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402 出兵河东(三)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正文卷 402 出兵河东(三)
(88106 www.88106.info)    当桓熙走出车厢的时候,十万胡人欢呼雷动。

    没有人会去抗拒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带领他们不断取得胜利的统帅。

    桓熙感受到了众人的热情,他没有急于走下马车,而是站在马车上朝他们挥舞着手臂,以此回应他们的欢呼。

    长安时,桓熙将这十万河套、河西将士视作隐患,甚至派遣王猛去看管他们。

    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当这些胡人在长安城外休整,可以说是无所事事的时候,桓熙不得不小心谨慎,防着他们静极思动,惹是生非。

    但真正上了战场,桓熙自然会将这种不信任给抛到脑后。

    事实上,桓熙如果不信任他们,也不会千里迢迢将这十万胡人征调而来,这一路上,光是衣食住行,便耗用不菲。

    好在,十万将士休整期间,在长安大肆消费,桓熙靠着税收,多多少少也算回了点血。

    王猛此时已经迎了上来,他躬身行礼道:

    “微臣拜见梁公。”

    桓熙连忙走下马车,将他扶起:

    “先生无需多礼。”

    王猛转身从亲随捧着的盘子中取下装有兵符的锦盒,双手奉上。

    这枚兵符是桓熙特意制作的,方便王猛管理这些胡人将士。

    对于旁人来说,这枚兵符就意味着权力,但在桓熙面前,却是一文不值,他号令三军可不是靠的这枚兵符。

    兵符只不过是件死物,它的特殊含义是桓熙赋予的,只要桓熙愿意,他可以另选一个物件作为信物。

    在桓熙与兵符持有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将士们也会无条件的站在桓熙的一方。

    当初苻健重病,苻菁趁机造反,谎称苻健已死,带领自己的部曲攻打皇城,然而苻健只是一露面,苻菁的部曲便作鸟兽散,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桓熙从王猛的手中接过锦盒,他甚至没有打开确认一眼,便随手交到了沈赤黔的手中,让他暂且替自己收着。

    当然,这样做,更多的是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对王猛的信任。

    桓熙拍着王猛的肩膀,以朋友的口吻道:

    “回去之后,好好在家歇息两天,陪陪家人。”

    桓熙放心让王猛放两天假,也是因为谢安目前在尚书台干得还算不错。

    王猛知道桓熙是在为了自己着想,但他还是谢绝了桓熙的好意,也许是交出了十万大军,卸下了身上的重担,只见王猛神情轻松地与桓熙说起了玩笑话:

    “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臣若再不回去尚书台,只怕就没有猛的容身之地了。”

    桓熙闻言,忍不住乐了起来,他故意板着脸道:

    “所以在我离开关中以后,先生可得打起精神,倘若出了差池,休怪我不讲情面。”

    虽然很多实话都是通过玩笑的方式说出口,但绝对不包括桓熙与王猛今天的对话。

    王猛在桓熙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谢安能够取代的。

    谢安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不得以才来锦上添花的人,而王猛才是桓熙背后的男人,辅佐他一步步开创了今天的局面。

    桓熙能够无条件的信任王猛,在自己去往前线后,把关西的财、政、军三权统统交给王猛,这样的信任,也不是谢安能够得到的。

    “秋季的考核,录用与罢黜,全凭先生一人独断,无需与他人商议,我相信先生的眼光,定能为我选拔贤才。”

    临别之际,桓熙说起了那场科举制的萌芽,王猛既是尚书令,还兼着吏部尚书,掌管人事,各地太守们推荐来的一百零八人本就是在吏部接受考核,王猛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担任主考官。

    “臣执掌吏部,为国选才,本就是职责所在,若所任非人,全都是猛的过错,自当向梁公负荆请罪,甘当国法。”

    王猛正色道。

    此前一批庸官主政地方,这不怪王猛,是桓熙收走士族招募部曲的这一权利之后,在人事安排上大开方便之门的结果。

    当然,后来也趁着那股运动式的整顿,将那些才不配位的人贬斥到了并不重要的职位上。

    桓熙点点头,他并不担心王猛借此结党营私。

    且不说王猛并非野心勃勃之人,如今他风光无限,暗地里不知藏了多少双嫉恨的目光。

    因此,王猛处事一直都很谨慎,不给别人趁机发难的机会。

    譬如桓豁。

    桓豁虽然人在洛阳,但一直都很关注梁国的情况,他就曾通过桓温,向桓熙表达过不满,认为他太过信任外人,从而忽视了自家兄弟。

    对于桓豁,别说是王猛,就连桓熙也都无可奈何,毕竟这是他的亲叔父。

    叔父、叔父,跟父字沾边,被训了也得忍着。

    由于时间不早了,十三万将士还在等待着自己,桓熙没有与王猛交谈太久。

    他满含不舍的与王猛道别,他们之间,不仅是单纯的主臣关系,既是同志,也是挚友,是能够托妻献子的情谊。

    随着桓熙一声令下,十万河套、河西将士,与三万精锐骑兵簇拥着桓熙的马车踏上了漫漫东出之路。

    王猛回到长安,本欲直奔尚书台,可又担心世人讥讽自己恋权。

    仔细思索了片刻,王猛终于改变了主意,他决定听从桓熙的告诫,既然谢安把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自己又何必急着回去宣告他才是尚书台的主人。

    王猛掀开车帘,对车夫道:

    “改道回府吧。”

    虽然桓熙在离开前,把财、政、军都交给了王猛一人,但王猛还是计划让谢安更多的参与其中,替他分担部分职责。

    毕竟人言可畏,如果自己一个人把持着权力不放,难免会引起下面人的不满,到时候进谗言的人多了,即使是桓熙,三人成虎之下,也得做些什么事情。

    倒不是他不再信任王猛,而是王猛引起百官的反对,自然不能再作为群臣之首。

    桓熙明知如此,却还是把权力都交给了王猛,却又在临别之际暗示他,适当的放一放权力。

    由王猛主动分享权力给下属,效果自然要好过桓熙剥夺他的权力,转交给别人。

    可以说,桓熙是设身处地的在为王猛着想,而王猛此时也回过味来了,心中的感动不言而喻。

    (本章完)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东晋:我的权臣父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