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初啼篇 第六十四章 议论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文娱行者第二卷 初啼篇 第六十四章 议论
(88106 www.88106.info)    继《射雕英雄传》之后,《明朝那些事儿》挟旧作威势,赫赫登临,以前所未有的新意,再次名动天下,一时之间,熙熙攘攘,吵吵闹闹。

    “我有订报的习惯,看的却少,日月积累,墙角已堆的满满的。

    为着此事,不少听夫人的唠叨,只旧习难改,过闻即忘。这般多的东西堵在那儿,不看又不丢,细细想来,确实无趣的很。

    前日心血来潮,拿起一沓翻阅,无意中见了一篇文章。

    名字带些戏谑,简单明了,《明朝那些事儿》。

    本有些不屑的,想来这类题目,大概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一看之下,心内的观感可用四字来形容:相见恨晚。

    作者以武侠闻名,写起历史,却也极是精彩。

    先前,史学先生们著作,刻板高深,艰涩难通,或许也是精彩的,可惜读者能力有限,只能束之高阁。

    此书独辟蹊径,采用笔法,明明讲的正史,却通俗幽默,活色生香。能将众所周知的事情,叙述的引入入胜,跌宕起伏,不可不说能力超群。

    读来不想罢手,午饭亦搁下了。

    不理夫人的白眼,静静地阅读,时而惆怅,时而恍然,凄凉处扼腕长叹,悲壮处掀桌拍案,傻笑激动,留恋惝恍。

    阅罢放开,转头一瞥,夫人正紧张地看来,模样颇心惊胆战。

    于是,只得好生安慰一番……”

    ————某读者

    “张若虚第二部力作,定将引领新的潮流!”

    ————《京城晚报》

    “诚意十足的态度,创意十足的作品!”

    ————《下相日报》

    “张若虚的完美转型,武侠到历史的过渡”

    ————《南方报》

    总体的评价还算不错,凭着书本身的质量,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

    对此不以为然的,自然也大有人在。

    “从《射雕》开始,张若虚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说一炮而红,大概并没什么过错。

    如今回顾这部,跌宕起伏,想象丰富,确实是难得一见的杰作。而字里行间,也充斥着作者的思考与情怀,十分感人。

    若是这样,一直写下去,如无意外,定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应该是许多人的期望,自张若虚先生的几封回复中,也能看出是稳重从容的人物,只是不知何故,竟然忽然变换写作题材。

    一个作家想尝试点新东西,情有可原,毕竟,谁也不愿被限制在一种文体内。

    但是,不得不说,大部分作家只擅长一种文体。

    所以变更文体的问题,应该谨慎。张先生的行为,明显有些冒失。《射雕》如今正处上升势头,应该稳扎稳打……”

    这是武侠迷的说法,对于张若虚停写武侠,始终耿耿。不过也仅止于此,内中多是劝告之意,或有些怨气,却没对《明朝》做什么评价。

    “总体而言,《明朝》是一部让人失望的作品。

    或许,有人会说,书还只开了个头,如何便能早早下结论?我要说的是,一个臭鸭蛋,不必吃了才知道是臭的,闻一下便差不多了。

    许多人热捧,说什么‘创新’‘独特’之类的话。

    那么,情况真是如此么?

    只要读上三行,大家应该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

    前段时间,电视上热播的《品三国》,大家应该还有些印象。如今回头再来看《明朝》,其风格,其语言,其调侃的味道……若还能说是创意,我是真不敢苟同。

    张若虚以成名,《射雕》的创新与格局确实少见,应该值得肯定。

    其行文稳重细腻,透着古典味,不知何故,竟一变而成了这种浮夸调调。或许是见张斯的讲课正名动天下,想借此风气也增加点销售?

