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征战 第541章 尧趋舜步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难攻略北国征战 第541章 尧趋舜步
(88106 www.88106.info)    “事情已经结束,我也该去漠北看看了……”

    五月初十,待朱高煦将王回的事情处理好后,他又安心在吉林待了半个月,走访了曾经自己去到过的一些地方。

    他去看了矿工们工作的环境,解决了他们口中两班倒的问题,随后又解决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民生问题,并将问题了解。

    期间,朱高煦不是在与李失等人讨论北边的开荒问题,就是在帮他们解决去北边开荒的顾虑。

    当时间来到这一日的时候,朱高煦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

    他站在自己的马车前,向后看着那可能不会再回来的渤海郡王府,感慨万千。

    “走吧……”

    朱高煦走上了马车,队伍也开始向城外开拔。

    队伍还没走多远,许许多多一直关注这边的百姓便自发赶来,在街道两侧眼巴巴望着离去的马车。

    “陛下!您还会再回来吗?”

    道路两侧队伍中,渐渐响起了这样的声音,朱高煦闻言只是隔着玻璃笑着点头,并未回答。

    “陛下笑了,一定会回来的!”

    “会回来就行……”

    百姓们脸上露出笑脸,一步步的跟着队伍向城外走去。

    随着队伍被人发现,队伍身后的百姓数量也越来越多,渐渐发展的城内一空,尽皆拥簇车队往城外而去。

    从渤海郡王府到城门口,从城门口到鸡西关……

    二十余里路这般被他们跟上,期间朱高煦好几次回过头来想多看一眼吉林城的百姓们,却又担心这一看自己就不想走了。

    最终在车队抵达鸡西关的时候,朱高煦让亦失哈命令队伍加快了脚步,这才将百姓们甩远。”

    他们向鸡西关北边的吉林站赶去,不多时便换乘了火车,向着北边的漠北赶去。

    这一时间,朱棣与朱祁钺却早已抵达漠北整整半个月了。

    此刻的俩爷孙远远走过了他们承诺朱高煦的燕然城,而是来到了漠西一带。

    大明在漠西设立西然府,治所在西然城,大约在后世的科布多城附近。

    从燕然城前往西然城有一千八百余里,故此朝廷在前往西然城沿途合适地区修建了一个个小城。

    如安北城、浑河城便是从燕然城前往西然城路上的一個个小城。

    当下铁路已经修抵安北城,即后世巴彦洪戈尔一带,距离西然城还有一千二百余里的距离。

    按照当下速度,最少还需要四年才能修抵西然城。

    除此之外,工部的人也正在研究从安北城前往哈密天山北部地区,以及绕开天山前往哈密的路线。

    如果这一路线勘察无问题,那北方的漠北铁路将连接西北铁路。

    日后从西域调兵前往漠北,从漠北调兵前往西域就会十分简单。

    “嘭!!”

    爆破声在辽阔草原上传出,骑马站在一座矮丘上的朱棣与朱祁钺看着那升起的尘埃,脸上写满了兴致。

    “陛下,那是在开采碎石铺设铁路路基,朝廷日后恐怕会从安北城开始一南一北修建两条铁路,所以要多多储备碎石。”

    “另外,当地的煤炭和石灰等资源也十分丰富,就是缺乏人力,速度快不起来。”

    坐在一旁的马背上,一名负责铁路修建的工部官员对朱棣汇报,朱棣颔首道:

    “嗯,你们得监督好这些东西,时间可以不赶,但质量一定要有保障。”

    带朱高煦带久了,朱棣说话也渐渐偏向他,反倒是朱祁钺依旧粗鲁。

    “俺瞧这地方适合放牧,日后铁路修建好了,把这地方拿来放牧也是极好的!”

    朱祁钺兴致勃勃,工部官员却苦笑作揖道:

    “工部也是这般想的,但陛下说为了限制漠海移动,靠漠海的地方不得放牧,并且得植树固沙。”

    “既然是俺爷爷说的,那必然是极有道理的。”朱祁钺转进如风,让工部官员不知道如何作答。

    “行了,你先下去吧,我们爷孙自己走走。”

    朱棣示意工部官员去做事,自己则是抖动马缰,带着朱祁钺向南边走去。

    身后数百骑兵见状连忙跟上,至于夏原吉则是被他们丢在了安北城。

    没了朱高煦,这对爷孙少了许多限制,对付夏原吉的手段不要太多。

    “爷爷,你说那群老蛮子都没来过这漠北,凭什么说这漠北苦寒啊。”

    “俺瞧着漠北水草丰盛,除了冬期长些,也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啊。”

    “况且这漠北有煤炭,所谓白灾也没有那么恐怖吧?”

