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史记新注第二册 史记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88106 www.88106.info)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 胡平生注译 伍子胥者,楚人也,〔1〕名员。〔2〕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3〕以直谏事楚庄王,〔4〕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注释】〔1〕“楚”,周的诸侯国,春秋时的疆域,西北到武关(今陕西商县东),东南到昭关(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南阳一带,南到今洞庭湖以南地区,都城在郢(今湖北江陵)。〔2〕“员”,音yún。〔3〕“先”,先祖。《左传》昭公十九年注云,伍举为伍奢之父。〔4〕“楚庄王”,楚穆王之子熊侣,公元前六一三年至前五九一年在位。伍举直谏楚王事,参见本书《楚世家》。据考证,伍举事楚灵王,“事楚庄王”者则为伍举之父伍参。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1〕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2〕无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3〕秦女好,〔4〕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5〕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6〕生子轸。〔7〕更为太子取妇。

    【注释】〔1〕“楚平王”,楚共王之子,康王、灵王之弟熊居(弃疾),公元前五二八年至前五一六年在位。〔2〕“太傅”、“少傅”,职官名,太子的师傅。“费无忌”,《左传》作“费无极”。〔3〕“取”,通“娶”。〔4〕“好”,貌美。〔5〕“绝”,极。〔6〕“幸”,专指君王的宠爱。〔7〕“轸”,《楚世家》作“珍”,《左传》又作“壬”。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1〕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建。建母,蔡女也,〔2〕无宠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3〕备边兵。

    【注释】〔1〕“去”,离开。〔2〕“建母,蔡女也”,楚平王为大夫时出使蔡国,蔡国郹阳(郹,音j*,今河南新蔡一带)地方封人(官名,掌疆界标志)的女儿,同他私奔,生太子建。此时已失宠。〔3〕“城父”,故地在今安徽亳县东南。

    顷之,〔1〕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2〕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3〕愿王少自备也。〔4〕自太子居城父,将兵,〔5〕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6〕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7〕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8〕于是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9〕行未至,奋扬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将诛。”太子建亡奔宋。〔10〕【注释】〔1〕“顷之”,不久,一会儿。〔2〕“短”,过错,缺点。〔3〕“望”,怨,怨恨。〔4〕“少”,稍。〔5〕“将”,统率,率领,音jiàng。〔6〕“考问”,审问,核查。〔7〕“独”,表示反问的副词,有“难道”、“却”的意思。“谗贼”,指诋毁、陷害好人。《荀子·修身》:“伤良曰谗,害良曰贼”。〔8〕“见”,表示“被”的助词。“禽”,通“擒”。〔9〕“城父司马”,职官名,城父的军事长官。“奋扬”,《左传》昭公二十年记楚平王追问奋扬,为何放走太子建。奋扬答道,君王曾命令我,侍奉太子要像侍奉我一样;有了这前一个命令,我就不忍心去执行后一个命令,所以放走了太子建。楚王终于赦免奋扬,让他担任原职。〔10〕“宋”,周的诸侯国,始封的国君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春秋时疆域包括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不然且为楚患。”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1〕不能则死。”伍奢曰:“尚为人仁,呼必来。员为人刚戾忍訽,〔2〕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王不听,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3〕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4〕俱灭,无为也。”〔5〕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6〕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7〕使者捕伍胥。伍胥贯弓执矢向使者,〔8〕使者不敢进,伍胥遂亡。闻太子建之在宋,往从之。奢闻子胥之亡也,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9〕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注释】〔1〕“致”,招来,使……到来。〔2〕“刚戾”,勇猛坚强。“忍訽”,能忍受屈辱。“訽”,同“诟”,耻辱,音g^u。〔3〕“生汝父”,使你们的父亲活下去。“生”,是使动用法。〔4〕“雪”,洗掉。〔5〕“无为”,无所作为,指无法为父报仇雪耻。一说读如“毋为”,亦通。〔6〕“恨”,感到遗憾。以下全句都是“恨”的内容。〔7〕“就执”,犹言“就擒”,接受吏人逮捕。〔8〕“贯弓”,张满了弓,是一种立即要发射的姿势。〔9〕“苦兵”,为战争所苦,指蒙受战争的痛苦。

