭祀它们。接着便会见东后,东后是东方的诸侯。调整历法,使四季与月分相符合,统一音律、尺度、重量衡度等。完善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各个等级分别献上五种瑞玉、三种绢帛、两种活牲、一只死雉等礼品。五月,巡视到南岳。南岳就是衡山。八月,巡视到西岳。西岳就是华山。十一月,巡视到北岳。北岳就是恒山。祭祀它们的礼仪都与祭岱宗的礼仪相同。中岳就是嵩高山。舜每五年巡视一次。禹沿承了这种巡察制度。传了十四代后,到了帝孔甲。他不修德行,喜好祭神,亵渎了神灵,上天赐给他的两条龙便飞走了。他以后三代,汤讨伐夏桀。汤想把夏朝祭土神的社坛移走,没有移成,作了名为《夏社》的文章。以后八代到了帝太戊,有桑树和楮树一同从朝廷院中长出来,一个晚上就长到一围粗细。太戊很害怕。伊涉说:“妖异不能胜过德行。”太戊便修养自己的德操。桑树和楮树就枯死了。伊涉把这件事讲给巫咸。巫咸的兴盛气象从此开始了。这以后过了十四代,商王武丁得到傅说任相国,殷商从此复兴。武丁被称作高宗。有一只野鸡跳上鼎耳鸣叫。武丁害怕了。祖己说:“修养德行。”武丁照祖己的话去做,王位因此得到长久的安定。以后五代,帝武乙怠慢神灵,被雷震死。以后三代,帝纣淫乱,周武王讨伐他。由此看来,开国创业时的君主没有不严肃恭敬、谨慎小心的。以后就逐渐怠慢起来了。

    《周官》上讲:冬至那一天在南郊祭天,迎接白昼变长的日子来临。夏至那一天祭祀地神。祭时全要用乐舞,这样才能够让神感到你的礼敬。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以对待三公的礼节祭祀五岳,以对待诸侯的礼节祭祀四渎。而诸侯们要祭祀自己国境内的名山大川。四渎就是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天子祭祀的地点叫作明堂、辟雍,诸侯祭祀的地点叫作泮宫。

    周公做了周成王的相国以后,在郊外祭天时,用后稷作为陪同受祭的神灵,在明堂中祭祀上帝时同时祭祀祖先周文王,使文王配享上帝。自从大禹兴起后就开始设立社神祭祀后土。后稷教人民种植庄稼,所以有后稷的神庙。郊祭和社祭的由来已经很久远了。

    自从周朝战胜殷朝后经过十四代,世道越来越衰败,礼乐都荒废了,诸侯们任意横行,而周幽王又被犬戎打败,周朝王室向东迁到雒邑。秦襄公攻打犬戎,救援周王室,从此开始列入诸侯。秦襄公成为诸侯以后,居住在西方边疆地区,自以为应该主祭少暤神,修建了西畤,祭祀白帝,供奉的牺牲用黑鬣的红马驹、黄牛、公羊各一头。这以后十六年,秦文公东至汧水与渭水之间的地带打猎,占卜在这里定居,得到吉兆。秦文公梦见一条黄蛇从天上垂下来,蛇身附着地面,蛇口停在鄜地的缓坡上。秦文公询问史敦。史敦说:“这是上帝发出的征兆,您应该祭祀它。”于是修建了鄜畤,在那里用牛、羊、猪三牲作祭品祭祀白帝。

    在还没有建鄜畤的时候,雍城的旁边原有吴阳的武畤,雍城东面有好畤,全都荒废,不再进行祭祀。有人说:“自古以来就因为雍州地势高,是神明居住的地方,所以建立畤来郊祀上帝,各种神灵的祠庙也都聚集在这里。大约在黄帝时就曾经举行祭祀,即使到了周代晚期也还有郊祀活动。”这些话不常听见,士大夫们也不谈起。

    修建鄜畤九年以后,秦文公得到了一块像玉石的宝物,在陈仓的北山坡上修筑城池立祠祭祀它。这位神有时一年也不来一次,有时一年来几次,来的时候经常是在夜里,光辉照耀,像流星一样,从东南方飞来聚集在立祠的城中,像雄鸡一样,发出殷、殷的声音。野鸡也在夜里鸣叫。用一头牲畜祭祀它,命名为陈宝。

    修建鄜畤以后七十八年,秦德公被立为国君后,占卜在雍城定居,得到“以后子孙可以到黄河去饮马”的卜辞,就在雍城建都。雍城的各种祠庙从此兴建起来。用三百头牲畜(或解释为“三头白色的牲畜”)在鄜畤祭祀。修建了伏日祭祠的神庙。把狗的肢体分割,挂在城市的四面城门上,来抵御蛊灾。

    秦德公作了二年国君后死去。又过了四年,秦宣公在渭水以南修建密畤,祭祀青帝。这以后十四年,秦缪公作了国君,卧病在床,五天没有醒来,醒来后,就说自己梦见了上帝,上帝命令秦缪公平定晋国的内乱。史官把这件事记下来收藏在内府中。而后代的人都说秦缪公上天了。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作了诸侯的霸主,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而想要封禅。管仲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家,而我记得的有十二家。过去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山;伏羲封泰山,禅云云山;神农封泰山,禅云云山;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山;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山;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山;帝俈封泰山,禅云云山;尧封泰山,禅云云山;舜封泰山,禅云云山;禹封泰山,禅会稽山;汤封泰山,禅云云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山。他们全都是承受天命以后才能封禅。”齐桓公说:“寡人到北方征伐山戎,经过孤竹;向西去征伐大夏,穿过流沙,勒紧马匹,悬挂着车辆,登上卑耳山;向西征伐到了召陵,登上熊耳山瞭望江汉平原。召集诸侯军队会同作战三次,与诸侯们乘车来会盟六次,九次集合诸侯,匡正天下。诸侯中没有违抗我的。过去夏、商、周三代帝王承受天命,与我又有什么不同呢?”于是管仲看出齐桓公不能被言辞驳倒,就设法用具体事物说服他。说:“古代的封禅,用鄗上的黍米,北里的禾谷来做祭祀的食品;江淮之间生产的灵茅,有三条棱脊,用它做祭神时用的草垫子。东海送来比目鱼,西海送上比翼鸟,然后还有不召自来的物品十五种降临。现在凤凰、麒麟没有来,嘉谷不出现,而蓬蒿杂草却长得很茂盛,猫头鹰等恶鸟多次飞来。这时却想要封禅,难道不是太不合适了吗?”于是齐桓公就停止了封禅的打算。这一年,秦缪公把晋国国君夷吾送回晋国即位。以后三次为晋国立了国君,平定了晋国的动乱。秦缪公在位三十九年而去世。

    这以后过了一百多年,孔子论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典,传文中大致提及历代改朝换姓的帝王去封秦山、禅梁父的有七十多位,他们祭祀时用的祭品、祭器制度写得都不明确,是因为难以说清楚的关系。有人询问褅祭的礼仪制度。孔子说:“不知道。知道了褅祭的礼仪,那么处理天下大事就像看自己手掌一样明了易行了。”诗里讲纣王在位时,周文王承受了天命,但他的政令还达不到泰山一带。武王攻克殷商二年后,天下还没有安定就去世了。所以周朝德政的普及要从周成王说起。成王的封禅仪式就近于合乎情理了。以后诸侯国中大臣执政,季孙氏也到泰山祭祀,孔子就讥讽他。

    当时苌弘用方术为周灵王效力。诸侯们不去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力量薄弱。苌弘就宣扬鬼神的事例,设置了箭射狸首的仪式。狸首就代表着那些不来朝见的诸侯。想依靠鬼神怪异的力量把诸侯们招来朝见。诸侯们不服从。而晋国人抓住苌弘杀死了他。周代人们谈论方术怪异的风气是由苌弘开始的。