    朱祁钺不知者不怪,但朱棣却笑道:“他们没来过是真的,所以我北征的时候时常带上他们。”

    “不过你说这漠北水草丰盛,除了冬期长期没问题,这就不对了。”

    “若非你爷爷有看山点矿的本事,这些煤炭我们也无法那么快找到。”

    “况且有煤炭的地方不一定有水,没水就不能耕种。”

    “加上冬期太长,这群胡人所种植的青稞、麦子甚至还没成熟就得收割。”

    “如此一来,那粮食不仅产量低,口感也不好。”

    “这次我们多待两个月,等九月初我们快回去的时候,你去看看燕然城、东然城产出的粮食你就懂了。”

    “哪怕现在漠北种植的是你爷爷让人引进的黑麦和耐寒小麦、玉米,但说到底也不过就是能提前半个多月耕种罢了。”

    “一到八月中旬就得收割,不然就会被冻死。”

    “在南边,这粮食我们能种满四个月,但在这北边,如果没有伱爷爷他们改进,那连三个半月都种不满。”

    “饶是如此,这漠北的粮食即便用上化肥,每亩地产出也不过一百二十来斤罢了。”

    “想要养活一个人,得最少种四亩地才行。”

    朱棣略感唏嘘,同时又宽慰道:“不过有了火车,倒也不用倚重漠北的粮食了。”

    “漠北这几十万人都去采矿务工,每日工价虽然比关内低,仅有八十文,可粮食从辽东运抵漠北,价格也不过每石六百文罢了。”

    “工作一个月就足够买四石粮食,四个月的工钱就能养活一家五口了。”

    朱棣这般说着,朱祁钺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爷孙向南边走去,但由于朱棣年龄大了,往南没走多远便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直至黄昏,他们已然来到了安北城南边的不远处,隔着二里地眺望安北城。

    安北城并不小,城池用混凝土修建,周长十二里,内有民舍五千余间,还有县衙、军营和仓库等占地不小的衙门。

    除此之外,尚有两千余亩土地没有使用。

    真正利用起来,足够再修建五千余间民舍,能容纳八九万人在此居住,而今这里居住着三万被发配的工人。

    他们大多都是被发配燕然城的罪犯,而他们的妻女留在了燕然城,身为男人的他们则是来到前线修建铁路。

    当然,他们不可能都居住在城内,大部分人还是主要在铁路沿边的帐篷里生活,每工作一个月可以返回安北城做一些碎石的轻松工作来休息。

    眺望这座城池,朱棣唏嘘道:“再过十几年,漠北就是我们汉家的地方了。”

    “从匈奴到如今,算起来也差不多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这战事最终在我和你爷爷手里停下,日后留给你们的就只有西边的敌人了。”

    朱棣看向朱祁钺,朱祁钺挺了挺胸膛:“俺会收拾他们的。”

    他这般说着,朱棣也笑了笑没说话。

    这对爷孙返回了安北城,进入安北城后不久,就在县衙看到了端着把椅子坐在县衙门口,翘首以盼的夏原吉。

    “太上皇……”

    见到朱棣他们出现,夏原吉连忙作揖上前,想要搀扶朱棣下马。

    朱棣无奈看他一眼,最后还是承了他的心意,扶着他翻身下马。

    不过朱棣年纪毕竟太大了,所以下马之后脚步还是略微有些踉跄。

    这一幕看得朱祁钺心悬到了嗓子眼,连忙过去搀扶。

    朱棣摸了摸有些发晕的脑袋,回过神来后只能唏嘘道:“老了啊……”

    感叹之后,他便带着夏原吉和朱祁钺走入县衙后院,而这里已经被整理出来供朱棣与朱祁钺居住。

    刚刚坐下,朱棣便见到郑和快步走入正厅对自己作揖道:“太上皇,陛下已经从吉林出发,按照时间来看,差不多也快到白城了。”

    “顶多五天,陛下就能抵达燕然城,您看……”

    “这小子来的真快。”朱棣啧啧几声,随后才道:“这西边也看的差不多,是时候回去了。”

    “明日出发去燕然城等他,等漠北的百姓耕种结束,我们再适时返回北京吧。”

    说罢,朱棣看向朱祁钺:“你日子还长,这次漠北粮食成熟,爷爷就不陪你了,日后你有的是时间来看。”

