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回 玄宗贵妃共宠胡儿 右相林甫智控禄山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唐秘史正文 第十一回 玄宗贵妃共宠胡儿 右相林甫智控禄山
(88106 www.88106.info)    天宝二年正月,一队人马浩浩荡荡从幽州出发,满载着边塞奇珍异宝直奔京城长安。为首的是一个体态肥胖的胡人,此人乃营州都督安禄山。

    安禄山坐在一匹强健结实的马上,神色显得十分安详。同样是去京城,此番与七年前的感觉完全不同。那次进京披枷戴锁,是以失职戴罪的身份被押解着,心里充满着忧伤和恐惧,因为要到京城接受最高权力的审判,生死未卜。而这次就不一样了,是以一个守边大将的身份进京,耀武扬威,多么豪迈啊!

    此时的安禄山心里极不平静,他感觉这些年过得确实不容易,他浮想联翩,陷入往事的回忆之中……开元二十四年到京城受审,对安禄山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终身难忘的。他在奉命前去进攻奚、契丹军时确实恃勇冒进,不顾后果,导致唐军损失惨重。他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因此能够理解养父张守皀作为节度使对自己最严厉的惩罚──奏请斩首。当时玄宗核准了张守皀的请奏,中书令张九龄拟定《赐守皀敕》,更明确地强调安禄山罪在不赦,应当依军法严惩,不得徇情。在临刑之时,他可能出于求生的本能,大声呼吁:“大夫不欲灭奚、契丹耶?奈何杀禄山!”这句话使爱惜将才的张守皀心软下来。张守皀欲杀不忍,欲放不能,于是,干脆将安禄山直接押解京师,让当朝的皇帝和宰相们自己处理去吧。就这样,安禄山被押解到京城接受审理。京城受审对安禄山来说是多么危险啊!当朝宰相张九龄固执己见,一直认为安禄山是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多亏玄宗出面,法外施恩,才保住了安禄山的性命。虽然撤了官职,但仍准许以“白衣将领”的身份带兵打仗,立功赎罪。这对于安禄山来说,是个极为宝贵的机会。

    回到幽州,安禄山再次被安排在他的养父张守皀的麾下供职。开元二十七年,作为幽州节度使的张守皀,在对奚与契丹的发兵进攻中屡遭惨败,但为了邀功请赏,张守皀有意隐瞒实情,谎报战绩。玄宗对边关战事很是在意,他在接到张守皀呈奏的捷报后,派宦官牛仙童前去核查。张守皀害怕露馅,以重金贿赂牛仙童,让他遮掩。牛仙童回京后谎称张守皀确实战功卓著。但后来还是真情败露,结果牛仙童被杖死,张守皀被贬为括州刺史。

    张守皀被贬,对安禄山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他只怕因此而被牵连。因为自己是张守皀的部下,与张守皀关系要好,甚至有一种养父子关系,朝中有好多人都是知道的。自从上次失律丧师之事后,安禄山的内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要追求,他要进取,他要做人上人,无论如何不能再做阶下囚,这滋味太难受了。为此,他随时准备铤而走险。冒险之后就可能成功,即使不成功,大不了一死,自己都到死神那里报到过一次,还怕什么?总之,不能窝囊地活着。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安禄山大胆行动,不断从民间敛财,不断地向朝中要员行贿,在朝廷寻找政治靠山。结果,安禄山不仅没有因为张守皀之事被贬,反而在第二年被擢升为平卢军兵马使。

    过去有养父张守皀为保护伞,现在自己独当一面,就应当自己努力,利用计谋,想方设法,甚至不惜巨资投入,以获得地位的巩固和官位的提升。为此,安禄山确实没有少费脑筋,但也确实奏效。

    譬如,安禄山在刚被提升为平卢军兵马使时,御史中丞张利贞兼河北采访使,他时常来到平卢巡视。每次巡视,安禄山对张利贞的接待都是面面俱到,对他的侍奉简直是无微不至。至于说到钱财、美女和珍宝,这自然不在话下,就连他的左右随员都一个不少地得到贿赂,真可谓是人人喜欢。安禄山的虔诚、殷勤使得张利贞大为感动。张利贞回朝之后,在玄宗面前对安禄山大加盛赞。