    这以后过了一百多年,秦灵公修建了吴阳上畤,祭祀黄帝;修建了下畤,祭祀炎帝。以后四十八年,周朝的太史儋去见秦献公,说:“秦国最初和周朝合在一起,合而分离,五百年后应当再次合在一起,合了十七年后就会在那里出现霸王。”栎阳下了一场金雨。秦献公自己认为得到五行中金的祥瑞,因此在栎阳建了畦畤来祭祀白帝。

    这以后一百二十年,秦国灭亡了周朝,周朝的九座鼎归了秦国。有的人说宋国的太丘社坛被摧毁后,鼎沉没在彭城以下的泗水中了。

    以后过了一百一十五年,秦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统一天下称帝以后,有的人说:“黄帝得到五行中的土德,有黄龙和巨大的蚯蚓出现。夏代得到木德,有青龙停留在城郊,草木生长得茂盛茁壮。殷商得到金德,白银从山中流出。周朝得到火德,就有红色乌鸦的禅符。现在秦朝取代了周朝,是水德的时代。过去秦文公出外打猎,获得过黑龙,这就是水德的瑞象。”于是秦朝把黄河改名为“德水”,用冬季十月作为每年的开端,颜色中崇尚黑色,度量以六作为一个单位,音乐中推尚大吕律,政务法令中崇尚法律刑名。

    秦始皇即皇帝位三年,向东方去巡视郡县,祭祠了驺峄山,赞颂秦的功业。于是征召了齐、鲁地区的儒生博士七十人随行,到了泰山脚下。儒生们中有人议论说:“古代的封禅时要驾蒲草缠裹车轮的车子,是恐怕伤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祭祀时把地面扫干净,用草和禾秸编席铺在地上。说明祭祀是很容易照着办的。”秦始皇听到这些议论各不相同,十分古怪,很难施行,因此就斥退了儒生,而马上修整了车道,从泰山的南面上到山顶端,树立刻石,颂扬秦始皇帝的功德,表明他有资格封泰山。从泰山北面的道路下山,在梁父实行“禅”的礼仪。这些礼仪中采取了很多太祝在雍地祭祀上帝时使用的仪式,但有关记录都封藏得很秘密,世人们不得而知,无法记载。

    秦始皇上泰山时,在山半腰遇到了暴风雨,在大树下停留避雨。儒生们被斥退后,不能参加封禅的礼仪活动,听说秦始皇遇上了风雨,就都讥笑他。

    于是秦始皇就向东到海边去游览,举行典礼祭祀名山大川和八神,寻求羡门子高一类的仙人。八神可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也有人说是从姜太公以来才产生的。齐国之所以称作“齐”,是由于它正在天的腹脐。那些祭祀已经断绝,不知什么时候兴起的。八神:第一位叫天主,在天齐祭祀。天齐渊水位于临淄城南郊的山下。第二位叫地主,在泰山、梁父祭祀。因为天神喜好阴,祭祀它必须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山上,起名叫“畤”。地神喜好阳,祭祀它必须在水泽中的圜丘上。第三位叫兵主,在蚩尤祭祀。蚩尤这个地方在东平陆的监乡,是齐国的西部疆域。第四位叫阴主,在三山祭祀。第五位叫阳主,在之罘山祭祀。第六位叫月主,在莱山祭祀它。这些地点全都在齐国北部,挨近渤海。第七位叫日主,在成山祭祀。成山曲折陡峭地伸入海中,在齐国东北方的最顶端,用来迎接日出。第八位叫四时主,在琅邪山祭祀。琅邪在齐国的东方,所以每年都从那里最先开始。对这些神灵都各用一头牲畜和配套器皿祭祀,而巫师们对祭品有所增减,玉圭丝帛等不尽相同。

    自从齐威王、齐宣王时起,驺衍一类的人就著书论述五行德性终始变化的规律,到了秦国称帝时,齐国人把这些理论上奏,所以秦始皇采用了它。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等人,都是燕国人,仿效仙人的道术,作那些肉体消亡后使神魄飞升,依附于鬼神的事。驺衍靠用阴阳循环主宰命运的学说在诸侯中得到显达。而燕齐两地沿海一带的方士们继承了驺衍的学说却不能融会贯通,于是就从此兴起一批靠奇谈怪论,阿谀奉迎去苟合君主的人,多得数不过来。

    自从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就派人到大海里去寻找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神山,传说在渤海中,离有人的地方不远;难办的是快要接近它了,就有大风把船吹走。据说有人曾经到过神山,各种仙人和不死药全在上面。那里的万物禽兽全都是白色的,而用黄金白银建成宫殿城阙。还没有到神山时,远望去像一片云彩;等到了眼前,三座神山反而在海水下面。临近神山时,动不动就被风吹走了,始终不能到神山上去。世间的君王没有一个不倾心向往神山的。等到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到了海边,方士们说到神山的数都数不过来。秦始皇自己觉得到了海上恐怕不会遇到神山,就派人带着童男童女到海上去寻找神山。船到了海里,回来全都用有风作为解脱自己的理由,说不能到神山上,只能远远望见它。第二年,秦始皇又到海边游览,到了琅邪,经过恒山,从上党返回。这以后三年,游览了碣石,考察了到海上去的方士,从上郡返回来。以后五年,秦始皇南下到了湘山,就登上会稽山,沿着海边巡游,希望能遇上海中三座神山上的奇药。没有得到,回到沙丘时去世了。

    秦二世元年,秦二世到东方巡视碣石,沿着海边南下,游历了泰山,到达会稽,在这些地方都举行典礼祭祀。而在秦始皇所树立的石刻铭文旁边刻写文辞,用来显扬秦始皇的功德。那一年秋天,诸侯们反叛秦朝。三年后秦二世被臣下杀死。

    秦始皇封禅以后十二年,秦朝灭亡。儒生们痛恨秦朝焚毁《诗》、《书》,屠杀并侮辱文人,百姓们怨恨秦朝的酷法,天下都反叛秦朝,就全都谣传说:“秦始皇上了泰山,被暴风雨所袭击,没有能封禅。”这难道不就是所谓没有具备德行而去举行封禅仪式的人吗?

    过去三代的君王全居住在河水与洛水之间,所以把嵩高山定为中岳。而四岳各自按它所在的方位定名。四渎都在崤函山东。到了秦国称帝号,在咸阳建都,五岳、四渎就全都位于东方了。从五帝一直到秦,一代代更迭兴衰,名山大川有时在诸侯国内,有时归属于天子,祭祀它的礼仪增减,各个时代都不一样,不能一一记录下来。到秦朝统一了天下,命令祭祀官员经常祭祀的天、地、名山大川各位鬼神,可以按次序逐一记录下来了。于是从崤山向东,有名山五座,大河二条受到祭祀,它们是太室山,太室就是嵩高山;和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大河是济水,淮水。春天时用干肉和酒祭祀,祈求丰收,因为河水解冻,秋天水枯封冻,以及冬季赛祭回报神灵等也举行祭祀祈祷。所用的牺牲祭品是每处各一头牛犊,祭器和玉圭、布帛等各处不相同。

    从华山以西,有名山七座,著名的河流四条。叫作:华山,薄山,薄山就是衰山。还有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渎山是蜀郡的汶山。河流有黄河,在临晋祭祀它;沔水,在汉中祭祀它;湫渊,在朝那祭祀它;江水,在蜀中祭祀它。也是在春秋季,解冻和封冻,以及冬季赛祭等时候祈祷祭祀,和东方的名山大川祭祀方法一样;而使用的牺牲、牛犊、祭器、玉圭、布帛等各不相同。四座坟冢一样的大山:鸿冢、岐山、吴山、岳山,也都有用新谷去祭祀的仪式。