    伍胥既至宋,宋有华氏之乱,〔1〕乃与太子建俱奔于郑。〔2〕郑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适晋,〔3〕晋顷公曰:〔4〕“太子既善郑,郑信太子。太子能为我内应,而我攻其外,灭郑必矣。灭郑而封太子。”太子乃还郑。事未会,〔5〕会自私欲杀其从者,〔6〕从者知其谋,乃告之于郑。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7〕建有子名胜。伍胥惧,乃与胜俱奔吴。〔8〕到昭关,〔9〕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10〕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11〕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12〕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13〕乞食。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14〕公子光为将。〔15〕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注释】〔1〕“华氏之乱”,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五二二年)宋元公与执政大臣华定、华亥、向宁等矛盾加剧,发生内乱。华定等杀公子寅等六人,并拘禁太子等为人质。宋元公则拘禁华氏等人之子为质。冬,宋元公杀掉人质,攻打华氏,华、向等逃亡陈国。〔2〕“郑”,周的诸侯国。春秋时的郑国,都城在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在今河南省中部一带。〔3〕“晋”,周的诸侯国,始封的国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当时,国都在新绛(今山西侯马西南),疆域包括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一角。〔4〕“晋顷公”,姓姬名去疾,公元前五二五年至前五一二年在位。〔5〕“会”,机会,时机。指未准备就绪。〔6〕“会自私欲杀其从者”,恰巧遇到因为个人的私事想要杀掉一个跟随他的人。“会”,适逢,正好。〔7〕“郑定公”,姓姬名宁,公元前五二九年至前五一四年在位。“子产”,即公孙侨,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自郑简公时为执政大臣,经历数朝,声公五年(公元前四九六年)卒。〔8〕“吴”,周的诸侯国,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为让位于文王而出走,其后建立吴国。都城在吴(今江苏苏州),疆域包括今江苏大部及安徽、浙江一部。〔9〕“昭关”,楚国东部边境的关卡,故址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小岘山上。〔10〕“江”,长江。〔11〕“直”,通“值”。〔12〕“执珪”,楚国的爵位名。“珪”是一种尖头的长方形的玉石礼器。〔13〕“中道”,半路上。〔14〕“吴王僚”,吴王余昧之子,公元前五二六年至前五一五年在位。“用事”,当权,执政。〔15〕“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即后来的吴王阖庐。吴王诸樊有弟三人,余祭、余昧、季札,王位兄弟相传,至季札,让位逃去。吴人乃立余昧之子僚。公子光认为,如果季札不立,自己当立。所以后来发生了杀吴王僚,抢夺王位的事件。

    久之,楚平王以其边邑钟离与吴边邑卑梁氏俱蚕,〔1〕两女子争桑相攻,乃大怒,至于两国举兵相伐。吴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钟离、居巢而归。〔2〕伍子胥说吴王僚曰:〔3〕“楚可破也。愿复遣公子光。”公子光谓吴王曰:“彼伍胥父兄为戮于楚,而劝王伐楚者,欲以自报其仇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4〕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5〕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

    【注释】〔1〕“钟离”、“卑梁氏”,皆以地名为氏。“钟离”故地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卑梁”故地在今安徽省天长县西。〔2〕“居巢”,故地在今安徽省巢县以北。〔3〕“说”,说服,音shuì。〔4〕“内志”,内图之志,指夺取王位。〔5〕“专诸”,吴堂邑(今江苏六合北)人,后为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己亦被吴王左右杀死。事详本书《刺客列传》。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夺太子建秦女生子轸,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1〕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2〕楚发兵绝吴兵之后,不得归。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3〕而与谋国事。〔4〕【注释】〔1〕“及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楚平王在位十三年去世,将军子常欲立平王庶弟、令尹子西,子西不肯,乃立太子轸,即昭王。〔2〕“二公子”,指公子盖余(一作掩余)、烛庸。〔3〕“行人”,职官名。周官有大行人、小行人,掌诸侯朝觐、宾客礼仪事务。〔4〕“与”,参预,音yù。

    楚诛其大臣郤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亡奔吴,〔1〕吴亦以嚭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将兵伐楚者,道绝不得归。后闻阖庐弑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2〕阖庐立三年,乃兴师与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吴反二将军。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3〕“民劳,未可,且待之。”乃归。

    【注释】〔1〕“郤宛”,伯州犁之子。“伯州犁”,晋伯宗之子。“伯嚭”,郤宛之子。郤,音x@。嚭,音p@。楚昭王元年(公元前五一五年),因费无忌陷害,令尹子常将兵攻郤氏。郤宛自杀,郤氏族党尽为杀灭。此处衍“伯州犁”三字。〔2〕“舒”,故地在今安徽省舒城县一带。〔3〕“孙武”,春秋时齐人,著名军事家,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为吴将军,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传世。事迹详本书本传。

    四年,〔1〕吴伐楚,取六与灊。〔2〕五年,伐越,〔3〕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4〕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5〕取楚之居巢。

    【注释】〔1〕“四年”,阖庐四年,公元前五一一年。〔2〕“六”,故地在今安徽省六安县一带,音lù。古六国传为皋陶之后所封之地。“灊”,一作“潜”,故地在今安徽省霍山县一带,音qi2n。〔3〕“越”,古国名,传夏后帝少康封其庶子于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国势强盛,一度称雄中国。〔4〕“囊瓦”,即令尹子常,楚庄王子子囊之孙,后因与吴军作战屡失利,出奔郑。〔5〕“豫章”,古地域名,包括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汉水以东的地区。

    九年,吴王阖庐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1〕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2〕吴王之弟夫概将兵请从,王不听,遂以其属五千人击楚将子常。子常败走,奔郑。于是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3〕楚昭王出奔。庚辰,〔4〕吴王入郢。