    在朝臣中,除张利贞外,还有礼部尚书席建侯、户部尚书裴宽和右相李林甫等人保荐安禄山。席建侯担任过河北黜陟使,曾表荐安禄山,说他为人正直无私,严正奉法,是难得的人才。裴宽、李林甫等人也表示支持。当然,李林甫的作用更大一些。

    朝里有人好做官。时间不长,到了开元二十八年八月,安禄山就被提升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并兼两蕃(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又过了一年多时间,即天宝元年正月,玄宗将平卢军镇升级,设为节度使。安禄山被首任为平卢节度使……

    安禄山这次西赴京城长安,一方面是为了登门酬谢朝中要员为他的升迁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在上层统治者中寻求更为可靠、更为得力的政治靠山,甚至希望直接深入皇宫之中,向玄宗靠拢,得到他的宠信。如果能得到玄宗的宠爱,那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了。

    安禄山作为一个边塞守军将领,要直接向当朝皇帝靠拢,争取他的宠信,这绝不是异想天开,绝不是天方夜谭式的想象,而是有几分可能性的。安禄山当年作为失职罪犯,玄宗能在宰相据理争辩、要求严加治罪的情况下,法外施恩,网开一面,给他一条生路,这就是说玄宗是爱惜安禄山的。后来,安禄山又不懈努力,在处理边关战事方面不断获得战绩。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安禄山没有少用心思讨好皇上的左右,这些人经常在玄宗面前为安禄山美言,使玄宗对安禄山不断产生好感。这几年他能多次得到升迁,就足以说明问题。安禄山感到自己直接向皇上投靠的时机已经成熟,他要抓住时机。别看安禄山长相笨拙,他心里透亮着哩!

    经过二十多天的鞍马劳顿,安禄山等人来到京城长安。他安排好住宿之后,就带着重礼,登门拜访朝中一些有关系的要员,联络感情,表示谢意。

    这些序幕性的活动进行完毕,安禄山便开始精心设计拜谒玄宗的事情。为此,他几个晚上都未能休息好。安禄山托人找到了宫中要害人物高力士,表达了想拜谒玄宗的请求。高力士积极成全,很快让玄宗答应了安禄山的请求。

    第二天,安禄山便被玄宗召见。

    安禄山被宫中太监带到“勤政务本”楼。他一见玄宗,就立即拜倒在地:“罪臣安禄山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玄宗坐在龙椅上,看见安禄山笨拙而憨厚的样子,觉得十分可笑,笑着说:“安爱卿不必多礼,请平身。”

    安禄山说:“谢陛下。”说完,慢腾腾地从地上爬了起来,接受了玄宗的赐座。

    玄宗与安禄山交谈了很长时间,安禄山虽然装出憨厚老实的样子,但在对答之时却颇用心计,尽量讨玄宗的欢心。

    安禄山说:“去年营州大地发生虫灾,大食禾苗。”

    “有这种事?”玄宗问道。

    “果真如此。当时微臣心急如焚,又不忍上奏,怕惊扰陛下。于是臣焚香祝天云:‘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佑,愿使虫散。’你别说还真出现了奇迹。”

    玄宗问:“什么奇迹?”

    安禄山神秘地说:“没多时,便有一群鸟从北飞来,把害虫全部吃掉。”

    玄宗非常高兴,说道:“安爱卿诚心可嘉,惊天地,感鬼神。此事应当宣付史官,记录史册。”

    看到玄宗大喜过望的样子,安禄山心里暗自高兴。他嘿嘿发笑,突得很起的腹部随着笑声有节奏地抖动着。

    玄宗指着安禄山的大腹开玩笑道:“这塞外胡腹里面所存何物,为什么如此肥大?”

    安禄山自谑地拍拍肚皮,半认真半玩笑地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只有对陛下的赤心而已!”

