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大陆-两广攻略篇 第四十二节 演艺团体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临高启明第七卷 大陆-两广攻略篇 第四十二节 演艺团体
(88106 www.88106.info)    话谈到这个程度,有些之前不便说的悄悄话就可以说开了,司凯德透露了一个半公开的秘密:杭州站利用江南士子的集资,专门成立了一家长江航运,专门跑江南到高雄以及临高的航线。

    “这有什么稀罕的,办招商局的时候不也这样?招民股而已。”

    “招商局元老院是出了股份的。”司凯德说,“长江航运杭州站一分钱也没出。”司凯德很小声的说,尽管房间内只有他和丁丁两个人,小声说话只是为了表示机密而已。然后,司凯德又补充了一句,“合资企业大有可为。”

    丁丁想了一下,找个在临高登记过的土著商人注册个公司,登记几条船的,这都是现在的公开合法的。以现在的运力缺口之大,不管是政务院还是大波航运这个竞争对手,也都不会有什么意见。这事从头到尾都不需要赵引弓干什么,无非是找个身边人带着跑一遍流程而已,拿多少股份都是白落的,还真是很好赚的。

    “高,实在是高。”丁丁竖起了大拇指,两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趴在紫铭楼的按摩床上,后背上传来力度柔和的按摩,丁丁迷迷糊糊的头脑慢慢的清醒了起来,中午喝得有点多了。他的情绪是昂风的,有了医疗和殖民贸易部的配合,加上伏波军那边已经有大佬帮他搞定,这个计划算是可以正式开启了,明天写个方案,安排好第一批派出的人,在政务院走个报备就可以动手了。从明面上看,这个计划他落下的好处不多,但是反过来一想,他还是头一回主持推进这么大的计划,涉及方面众多。只要办下来了,谁都没法否认是他丁丁指挥了整个工作。

    主持过大型项目这个资历,过去丁丁没看出它的要紧,现在他有点感觉到意思了。

    他还年轻,还想“上进”。但是再想往上走一走,这些就变得很重要了。正如马千瞩私下和他聊过的:“没做过实际业务,没有指挥过几百上千人的大行动,元老们,特别是那些还有点理性的酱油元老,会放心的把票投给你吗?”

    “刷功劳,刷声望,两年后的元老院大会也许还赶不上,再下一次可就不好说了……”丁丁暗想。

    他从紫明楼回到位于原临高老县城所在的“中央行政区”的文宣部的办公室的时候已经快下午五点了,此刻的他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他一踏入门厅,一个可怕的消息就传遍了文宣部的各个办公室:“今晚要加班!”

    元老院的行政机构现在执行的10小时工作制,上午八点到晚上六点。中午有一个小时吃饭休息的时间。实际9小时工作制。

    然而实际上元老的工作时间往往毫无定数,多数元老不但997,甚至几天几夜不下班待在办公室,困了就在办公室的宿舍里睡觉,醒来再办公。这就让其管理的业务部门叫苦连天。因为领导不下班,属下也没法下班,谁知道什么时候他会突然召见某人谈话或者要看什么材料

    这种抱怨原本仅仅局限于元老的身边工作人员或者徒弟、学生之中。渐渐地,随着元老们的位高权重,他们勤奋工作也渐渐波及到了管辖的整个单位,弄得归化民们叫苦连天。

    最后不得不由相关部门出面对元老的工作时间加以规定和限制,免得随心所欲,搞乱所有人的生物钟。

    丁丁在下午五点的时候来办公室,意味着即使有元老院的限制性条款,他的属下们大概也得挨到八点之后才有可能下班了。所有人都在胆颤心惊的等待着总务科的妹子出来“订饭”。

    幸运的是,总务科的妹子没有出来订饭。丁丁回到办公室更多是想理一理自己的头绪,而不是急着要办什么公。

    机构调整对他的部门影响不大,目前他管理还是过去文宣口的那部分。胡青白虽然是“相”,但是基本不过问非教育类的业务。

    他的管辖范围不大,但是机构却很多,凡是和文化或者宣传搭边的部门都在其麾下。文宣部大楼的门庭里悬挂着它下属的所有部门和机构:广播电台、临高时报社、临高木偶剧团、中央实验艺术团……