    【注释】〔1〕“唐”,周诸侯国,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河镇。因参与伐楚,公元前五○五年为楚所灭。“蔡”,周诸侯国。春秋时因受楚国威胁,屡次迁都。蔡昭侯迁都于州来,即下蔡(今安徽寿县西北)。唐成公至楚,有两骏马,子常欲得之,弗与,子常止成公返国。蔡昭侯至楚,有好佩好裘,子常欲得之,弗与,子常亦止蔡侯返国。及唐人献马而蔡人献佩玉,始得遣返。〔2〕“陈”,同“阵”,列阵。〔3〕“己卯”,据《左传》定公四年,时为十一月己卯日。〔4〕“庚辰”,己卯之翌日。

    昭王出亡,入云梦;〔1〕盗击王,王走郧。〔2〕郧公弟怀曰:〔3〕“平王杀我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郧公恐其弟杀王,与王奔随。〔4〕吴兵围随,谓随人曰:“周之子孙在汉川者,〔5〕楚尽灭之。”随人欲杀王,王子綦匿王,己自为王以当之。〔6〕随人卜与王于吴,不吉,乃谢吴不与王。

    【注释】〔1〕“云梦”,古泽薮名。古云梦泽在今湖北省武汉市以西、江陵县以东的大片地区。〔2〕“郧”,古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一带。〔3〕“郧公”,指鬭辛。其父鬭成然,曾有德于楚王,后以贪求无厌于公元前五二八年为楚平王所杀。楚王另封鬭辛于郧,表示不忘旧勋。〔4〕“随”,古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县。〔5〕“汉川”,指汉水流域的广大地区。〔6〕“王子綦”,一作“子期”,因与楚昭王容貌相像,故得以冒充昭王。时为昭王随从大臣。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1〕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郧,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2〕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3〕今至于僇死人,〔4〕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5〕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廷,〔6〕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7〕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8〕六月,〔9〕败吴兵于稷。〔10〕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11〕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注释】〔1〕“申包胥”,《楚世家》作“申鲍胥”,楚大夫。“为交”,为友。〔2〕“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意思是虽然人多势众逞一时凶暴能够胜天,但天最终仍将击破众人,战胜凶暴。申包胥是要伍子胥尊重天意,不要违背天道,干伤天害理的事。〔3〕“北面而事之”,古时帝王坐北朝南,以临臣子,故大臣朝见帝王面向北方。〔4〕“僇”,通“戮”,侮辱,惩罚,音lù。〔5〕“莫”,通“暮”。〔6〕“秦廷”,指秦君坐朝的宫殿。〔7〕“秦哀公”,景公子,公元前五三六年至前五○一年在位。〔8〕“乘”,古时车辆的单位。春秋时常例战车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9〕“六月”,时在楚昭王十一年,即公元前五○五年。〔10〕“稷”,楚地名,故地在今河南省桐柏县东。〔11〕“堂谿”,楚地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西。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1〕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2〕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注释】〔1〕“番”,楚地名,故地在今江西省波阳县一带。“番”,音b#。〔2〕“鄀”,故地在今湖北省宣城县东南。“鄀”,音ru^。

    其后四年,〔1〕孔子相鲁。

    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2〕败吴于姑苏,〔3〕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4〕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5〕以伯嚭为太宰,〔6〕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7〕越王句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8〕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9〕求委国为臣妾。〔10〕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11〕【注释】〔1〕“其后四年”,据《左传》,鲁定公十年(公元前五○○年),孔子为鲁相。〔2〕“句践”,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四九六年,句践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抗击吴军。公元前四六五年卒。事迹详本书《越王句践世家》。“句”,一作“勾”,音g#u。〔3〕“姑苏”,今江苏苏州。但此处“姑苏”实为“檇李”之误,《左传》及本书《吴世家》、《越王句践世家》皆作“檇李”。〔4〕“病创”,指因伤口恶化而病得厉害。“病”,指病情严重,与今义有异。“创”,伤。〔5〕“夫差既立为王”,夫差公元前四九五年至前四七三年在位。〔6〕“太宰”,职官名,为辅佐君王治理国政的大臣。〔7〕“夫湫”,旧说指今在太湖中的湫山(江苏吴县)。〔8〕“栖”,山处曰栖。“会稽”,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会”,音guì。〔9〕“大夫种”,越大夫文种,姓文名种,字子禽,楚国郢人,与范蠡一同辅佐句践复仇灭吴,胜利后被句践赐剑自杀身死。事迹详本书《越王句践世家》。“币”,财礼。“遗”,给予,赠送,音w8i。〔10〕“委”,交托,付托。“臣妾”,奴婢,男曰奴,女曰妾。〔11〕“平”,讲和。

    其后五年,〔1〕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2〕新君弱,〔3〕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句践食不重味,〔4〕吊死问疾,〔5〕且欲有所用之也。〔6〕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7〕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8〕遂威邹鲁之君以归。〔9〕益疏子胥之谋。

