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118章 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
(88106 www.88106.info) 朱标刚来到马府附近,远远就看到门口停着一辆马车,他不禁疑惑。
马钰这是要出门,还是有客人来访?
就在他迟疑着要不要过去的时候,就见到马钰带着一个姑娘从院内出来。
观音奴,好家伙,表弟这小日子过的舒坦啊。
让他惊讶的是,马车上也下来两个小姑娘,其中一个他还认识。
谢成的女儿谢颖。
至于他为啥会认识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
很简单,谢颖也是马皇后挑选的儿媳妇之一。
不过不是给朱标准备的,按照年龄来算,要么嫁给朱棡,要么就嫁给朱樉。
作为未来的弟妹,朱标自然了解过,也认识。
至于马钰和谢颖认识,朱标也不奇怪。
谢成的嫡三子谢钲,也是马钰的学生之一。
谢颖是谢钲的妹妹,他们认识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朱标也猜到这是要做啥了。
给观音奴介绍女伴呢。
果不其然,他们几人聊了几句之后,三个女孩子就登上马车离开了。
显然是去别处玩耍了。
事实也确实如朱标所猜测的那般,马钰在帮观音奴找闺蜜。
她一个被俘的外族女孩子,根本就融不进应天的小圈子,也没有什么朋友。
马钰就从自己学生的姐妹中间,挑了两个人品性情都不错的,让她试着接触一下。
最后挑选了谢颖和郭月茹。
嗯,郭月茹是郭英的长女。
先让观音奴和她们两个混熟了,然后再由她们带着她加入小圈子。
谢家和郭家既然愿意让孩子拜马钰为师,那自然是有结交的意愿的。
得知马钰的打算,二话不说就让她们两个过来了。
两个小姑娘对观音奴也很好奇,再加上性子不错,倒也挺热衷这事儿的。
起码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目送马车离开,马钰正准备回家,就听到了朱标打趣的声音:
“哈哈,美人作伴红袖添香,表弟的日子真是羡煞为兄也。”
马钰不甘示弱,回头说道:“哦?表哥这是对常姐姐的表现不满意了?”
“那回头我和她说一声,让她改一改。”
朱标无奈的道:“你小子这张嘴,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之后两人来到院内凉亭坐下,就着刚才的话题开始闲聊。
不知不觉话题就转到了朝堂上。
朱标就将最新人事任命,以及朱元璋的打算说了一下。
当听到朱元璋想当端水大师的时候,马钰直接就笑出声来:
“你爹端水的能力,不提也罢。”
朱标有些疑惑的道:“之前打天下,那么多人投效,也没出现多么激烈的党争。”
“说明我爹调和群臣关系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啊。”
马钰摇头道:“不一样,那会儿大家首要目标是活下来,任何矛盾都要让位于生存。”
“在生死面前,大家会压制自己的欲望,以集体利益为重。”
“有一说一,那会儿李相在团结群臣方面,做的相当出色。”
“你能数得上号的人才,大半都是他举荐出仕的。”
朱标不禁点头,这一点他也不反对,李善长确实是大明的萧何。
事实上直到洪武元年,他对李善长都非常敬佩的。
直到李善长无所顾忌,当着他这个太子的面,羞辱政见不同的官吏。
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如此。
朱标对他的观感就越来越差。
马钰接着说道:“但你再看现在他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明一统天下,生存问题解决了,大家就开始考虑各自的利益了。”
“理念之争、利益之争……种种矛盾搅和在一起,争斗日趋激烈化是必然的。”
“要处理这些矛盾,降低党争的烈度,需要极大的耐心。”
“而你爹的性格乾纲独断,是没有耐心处理这些的。”
“他最擅长的是快刀斩乱麻。”
朱标先是点点头,然后问出了另一个疑问:
“此事要如何快刀斩乱麻?”
马钰伸出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朱标眼皮子不禁跳了好几下,质疑道:
“这……应该不会吧。”
马钰笑道:“看,你也只敢说‘应该’,显然是了解你爹的为人。”
朱标长叹口气,他可是太了解了。
现在他爹就磨刀霍霍准备大开杀戒呢。
等到哪天高层党争闹的不可收拾,大概率也会用杀来解决问题。
“都是朝廷的功臣,岂能说杀就杀。”
“不行,回去我就和我爹说说此事。”
马钰摇摇头,说道:“没用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小到一个作坊,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一套方法来管理。”
“这就是管理学。”
“你爹的管理学书籍上,只有一个字,杀。”
朱标眼睛一亮,追问道:“管理学?还有这样的学问?”