    陈宝神在节日来享受祭祀。对河水增加用新酒酿祭祀的仪式。这些地方全都是在雍州的范围内,靠近天子的都城,所以增加一辆车和四匹黑鬃的红马驹作祭品。

    霸水、产水、长水、沣水、涝水、泾水、渭水都不是大河,因为它们邻近咸阳,全可以依照名山大川的规格祭祀,但没有增加的各种祭物。

    汧水和洛水两条河流,鸣泽、蒲山、岳■山一类的山,都是小山川,也都在每年举行岁祭、赛祭、解冻和枯水封冻的祭祀,礼仪不一定相同。而雍州有日、月、参、辰、南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一类的神灵,一百多座神庙。西县也有几十座祠庙。在湖县有周天子的祠庙。在下邽有天神庙。在沣、滈有昭明庙与天子辟池。在杜县的亳亭有三杜主祠和寿星祠,而且在雍县的草屋祠庙中也祭祀杜主。杜主是以前周朝的右将军,他在秦中地区是小鬼神中最有灵验的。对这些神都每年按时各自祭祀。

    神灵中只有雍州四畤祭祀的上帝最尊贵,祭祀时景像最激动人心的只有陈宝神。所以雍州四畤,春季为祈求丰收祭祀,因为河水解冻,秋季枯水封冻祭祀,冬季赛祭,五月里用马驹祭祀,以及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月的月祭,像陈宝神是在节日时有一次祭祀。祭祀在春夏时节用红色马,秋冬时节用黑色鬃毛的红马。每畤用四匹马驹,四条木雕的龙驾驶的有铃大车一套,木雕的车和四匹马一套,这些车马的颜色和所祭的上帝颜色相同。还有黄牛犊和羊羔各四头,玉圭、布帛各自有一定数量。全部活着埋在地里,没有祭祀用的器皿。每三年郊祀一次。秦朝把冬季十月定为每年的开始,所以皇帝经常在十月里斋戒,举行郊祀,将烽火从咸阳一直排列到四畤祭坛,皇帝在咸阳城外行礼,祭祀时崇尚白色的衣裳,祭祀的用品和日常祭祀时一样。西畤和畦畤的祭祀像过去一样,皇帝不亲自前往。

    这些祭祀日常全由太祝主管,每年按时供献祭祀。至于像其他的名山大川、各种鬼物和八神一类,皇帝经过时就去祭祀,离开后就停止了。远方各郡县的神庙,由民众各自供奉祭祀,不归天子的祭祀官员们管理。祭祀的官员中有一类秘祝,如果有了灾异就祈祷祭祀,请求把过失与灾祸移到臣民们身上。

    汉朝兴起,汉高祖身分卑微的时候,曾经杀死一条大蛇。有神怪说:“蛇是白帝的儿子。而杀它的人是赤帝的儿子。”汉高祖刚起兵时,在丰邑的枌榆社祈祷神灵。占领了沛县后,他作了沛公,就祭祀蚩尤,用牲畜血涂在军旗和战鼓上。便在十月到达了灞上,与诸侯们一起平定了咸阳,被立为汉王。因此把十月定成每年的开始,而且崇尚红色。

    汉高祖二年,向东方攻打项籍,回来后进入关中,问道:“过去秦朝时候祭的上帝是什么天帝呢?”回答说:“四个天帝,有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的祠庙。”汉高祖说:“我听说天上有五帝,而现在只有四帝,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人能知道这个原因。于是汉高祖说:“我知道了,就是等待我来把五帝凑完备呢。”就设立了黑帝祠,命名为北畤。由主管官员去祭祀,皇帝不亲自前往。高祖把过去秦朝的祭祀官员全都召来,重新设置了太祝、太宰,礼仪和过去的形式一样。接着命令各县建立公社。下诏书说:“我很尊重神庙,敬重祭祀。现在对上帝的祭祀和应当进行的对山川神祇们的祭祀,都像过去一样按时行礼祭祀。”

    这以后过了四年,天下已经平定,汉高祖下令给御史,命令丰县认真整修枌榆社坛,按四季时节祭祀,春天用羊和猪祭祀它。命令祭祀官员在长安建立了蚩尤庙。在长安设置了祠庙的祝官和女巫。其中的梁巫祭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一类神灵;晋巫祭祀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一类神灵;秦巫祭祀杜主、巫保、族累一类神灵;荆巫祭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一类神灵;九天巫祭祀九天。这些全都每年按时节在宫中祭祀。河巫在临晋祭祀黄河,南山巫祭祀南山与秦中。秦中就是秦二世皇帝。各自都有规定的时日。

    这以后二年,有人说周朝兴起时就建立了邰邑,设立了后稷的祠庙,至今仍享受天下人的牲祭。于是汉高祖给御史下诏书说:“命令各个郡、王国、县都设立灵星祠,平常在每年按时用牛祭祀。”

    汉高祖十年春天,主管官员请求命令各县日常用羊和猪在春季二月和腊月祭祀社稷神。民间乡里的社神让百姓自己出钱去祭祀。汉高祖批示说:“可以。”

    这以后十八年,汉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时,下诏书说:“现在秘祝们把过失灾祸转移给臣民,我很不赞成这种作法。从今天起废除它。”

    起先名山大川位于诸侯国内,诸侯国的祭祀官员们各自祭祀,天子的官府不管理它。到了齐国和淮南国被废除后,汉文帝命令太祝像过去一样全部按时举行祭祀。

    这一年,颁布命令说:“我即位十三年到今天,依赖祖先宗庙的神灵,社稷国家的福荫,境内安定,人民没有疾苦。近来连年获得丰收,我没有什么德行,凭什么享受到这些呢?这全是上帝和神灵们所赐予的。听说古代的人享受了神灵的恩德,就必定报答它们的功劳,我想要增加祭祀神灵们的祭物。有关官员建议给雍州的五畤增加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和全套的车马用具;给西畤、畦畤各增加一辆木雕的大车和四匹木马,以及全套车马用具。给黄河、湫渊、汉水各增加二枚玉璧。而且让各个祠庙都增建拓宽坛址,祭祀的用具器皿和玉圭、布帛按照等级予以增加。祝祷求福的人把福惠都归结于我,百姓们不在其中。从现在起祝官向神行礼时,不要为我有所祈祷。”

    鲁地的人公孙臣上书说:“当初秦朝获得水德,现在汉朝接受了秦的天下,推算五德终始相传的原理,汉朝应当有土德,土德的瑞兆是黄龙出现。应该改换历法,更换服装的颜色,崇尚黄颜色。”这时丞相张苍喜好乐律历法的学问,认为汉朝就是水德的开始,所以黄河决口冲毁金堤,这就是水德的符兆。每年在冬季十月开始,当时自然界的颜色是外表黑,里面红,与水德相应。像公孙臣说的那些是不对的。便否定了公孙臣的建议。以后三年,黄龙在成纪出现。汉文帝就召来公孙臣,任命他作博士,和各位儒生起草改换历法与服装颜色的计划。当年夏天,下诏书说:“成纪出现了异类的神物,对人民没有危害,今年因此获得丰收。我要在郊外祭祀上帝和各位神灵,礼仪官员们议论一下方案,不要因为会劳累我就隐瞒避讳。”有关官员们全都说:“古代的天子在夏季亲自举行郊祀。在郊外祭祀上帝,所以叫作郊祀。”在这一年的夏季四月,汉文帝开始到雍州的五畤举行郊祀,衣服都采用所崇尚的红色。

    第二年,赵人新垣平以擅长观望云气被汉文帝召见,他说:“长安城的东北方有神异的云气,色呈五彩,像人的冠冕一样。有人说东北方是神明居住的地方,西方是神明的坟墓。上天的瑞象降下,应该设立祠庙祭祀上帝,以此来应合祥瑞的符兆。”于是就修建了渭阳的五帝庙,五帝在同一个屋顶下面,每帝设一座殿堂,每一面各有五座大门,每座门的颜色都和殿堂中这方天帝的颜色相同。祭祀所用的祭品和礼仪也像雍州五畤一样。