    【注释】〔1〕“其后五年”,据《左传》,齐于鲁哀公六年,即公元前四八九年后内乱数年。〔2〕“齐景公”,齐庄公之子,名杵臼,公元前五四七年即位,公元前四九○年卒。〔3〕“新君”,指晏孺子,名荼。因其母受宠于景公而得立,齐诸公子因出奔他国。田乞、鲍牧发动政变,改立阳生(悼公),杀晏孺子。〔4〕“重味”,数种菜肴。“重”,音chóng。〔5〕“吊死”,祭奠死者,慰问家属。〔6〕“且”,将要。〔7〕“务”,指致力于某事。〔8〕“艾陵”,齐地名,故地在今山东省莱芜县东北。据《左传》,吴、齐战于艾陵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四八四年),吴军俘齐将国书等,获革甲八百乘,甲首三千。〔9〕“邹”,《左传》作“邾”,古国名,故都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鲁”,周的诸侯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春秋后期政权已落入季孙氏手中。《吴太伯世家》云,吴王夫差九年(公元前四八七年),吴“为驺(即邹)伐鲁,至,与鲁盟乃去”。

    其后四年,吴王将北伐齐,越王句践用子贡之谋,〔1〕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吴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病,今信其浮辞诈伪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2〕无所用之。且《盘庚之诰》曰:〔3〕‘有颠越不恭,〔4〕劓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愿王释齐而先越;若不然,后将悔之无及。”而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5〕子胥临行,谓其子曰:“吾数谏王,〔6〕王不用,吾今见吴之亡矣。汝与吴俱亡,无益也。”乃属其子于齐鲍牧,〔7〕而还报吴。〔8〕【注释】〔1〕“子贡”,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子贡为句践谋划,发士卒佐吴伐齐,献重宝以悦其心,卑辞以尊其礼,怂恿吴王伐齐。事详本书《仲尼弟子列传》。〔2〕“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作之田。〔3〕“《盘庚之诰》”,即《尚书·盘庚篇》,记载商王盘庚迁都前后对百姓的告诫。〔4〕“有颠越不恭”,以下数语今本《尚书·盘庚》作:“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颠越”,指破坏礼法。“不恭”,指违抗上命。“劓”,古代割鼻之刑。此泛指割、杀等刑罚。“殄”,灭绝,音ti3n。“俾”,使,音bǐ。“遗育”,遗余生存。“易种”,指变易其种类而得繁衍滋生。〔5〕“使”,使动用法,让……作使节。〔6〕“数”,多次,音shu^。〔7〕“属”,委托,音zh(。“鲍牧”,齐大夫,鲍叔牙之后。时鲍牧已死,应是“鲍氏”之误。〔8〕“报”,奉命办事完毕后报告情况。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1〕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2〕沮毁用事,〔3〕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4〕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5〕详病不行。〔6〕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7〕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8〕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9〕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10〕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11〕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12〕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13〕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14〕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15〕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16〕【注释】〔1〕“隙”,嫌隙,隔阂。〔2〕“专愎”,专横任性,一意孤行。“愎”,音bì。“强谏”,竭尽全力地劝谏。〔3〕“沮毁”,诋毁,诽谤。“用事”,行事。〔4〕“徒”,只。“幸”,希望。〔5〕“辍”,止,废止,音chu^。“谢”,推辞,拒绝。〔6〕“详”,通“佯”,假装。〔7〕“微”,暗暗地。“伺”,探察。〔8〕“鞅鞅”,通“怏怏”,不满的样子。〔9〕“微”,非。〔10〕“属镂”,剑名,或作“属卢”、“属鹿”等。〔11〕“若”,你。〔12〕“顾”,却,反。〔13〕“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左传》哀公十一年记伍子胥语说:“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是说等墓上的树长大成材,可以有用时,吴国也该亡国了。〔14〕“抉”,挖出,剜出,音jué。“县”,同“悬”。〔15〕“鸱夷革”,以皮革制成的鸱鸟形状的盛酒的容器。〔16〕“胥山”,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

    吴王既诛伍子胥,遂伐齐。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1〕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2〕其后二年,〔3〕吴王召鲁卫之君会之橐皋。〔4〕其明年,因北大会诸侯于黄池,〔5〕以令周室。〔6〕越王句践袭杀吴太子,〔7〕破吴兵。吴王闻之,乃归,使使厚币与越平。后九年,〔8〕越王句践遂灭吴,杀王夫差;而诛太宰嚭,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也。〔9〕【注释】〔1〕“齐鲍氏杀其君悼公而立阳生”,此处文字有误,悼公即阳生,当是杀其君悼公而立壬。“壬”,即齐简公。本文及《吴太伯世家》所记吴、齐关系,多有错误失实之处。〔2〕“吴王欲讨其贼,不胜而去”,《吴太伯世家》云,吴王“乃从海上攻齐,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贼”,指乱臣。〔3〕“其后二年”,据《左传》,事在鲁哀公十二年,即公元前四八三年。〔4〕“橐皋”,故地在今安徽省巢县西北拓皋镇。〔5〕“黄池”,故地在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6〕“以令周室”,黄池会盟时,吴人称:“于周室,我为长。”企图号令姬姓各诸侯国。由于吴国是周太王长子太伯之后,故得以“长”自居。〔7〕“越王句践袭杀吴太子”,越王句践趁吴王夫差北上会盟之机,偷袭吴国,俘获吴太子友等,大败吴军。〔8〕“后九年”,据《左传》,越灭吴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四七三年。〔9〕“比周”,结党营私。