马钰笑道:“自然有,只可惜我并没有学过,也只知道一些皮毛。”
朱标高兴的道:“皮毛也行,快和我说说。”
马钰想了想,说道:“一时间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你解释,先给你举个例子,让你知道什么叫管理学吧。”
“你驾驶着一辆失控的马车,前方是个岔路口,你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继续前行。”
“一个岔路上躺着五个人,另一个岔路口躺着一个人,现在你选往哪个岔路走?”
朱标毫不犹豫的说道:“选只有一个人的岔路口。”
马钰问道:“难道五个人的命,就比一个人的命重要吗?”
“你凭什么为了那五个人,选择牺牲一个人?”
朱标解释道:“那是五条人命,为了多数人我只能牺牲那一个。”
马钰说道:“看,这就叫管理学思维。”
“从纯理性的学术思维来说,生命是无价的,不能用数量来比较。”
“你不能打着任何幌子,去牺牲某一个人的利益。”
“但人不可能纯理性,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天然会给每一样物品都标注价格。”
“面临选择的时候,肯定优先保护价值更大的,牺牲价值小的那一方。”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思考,五个人的命,就是比一个人的命更值钱。”
“小到管理一个作坊,大到管理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变革也是如此,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成全大多数人的利益。”
“只要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社会结构就不会崩塌。”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懂了,正如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让有钱的人出更多的钱,来补偿大多数人。”
马钰摇摇头,说道:“道理类似,但不完全一样,管理学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
“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如果一条岔道上躺的是五个穷人,另一条岔道上躺的是个权贵。”
“你会选择压哪边。”
朱标顿时不说话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怎么选。
感性告诉他,五条人命比一条人命值钱。
可是理性却告诉他,压死权贵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压死百姓赔点钱就完事儿了。
这个答案让他感到羞愧,一时间不敢说出口。
马钰也没有指望他给出答案,直接说道:
“这就叫政治管理学,要衡量的东西更多。”
“你是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必须要具备政治管理学思维。”
“否则,这碗水你是端不平的。”
朱标缓缓点头,说道:“我有些懂了,我爹肯定不具备这种思维,该怎么办?”
马钰说道:“不用担心你爹,他是不一样的。”
朱标好奇的道:“哪里不一样?”
马钰回道:“你爹牢牢的掌握着刀把子,随时可以掀桌子。”
“党派太多,党争太严重?”
“直接推倒重新建立一套就可以了。”
这次朱标没有再反对杀人,毕竟从政治管理学的角度考虑,这确实是比较省事的办法。
但他也有新的顾虑:“将人都杀了,谁来管理国家?变革怎么办?”
马钰说道:“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人。”
“大明拥有几百万读书人,只要选拔制度建立起来,要多少官吏就有多少。”
“所以不用害怕没人当官。”
“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杀过人之后,确保变革的大方向不变。”
朱标追问道:“这也正是我担心的,你可有什么办法?”
马钰想了想,说道:“大致两个方向吧,其一作为君主要坚定信念。”
“其二,将变革思想编写成书籍,培养更多理解和支持变革的人才。”
“同时也让更多人理解为何要变革,让其成为大家的共识。”
朱标眉头微皱,说道:“第一条简单,我爹和我变革之心都很坚定。”
“第二条……这些书籍该怎么编写,我们实在不懂,只能靠你了。”
马钰却摇头说道:“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算了,我先想想这个事儿,等梳理出头绪了再和你说吧。”
朱标笑道:“好,你慢慢想,我不急。”
马钰翻了个白眼,你小子还好意思说。
要不是不想让华夏再经历屈辱,我才懒得操这个心。
“你来找我,怕不只是为了这点事儿吧。”
“还有什么事情,赶紧说。”
“没事儿就回去吧,我还得养病呢。”
朱标也不生气,笑道:“确实有点别的事情。”
接着他就将财税系统重建的问题讲了一下:
“我爹和我都不懂这方面的东西,所以想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财税会计?
马钰摇摇头,说道:“我对这方面确实没有什么研究,没有特别好的建议。”
这倒不是他谦虚之类的,上辈子他也不是学这个的。
工作后和财税一块打最多的交道,就是发工资和办理退税。
不过……
“财政系统尤为的重要,我反倒不希望你们太过激进的变革。”
“先将前朝成熟的制度拿过来用着,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朱标有些失望,以往不论说什么东西,马钰都能讲出个一二三四。
这还是第一次说不了解。
不过对于马钰的建议,他倒觉得没什么问题。
在没有更好的制度替代的情况下,沿用最成熟的路子,然后根据需要微调。
是最稳妥的办法。
这时,马钰又开口说道:“不过不管财政体系如何建立,最重要的依然是人。”
“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足够的计官。”
“等你爹将现有的体系推翻后,有足够的人才可以顶上去。”
“否则盲目的推翻,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
朱标有些头疼的道:“道理我都懂,朝廷已经在尽力培养了。”
“可你也知道,培养一名计官有多难,短期内是很难指望上了。”
马钰不禁摇头道:“朝廷培养计官?就国子监那几十名学子?”