    夏季四月,汉文帝亲自到霸水、渭水交会的地点拜神。在渭阳郊祀五帝。五帝庙南临渭水,北面挖沟把渭水引入兰池,点燃烽火来祭祀,就像有火光闪闪一直连到天上。于是使新垣平显贵,封他为上大夫,赏赐累积千金。而且让博士和儒生们采取《六经》中的文字撰写了《王制》,商议巡视四方和封禅的事。

    汉文帝出游到长门亭,好像见到五个人在道路北边,就在他们站立的地点北面设立了五帝坛,用五头牲畜和祭器祭祀。

    第二年,新垣平派人拿着玉杯,到宫门前上书进献玉杯。新垣平对文帝说:“宫门前有宝玉来了。”过后去看宫门,果然有来献玉杯的人,上面刻着:“人主延寿。”新垣平又说:“我预测到太阳会再次回到中天。”过了一会儿,太阳退回来再次到了中天。于是开始把十七年更改为元年,命令天下百姓举行盛大的饮宴。

    新垣平进言说:“周朝的宝鼎失落在泗水中。现在黄河水溢出来,流入了泗水。我看到东北方汾阴地区的上空有金宝气,想来周朝宝鼎会要出现了吧?征兆出现了不去迎接它,它就不来了。”于是汉文帝派使者在汾阴南修建了祠庙,临近黄河,想要通过祭祀使周朝宝鼎出现。

    有人上书告发新垣平所说的云气神灵等事情全是诈骗。就把新垣平交给法官审理,杀死了新垣平,灭绝了他的家族。从此以后,汉文帝对改正历法与服装颜色,求神灵等事情不再感兴趣了,而渭阳、长门的五帝庙坛只让祭祀官员去管理,按时举行仪式,文帝自己不去了。

    第二年,匈奴多次侵入边境,汉朝发兵守卫。以后的年成也有些歉收。

    几年后孝景帝即位。在位十六年间,祭祀官员们各自每年按时祭祀,和过去一样,没有什么新的兴建,直到当今的天子。

    当今天子刚即位时,特别敬重鬼神的祭祀。

    武帝元年时,汉朝兴起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平安,官员士人们都希望天子封禅,改换历法等。而皇帝向往儒术,招纳贤良文学之士。赵绾、王臧等人凭借文学才能成为公卿,想要商议按古代制度在长安城南建立明堂,用来接受诸侯朝见。草拟巡视天下、封禅、改换历法服色等方案的事还没有办成,正赶上窦太后研究黄老学说,不喜好儒术,派人暗中侦察,发现赵绾等人作奸谋利的事实,召赵绾、王臧来受审查。赵绾、王臧自杀了。他们兴办的各项事因此全部废除了。

    六年后,窦太后去世。第二年,征召来文学之士公孙弘等人。

    第二年,当今皇帝第一次到雍城,在五畤举行郊祀。以后经常三年一次去郊祀。这时皇帝求神君,让她住在上林宫中的蹄氏观。神君是长陵地方的一个女子,因为生孩子时难产死了,把神灵显现给她的妯娌宛若,宛若在她的屋子里祭祀她,百姓们很多人都去祭祀。平原君去祭祀过,以后她的子孙都因此尊贵显荣。到了当今皇帝即位,就用丰厚的祭礼祭祀她,把她请到宫中。能听到她说话,但看不见人。

    当时李少君也由于祭祀灶神、辟谷术和长生不老术被皇帝召见。皇帝很尊敬他。李少君这个人是原来深泽侯的舍人,主管方术药物。他隐瞒了他的年龄和生平履历,自己常说有七十岁了,能够驱使鬼神,长生不老。他靠方术游历,历经各诸侯国。他没有妻子儿女。人们听说他能够驱使鬼神和长生不死,不断地送给他东西,他的金钱衣服食物经常有富余。人们全都认为他能不从事生产而富有财物,又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就更加相信他,争着来供奉他。李少君禀质喜好方术,善于巧妙地说话而且奇妙地说中。他曾经随武安侯去饮宴,在座的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就说起和这个老人的祖父游玩射猎的地点。这个老人年幼时跟着他的祖父,记得这些地方,所有在座的人都十分惊讶。李少君见皇帝时,皇帝有古代的铜器,问李少君。李少君说:“这个铜器在齐桓公十年陈列在柏寝台。”然后查看上面的铭文,果然是齐桓公时的器物。整个皇宫的人全都惊骇不止,认为李少君是神仙,是几百岁的人了。

    李少君对皇帝说:“祭祀灶神就可以召来神鬼,召来神鬼之物,丹砂可以化为黄金,用黄金制成饮食用具就能延年益寿,延年益寿就可以见到海里边蓬莱岛上的仙人,见到仙人,去举行封禅礼仪就能永生不死,黄帝就是这样。我曾经漫游海上,见到过安期生,安期生给我吃的大枣像瓜一样大。安期生是仙人,和蓬莱岛上有交往,与你合得来就见你,合不来就隐身不见。”于是天子开始亲自去祭祀灶神,派方士入海去寻找蓬莱的安期生一类仙人,并且从事炼丹砂等药物制黄金的活动。

    过了很久,李少君病死了。天子认为他没有死,是化成仙人了,就让黄锤县的小吏宽舒承受他的方术。寻找蓬莱的安期生,没有能找到的,而海边上燕、齐一带怪诞离奇的方士们大多轮流不断地来讲述神仙方术了。

    亳县人谬忌上奏,讲祭祀太一神的方法,说:“天神中最尊贵的是太一,太一的助手是五帝。古代的天子在春、秋两季到东南郊去祭祀太一,祭物使用太牢,祭七天,筑的祭坛要在八面修出鬼神的通道。”于是天子命令太祝在长安城的东南郊建立祭太一的祠庙,按照谬忌说的方法经常祭祀。这以后有人上书,说:“古代的天子每三年一次用太牢祭祀三位神:天、地、太一。”天子答应了。命令太祝带领人在谬忌奏请建立的太一神坛上祭祀这三位神,像人们上书讲的那样。后来又有人再上书,说:“古代的天子经常在春天祭祀来解除灾祸,祭祀黄帝用一只枭、一只獍。祭冥羊用羊,祭马行用一匹青色的公马。祭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祭武夷君用干鱼。祭阴阳使者用一头牛。”命令祭祀官员按照他的方法管理祭祀,在谬忌奏请建立的太一神坛旁边祭祀。

    这以后,天子的园林中有了白鹿,用它的皮作为货币,以引发祥瑞的回应,制造了白色银锡货币。

    第二年,在雍城举行郊祀,捕获了一头一只角的野兽,好像獐鹿一类的动物。有关官员说:“陛下虔诚恭敬地来郊祀,上帝回报得到的供享,赐给您一角兽,它大概就是麒麟吧。”于是用它进献给五畤,每个畤增加一头牛,用柴焚烧献给神灵。还赐给了诸侯们白色的银锡货币,暗示他们符兆瑞象是与天意相合的。

    在当时济北王以为天子就要去封禅,就上书献出泰山和山旁边的地区,天子用其他的县补偿了他。常山王有罪,被流放到别处,天子把常山王的弟弟封在真定,用来继承先前常山王的祭祀,而把常山改为郡,这以后五岳就全在天子的直辖郡中了。

    第二年,齐地人少翁靠鬼神方术被汉武帝召见。皇帝有一个宠幸的王夫人,她去世了。据说少翁用方术在夜里使王夫人和灶鬼的形貌出现,天子从帷幕中看见了她们。于是就任命少翁为文成将军,给他的赏赐非常多,用对待宾客的礼节接待他。文成将军说:“皇上如果想要和神仙交往,宫殿房屋被褥服装不像神仙用的,神鬼不会来。”就制作了画上云气的车子,而且分别在干支相胜的日子里驾着车驱除恶鬼。又修建了甘泉宫,中间建了台室,画上天、地、太一等各种鬼神,而且置备了祭器来招致天神。过了一年多,文成将军的方术越来越不灵,神仙也没有来。他就把文书写在绢帛上给牛吃下,假装不知道,说这条牛的肚子里有奇异的东西。杀了牛来看,找到文书,书中写的话十分怪异。天子认识那个帛书的笔迹,问那个人,果然是伪造的文书。于是杀死了文成将军,把这件事也隐瞒起来了。