    伍子胥初所与俱亡故楚太子建之子胜者,在于吴。吴王夫差之时,楚惠王欲召胜归楚。〔1〕叶公谏曰:〔2〕“胜好勇而阴求死士,〔3〕殆有私乎!”惠王不听。遂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4〕号为白公。〔5〕白公归楚三年而吴诛子胥。

    【注释】〔1〕“楚惠王”,昭王之妾所生之子,名章,公元前四八八年至前四七五年在位。〔2〕“叶公”,即沈诸梁,字子高,因受封于叶邑而名“叶公”。“叶”,故地在今河南省叶县南。音shè。〔3〕“死士”,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人。〔4〕“鄢”,故地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一带。〔5〕“白公”,因食邑封于白,故名“白公”。

    白公胜既归楚,怨郑之杀其父,乃阴养死士求报郑。归楚五年,请伐郑,楚令尹子西许之。〔1〕兵未发而晋伐郑,郑请救于楚。楚使子西往救,与盟而还。白公胜怒曰:“非郑之仇,乃子西也。”胜自砺剑,人问曰:“何以为?”胜曰:“欲以杀子西。”子西闻之,笑曰:“胜如卵耳,何能为也。”〔2〕【注释】〔1〕“令尹子西”,子西为楚平王之子,名申。“令尹”,职官名,是楚国的执政大臣。〔2〕“胜如卵耳,何能为也”,《左传》哀公十六年记令尹子西语云:“胜如卵,余翼而长之。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白公胜好比鸟卵,全靠我的羽翼庇护而得生存。在楚国论资排辈,我死了以后,令尹、司马这些职务,不就该由白公胜来担任了吗?”)可供参考。

    其后四岁,〔1〕白公胜与石乞袭杀楚令尹子西、司马子綦于朝。〔2〕石乞曰:“不杀王,不可。”乃劫王如高府。〔3〕石乞从者屈固负楚惠王亡走昭夫人之宫。〔4〕叶公闻白公为乱,率其国人攻白公。白公之徒败,亡走山中,自杀。而虏石乞,而问白公尸处,不言将亨。〔5〕石乞曰:“事成为卿,〔6〕不成而亨,固其职也。”终不肯告其尸处。遂亨石乞,而求惠王复立之。

    【注释】〔1〕“其后四岁”,据《左传》,事在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七九年。〔2〕“石乞”,白公胜所收罗的勇士。“司马子綦”,即王子綦,楚平王之子,名结。“綦”,一作“期”。“司马”,楚国军事长官的官名。〔3〕“高府”,楚王的别宫。〔4〕“石乞从者屈固”,本文此处有误,《集解》引徐广说“一作‘惠王从者’”,《楚世家》亦作“惠王从者”。《左传》记此事说:“石乞尹门,圉公阳穴宫,负王以如昭夫人之宫。”(石乞把住了大门,圉公阳在宫墙上打了洞,背着惠王逃到昭王夫人的宫中。)圉公阳是楚大夫,与屈固不是同一人。据考证,屈固应是《左传》所记之“箴尹固”,其人本欲参与白公之乱,经劝说改从叶公。“昭夫人”,昭王之妾,惠王之母。〔5〕“亨”,通“烹”,一种将人抛入汤镬中烧煮而死的刑罚。〔6〕“卿”,指国家的执政大臣。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1〕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2〕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3〕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4〕其功谋亦不可胜道者哉!

    【注释】〔1〕“怨毒”,仇恨,憎恶。〔2〕“向”,假如,假使。〔3〕“烈丈夫”,指胸怀抱负,视死如归的壮士。〔4〕“白公如不自立为君者”,《楚世家》记载,白公胜逐走楚惠王后,曾自立为王。《左传》不记此事。

    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叫员。他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哥哥叫伍尚。他们的祖上有个叫伍举的,是楚庄王的大臣,以敢于直言劝谏,声望显赫,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也就很有名气。

    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然而费无忌却不忠于太子建。平王让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娶亲,那位秦国的女子长得很漂亮,费无忌跑回来报告平王说:“那位秦国的女子实在是绝顶的美貌,大王可以自己娶过来,另外再替太子娶个妻子。”平王便自己娶了那位秦国的女子,对她极为宠爱,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轸。平王又另外给太子娶了一个妻子。

    费无忌既然用那位秦国的女子向平王献媚讨好,因此就离开了太子而去侍奉平王。他担心有朝一日平王死了而太子继位为王,会杀掉自己,所以就极力诋毁太子建。太子建的母亲是蔡国人,平王本来就不喜欢她。渐渐地平王越来越疏远太子建,将他派去驻守城父,守卫边疆。