    若是如此,可真教人失望。

    张先生武侠自成一家,并没有这个必要。再者,学一个孩子的风格,也说不上什么光荣……”

    这种文章,既不激烈,也不平淡,不重说理,也不纯写情绪,可是效果很好。

    只是简单地提点一下,似乎把判断的权利都交给了读者,而不时讽刺一下,实际已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了读者的情绪与判断。

    大家很容易被这似是而非的说法给迷惑,仔细想想,好像与《品三国》真有些相似。

    这种想法在读者中传播,也许不会影响销量,但会影响名声。

    因为随着传播,结论会越来越离谱,由“相似”而“跟风”,由“跟风”而“抄袭”。

    至于真实的面目,大概不会有多少人在意。

    “真知或启示如果不遗失其本质,就不能被传授,不能被承袭,也不能被日常化。”

    ————《达芬奇骗局》

    好在张若虚的文章,关注的人很多,其中各个阶层,各种学历的都有。

    有人提出一种观点,很容易地便会有人反对,甚而被轻而易举地攻破。

    “有人认为《明朝》抄袭了《品三国》,我想这是误会了。

    作品之间,有相似处,并不难理解。

    因为没有谁的东西是完全新的,未在地球上出现过的。

    一个新的物品,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旧有事物的杂交聚合,是个很明显的‘杂种’。所以,各种仪器,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创意来源,或是在旧仪器中发现相似处。

    《品三国》是很具创新性,但在古人的文章中,也不是毫无痕迹。

    至于张斯特殊的讲述方式,明显是把学校授课,相声,说书等结合起来的。

    那么,能说他抄袭了古人,或是哪位相声大师了么?

    这个似乎不难判断,因为太明显了。

    说到《明朝》与《品三国》之间,便不那么容易判断了。

    这里也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位作家的文章与另外一位作家的相似,便能判定其中又抄袭么?

    可以说,只要是文章,总能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差别只在程度高低而已。

    而且,一位作家写文章,常常是受了另一位作家的影响,或是在不知不觉中将读的文章带到了自己的笔下。但这只能说受影响,绝对说不上抄袭。

    抄袭的程度已经太高,至少,《明朝》没达到这种程度。

    《明朝》是纯书面作品,与《三国》的演讲体不同,可算是两个类型了。

    再者,《明朝》是与札记的结合,与相声等是没什么关系的。

    或许,张若虚真是受了张斯的影响,大家应该还记得,两人是认识的,平日在一起切磋,难免会有相似处。

    但写出得东西,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类型了。

    而且,在我看来,《品三国》是用来听的,若是阅读,就差极了,简直可谓粗陋。

    在这方面,《明朝》的可读行则要强得多,《品三国》更像是老师讲课,除了活泼有趣,只是些史实诉述。

    而《明朝》则有更多的情绪与思想,暂不论对错,它的感染力要强许多……”

    一评一驳,将《明朝》的评价又提升了不少。

    读者围绕着这个论点,议论纷纷,将张斯与张若虚“两个人”比较来比较去的。如此就没有多少理性分析在内了,更多的是个人喜好了。

    还有一类全盘否定的人,把“两个人”一起批了。

    “张斯是位有才华的少年,但却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历史的讲述,应该以历史特有的方式来讲述,严肃而宏大。他的讲述太过轻浮,甚至可说是油腔滑调。张若虚紧随其后,写这些胡闹东西就更不该了,张斯可以说是少年心性,情有可原,那么他呢?

    如今,这股不好的风气,已弥漫开来,不单影响着读者,也影响到了一些历史研究者们,长此以往,绝非好事…………”

    话显得迂腐,不值一驳,再者,也是老调重弹了,并没什么新意。

    当初张斯凭着《品三国》初红的时候,便引起过这种讨论,闹了好一段时间。

    大家研究的还算透彻,最终也给了张斯以肯定的评价。

    所以,这类言论似乎并没什么人搭理,专业人士不屑,非专业人士则因为缺少噱头,没兴趣。

    而《明朝》就在这种热热闹闹的气氛中,人气逐步高升。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文娱行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文娱行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文娱行者》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