    以后就又制造了柏梁殿、铜柱、承露仙人掌之类的器物。

    文成将军被处死的第二年,天子在鼎湖病得很厉害,巫医们无所不致,但仍治不好。游水发根说上郡有巫师,病的时候就有鬼神下界附在他身上。皇帝把他召来,在甘泉宫给他所附身的鬼神设了祭祀。到有病时,派人去问这位神君,神君对他说:“天子不要为病担忧。病情稍有好转,就勉强支撑着来甘泉与我会面。”于是天子的病好了,就起身到甘泉宫来,病果然全好了。便大赦天下,设置了寿宫神君。寿宫神君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他的助手叫作大禁、司命一类,全跟随着他。但不能看见,只能听到他们说话,说的话和人的声音一样。神君有时去有时来,来时就有小风飒飒。他们住在屋子里的帷幕中。有时白天讲话,但通常是在夜里。天子要举行消灾除邪的仪式后,才能进屋。屋中以巫师作为主人,领取饮料食物,神君说的话也由巫师传达下来。又建造了寿宫、北宫,竖起饰有羽毛的旗子,设置了放供品用的器具,以表示礼敬神君。神君所说的话,皇帝派人听取记录下来,称它为“画法”。他们所说的话,都是世俗人士所懂得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而只有天子自己心中喜好。这些事都很秘密,世上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以后三年,有关官员说纪元应该以上天的瑞象命名,不应该以一、二来计数。第一个年号叫“建”,第二个年号根据长星出现叫“光”,第三个年号由于郊祀时获得一角兽叫“狩”等。

    第二年的冬天,天子在雍城郊祀,议论道:“现在我亲自来郊祭上帝了,而没有祭祀后土,这就与礼法不符了。”有关官员与太史公、祠官宽舒商议:“祭祀天地用的牲畜,角只有蚕茧或栗子那么大小。如今陛下亲自来祭祀后土,祭后土应该在水泽中的圜丘上建五个祭坛,每个坛用一头黄牛犊的太牢和祭器,祭祀过后把它们全埋在地下,而陪同祭祀的人采用黄色服装。”于是天子就到东方去,开始在汾阴的岸边高丘上建立后土祠庙,像宽舒等人商议的一样。皇帝亲自向那里遥拜行礼,像祭祀上帝的礼仪一样。仪礼完成后,天子就到了荥阳,然后回去。经过洛阳时,下诏书说:“夏、商、周三代十分遥远了,年代远了就难以留存。用三十里地的区域封周代的后人为周子南君,以供奉他们先人的祭祀。”这一年,天子开始巡视郡县,逐渐接近泰山了。

    那年春天,乐成侯上书介绍栾大。栾大是胶东王宫中的侍者,过去曾经和文成将军共同拜一个老师,以后作了胶东王的尚方官员。而乐成侯的姐姐是胶东康王的王后,没有生儿子。康王死后,其他王姬的儿子被立为王。并且康王后有淫乱的行为,与新王不合,就用法律来互相威胁。康王后听说文成将军已经死了,又想要自己向皇帝献媚,就派栾大通过乐成侯求见皇帝谈论方术。天子诛杀文成将军后,后悔过早地杀死了他,可惜他的方术没有传尽。等到见了栾大,十分高兴。栾大长得高大漂亮,言谈中很有谋略,又敢说大话,吹牛时毫不犹豫。他对皇帝说:“我经常来往于大海中,见到过安期生、羡门子高一类仙人。只是他们因为我身分低贱,不相信我。又认为康王只是个诸侯罢了,不值得给他方术。我几次对康王说起,康王又不重用我。我的老师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的决口可以堵塞,不死药可以获得,仙人也可以招来。’但是我害怕会和文成将军一样,这样方士们全都掩口不敢说话,怎么敢谈方术呢!”皇帝说:“文成将军是吃马肝死的。你真能够修炼方术的话,我有什么可吝惜的呢!”栾大说:“我的老师没有什么要求人的,是人们求他。陛下一定要把他招来,就要让他的使者尊贵,让他的使者有亲属关照,用对宾客的礼仪接待他。不要轻贱他们,使他们各自佩带上印信,才可以让他们向神仙转达言语。还不知神仙肯是不肯。使求神的使者非常尊贵,然后才可以招来神仙。”当时,皇帝让栾大演示小方术来验证一下他的本领。栾大就斗棋,棋子能自己互相撞击。

    当时汉武帝正为黄河决口担忧,而且黄金也没有炼成,就任命栾大为五利将军。过了一个多月,栾大便得到四颗官印,又佩带了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皇帝给御史下诏书说:“过去大禹疏浚九江,开通四渎。近年来黄河泛滥,淹没了两岸高地,修筑河堤的劳役没有休止。我统治天下有二十八年了,上天如果派遣方士来,就该是大通将军了。《乾卦》中说‘飞龙’,又说‘鸿雁逐渐靠近河岸’,我想大概有些近似这种情况。现在用二千户封邑封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赐给栾大列侯的上等宅第和一千名僮仆。从皇帝的御用器物中指出车马、帐幕、器物等装满栾大的家。又把卫长公主嫁给栾大作妻子,送给她上万斤黄金,把她的食邑封号改为当利公主。天子亲自到五利将军家中。派去栾大家探问送东西的使者在路上接连不断。从大长公主和将军丞相以下的官员都到栾大家中摆设酒宴,进献给他。当时天子又刻了一枚玉印是“天道将军”,派使者身穿羽衣,在夜间站在白茅上授印,五利将军也身穿羽衣,在夜间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此表示不把他当臣下看待。而佩印称作“天道”的原因,是将要替天子引导天神来临的意思。于是五利将军经常于夜间在他家中祭祀,想把天神求下来。天神没有来到却把各种鬼都聚集来了,但栾大很能驱使它们。这以后栾大又整治行装出发,到东方乘船入海,据说去寻找他的师傅。栾大被召见几个月,就佩带六颗官印,尊贵的身分震动天下,而海边上燕、齐之间的人,没有一个不激动地握住手腕,自称有仙方,能够修炼成神仙了。

    那一年夏季六月中旬,汾阴地区的巫师锦在魏脽的后土祠旁为百姓祭祀,看到地面像钩子一样隆起,扒开一看,找到一只鼎。这只鼎很大,与其他的鼎不一样,雕刻有纹饰,但没有文字题记,人们很奇怪,就报告了官吏。官吏报告了河东太守胜,胜把这件事上奏朝廷。天子派使者去查验,问明巫师得到鼎的情况中没有奸诈作伪,就按礼法去祭祀,把鼎迎接到甘泉,百官随行,皇帝亲自献祭。到了中山时,天空中云气缭绕,有一片黄云覆盖在头上。有一只麃跑过去,皇帝亲自射中它,就用它来祭天。到了长安后,公卿大夫们全都议论请求尊奉宝鼎。天子说:“近年来黄河泛滥,几年收成都不好,所以巡视各地,祭祀后土,祈求神为百姓养育庄稼。今年的收成好不好还没有消息,鼎为什么会出现呢?”有关官员都说:“听说过去泰帝兴造了一只神鼎,一就是一统的意思,是天地万物统一归系的象征。黄帝做了三个宝鼎,象征天、地、人。大禹收集了九州牧守的金属,铸成九个鼎。这九个鼎都曾经用来煮牲畜供上帝鬼神享用。它们遭遇到圣明的君主就会出现,夏、商一代代相传演变。周朝的德行衰薄,宋国的社坛毁坏,鼎就沉没水中,隐藏起来看不到了。《诗经》的《颂》中说:“从堂上到门前,从羊看到牛;大鼎小鼎各种鼎,不杂乱不狂傲,恭慎肃穆,福寿绵长,吉祥美好。”如今宝鼎到了甘泉,色泽光润,变化神奇,承受着无穷无尽的祥福。与到中山时有黄白色的云彩降下笼罩天空的情况相符。上天用这只野兽作符兆,皇帝用大弓和四支箭,都射到它身上,把它捕获送到祭坛下,用来祭祀,回报上帝的恩赐。只有承受了天命成为皇帝的人才能真心了解上帝的意愿,与上帝的德行相契合。这个鼎应该进献到祖先宗庙中,珍藏在皇帝的宫廷中,来符合上天降下的明确的征兆。”皇帝下令说:“可以。”