    听了安禄山的话,玄宗更是心里乐滋滋的。

    为奖赏安禄山的一片赤诚之心,玄宗给安禄山以极高的礼遇,在宫中设专宴款待安禄山。

    这次宴会是由玄宗精心安排的。玄宗为了显示安禄山在朝臣中的特殊地位,在兴庆宫“勤政务本”楼设宴,百官列坐楼下,独为安禄山在御座的东间特设金鸡屏障,安排一个坐席,还命卷起垂帘,以示荣宠。

    宴席上,安禄山仍不忘对玄宗大献殷勤,频繁敬酒。当然,玄宗也要回敬一番。几杯御液下肚,安禄山更是红光满面,飘飘然也。为讨玄宗高兴,安禄山极尽殷勤之能事,他在席间为玄宗跳起“胡旋舞”。

    别看安禄山平时那样笨拙,但跳起“胡旋舞”却行动敏捷,旋飞自如,其疾如风,风度不凡,这就更让喜爱歌舞的玄宗心里高兴。舞罢,安禄山还向玄宗献了一个胡人礼,憨笑着说道:“愚臣丑陋,有污圣目,罪过,罪过。”这种滑稽态,更惹得玄宗开怀大笑,前俯后仰。

    安禄山此次拜谒玄宗相当成功,他被加授骠骑大将军,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玄宗的好感和信任。

    安禄山得到玄宗的宠信,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为了巩固这种关系,过了没几天,安禄山又来到宫中拜谒玄宗。为了讨好玄宗,安禄山觅得一只很会说人话的鹦鹉,他专门派人定做了一个漂亮的金丝笼,将鹦鹉置于其中。

    安禄山提着鹦鹉来到宫中,玄宗正与太子游御苑。一见玄宗,安禄山赶忙将鹦鹉挂在一颗丁香树枝上,趋步向玄宗进行叩拜,但对身边的太子李亨却不施礼。

    玄宗问道:“安爱卿为何不拜太子?”

    安禄山假装愚直,奏道:“臣愚,不知太子是何等官爵,怎么能让臣下当着至尊的圣上面前拜谒?”

    玄宗笑着说:“太子乃储君,朕千秋万岁后,继朕为君者,卿怎能不拜?”

    安禄山狡辩说:“臣下愚钝,向来只知皇上一人,臣等应当尽忠报效,着实不知还有太子,真是罪该万死。”

    玄宗听后心里很高兴,他觉得安禄山只忠诚于自己。他转身给太子说:“吾儿莫怪罪,此人实为朴诚之人。”

    太子李亨赶忙说:“安禄山崇敬父皇,孩儿哪敢与父皇相比!”

    正说着,那鹦鹉在笼中叫道:“禄山失礼,赶快拜谒太子!”

    安禄山这才对着太子李亨下拜。

    拜罢太子,安禄山将鹦鹉提到玄宗跟前说:“此鸟极通人性,实为好玩之物,请陛下笑纳。”

    玄宗这才注意到鹦鹉,一看果然不错,满心喜欢,就让侍从接过鹦鹉,养在宫中。

    玄宗心情不错,又让安禄山在宫中侍宴。酒足饭饱之后,安禄山才被送出宫门……

    安禄山这次在京城逗留时间不长,却还是为朝廷做了一件正事,深得玄宗的欣赏。

    事情是这样的:右相李林甫领吏部尚书,但平时总在考虑全局性事务,很少有时间考虑吏部事务,吏部选事全委托吏部侍郎宋遥、苗晋卿负责。当时应选的士子数万人,经过初选之后有六十四人入等。御史中丞张倚这段时间在玄宗面前特别受宠,宋遥、苗晋卿都想巴结他,故将其子张爽列为第一名,结果搞得舆论哗然。前蓟令苏孝将此事告诉安禄山,安禄山觉得这又是向皇上表忠心的一个好机会,他立即向玄宗做了汇报。玄宗亲自组织入等人选面试,结果张爽手持试纸,终日不能写出一个字。没过几天,涉嫌作弊的宋遥、苗晋卿等人均被贬官,而安禄山则更得玄宗的信任。