    不久,费无忌又一天到晚地在平王面前讲太子的坏话。他说:“太子建因为那秦国女子的缘故,不能没有怨恨,希望大王多少要自己防备着一点。自从太子到了城父,统领着军队,对外又与诸侯各国结交往来,他是准备着将要回都城来作乱呢!”平王就召来太子太傅伍奢审问。伍奢知道是费无忌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因此便说:“大王为什么竟要相信那心黑口毒、拨弄是非的小臣,疏远了至亲的骨肉之情呢?”费无忌说:“大王如果现在不制裁他们,他们的阴谋就要成功了。大王将很快被他们捉起来的。”于是,平王大为恼怒,把伍奢关进了监牢,又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太子。奋扬在还没有到城父之前,就派人先去告诉太子,说:“太子赶快走,不然将被杀。”太子建便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本事,如果不把他们杀掉,将是楚国的祸害。可以拿他们的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不然的话将是楚国的后患。”平王派人对伍奢说:“你要是能把你的两个儿子叫来,就饶你一命;要是不能的话,就把你处死。”伍奢说:“我的长子伍尚为人仁慈善良,叫了他,他一定会来的。我的次子伍员为人坚韧不拔,忍辱负重,能干大事,他知道来了会一道给抓起来,势必是不会来的。”楚王不听这些,派人去召伍尚、伍员,说:“你们来了,我就饶你们的父亲活命;你们不来,我现在就杀了你们的父亲。”伍尚准备要去,伍员说:“楚王之所以要召我们兄弟去,并不是真的让我们的父亲活命,只不过是怕我们逃脱了,以后留下祸患,因此用父亲作人质,把我们两个骗去。我们两个一到,就父子一块儿处死。这对于父亲又有什么益处呢?应召而去,只能使得我们无法报仇。不如去投奔别的国家,借他们的力量为父亲报仇雪恨。现在一起去死掉,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伍尚说:“我也知道,我们即使去了也终究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然而现在父亲为了保全性命而召我前去,我却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结果被天下人耻笑,这将使我非常痛苦。”伍尚对伍员说:“你就逃走吧!你能够报杀父之仇,我就去死了吧!”伍尚已被捕,使者又要捕捉伍子胥。伍子胥拉开了弓,搭上了箭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便逃走了。他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到了宋国,和太子建在一起。伍奢听说子胥逃走了,就说道:“楚国的君臣从此以后将要为战争而吃苦头了。”伍尚到了国都,平王便把伍奢和伍尚一齐给杀掉了。

    伍子胥到宋国之后,正遇上宋国发生内乱,宋元公与执政大臣华氏等相互攻打。伍子胥就和太子建一道跑到郑国。郑国对他们很好。太子建又到晋国去,晋顷公说:“太子既然与郑国相友善,郑国也很信任太子,如果太子能为我作内应,我从外面来进攻,那我们一定能够把郑国灭掉。灭掉郑国,就封给太子。”太子便回到了郑国,事情还没有准备就绪,适逢太子因为一件私事要杀掉他的一个随从。这个随从知道他们的密谋,就把这件事报告了郑国。郑定公和子产杀了太子建。太子建有个儿子名叫胜。事发后,伍子胥害怕了,便与胜一起逃往吴国。到了昭关,昭关的守吏想捉住他们。伍胥只好与胜独身步行,几乎不能逃脱。追捕他们的人紧跟在后,伍子胥逃到江边上,江上恰有一位渔翁划船而来,知道伍子胥情势紧急,就将子胥摆渡过江。伍子胥过江以后,解下佩剑说:“这柄剑价值百金,就送给您老吧!”渔翁说:“楚国的法令规定,捉到伍子胥的人赐给粟米五万石,封予执珪之爵,那又何止一把值百金的宝剑呢!”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剑。伍子胥还没有走到吴国都城就生起病来,只好半道上停下来,讨饭度日。到了吴国都城,正是吴王僚在掌权,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便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了吴王僚。

    过了较长的时候,楚、吴边境发生了冲突。楚国边境地方的钟离与吴国边境地方的卑梁氏,都以养蚕为业,两个女子采桑时相互争抢打了起来,楚平王对此大为气愤,以至于闹到两国动用军队厮杀起来。吴派公子光进攻楚国,攻克了钟离、居巢两地,收兵回国。伍子胥对吴王僚说:“现在正可以一举攻破楚国,希望再派公子光率军伐楚。”公子光却对吴王僚说:“那伍子胥因为父兄都被楚王杀了,所以劝说大王攻打楚国,他只不过是想替自己报仇而已。进攻楚国并不能一举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在国内有自己的谋划,想杀掉吴王僚而自己立为王,在这种情形下不便向他讲对外采取行动的事,便推荐了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给公子光,自己与太子建之子胜隐退到乡下种田去了。

    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当初,平王从太子建那里夺走的秦国女子生下的儿子叫轸,等到平王死了,轸便即位为王,这就是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有丧事,派遣两位公子率军去偷袭楚国。楚国派军队堵住了吴军的后路,使吴军无法退回。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就让专诸突然袭击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做了吴王,志满意得,就召回伍员任命他为“行人”之官,参与国家大政的谋划。

