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67节 何敬之升帐使“毒招”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血染的足迹第92节 宋庆龄坚决反蒋 第167节 何敬之升帐使“毒招”
(88106 www.88106.info)    红一方面军4万人打破了“国军”10万人的“围剿”,这使蒋介石感到震惊和恼怒,他立刻撤掉鲁涤平的南昌行营主任一职,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统一集中和指挥湘、鄂、赣、闽四省军队,迅速筹备比第一次更大规模的“围剿”。

    经过何应钦紧锣密鼓的运作,至民国二十年的四月初,又调王金钰的第五路军5个师,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3个师和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等部队对红一方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连同第一次“围剿”失败后留在赣东南的部队,共集中了18个师另3个旅共20万人,总兵力比第一次增加了一倍。同时,鉴于第一次“围剿”惨败的教训,何应钦决定采用军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相结合。

    军事上:采取“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进军要旨,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作战形式,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构成东西八百里弧形战线,分四路向匪区步步推进”的战略方针。并要求部队一天只能前进5里、10里或20里。每走一步,都要派小部队进行游击侦察后,大部队才能推进。部队每占领一个地方,马上要构筑工事和进行驻剿。

    政治上:军队占领一个地方以后,要尽快把地主豪绅召回来,让他们组织“善后委员会”和“守望队”,对民众进行欺骗宣传和恐怖统治。

    经济上的招数更为毒辣:除实行更加严密的封锁外,可让军队尽情在占领区抢劫、烧杀,毁坏禾苗、屠杀耕牛,造成人心恐慌……

    朱、毛红军竟然打败了相当于自己两倍半的敌人,这使中G中央无比的兴奋,于是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小布办公,指导全国的武装斗争。书记暂由项英代理,毛润芝、朱玉阶、曾山为委员。同时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区别于中央军委简称“中革军委”。以项英为主席,朱玉阶、毛润芝为副主席;撤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各军团。项英虽然担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中革军委主席,但由于他刚从中央“空降”,又不大懂得军事,因而,在作战指挥上,仍旧是毛润芝说了算。

    毛润芝根据“围剿”军的前进态势。令红一方面军脱离同敌军的接触,从根据地北部边缘后撤到广昌、宁都、瑞金一带。

    但此时因为刚刚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战役,红军的伤亡还没有得到补充,只有3万多人,敌我兵力对比,几乎为8︰1。这样的态势真令项英如坐针毡。

    这时,前一阶段前来处理“富田事变”的中央代表团成员任弼时、王稼祥、顾冬荣等人,又奉中央命令前来参加苏区中央局的领导工作,并带来中央的指示信。信中针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提出了这样一条意见:“为着保全红军实力,遇必要时可以抛弃旧的,组织新的苏维埃区域”。也就是说,必要时,可以“溜之大吉”。项英这才心情稍宽。

    4月中旬的一天,苏区中央局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会上,委员们意见不一。项英等人认为:敌我力量悬殊,敌军的严密包围难以打破,并且中央已有“退”的指示,就主张将红军主力转移到根据地以外去。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走”!也有的主张分兵退敌。认为这样做,一可以使敌人包围落空,二可以转移目标。也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散”,大家散伙。毛润芝反对这两种主张,仍然要采取“诱敌深入”之策,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坚持在根据地跟敌人兜圈子。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转”。

    但毛润芝的意见只得到朱玉阶、谭震林等人支持,在会上处于少数地位。因此,他便提议扩大会议范围,让军一级的指挥员也来参加讨论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针问题。这个提议被接受了。

    朱云卿参谋长在走出会场时,忧心忡忡心地对朱玉阶说:“大敌当前,中央局这样不统一,可不是件好事啊。”

    朱玉阶听了微微一笑,没有作声。

    扩大会议在第二天晚上召开了,除中央局成员外,范围扩大到各军的军长、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毛润芝首先发言,他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这次“围剿”的条件比第一次反“围剿”还要好,胜利的可能性更大。接着由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发言,这些人都坚决主张在根据地内打破敌军的第二次“围剿”。周以栗还依据创建苏区的实际经验,批判了某些理论大员“山沟沟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看法。指出毛润芝等人能从实际出发,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指挥红军打胜仗,这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赣东南和闽西特委负责人,坚决不同意主力红军退出根据地。这样,毛润芝的主张就由少数变成了多数。于是,会议决定按照毛润芝的主张,依托根据地跟敌人兜圈子。

    打不打的问题解决后,紧接着就是在哪里打,与谁打的问题。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会场又是一片争论。一些人主张先打在兴国的蒋蔡军,认为打垮了蒋蔡军,红军就可以迈开双腿到赣南和湘南,有利于红军的发展。