    安禄山此次长安之行历时两个多月,他不仅结识、联络了一些朝中要员,而且直接攀附上了玄宗。这对于安禄山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收获。三月下旬,安禄山才返回幽州。

    玄宗宠信安禄山,安禄山也不失时机地显示自己的才能、政绩和对皇上的忠心。为取悦玄宗,夸耀自己的战功,他在幽州边关时常将俘虏押送京城长安,其中有一次竟向玄宗献俘八千人。除此之外,安禄山每年派人向玄宗献奇禽异兽,珍玩之物,来往人员不绝于路,所经郡县都疲于递运。每每遇到安禄山献礼,玄宗心里都特别地高兴。这不仅是因为礼物本身,更因为安禄山其人的缘故。除此之外,安禄山还经常由幽州到长安,千里迢迢向玄宗述职报功,极尽奉迎之能事。

    对于安禄山,玄宗可谓关怀备至。他在临潼温泉为安禄山造宅,还在京城长安为其造宅。事实上,安禄山原在长安有一旧宅,但玄宗觉得不理想,所以在亲仁坊选了一片地,出御库银钱财物,为其建造新的府第。新宅穷极华丽,富丽堂皇,连厨房内的器皿都是金银制作的。正式迁居时,安禄山在新宅大摆宴席。为了炫耀,他恳请玄宗降敕命宰相和其他大臣赴宴庆贺。本来,玄宗原定这天让宰相们陪他击毬,但为让安禄山高兴,他硬可改变原来的计划,命宰相们共同前往安禄山新迁府第捧场。

    对安禄山这样一个丑陋粗俗而野心勃勃的人,朝臣之中颇有微词。有人说,安禄山是一个怪物,有一次夜宴时他喝酒喝得烂醉如泥,呼呼大睡,变成了一只龙首黑猪。玄宗听到报告之后并不惊奇,他笑着说:“猪龙也,无能为者。”玄宗觉得是无能之人,不需提防。

    玄宗骄纵安禄山,就连太子李亨也看不惯,他向玄宗谏言:“自古正殿,无人臣坐之礼。皇上对安禄山宠之过甚,不仅随便让其出入宫掖,还过分赏赐,长此以往,必使生骄。”

    当然,玄宗有自己的想法,他给太子解释说:“此胡骨怪异,颇有威状,朕欲以此镇服朝野。”很显然,玄宗是想借安禄山的威势内压群臣,外御契丹。

    安禄山也很乖巧,他对玄宗信誓旦旦:“臣生长蕃戎,仰蒙皇上恩典,得极宠荣,自愧愚蠢,不足胜任。只有以身许国,聊报皇恩。”在这种甜言蜜语下,玄宗怎能不宠信他呢?

    安禄山不仅受到玄宗的恩宠,而且也深得杨贵妃的喜爱。

    有一次,安禄山到宫中拜谒玄宗,正好杨贵妃也在场。安禄山久闻杨贵妃之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偷看贵妃,肌肤如雪,揉酥作骨,丰艳中带有几分秀雅,禁不住神魂颠倒,想入非非。杨贵妃见安禄山身体结实,英锐豪放,心里也顿生好感,甚至有点春心荡漾。

    安禄山灵机一动,恳请玄宗为养父,贵妃娘娘为养母。玄宗笑呵呵着说:“可以,朕就认你这个胡儿。”得到许可后,安禄山随即趋至阶前,向杨贵妃下拜:“臣儿愿母妃千岁千千岁。”

    玄宗笑问安禄山:“胡儿,怎么礼数不对,先拜父皇才是。”

    安禄山眼珠一转,立即回答:“臣本胡人,胡俗先母后父。”