    “是!”朱祁钺知道自家太爷爷的意思,无非就是自己从军后很有可能会在漠北待着么。

    经过自家爷爷和太爷爷的开导,他已经对从军任吏这些事情没那么抗拒了,只当是自己人生重要的一环。

    简单寒暄几句,朱棣便吩咐众人各自退下休息去了。

    翌日清晨,他们乘坐火车返回了燕然城。

    从安北城前往燕然城,具体距离还是有七百里的,需要一天一夜才能抵达。

    抵达安北城后,时间已经是五月十三。

    接下来的几日,朱棣带着朱祁钺去看了看漠北的百姓如何耕种,顺带还让朱祁钺亲自下地跟着农民干了会活,把十一岁的朱祁钺累得不行。

    饶是他比同龄人高大有力气,但农活这种事情并非有力气就行了,个头高大在干活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加分项。

    几天下来,他只觉得自己的腰跟快断了一样,故此朱高煦抵达燕然城的时候,只瞧见了佝偻着背的朱祁钺,和似笑非笑的朱棣。

    “小子这是怎么了?”

    看着眼前的朱祁钺,朱高煦饶有兴致的询问,朱棣却嘲笑道:

    “小子干了几日活,便寻死腻活,好像没了腰杆一样。”

    “哈哈哈……”朱高煦爽朗笑出声,让朱祁钺满脸涨红羞愧。

    “有何感想?”朱高煦询问朱祁钺,朱祁钺支支吾吾半天,最后才道:

    “这种地真不是人干的活,这些耕君也是真的苦,怪不得他们那么多人都想去工地,俺宁愿去工地干一年,也不愿意农忙干三四个月。”

    “嗯,倒是懂得什么是疾苦了。”朱高煦满意点头,同时主动坐在县衙的主位,朱棣则是坐在旁边。

    二人瞧着朱祁钺,朱祁钺也佝偻着背坐下,忽的松了一口气,看样子是干活干得不行了。

    对此朱高煦也能理解,这个时代种田苦的可不只是体力。

    由于所有工具都十分原始,所以整日干活下来腰酸背疼,汗水流过被草割伤的地方,又疼又痒。

    漠北种地还算好,若是在南方种地,那还得被蚂蟥咬,被蚊子叮。

    如果是新手,一个月的农忙就有可能去掉半条命。

    “农民苦,所以我们才要善待农民。”

    朱高煦教导着朱祁钺,朱祁钺点头道:“若是太学的那些东西都能弄出来就好了,耕君们干活就不会那么苦了。”

    朱祁钺所说的那些东西,便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收割机和播种机。

    这些东西从十九世纪初火车出现后就开始被人研究,直到十九世纪末内燃机热效率提高后才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有了这些农业机械后,如果再搭配足够多的耕地,那当农民干活就不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了。

    中原虽然地大物博,可论起人均就不太行了。

    不过以大明现在的疆域,如果能够稳扎稳打的扩张,那未来的人均农业收入还是十分可观的。

    “这些东西我这代是见不到了,但你努努力的话,说不定能见到。”

    朱高煦将大希望于朱祁钺身上,这点他觉得不会有错。

    “行了,稍微休息一日,明日去燕然城外看看,过些日子就返回北京吧。”

    朱高煦起身对朱棣行礼:“父亲也注意着身子,每日检查必不可少。”

    “知道了知道了。”朱棣略微烦躁摆手,朱高煦见状也不生气,只觉得还能见到老头子生气,这就已经很让人高兴了。

    几番寒暄后,他便下去休息去了,而朱棣也朱祁钺也因为这几日的劳累而感到疲惫,不多时也跟着午休去了。

    倒是在他们父子三人都在午休的时候,南边的京城却因为王回的返回而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对于王回的返回,新政派内部意见不一,但南边的保守派却持顽固反对的意见。

    即便知道王回的回归是皇帝的示意,他们也不断上疏来阐述王回带来的祸患。

    面对他们的奏疏,朱瞻壑也感到十分头疼。

    “王回是陛下示意复起的,这群人百般阻拦,怕是觉得我比陛下好对付才如此。”

    午后东宫春和殿内,朱瞻壑坐在主位眉头紧锁,浮现一抹忧愁。

    坐在下方的人除了王骥、高观、陆愈外,还有在工部任职的张渤海。

    四人见朱高煦如此,首先是老而持重的王骥率先发言道:

    “陛下没有示意给王惟中什么官职,只是让他返京待职,恐怕主要是想看看殿下您敢给王惟中什么职位。”

    “当下江淮被调走,而户部尚书郭资也不断以年迈而请求致仕。”

    “这些事情,陛下心里都是清楚的,而陛下没有安排,恐怕就是想让殿下您安排。”

    郭资请求致仕并不奇怪,他比夏原吉还要大,如今已经七十岁,实在是干不动了,毕竟这个时代洪熙年间的差事,可比前世宣德年间的差事多太多太多了。

    继续干下去,郭资恐怕会提前两年病逝任上。

    故此,朱高煦给朱瞻壑两个选择,要么拔擢王回为户部尚书,要么就是殿阁大学士。

    就这两条路,没有第三种选择。

    “户部尚书如何?”

