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说故事悟道理正文 第十章
(88106 www.88106.info)    说故事悟道理

    (十)

    退避三舍未必退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历来令人耳熟能详,被人称为“仁德之举”的典范。笔者却不这样认为,“退避三舍”并不是利他,而是利己,是一种战略上的谋略。

    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遭献公夫人骊姬的谗害,被迫流亡国外,在历经卫、齐、曹、宋、郑等多个国家以后,来到了楚国。楚成王听说重耳来了,准备用国君的礼仪接待他。重耳很惶恐,认为那超越了自己的身份,不敢当。

    他的随行人员赵衰说:“你流亡在外已经有十余年了,小国尚且瞧不起你呢,现在,楚是大国而这样尊重你,正是一个大好的开端,你还谦让什么呀?”重耳于是以客礼会晤了楚成王。重耳在楚国,成王待他很优厚,他对成王也

    十分恭敬。有一次,成王问他:“你如果得以返国作了晋君,将怎样的报答我呢?”重耳说:“像羽毛、齿角、玉帛一类的财富,楚国不但不欠缺,而且用不完,我实在想不出可以拿什么东西来报答你。”成王说:“你说的倒也是实情,不过,你总可以想出办法来报答我呀!”于是重耳回答说:“我

    返回晋国后,如有幸作了晋君,倘若有那么一天,被迫不得不与你在战场上兵刀相见,我宁愿退避三舍(九十里)。

    他的这种说法被楚国的大将得臣(子玉)知道后,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对成王说:“大王待重耳那么好,他竟敢说出这样不客气的话来,真正的岂有此理,让我去把他杀掉吧!”成王说:“晋国的这位公子处境艰难,流亡在外的日子已经很久了。追随在他身边的那些人,一个个都富于治国的才能。另外收留他的那么多国家(其中也包括晋国的敌国)都没有谁杀他,我们杀他不是和各诸侯国结仇吗?这样的一个人,岂是轻易杀得的!”

    数月之后,晋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重耳在出国和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当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君。

    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 年),楚成王出兵侵宋。宋向晋求救。晋文公出兵伐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楚成王为了不激化矛盾,打算引兵回国。楚国大将子玉不甘心到口的肥肉就这样丢了,打算和晋国打一仗。楚成王就留下一部分军队交给子玉率领与晋国作战。

    两军对峙,刚要交战,晋文公却命令部队退避三舍(后撤九十里)晋军中士兵莫名其妙,晋文公说:“我从前在楚国时,曾经答应过楚王,倘与楚军交战,宁愿退避三舍,不能说话不算数嘛!”于是部队退避三舍。楚军以为晋军溃败,马上“乘胜追击”,却惨遭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

    晋文公“退避三舍”仅仅是为了“说话算数”吗?其实并非如此。

    研究历史我们知道,只要“国家”存在,就不能避免战争。人类最高目标是“消灭国家”,实现“大一统”。因此“国”与“国”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友谊,尤其是大国之间,只存在利益之争。当年楚庄王收留重耳,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友谊,而是他发现重耳在晋国很有威望,一旦有一天回国当上了国军能为自己所用。他问重耳将来回国当上了国君用什么回报自己,这是对重耳的一种试探,他想试探重耳是一种怎样性格的人。重耳的回答让他看出重耳不可小视,因为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没有“割地赔款”的奴才相,也不显得那么绝情。楚成王心里明白,“退避三舍”只是重耳一种礼节上的报恩,不存在任何实在意义,反而证明了晋国不怕任何一个国家,像楚国这样的大国有朝一日重耳当上国王也敢和它“兵戎相见”。这使楚成王看出了重耳的无畏和博大心胸。楚成王也知道重耳这样一个对自己又威胁的人物却杀不了,因为如果杀了重耳,那么天下各个诸侯国就会有借口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楚国,那么楚国的境地是很危险的。

    实际上在晋楚“城濮之战”前楚成王是不想打的,他在心理上就已有些畏惧晋文公重耳。但他又有侥幸心理希望子玉率兵能取得胜利,这种矛盾心理使他留下子玉自己与晋文公作战,这已经为后来楚国的失败留下了祸患。

    从晋文公重耳的角度讲,“退避三舍”首先是他取得政治上的先机,向其它诸侯国表明自己“讲信用,讲仁义”,借以取得政治上的拥护。再者也是培养起楚军的骄气并为自己寻找有利的作战条件,还能拖延时间以等待秦、卫等国的援军。这种“退”完全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城濮之战”谁胜谁负其实早已“未卜先知”了。

    “进”与“退”是一种辩证关系。像跳远运动员助跑一样是为了积蓄更大的力量;像“太极拳”中的“柔退”是为了更好的“克刚”。人生路上不一定时时“锋芒毕露”,有时你的“隐退”会让对手感觉到你更大的实力。有一句古训叫“退一步海阔天空”。把握好人生何时“进”、“退”,你的人生将“非常如意”。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说故事悟道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说故事悟道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说故事悟道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