    听了安禄山的话,玄宗更觉得他朴直诚实。杨贵妃也看着安禄山,微笑不答。

    自此之后,安禄山出入宫掖,毫无禁忌,或与杨贵妃对食,或与杨贵妃联榻,整夜不出,还传出了许多桃色话题。

    由于玄宗的宠信,安禄山在数年之间节节迁升:

    天宝六载,安禄山以范阳、平卢节度使加御史大夫;

    天宝七载,安禄山封柳城郡开国公,实封三百户,并赐钱券;

    天宝九载五月,又赐封安禄山东平郡王;

    天宝九载八月,又命安禄山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天宝十载,安禄山又被擢为河东节度使。

    从此之后,安禄山一身兼数职,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

    安禄山不断得到升迁,他心里非常高兴,他暗自庆幸自己运气不错,被玄宗所宠信。当然,安禄山自己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平步青云,与李林甫的保护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安禄山第一次与李林甫见面是在开元二十四年。那时,安禄山是作为囚犯被押在京城大理寺狱中,李林甫和张九龄陪驾来到大理寺。那时,李林甫没有与安禄山谈话,但安禄山从李林甫阴鸷的眼神中感到此人不能得罪。

    后来,李林甫挤倒张九龄坐上第一把宰相交椅,独揽大权,势倾朝野。心怀智谋的安禄山当然清楚,自己要得到提擢,必须得到李林甫的支持。基于这种认识,在他还是“戴罪将军”时,就与李林甫取得了联系,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李林甫作为当朝的宰相,能与安禄山──一个边塞守将建立关系并不是偶然的,李林甫之所以能屈尊下就,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李林甫是惯于见风使舵的人,安禄山当时被玄宗特赦之后,他就知道安禄山将受到玄宗的器重,后来的情况果然验证的李林甫的推测。玄宗器重的人,李林甫当然是不会不重视的,他与安禄山结成亲密关系,就是投玄宗之所好。

    李林甫是能够看清形势的人。他和太子李亨相抗衡,仅仅靠计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需要实力和地盘。玄宗时,由于边镇战争的频繁与长期性,天下军镇逐渐演变形成三大军事集团。西北包括安西、北庭和河西、陇右、朔方等节度使,还有河东节度使;东北包括范阳、平卢节度使;另外还有西南的剑南节度使。西北诸镇首领主要是王忠嗣和皇甫惟明,是太子李亨的势力范围。西南边帅章仇兼琼是听从于杨国忠的。李林甫要巩固其权力和地位,也必须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他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东北的安禄山。他不断在玄宗面前为安禄山说好话,使之特受宠遇,他还与安禄山密谋协议,一旦在与李亨太子党交手失利时,安禄山应引兵来援。

    李林甫不仅要借用安禄山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他也要控制安禄山本人。

    安禄山是玄宗的红人,在朝中有恃无恐,目空一切,对朝官皆非常傲慢,甚至对李林甫这位当朝宰相也有轻慢之举。李林甫心里极为不舒服,他精心策划着改变安禄山非礼行为的办法。

    有一次,安禄山预约要到相府拜见李林甫,李林甫欣然同意,他要利用这个机会给安禄山上一课,让他知道应当如何对待自己这当朝的宰相。

    安禄山大大咧咧地来到李林甫府第,嘿嘿一笑,算是打过招呼,就随便坐下。李林甫眉头一皱,没有说话,他心里暗想:没有规矩,成何体统!

    安禄山没在乎李林甫的表情和心理变化,信口开河,滔滔不绝,李林甫对他不大理睬。

    过一了会,李林甫借故要召来王钅共问话。王钅共与安禄山一样,同为御史大夫。王钅共当时也深受皇帝的恩宠,在朝中颇有实力和地位。但是他却畏惧李林甫,所以平时在与李林甫会面时,礼仪规矩方面一点也不敢含糊,一点也不敢怠慢李林甫。

    过了一会,王钅共来到李林甫的府上。他一见李林甫,趋拜甚谨,行了一个大礼。李林甫一边劝他免礼,一边瞥了一下坐在一旁的安禄山。安禄山被李林甫盯得低下了头,心里很不安,他这才感到自己对李林甫有失礼仪。李林甫这一招对安禄山刺激挺大的,从此之后,安禄山在李林甫面前再也不敢傲慢了。