    到海上寻找蓬莱岛的人,都说蓬莱岛并不远,但不能到达岛上的原因,大概是看不见它的瑞气。汉武帝就派了望气的官佐去观察仙山的云气。

    那一年秋天,汉武帝来到雍城,将要举行郊祀。有的人说:“五帝是太一的助手,应该树立太一的神坛,皇帝去亲自郊祀。”皇帝迟疑不决。齐人公孙卿说:“今年获得了宝鼎,冬季的辛巳日是初一,早晨节气交冬至,与黄帝时的历象一样。”公孙卿有一件木版,上面写道:“黄帝在宛朐获得宝鼎,向鬼臾区询问原因。鬼臾区回答说:‘您得到了宝鼎和神策,这一年的己酉日是初一,早晨交冬至,得到了天的纲纪,终结后又重新开始。’于是黄帝用筹策推算未来的日月,以后大概每二十年再轮到初一的早晨交冬至,一共推算二十次,合三百八十年,黄帝就成了神仙升上天。”公孙卿想要通过所忠奏明汉武帝。所忠看他的文书荒诞无理,怀疑是他胡写的狂言,推辞说:“宝鼎的事情已经决定了,还能再作什么呢!”公孙卿又通过皇帝宠爱的人上奏了。皇帝十分高兴,就召来公孙卿,问他这件事。公孙卿回答说:“我从申公那里接受这个文书的。申公已经死了。”皇帝问:“申公是什么人呢?”公孙卿说:“申公是齐地的人。他和安期生有往来,接受了黄帝的言论,没有著作,只有这件关于鼎的书札。书上说:‘汉代的兴盛应当在黄帝的时令再次出现的时候。’还说:‘汉代的圣人出现在汉高祖的孙子到曾孙中。宝鼎出现就会与神明相通,去封禅。有七十二个王封禅,但只有黄帝能够上泰山封禅。’申公说:‘汉朝的君主也应该上泰山封禅,上泰山封禅就能成仙升天了。黄帝时有上万的诸侯国,而其中有神灵被祭祀的占了七千个。天下有八座名山,而三座在蛮夷地区,五座在中原地区。中原的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这五座山是黄帝经常游历的,和神灵在那里相会。黄帝一面作战,一面学习仙术。他担心百姓中非议他学仙术,就把非议鬼神的人断然处死。一百多年后,黄帝才能与神相往来。黄帝在雍城郊祀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别号为大鸿,死了后葬在雍地,过去说的鸿冢就是他的墓。那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了万种神灵,明廷就是甘泉。所叫作寒门的地方就是谷口。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下面铸鼎。宝鼎铸成后,有条龙垂着长须,从天而降来迎接黄帝。黄帝骑上龙,大臣们和后宫嫔妃跟着骑上龙的有七十多人,龙就飞上天了。剩下的小官员们不能骑上龙,就都抓住龙的胡须。龙的胡须被揪掉了,落了下来,黄帝的弓也落了下来。百姓们仰望着黄帝飞上天去了,就抱着他的弓和龙的胡须号哭。所以后代人们把这个地方叫作鼎湖,把那个弓叫作乌号。’”于是天子说:“哎呀!如果我真能像黄帝那样,我会把丢弃妻子儿女看得像脱掉鞋子一般。”就任命公孙卿为郎,派他东去太室山迎候神仙。

    皇帝就到雍城举行郊祀,到达陇西,向西登上崆峒山,驾临甘泉。命令祠官宽舒等人设置太一的祭坛,祭坛仿照亳人谬忌建的太一坛修造,有三层。五帝的祭坛环绕在太一坛下面,各自按照他们的所在方位排布。黄帝的祭坛设在西南方。祭坛八面都修了相通的鬼道。祭太一用的祭品和雍地每个畤的祭品一样,又增加了一些甜酒、枣子、肉干等食物,杀一条杂色牛,用它的肉装在祭器中。而五帝祭坛只进献甜酒和祭器中的食物。祭坛下面的四方场地是供连续祭祀各位神灵的随从和北斗的。祭祀完毕后,剩余的祭肉都要用柴火烧掉来供神享用。祭祀用的牛是白色的,鹿放到牛的腹腔中,猪再放入鹿的腹腔中,用水浸润。祭太阳用牛,祭月亮就用公羊或公猪。祭祀太一的官员穿紫色绣花的礼服。祭五帝的官员礼服分别与所祭的天帝颜色相同,祭太阳的官员穿红色衣服,祭月亮的穿白色。

    十一月辛巳日初一的早晨交冬至节气,天刚拂晓,天子就开始在郊外祭拜太一。早晨祭祀太阳,晚上祭祀月亮,就行作揖礼。而拜见太一神时就和在雍城郊祀的礼节一样。赞礼的人说:“当初上天把宝鼎和神策授给皇帝,过了朔日就又到朔日,终而复始,皇帝来恭敬地拜见您。”而祭祀的衣裳选用黄色。祭祀时祭坛上排布满了烽火、火把,祭坛旁边摆开烹煮的炊具。主管官员说:“祠庙上空有光亮。”公卿大臣们说:“皇帝开始在云阳郊祀太一,主管官员奉上大玉璧和壮美的牲畜献给神灵享用。当天夜晚有美丽的光辉出现,到了白天,有黄色的云气上升连到天顶。”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人说:“神灵的美意,保佑着幸福,预兆了吉祥,应该就在这个地方出现光彩的范围内建起太畤坛以明确地回答上天。命令太祝管理这里,秋天和腊月中祭祀。每三年天子来郊祀一次。”

    当年秋天,为了征伐南越而祈祷太一神。用牡荆做旗杆,幡旗上画了日月北斗和飞升的龙,来像征天一三星,作为太一神前面的旗帜,叫它“灵旗”。举行为用兵的祈祷时,就让太史捧着灵旗指向要去讨伐的国家。而五利将军出使时不敢到海里去,到泰山去祭祀。皇帝派人去跟着他查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五利将军还谎称见到了他的师傅,五利将军的方术已经用尽了,说过的话大多没有应验。皇帝就杀死了五利将军。

    当年冬天,公孙卿在河南迎候神仙,说他在缑氏县城上见到了仙人的足迹,有个东西像野鸡一样,在城上来来往往。天子亲自来到缑氏城上看仙人足迹。问公孙卿:“你不是想要仿效文成将军和五利将军吧?”公孙卿说:“不是仙人有求于人主,是人主寻求仙人。求仙的事不稍微宽限些时间,神仙是不会来的。谈论神仙的事,好像又遥远又荒诞,但成年累月地寻求就可以招来神仙。”于是各郡、各王国都修治道路,整修宫殿楼台和名山上的祠庙,希望天子驾临。

    这年春天,灭亡了南越国后,有一个受天子宠爱的侍臣李延年靠喜好音乐得到召见。皇帝很喜欢他,下旨让公卿大臣议论,说:“民间祭祀时还有音乐鼓舞,现在郊祀时没有音乐,这难道相称吗?”公卿们说:“古代祭祀天地时全有音乐,神祇可以由此受到礼敬。”有人说:“太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的瑟,很悲凉,太帝都经受不住,所以把那种瑟破开作成二十五根弦。”于是祭神回报征伐南越的胜利,祈祷太一、后土,祭祀他们。并开始使用乐舞,加上召来歌手。并由此开始制作二十五弦的瑟和箜篌、琴瑟等。