    琳琅满目的牌子不少,但是具体细分起来其实只有三个部分:出版、演出和群艺。相对应的也有三个部门:宣传处、演出管理处和群众文艺处。

    若是在旧时空,他这里属于业务管理和指导,但是在本时空,具体的业务实际也要他去做。说是管理,实则还要经营。

    诸如定期出版的报纸、杂志,不论是内部发行还是公开销售,从采编、校对、清样到发行,一开始都要元老亲力亲为。这十年来借助于教育系统的卓越贡献,丁丁算是一步一步把这些活给理顺,安排下去了。但是归化民的能力和学识都有局限性,很多事情还是要元老自己来。

    丁丁的老婆潘妮现在常驻在百仞镇的光明大姐,集诸多出版社、报纸和杂志的总编为一身。至于最关键的《临高时报》、《启明星》和《每周要闻》的总编职务,慎重起见还是由丁丁自己兼任。

    演出团体相对而言对元老的依赖要略少一些,毕竟17世纪还是有一些民间演出团体的,诸如马戏班子、木偶戏班、地方曲艺班子、各种民间艺人之类,但是普遍存在规模小,演出水平低,演出剧目不合适的问题。而且艺人大多穷困,若不能给予适当的保障,他们大多会流浪离去,完全不能“掌握队伍”。

    所以尽管喜欢把“市场化”挂在嘴边,元老院在文艺流域最终还是不得不走回到“官方团体”的老路子上。

    丁丁也好,整个元老院也好,都不喜欢“官办演出团体”。因为每多一个团体一个项目,就要多出一笔人头费和运营费用。

    但问题是要是不自己办,很多新的演出形式和内容就完全推广不下去。现在如火如荼的临高木偶戏,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元老院提供的大量养分的滋养才火起来的,不然就只能是家庭小戏班赶集式的演一些老剧目而已。

    于是“公办剧团”就随着形式和元老们的个人爱好雪球般滚动的组建起来。资历最老,名气最大的,自然是临高木偶剧团,虽然冠以“临高”的名头,实际是丁丁手下最强的演出团体;其次乃是中央实验艺术团。这个剧团下属艺术门类堪称一应俱全:音乐、话剧、音乐剧、儿童剧、各种流派的歌唱和舞蹈……不管眼下有没有条件开展,只要有元老会那么几下的,全都开设了出来选拔了专业或者业余的演员。能不能演出暂且不论,先把相关理论、知识和技巧传播下去。它属下的临高西洋乐团和民乐团经常在各种场合演奏,重大场合也客串军乐队。没错,元老院每次阅兵或者重大活动负责演奏的军乐队的成员并不是军人。排名最后的最后乃是临高戏曲社,包括元老院在本时空发掘来的民间戏曲、曲艺和从旧时空移植过来的曲艺类目。

    受惠于元老院治下受薪阶层的扩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民百姓有了一点闲钱用在文化娱乐项目上,木偶剧团和临高戏曲社的总体营收状况还不错。特别是下里巴人气息浓郁的临高戏曲社,在没什么投入的状况下利润率反而比木偶剧团还要高。

    总得来说,丁丁并不太愿意自己手下有这么庞大的演出团体,这倒不全是因为财政支出的问题――除了实验艺术团之外,木偶剧团和戏曲社目前都能自己养活自己。但是他知道但凡公办演出团体,年深日久必然会衍生出许多弊端和矛盾出来。根据“十人团”内部的报告,戏曲社里王涛的几个说评书的徒弟都有不同程度的“怪话”。

    这事,王涛也和他谈过,他收得徒弟不少,原本多是“文艺积极分子”,在军队和企业里业余演出。后来成立了戏曲社,就把一些演出水平高的徒弟集中调了过来,由他专门传授,作为职业演员演出。

    受惠于王涛在旧时空还算专业的演出水平,加上大图书馆掌握的海量音频资料:除了有传统评书,还有许多网络的评书版、有声版,因此一经推广立刻火爆。比起文宣部出版的通俗文艺作品,评书的受众门槛更低。因此很快就形成了“评书热”,演出邀约不断。

    这股热潮固然可喜可贺,但是随着票房的大卖,一些人迅速窜红,在“角”的出现和号召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谁养活谁”这个问题。

    当然,现在的王涛作为“祖师爷”还能压得住他们,但是压得住只是“口服”并不是“心服”。因此丁丁和王涛等人商量下来,与其等团体内部问题发酵出来再处理,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制。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临高启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临高启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临高启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