    所谓蒋蔡军,是指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这个军出身于北伐战争时被称为“铁军”的第四军。当时第四军参加北伐的就是两个师加一个独立团,即张发奎师、陈铭枢师和叶挺独立团。因第四军战功卓著被扩编为第二方面军,其中的张发奎师扩编为第四军,陈铭枢师扩编为第十一军,叶挺独立团一部扩编为二十四师,一部编入二十五师。后来,三人分道扬镳,叶挺率二十四师和二十五师一部参加南昌起义;张发奎率第四军联合桂军反蒋,称张桂军;陈铭枢的部下蒋光鼐、蔡廷锴率第十一军投蒋,称蒋蔡军。中原大战后,蒋蔡军又在其第六十、第六十一两个师的基础上扩编为第十九路军。

    毛润芝却坚决反对这些人的主张:“我说同志哥,应该认清我们的对手。当前在进攻苏区的20万大军中,蒋蔡军是最有战斗力的,在历史上未曾打过败仗。尽管张发奎始终标榜自己是“铁军”的正宗,但每次与蒋蔡军交手都是一败涂地。尤其在蒋冯阎大战时,蒋蔡军在中原战场近乎是打败天下无敌手,因此被蒋介石视为黄埔系之外最能打仗的军队。根据我们现在的实力,打蒋蔡军没有胜利的把握。我们现在应该是择弱而击,先打王金钰这一路。因为这一路敌人相对较弱,并且所在地势和群众条件都好。另外,若从王金钰所处的富田地区打起,然后向东横扫,可以在闽赣交界的建宁一带扩大根据地,征集资财,有利于今后的战略发展。反之,由东向西打,则碍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没有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所以,我认为由王金钰打起,才是上策。”

    毛润芝的分析使大家由衷佩服,会议决定采纳其意见,并成立由他挂帅的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根据战局变化机断指挥。于是,朱玉阶命令部队迅速在龙冈一带集结,然后向西推进二十公里,在群众条件和地形都十分良好的东固一带山区隐蔽待机。

    一、三两个军团3万多人挤在一起,供给一下子发生了困难,没有菜吃,各连队只好在山中挖野菜。

    一个黢黑的夜晚,山坡上的树木像巨人似的狰狞地站立着,九霄云外那发着微光的小星星,如同一个个小眼睛,透过树枝的罅隙,在窥视着这片神秘的大地。

    毛润芝正在与朱玉阶一起喝那一半野菜一半粮的稀粥,忽然听见近处有几个战士在小声吵嚷,就叫警卫员去看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警卫员回来报告说,是总部无线电队队长王诤和几名机务人员要求与连队战士平等待遇。

    毛润芝笑呵呵地说:“这些娃娃觉悟地挺快嘛!”

    原来,第一次反“围剿”在第十八师师部缴获了半部电台后,又从第五十师缴获一部相同型号的完整电台,还从这两个师的俘虏中了挑选了10名教育好的无线电兵,成立了一个无线电队,并让其中德才兼备的王诤和刘寅担任正、副队长,又派冯文彬担任政委。

    无线电队成立后,为了使这些无线电兵安心为红军服务,毛润芝与朱玉阶商议后,在普通战士一天只有3个铜板伙食费的困难条件下,特批给这些无线电兵每人每月30到50块银元的技术津贴。尤其是朱总司令,不但关心他们的生活,有时还给吸烟的同志送点香烟。这使王诤等人十分感动,特别是这些天,他们看到总部干部和连队战士一样,连野菜粥都喝不饱,可他们还有大米白面吃。实在咽不下去了,就找政委闹平等……

    自毛润芝和朱玉阶等人带部队进入山区隐蔽之后,国民党的20万大军,全都开进了原红一方面军的活动区域。各大小城镇都有“国军”驻扎,但他们除遇到择机骚扰、一打就散的小股赤卫队外,近3万多红军主力部队竟消失地无影无踪。“国军”一下子没有了进攻目标,大兵团不知向哪里开,但鉴于以前失败的教训,旅以下的单位又不敢随便活动,驻也不是,走也不是。何应钦感到焦躁不安,他将王金钰、孙连仲、蒋光鼐等人召集到南昌会议,但谁也没有良策。何应钦只好请示蒋委员长,并请蒋氏派飞机密集侦察。可飞机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见红军主力的影子。蒋介石气得大骂:“娘希匹,这3万多红军,难道土遁了不成!”于是,向何应钦指示道,“一定是毛润芝将部队隐蔽在深山老林里边,和你们比耐性。你们就守紧进出山区的所有道路,让他们在山里没有粮食吃,憋不了多久,就会自己跑出来的。你们就在那里与他们耗时间吧!”

    有了委员长的圣旨,何应钦就令王金钰等人耐心等待战机。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血染的足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血染的足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染的足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