    第二年的冬天,皇帝商议说:“古代皇帝先整顿武备,遣散军队,然后才去封禅。”就北上去巡视朔方,统领十几万军队,回来后在桥山黄帝陵墓祭祀,在须如遣散军队。皇帝说:“我听说黄帝没有死,现在却有陵墓,这是为什么?”有人回答说:“黄帝已经成仙上了天,他的大臣们埋葬的是他的衣冠。”到达甘泉后,由于将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先祭祀了太一。

    自从得到宝鼎后,皇帝与公卿大臣及儒生们商议封禅的事。封禅的大礼很少举行,时代久远,礼仪方式灭绝无存,没有人知道它的礼仪,而儒生们采用《尚书》、《周官》和《礼记·王制》中记录的望祭与射牛的仪式来封禅。齐地的人丁公年龄有九十多了,他说:“封禅,是合于长生不死的别称。秦始皇就不能上山封祭。陛下一定想要上山,稍微向山上走走,如果没有风雨,就可以上去封祭了。”皇帝于是就命令儒生们练习射牛,草拟封禅的礼仪。这样几年,到了将要出行封禅的时候。天子听了公孙卿和方士的话,说黄帝以前的封禅,全都招来了怪异之物与神灵相通,就想要模仿黄帝以前的帝王接来神仙人物、蓬莱岛的人士,想超越世人,德行与九皇相比,而且大量采纳儒术粉饰自己。儒生们已经不能讲明白封禅的事宜,又拘泥于《诗》、《书》等古代文献中不能充分发挥想象。皇帝做了封禅祭祀的祭器给儒生们看,他们有的就说:“和古代的不一样。”徐偃又说:“太常的属员们行礼不如鲁国人好。”周霸聚集儒生谋划封禅的事。于是皇帝免去了徐偃、周霸的职务,把儒生们全罢黜了,不予使用。

    三月,就向东去到缑氏,登上中岳太室山行礼。随行的官员在山下听到好像有人喊“万岁”。问山上的人,山上的人没有喊,问山下的人,山下的人也没有喊。于是把三百户人封给太室山,供给祭祀,命名为崇高邑。东行,登上泰山,泰山的草木还没有长出新叶来,就命令人运上石碑,竖立在泰山顶上。

    皇帝接着到海边东巡,举行祭礼,祭祀八神。齐地人上奏章讲神仙鬼怪和仙药奇方的数以万计,但是没有一个应验的。皇帝就增派船只,命令几千名讲述海中神山的人去寻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有符节,经常走到前面,去查看名山,他到了东莱,说在夜里见到了一个巨人,有几丈高,走近去就不见了,只看到巨人的脚印很大,好像禽兽的足迹。群臣中有人说见到一个老头子牵着狗,说:“我想要见巨公。”一转眼就不见了。皇帝刚见到大脚印时,没有相信,到群臣中有人说起老头子这件事,就十分相信那是仙人了。在海边上停留下来,让方士们使用官府驿车,不断地派使者去寻求仙人,使者数以千计。

    四月,回到奉高。皇帝考虑到儒生和方士们讲封禅的方法各持己见,都不一样,不合常理,难以施行。天子到了梁父,行礼祭祀地主。乙卯日,命令侍中儒生带着皮帽子,把笏版插入腰带中,举行射牛的礼仪。在泰山下面的东方设封,礼仪和郊祀太一时一样。封坛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封坛下埋有祭天的玉牒书,文书内容秘不示人。祭祀礼完毕后,天子一个人和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也建了封坛。这些事全都禁止外人知道。第二天,从山北面的道路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方的肃然山举行禅礼,和祭后土的礼一样。天子全亲自去行礼拜神,服装采用黄色,而且全部有音乐伴奏。用江淮间出产的有三根叶脊的灵茅做祭神的草垫。杂上筑成的祭坛上加盖有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的土壤。把远方带来的珍奇走兽飞禽和白野鸡等都放了,极大地增加了礼仪的隆重程度。犀牛大象一类的动物没有用来祭祀,全都带来泰山,又带回去了。祭祀了后土。举行封禅的日子里,夜晚好像有光亮,白天有白云在祭坛上升起。

    天子从举行禅礼的地方回来,坐在明堂上,大臣们轮流来祝福天子长寿。天子于是给御史下旨说:“我以微小的个人继承了至高无上的帝位,小心谨慎,害怕不能胜任。只是由于德行菲薄,对礼乐制度不够明白。在祭祀太一时,仿佛有吉祥的彩色霞光,飘飘渺渺,好像能看到。被这些怪异所震慑,想停止祭祀又不敢做,就登上泰山封祭,一直到梁父,然后又到肃然山举行禅礼。由此自新,和士大夫们共同有好的新开端,赐给平民们每一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年龄八十以上的孤寡老人加赐二匹布帛。免除博、奉高、蛇丘、历城的徭役,也不交今年的租税。大赦天下,和乙卯年的赦令内容相同。我所经过的地方不再加重判处前科犯刑罚。在二年以前犯的罪行都不再追究审理。”又下诏书说:“古代的天子每五年一次巡视各地,在泰山举行祭祀,诸侯门都有朝见时的住所。现命令诸侯们各自在泰山下面修建宅邸。”

    天子已经封泰山,没有遇到风雨灾害。方士们就纷纷来说蓬莱的各位神仙可能将要求到。于是皇帝很高兴,希望能遇上神仙,就又东行到海边观望,希望能遇到蓬莱仙人。奉车都尉霍子侯得了暴病,一天就死了,皇帝这才离开,沿海边巡行,北行到了碣石,从辽西郡巡视,经过北部边疆到了九原。五月,回到甘泉。主管官员说宝鼎出现的那年年号改为元鼎,今年应该叫元封元年。

    当年秋天,有彗星在东井星座出现。过后十几天,又有彗星出现在三台星座。望气方士王朔说:“我在观测时一个人看到填星出现,像瓜那么大,过了大约一顿饭的工夫就又隐没了。”主管官员全都说:“陛下创建了汉朝封禅的制度,大概天用显示祥瑞的德星来回报您吧。”

    第二年的冬天,皇帝去雍城郊祀五帝。回来后,行礼祭祀太一,并且祈祷。赞礼官员的祝词说:“德星光明广布四方,那就是幸福吉祥。南极老人星又出现,光明永远辉耀。这些星宿有规律地出现,为此皇帝恭敬地拜见太祝祭祀进享的各位神灵。”

    那年春天,公孙卿说在东莱山见到了神人,好像听见他说:“想见天子。”天子于是来到缑氏城,任命公孙卿为中大夫。就到了东莱山,在这里停留了几天,什么也没见到,只看到了巨人的足迹。又派方士几千人去寻求神怪,采摘灵芝仙药。这一年天旱。这次天子已经出行,但没有正当名义,就去万里沙求雨,经过泰山进行祭祀。回来时到了瓠子,天子亲自到黄河决口处堵塞决口,停留了两天,祭祀河神,沉下祭物后离开。派二位大臣率领士兵堵黄河决口,改建了两条河渠,恢复了大禹原来的河道。

    当时已经灭了南越、东越。越人名叫勇之的就说:“越人风俗崇信鬼,而他们祭祀时全能见到鬼,多次有效。过去东越王敬重鬼,活到一百六十岁。后代人怠慢鬼神,所以很快就衰败了。”皇帝就命令越地巫师建立越人的祠庙,安置了祭台,没有祭坛,也祭祀天神、上帝和各种鬼,而采用鸡骨占卜。皇帝相信它,越人的祭祀方法和鸡骨占卜就开始使用了。