    朱瞻壑询问众人,陆愈作揖道:“户部尚书若是由王惟中担任,这自然是最好,但以王惟中的性格,恐怕他担任户部不久,户部便要闹出不小的事情。”

    陆愈说罢,张渤海也附和道:“户部承旧制,实际上早就应该改制了,王惟中虽说有清廉之名傍身,可真要闹起来,他也不见得能落得什么好处。”

    张渤海话音落下,王骥却持反对态度:“你们太小瞧王惟中了。”

    王骥摇摇头叹气道:“王惟中若是任户部尚书,旁的暂且不提,张孟存等昔日下属必然会以他为首。”

    “上次他有这般实力时,可是与三杨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以两败俱伤为结束。”

    “当然,说是两败俱伤,但王回这一派除了他被夺职以外,其余人纷纷得到了陛下的拔擢。”

    “反观三杨那边,不仅因为无法平息与王惟中的争乱而遭到江东、浙西等派不信任,还被缉拿了一大批江南出身的官员。”

    “王惟中若是任吏部尚书,便是殿下亲自出手,也不见得能斗倒他……”

    王骥这般说着,陆愈等人心中虽然觉得王骥有些高看王惟中,但心里却不得不重新衡量起来。

    “这王惟中是大明朝的一把利剑,但如果用的不得当,便会划伤主人的手。”

    高观适时开口,而这也是朱瞻壑担忧的,只是他想了想后不免凝重道:

    “这王惟中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若要了解他,你我都不够,唯有三个人足够了解他。”

    “其一为陛下,其二为杨士奇,其三便是徐硕徐孟明。”

    “陛下既然让我选择,那自然不会主动帮我,而杨士奇虽因长子被挟制而不得已低头,但也只是向陛下低头罢了。”

    “三人之中,唯有徐孟明能帮我们,而徐孟明以陛下马首是瞻……”

    朱瞻壑沉吟片刻,最后还是开口道:“高观,你亲自走一趟询问一下徐孟明。”

    “是!”高观不假思索的起身应下这门差事,随后便向外走去。

    朱瞻壑等人在殿内等他的消息,而走出东宫的高观首先便见到了跪在东宫门前的近千名官员。

    他们无视高观,就这样堵在东宫门前,也不唱声来干扰朱瞻壑。

    高观快步离开此处,随后走出宫城,向刑部走去。

    两刻钟后,他来到了刑部的衙门,并得到了刑部尚书徐硕的接见。

    徐硕将接见的地点放在了他办公的书房,并让人回避十步开外。

    “高主薄想来是为了王惟中的事情前来吧?”

    徐硕开门见山,高观也不藏着,直接开口道:“如今陛下有意让殿下主政,想来徐尚书应该了解。”

    “此次王惟中的事情闹得有多大,不用下官开口,徐尚书也应该了解。”

    “若是徐尚书能帮助殿下走过此关,则未来可期……”

    高观虽然这么说,但他心里也十分忐忑。

    徐硕毕竟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人,所以他手下的官员也不少。

    王回的强大在于他自己不贪,也不让自己的亲戚贪。

    徐硕虽然做不到王回这般完美无瑕,但他可以保证自己干干净净。

    只要他不去牵扯一些争斗,那以他的情况,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再干十几年,然后圆满致仕。

    当然,就凭他当下的政绩,即便去世也很难获得谥号,所以高观只能用“未来”来暗示。

    不贪钱的人,要么贪权,要么贪名。

    这三者,朱瞻壑都能给得起,就看徐硕接不接受。

    “我这椅子虽说稳固,但时间久了,也不免摇晃。”

    “椅子尚且如此,何况主人呢?”

    徐硕打了个谜语,意思也挺明显,那就是朱瞻壑的位子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牢靠。

    别的暂且不提,如今越王和郑王已经就藩,可身为二皇子的宋王朱瞻圻却没有就藩,这如何让人不遐想。

    “东宫的椅子要更稳固,因为两旁多了两根横木。”

    高观目光灼灼看着徐硕,徐硕也知道他所说的两根横木是什么。

    其一是武定侯府的郭镛,其二是太子妃所代表的黔国公府沐春。

    然而面对他的这番话,徐硕却轻笑摇摇头道:“横梁看似稳固,但实际却不一定……”

    他一边说,一边从自己的书桌上拿起一封书信推到高观面前。

    高观眉头紧皱,不解看着徐硕,但最后还是将书信给打开了,而信中内容却不由得让他眉头越来越紧了……

    (本章完)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难攻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难攻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难攻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