    楚国杀掉了它的大臣郤宛和伯州犁。伯州犁的孙子伯嚭逃出了楚国,投奔了吴国。吴王也任命伯嚭做大夫。前吴王僚派遣两位公子率领军队进攻楚国,被切断了后路而不能撤回。后来,他们听说阖庐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就带着军队投降了楚国,楚国将他们封在舒。阖庐为王三年,出动军队与伍子胥、伯嚭进攻楚国,攻克了舒地,活捉了以前叛吴降楚的两个将军。本来准备乘胜进军郢都,将军孙武说:“人民已经很疲劳了,不能再继续作战了,暂且等一等吧!”于是吴军便返回国中。

    阖庐四年,吴国又进攻楚国,占领了六与灊两地。五年,吴国进攻越国,又打败了越国。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军进攻吴国。吴国派伍员迎战,在豫章把楚军打得大败,攻占了楚国的居巢。

    阖庐九年,吴王阖庐对伍子胥、孙武说:“先前你们说过不能去攻打郢都,现在能行了吗?”两人答道:“楚国的将军囊瓦很贪婪,(由于向唐侯和蔡侯勒索财物,)唐国和蔡国都很恨他。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楚国,必须先取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阖庐听了他们的话,动员了全部军队,联合了唐、蔡两国,进攻楚国。吴军与楚军在汉水两岸沿江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带兵要求参加战斗,吴王不同意,夫概便率领他手下的五千兵士向楚将子常发动进攻。子常战败而逃,跑到郑国去了。于是,吴国的大军乘胜前进,一连打了五仗,兵临郢都。己卯这一天,楚昭王逃离郢都。第二天庚辰,吴王进入郢都。

    昭王逃离郢都后,来到云梦,不料受到强盗的袭击,昭王又逃到郧。郧公的弟弟怀说道:“是楚平王杀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把他的儿子杀了,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昭王,就与昭王一道逃到随。吴国的军队包围了随,对随人说:“周朝的子孙封国在汉水流域的,全都被楚国灭掉了。(楚国也是你们的敌人。)”随人准备杀掉昭王,王子綦把昭王藏匿起来,自己冒充昭王来承当灾难。但随人占卜的结果却说把昭王交给吴国不吉利,便借故推托,而没有把昭王交给吴国。

    当初,伍员与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员从楚国出逃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我必定能使楚国存在下去。”等到吴国大军入郢,伍子胥到处搜寻昭王,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方才住手。申包胥这时也逃出郢都,躲在山中,派人对伍子胥说:“你这样报仇,未免也太过分了吧!我听说,虽然人多势众,一时或许能胜过天理,但天理最终还是要获胜的。你从前是平王的臣子,曾经面朝北亲自侍奉过他,现在竟然鞭打死人,这岂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向申包胥致歉吧,就说我因为年事已高,而报仇心切,就像眼看要日落西山,却仍路途遥遥,所以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来。”于是,申包胥就跑到秦国去告急,请求秦国发兵救楚。秦国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秦国的宫廷中日夜不停地痛哭,哭了七天七夜,哭声始终没有中断。秦哀公很受感动,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是有这样的臣子,怎么能不保全楚国呢!”他就派遣了五百辆兵车援救楚国,抗击吴国。六月,在稷打败了吴军。这时,由于吴王阖庐到处搜寻楚昭王,在楚国停留已经很久,阖庐的弟弟夫概乘机偷偷回到吴国,自立为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便丢下楚国赶回国内,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败逃走,就投奔了楚国。楚昭王看到吴国发生内乱,又重返郢都。他将夫概封在堂谿,夫概就叫做堂谿氏。楚国继续与吴国作战,打败了吴军,吴王便撤军回到国内。

    两年以后,吴王阖庐派太子夫差率军进攻楚国,占领了番。楚国害怕吴军又要大举入侵,就迁离了郢都,迁都到鄀。这时期,吴国由于有伍子胥、孙武出谋划策,西面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面威震齐、晋等国,南面降伏了越人,最为强盛。

    此后四年,孔子担任了鲁国的宰相。

    五年以后,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句践迎战吴军,在姑苏打败了吴军,阖庐的脚趾负了伤,吴军只得退却。阖庐的创伤恶化,病情严重,临死之前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是句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晚,阖庐就去世了。夫差即位为王,便任用伯嚭为太宰,加紧操练兵士。两年后,吴国进攻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军。越王句践带领余部五千人退往会稽山屯驻,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请求讲和,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和妻子一起给吴王去当奴仆。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劝谏道:“越王句践为人吃苦耐劳,现在大王不消灭他,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宽恕了越国,与它讲了和。

    此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位,新立的国君地位虚弱,便出动军队,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句践现在吃饭只吃一个菜,生活朴素,关心百姓,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这正是想着将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呀!此人不死,必定成为吴国的隐患。现在对于吴国来说,越国的存在就好像人的腹心的疾病一样。而大王不先消灭越国,反倒去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全搞错啦!”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威名大震,使得邹、鲁等国的国君大为慑服,然后班师回国。从此以后吴王就更加不听伍子胥出谋划策了。