    公孙卿说:“仙人是可以见到的,但皇上来往经常过于匆忙,为此才见不到。现在陛下可以建造宫殿,像缑氏城的那样,里面设置干肉和枣子,神仙应该能被招来。而且仙人也爱住在楼上。”于是皇帝命令长安城中建造飞廉观和桂观,在甘泉宫中建造益延寿观。派公孙卿持有符节,设置祭器去迎候神仙。又造了通天茎台,在台下设置了祭庙和祭器,将要招来仙人、神人们。当时甘泉宫又再建了前殿,开始扩建各座宫室。夏季,在宫殿的房屋中长出了灵芝。天子为堵塞黄河决口,兴建通天台,好像看到有光辉出现。就下诏说:“甘泉宫的屋里长出了九茎灵芝,因此大赦天下,不再加重对前科犯的刑罚。”

    第二年,征伐朝鲜。夏天干旱。公孙卿说:“黄帝时候举行了封礼就天旱,是要用三年晒干封坛。”皇帝就下诏书说:“天旱,想来是要晒干封坛吧?命令天下尊崇灵星,祭祀它。”

    第二年,皇帝到雍城郊祀,修通了经过回中的道路,去那里巡视。春天,到了鸣泽,从西河郡回京。

    第二年冬天,皇帝巡视南郡,到了江陵后折向东行。登上灊县的天柱山行礼祭祀,把天柱山叫作南岳。乘船沿江而行,从寻阳穿过枞阳,经过彭蠡湖,对沿路的名山大川行了祭礼。北行到了琅邪,沿海边北上。四月中旬到了奉高修整封坛。

    当初,天子在泰山行封礼的时候,泰山的东北脚下有古代的明堂旧址,地势险峻又不宽敞。皇帝想要在奉高县附近修建明堂,但不清楚明堂的设计式样。济南人公■带送上一张黄帝时的明堂图。明堂图上画了一座宫殿,四面没有墙壁,屋顶用茅草覆盖,与水相通,环绕宫墙修筑了有顶盖的通道,上面有楼,从西南角进入宫中,叫作昆仑道,天子从这里进去,用它来祭祀拜见上帝。于是皇帝命令奉高县在汶水边上修建了明堂,和公■带献上的图一样。到五年后修整封坛时,就把太一和五帝的神位摆在明堂上位祭祀,让高祖皇帝的神位放在太一和五帝的对面。在下房里祭祀后土,用了二十头牛作祭品。天子从昆仑道走进去,开始按照郊祀的礼仪祭祀明堂。行礼完毕,在堂下架火燎祭。而皇帝又登上了泰山,在山顶上自有一番秘密的祭祀。在泰山脚下祭祀五帝,各自在各自的方位,黄帝和赤帝在同一个位置,而由主管官员陪同祭祀。山上升起火来,山下就全都举火应和。

    这以后过了二年,十一月的初一甲子日早晨是冬至,推算历法的人用它作新历的起点。天子亲自到泰山去,在十一月甲子日初一早晨交冬至的那天在明堂祭祀上帝,不去举行封禅。赞礼的祝词是:“天加授给皇帝神灵的策数和太初历法,周而复始。皇帝恭敬地拜谢太一。”皇帝东行到了海边,查考到海里去的人和求神的方士,没有应验的,但是他还增加了派出的人,希望能遇上神仙。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殿发生火灾。十二月甲午日初一,皇帝亲自去高里行禅礼,祭祀后土。又到渤海边上,准备用望祀的礼仪祭蓬莱的仙人们,希望能到神人的仙界去。

    皇帝回到京城,由于柏梁殿遭受火灾的缘故,在甘泉接受朝见和上计。公孙卿说:“黄帝建成青灵台,十二天就烧了,黄帝就修了明廷。明廷就是甘泉这个地方。”方士们很多人都说古代帝王中有在甘泉建都的。以后天子又在甘泉宫接见诸侯,在甘泉修造诸侯的官邸。勇之就说:“越地风俗是有了火灾后,再盖房屋一定要更大,用厌胜的方法镇服灾祸。”于是造了建章宫,规划为有成千上万道门户。前殿的规模比未央宫高大。它的东面是凤阙,高二十多丈。它的西面是唐中,有几十里的虎圈。它的北面挖了大湖,有高二十几丈的渐台,命名为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小岛,模拟海里面的神山、海龟、大鱼一类事物。它的南面建有玉堂、璧门和大鸟等。又建造了神明台、井干楼,长达五十丈,用可以行车驾的道路互相连接起来。

    夏天,汉朝改换历法,以正月作为每年的开始,崇尚黄颜色,把官员的印章改成五个字,年号改为太初元年。这一年,西去征伐大宛。蝗灾大起。丁夫人和洛阳虞初等人用方术祭祀诅咒匈奴和大宛。

    第二年,主管官员报告说雍城的五畤没有煮熟的牺牲祭品,芬芳的香味不完备。就命令祠官进献各畤牛犊牺牲等祭品,毛色按照五行厌胜的方法确定,而用木刻的马代替了马驹。只有在五月时尝祭用马驹,皇帝亲自郊祀时用马驹。至于各个名山大川用马驹祭祀的,全部改用木刻的马代替。天子出巡经过时祭祀才用马驹。其他的礼仪和以前一样。

    第二年,东巡到海边,查考神仙一类的事,没有应验的。有的方士说:“黄帝时造了五城十二楼,在执期迎候神仙,命名为迎年。”皇帝允许按照他说的方法造楼台,命名为明年。皇帝亲自去那里行礼祭祀上帝。

    公■带说:“黄帝时虽然在泰山举行封禅,但是风后、封巨、岐伯还叫黄帝到东泰山举行封礼,到凡山举行禅礼,与上天的符兆相合,然后才长生不死的。”天子就命令准备祭祀用品,到了东泰山,东泰山低矮又狭小,与名声不相称,就命令祠官去行祭礼,而不亲自封禅了。这以后命令公■带在这里供奉祭祀,等候神仙。夏天,就回到泰山,像以前一样举行五年一次的祭祀,而且增加了禅石闾的祭祀。石闾这个地方在泰山脚下南面,方士们大多说这里是仙人居住的里巷,所以皇帝来亲自行禅祀。

    这以后五年,皇帝再次到泰山修整封坛。回来时顺路祭祀了恒山。

    当今天子所兴建的祭祀,有太一和后土,是每三年亲自去郊祀一次;创建了汉朝的封禅制度,每五年一次去修整封坛。薄忌太一和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床)等神灵,由宽舒属下的祠官每年按照时节祭祀行礼。一共六个祠庙,全由太祝管理。至于像八神的各个神庙,明年、凡山等著名的祠庙,天子路过时就祭祀,离开后就停止祭祀了。方士们所兴建的祠庙,由他们各自主持,那个人死了就结束了,祠官不去管理。其他的祭祀全和以往一样。当今皇上封禅后,十二年以来,五岳、四渎都被祭遍了。而方士们迎候、祭祀神仙,入海去寻求蓬莱岛,始终没有一点应验。但像公孙卿这样的迎候神仙的人,还用巨人的脚印作解脱的借口,也没有效果。天子越来越厌倦方士们的奇谈怪论了,然而还笼络他们,不肯断绝往来,希望能遇到真的仙人。从此以后,方士们讲神仙祭祀的更多了,然而它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太史公说:我跟随皇帝出巡,祭祀天地各种神灵和名山大川,参与了封禅。进入寿宫陪祭,听到神君的话,认真深入地观察了方士和祠官们的意向,于是退下来依照次序分析论述自古以来祭祀鬼神的情况,把它们的表里经过全都呈现在这里。后世有君子的话,可以在这里浏览一遍。至于说祭祀时祭器和圭玉布帛等的详情,进献祭品和酬报神灵的礼仪,就由有关主管官员保存着了。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史记新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史记新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史记新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