    李林甫感到,只让安禄山在礼节上恭维自己,还不能算彻底治服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在心里畏惧自己。李林甫为了达到此目的,颇费了一番心思。每当安禄山与他谈话时,他总是能揣摸其心思,一语道破安禄山的隐秘的心理。在李林甫面前,安禄山什么都隐瞒不住。在安禄山看来,李林甫简直是神明一般,他被李林甫惊得五体投地。

    安禄山被李林甫征服了,他感觉在李林甫面前,自己一点秘密都存不住了。这对于心存异志的安禄山来说,是多么可怕的情形。每当安禄山见到李林甫时,尽管李林甫总是笑脸相迎,但安禄山总不免战战兢兢,甚至在数九寒天之时,也常常汗湿内衣。

    李林甫对安禄山恩威并用,软硬兼施。他不失时机地表示对安禄山的关心和照顾。

    有一次,安禄山去拜见李林甫,当时正值深冬,北风呼啸,天空飘着雪花,天气异常寒冷。安禄山来到李林甫的宰相政事堂,李林甫立即热情让座,送上一杯热茶,亲自将火盆移到安禄山的跟前,并且脱下自己身上的长袍披在安禄山的身上,以示对他的关怀和亲近。此举着实让安禄山感动,他心里热乎乎的,大有受宠若惊之感。

    李林甫对安禄山的关照,不仅有表层次的和形式方面的,而且有深层次的实质性的。

    天宝六载,安禄山潜蓄异志,他以御寇为借口,大修城池,广贮兵器,而且借故企图侵占西北王忠嗣的地盘与兵力。此事被王忠嗣告发,奏状被李林甫截留,他采取了一些策略,安禄山才没被追究。事后,李林甫拿出王忠嗣的奏状让安禄山看,安禄山吓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上向李林甫磕着响头,连连称谢李林甫的活命之恩。

    在开元年间,边将都由汉族文臣武将来担任,功绩卓著者提拔为相。李林甫害怕立功边将入相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他向玄宗奏言:“文臣为将,难当矢石,不若用寒族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若能对蕃将抚而将之,彼必能为朝廷而尽死。”

    这一建议被玄宗采纳。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得到重用。早在开元十五年,一行禅师临寂之时曾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否则于国不利。玄宗既用李林甫为相,又用安禄山为将,犯了双重大忌,这已经埋下了大唐帝国危机的隐患。这是后话,暂且不提。李林甫曾对安禄山说,正是为了安禄山,他才向玄宗建议改变政策。安禄山虽然也清楚李林甫有他个人的图谋,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建议在客观上确实为自己的被重用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这点来看,李林甫确实帮了安禄山的忙,他非常感恩。

    李林甫就这样征服了安禄山,安禄山在李林甫面前终于服服帖帖了,他心甘情愿地听从李林甫的授意,只要是李林甫的意图,安禄山不敢不当一回事。

    安禄山在范阳,随时关注京城情况,他专派部将刘骆谷常住京城,伺察朝廷动静,特别关注李林甫的一举一动。每当他汇报边关战事情况,总要知道李林甫的态度,总要问“十郎(李林甫)何言?”如果听说李林甫在京城对安禄山有好言传来,安禄山就特别高兴,就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甚至摆起宴席表示祝贺。

    有一次,京城传信之人带来了李林甫的口信:“大夫须好检校。”安禄山当时就惊恐万分,急得反手据床呼道:“阿与,我死也!”后来此话传到京城,被当作笑料在朝臣中流传。当时梨园乐师李龟年曾在宫中当着玄宗的面,模仿安禄山的姿态和话语,惹得众人大笑,就连玄宗也忍俊不禁。

    李林甫靠深邃的计谋,控制着安禄山,并为其所用。安禄山虽存异志,但慑于李林甫的威势,他不敢轻举妄动。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