    此后四年,吴王准备北伐齐国,越王句践采用了子贡的计谋,率领他的军队协助吴国作战,又给太宰嚭进献了贵重的宝物。太宰嚭既然屡次接受越国的贿赂,便越来越信任和喜欢越国,一天到晚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吴王十分信任伯嚭,采纳他的计谋。伍子胥劝谏道:“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却偏偏相信他们的虚伪的谎言和骗人的行为,又贪图伐齐的功利。然而,吴国即使能够攻占齐国,也好像得到了一块石田,(既不能耕,又不能种,)毫无用处,毫无意义。况且《盘庚之诰》说过:‘有叛逆不顺从的,就把他们全部彻底地消灭掉,让他们断子绝孙,决不许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种下祸根。’这正是商朝能够兴盛起来的原因。希望大王能放下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去做,以后将会悔恨的,那就来不及了。”但吴王仍然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临行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屡次劝谏我们的大王,但大王不肯听从我的意见,我们很快就要看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灭亡,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于是,便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吴国交差。

    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因而毁谤子胥说:“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但大王终于出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结果大获成功。伍子胥对自己的计谋未被采纳感到羞辱,反而因此怨恨大王。现在大王准备再次伐齐,伍子胥刚愎自用,强词夺理地进行拦阻,不惜诋毁和诽谤大王,一意孤行,他只不过是在幸灾乐祸地希望以吴国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计谋的高明。如今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动国内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由于谏议未被采用,便不再来上朝,他假装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备呀!这个时候他要惹祸闹事可太容易了。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了。伍子胥身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便到国外去投靠诸侯,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怀不满地怨恨大王。希望大王及早采取措施。”吴王说:“你不说这些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你拿它去死!”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是我曾经使你的父亲成为称雄诸侯的霸主;当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着要当太子,又是我用生命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差一点就不能把你立为太子。你做了国王之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倒也并不指望着那样。然而,你今天竟然听信奸臣的恶语中伤要杀害你的长辈。”伍子胥便告诉他的舍人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吴国的灭亡。”说罢便自刭而死。吴王听说了伍子胥的话后,大为愤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让它在长江中漂浮。吴国的百姓敬重伍子胥,为他在长江边上建立了祠堂,这个地方因此就叫做胥山。

    吴王杀了伍子胥以后,便向齐国发动了进攻。齐国的鲍氏杀了他的国君悼公而立阳生做齐王。吴王打算以杀君之罪讨伐鲍氏,但没有打赢,只好撤军。此后二年,吴王召鲁国和卫国的国君到橐皋相会。第二年,又北上与各国诸侯聚会于黄池,想以盟主的身份在周室诸侯中发号令。这时,越王句践却乘机偷袭吴国,杀了吴国的太子,击败了吴军。吴王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回国内,派遣使者送了厚礼,与越国讲了和。九年以后,越王句践终于灭掉了吴国,杀了吴王夫差,并处决了太宰嚭,认为太宰嚭不忠于他的国君,在外接受大量的贿赂,私自与越国交结,替越国办事。

    当初与伍子胥一起逃亡的楚太子建的儿子胜,居住在吴国。吴王夫差的时候,楚惠王想把胜召回楚国。叶公劝谏道:“胜为人勇武,暗中搜罗亡命之徒,他恐怕是有自己的打算呢!”惠王不听叶公的话,还是召回了胜,安置他住在楚国的边境城邑鄢,号称白公。白公回到楚国三年,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

    白公胜既已回到楚国,怨恨郑国杀害了他的父亲,便暗地里收罗那些愿意为他舍身的勇士,准备伺机报复郑国。白公回到楚国五年后,请求讨伐郑国,楚国的执政大臣令尹子西同意了。军队还没有出动,晋国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请求楚国救援。楚国派了子西去救助,与郑国订立了盟约后回到国内。白公胜气愤地说:“我的仇人不是郑国,而是子西!”白公胜自己磨着宝剑,有人问道:“你磨剑干什么呀?”胜说:“准备用来杀子西。”子西听到这话,笑笑说:“胜就像那鸟卵一样,(全靠我的羽翼才得以生存,)哪里会那样干呢?”

    此后四年,白公胜与石乞在朝廷发动突然袭击,杀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綦。石乞说:“不杀掉国王不行。”于是将惠王劫持到高府中。石乞的随从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夫人的宫里躲了起来。叶公听到白公作乱的消息,率领他的部属来打白公。白公的人被打败,逃到山里,白公胜自杀身死。石乞被俘虏了,追问他白公的尸体藏在哪里,如果不讲出来就把他扔进汤镬处以烹刑。石乞说:“大功告成我作卿相,不能成功我进汤镬,本来就应当如此。”终于不肯讲出白公胜的尸体到底在哪里。结果就将石乞处以烹刑。叶公又找回了惠王,重新立为国王。

    太史公说:仇恨对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是做国王的人都不能让仇恨之心在臣子身上萌生,何况是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呢!假如当初伍子胥跟着伍奢一道死了的话,那与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但他能够放弃小意气,洗雪大耻辱,使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子胥在长江边困顿窘迫之时,在道路上乞讨糊口之时,心中难道会在一瞬之间忘掉对郢都、对楚王的仇恨吗?不会的。所以说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抱负远大的壮士又有谁能做得到呢?白公如果不是自己去当国君的话,那么他的功业也是很可称道的呢!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史记新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史记新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史记新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