“就算他们全部学有所成,最后又都顺利成为计官,又能有几人?”
“而朝廷又需要多少计官?”
“指望现在的国子监培养,一千年都不够。”
“真想要解决计官短缺问题,还得想别的办法。”
朱标笑道:“我就知道你有办法,快和我说说。”
马钰说道:“首先国子监算学班扩招……”
朱标直接否定道:“不行,儒生不会同意的。”
“想要改变国子监,只有先对儒家进行改造。”
马钰说道:“变通啊,得学会变通。”
“唐朝有国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大明效仿唐朝恢复国子六学,儒生就算反对又能如何?”
国子监相当于是一所学校,从老师到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儒家出身。
他们反对算学扩招,朝廷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
除非现在就和儒家翻脸。
但国子六学不一样,它相当于六所独立运营的学校。
到时候朝廷就算给算学一千个名额,儒生也只能干看着。
而且有学籍的学生一千个,还能招收旁听生,不给学籍但可以过来学习算学知识。
学有所成照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朱标先是高兴,但很快又皱眉道:“万一儒生反对怎么办?”
马钰摇头道:“他们反对的可能性也很小。”
朱标疑惑的道:“为什么?”
马钰说道:“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包括书学,教授的内容主要就是儒家的四书五经。”
“这相当于是扩大儒家的影响力,他们怎么可能会反对。”
朱标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
然后他又说道:“给儒家这么大的好处,你小子肯定没安好心。”
“快说说,你挖了个什么样的坑。”
马钰笑道:“很简单,国子六学是新建的。”
“学习什么课程,让谁去当老师,还不是朝廷说了算。”
“完全可以多选几个非理学出身的人担任老师。”
“还可以将道家、法家的部分书籍,纳入必学科目。”
“只要你爹能扛得住理学门徒的反扑,这国子六学就能变成反理学的急先锋。”
朱标大笑道:“我就知道你小子没安好心,不过我喜欢。”
马钰得意的道:“你以为就只有这些吗,等过上几年,新思想框架编好。”
“直接就在国子六学内部宣讲,也能省去我们许多时间。”
朱标高兴的道:“好好好,就这么办了……还有吗?”
马钰点点头,说道:“算学院建立起来之后,还得有教材。”
“这方面我帮不了太多的忙,但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朱标笑道:“要的就是这个方向,快说吧。”
马钰说道:“战国时期的《法经》上有关于会计的内容。”
“唐代编写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宋代有《会计录》。”
“都是古代最重要的会计文献,是计官必须要掌握的东西。”
“你可以组织人手,对这些文献就行梳理汇总,编撰一部更加专业的会计教材。”
马钰确实不了解经济学和会计学,这几本书还是郗俊才、邓博通等人告诉他的。
但作为穿越者,他拥有他们所不具备的眼光。
很清楚这些东西有多重要。
这四部文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会计文献,详细介绍了会计的基本职业要求。
同时也记录了历朝历代会计的发展史。
结合《食货志》等经济方面的资料,可以系统的了解中国古代经济、财政的发展情况。
可以说,稍加整理就是现成的经济学和会计学教材。
关键,这可是原汁原味的,属于华夏的经济学著作,与华夏思想是一体的。
回想前世,中国的经济学著作,基本都是照抄的西方体系。
倒也不能说西方经济学体系有多差,而是拿到中国后会水土不服,出现了很多问题。
最致命的问题在于,你照抄别人的东西,话语权就在别人手里。
你发展的再好,别人拿着经济学理论,就能否定你的成果。
在国际舞台上,那些经济学家的话,是真的能左右很多人的思想。
然后利用这种影响力,动摇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而反过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前世一直有传言,说是有群体正在编写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著作。
但直到他穿越,此事也一直停留在传言上,没有任何具体的消息。
既然穿越了,马钰自然不会再完全走西方那一套。
他要鼓动朱标去编写,独属于华夏的经济学和会计学教材。
当然,后续他肯定会引入一些西方经济学思想的。
有用的东西为什么不学。
可这些引入的思想,只能作为华夏经济学论著的补充,而不是主体。
这个计划能不能成他不知道,但既然穿越了,试一试又何妨呢。
朱标对此事显然也非常感兴趣,立即就表示,回去就召集人手开始编写。
这还不算完,马钰接着又说道:
“除此之外,还要有一部专门教学生如何记账的教材。”
“有这两部教材,就足以支撑起大明的计官培养体系。”
“对后续的经济建设,也同样至关重要。”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