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农忙(上)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乡村正文 第十章 农忙(上)
(88106 www.88106.info)    过完了端午节,就开始真正的农忙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村里路上拥挤不堪,用平板车拉麦子的,拉稻苗的,去地里送茶水的,送饭食的,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村长李明诚对此格外上心。只有做出业绩,给村民一个交代,一个好的印象,以后才能更好的推广自己看重的生态农业。李明诚心里这样想。

    当清晨的露珠还晶莹剔透,活泼自在的滚动的时候,村民们早就拿着镰刀去割麦子了。外面的清新舒畅的空气与屋内烦躁闷热的感觉截然相反。村民都抖擞这精神收割着自己汗水换来的果实。山村并不是完全的山村,粮田是平地,山上栽的多是果树。这个时候,果园里倒是没几个人,都到附近的集市上摆摊卖水果了。只有到了下午的时候,山民才会去果园里摘苹果,摘桃子。况且,这个时候,只是少量的水果成熟,主要还是忙在割麦子。

    村民甩开结实的膀子,挥舞着锋利的镰刀。开放而霸气的太阳化掉了那可爱的露珠。火辣辣的光线刺在村民古铜色的皮肤上,灼热般的疼。用手巾擦了擦汗,喝了一口茶水,汗水仍然哗哗的躺下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割完麦子的麦地里也不乏拾麦子的老妇人。老妇人把口袋放在离自己不远处的堰埂子上,每当自己拾到一大把的麦穗的时候,就会蹒跚的走到口袋旁,把麦子放在口袋里。然后回到刚才拾麦子的地方继续拾。也有的拄着拐杖,领着小孩,祖孙俩一起拾麦子。

    村长李明诚走在田间的小道上,看着这番情景,心想:以后村里得设法买台收割机才行。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到了中午,太阳像个大火球,越发威风,吐着火舌,温度达到了一天的最高点。这时也是小路最繁忙的时候。平时没多少人走的乡间小路,这时明显是超负荷的。“哌”“哌”之声不断传来。村民用鞭子抽打着试图偷懒的毛驴。好多的驴子吃力的拉着满载着麦子的驴车。就连驴车也受不了这般的压力,咯吱咯吱的响着。有些穷苦的人家,就用平板车载着尖尖的一车麦子,男的肩上挂着绳子,在前面弓着腰双手紧握车把奋力的拉着,腿上青筋暴起,走到有些淤泥地上,还不免要打滑。媳妇则是在后面使劲的推着。

    路旁的柳树下,一些流浪狗张着嘴吐着大舌头,眯着眼睛,趴在地上,偶尔打个哈欠。河里的老水牛一直在水里泡着,似乎怕热辣的骄阳灼伤他娇嫩的皮肤,一泡就是一天。

    回到家的男人们一动也不动,脱力的他们直想睡觉,连吃饭都没了兴致。这时,贤惠的妇女拿出她们的绝活“油辣肉丝面条”,用独特的方式去关爱犒劳她们的顶梁柱般的丈夫。

    用刚才从店铺里买来的瘦肉,切成肉丝或肉丁,然后放上大量的辣椒,在锅中一炒,嘿,油烟的香味顿时把男人的肚子引得咕咕直叫。盐少许,花椒面少许。炒好后,盛出来。锅不刷,借着刚才炒肉丝剩下的油水,直接往锅中放入足够的凉水,待水烧开,放入自己亲手擀制的面条。待面熟后,盛在碗里,放入刚才弄好的肉丝,红红的油,再撒上新鲜的葱末。一碗爽滑筋道,肉香扑鼻的“油辣肉丝面条”就这样出炉了,新鲜热辣。吃一口,爽滑筋道的手擀面味,再带上油辣辣的肉香味,葱香味,美味无穷。很多中年壮汉往往能一口气吃上四大碗,犹自回味无穷盼着明天再吃。

    六月的天,真的像娃娃的脸一样,谁的面子都不给。说哭就哭。

    刚才还晴空万里,碧蓝一片的天空,这会儿,风骤紧,乌云翻墨,电闪雷鸣。

    柳树下,刚才热的张着嘴吐着大舌头的那些流浪狗,正忙着四处乱窜,躲避风雨。有的狗躲到别人的屋檐下避雨,有的躲到窗台下,还有的躲到桥底下。当然,它们才不会想那么多,什么下雨导致河水上涨,淹没桥洞的事情,能躲一时是一时。

    很多农家院子里、农场里,此时却是乱作一团。脱粒机旁的麦粒刚脱好粒子没有挪到屋里的,刚拉来麦子没把麦子放到棚里的,都忙的不可开交。有的人自家的事情处理好了,忙着帮助邻家收拾。也不乏忙着幸灾乐祸看邻居忙的团团转的。

    娃娃的脸始终是娃娃的脸,没两分钟,太阳又像暴露狂一样从云从里很不害臊的笑着出来,发出他的万丈光芒。

    有家村民就气得仰天大骂:这贼老天,恁的这般缺德,没坚持两下子,又散熊了,白搭我忙活了半天。在一旁看戏的邻居就得意的笑道:嘿嘿,不能这么说,这场雨真及时呀,我都快热死了,这下可凉快多了。

    农民是最辛苦的,他们往往要与老天作斗争,要看天吃饭。

    过了晌午,村民拎着水拿着镰刀三三两两的到地里割麦了。雨后的天气凉爽了很多,徐徐的南风吹来,浑身的毛孔都张开了,说不出的快意。

    南风的吹佛下,山上的水果也越发的熟了。农忙时节,也是孩子活动频繁的季节。三五一群,钓鱼摸虾,偷个桃子,逮个蝉,这是他们的乐趣。

    山上的桃园里,一个孩子攀爬到桃树上,麻利的摘下自己中意的桃子,迅速的扔到桃园的篱笆墙外面,外面有同伙灵巧的接住从里面飞来的桃子。待到摘了十余个大桃,看差不多的时候,轻飘飘的就翻过了树枝铁条围成的篱笆墙。桃园里看桃的老头午觉睡得呼哈的,神不知鬼不觉。几只野鸡叫着从天上飞过,好像是在和他们打招呼。出来后,一伙人开始论功行赏。

    吃完了桃子,这伙人挠头腚,想着该玩什么。狗蛋是里面的大哥,突然想出来一个主意,到河里逮青蛙,逮龙虾、河蚌。大家均点头认为这是好主意,反正一下午也找不到什么好玩的。因为这是大自然的产物,谁都光明正大可以索取,不像桃子,是别人的,只能偷些吃了。所以,几个人都回家去拿口袋了,逮的多是可以卖钱的。那时候,河水未被工厂污染,无论路上还是水里,小动物都是非常多的,猫头鹰,花巴狗子,黄狼子,老乌龟,河蚌都是随处可见。

    河水清澈见底,里面大大小小的河蚌,一张一合的。很多的蜗牛在水里静静的躺着。龙虾伸着两只长长的触须,瞪着通红的眼睛。偶尔有几只大螃蟹,伸着大钳子霸气十足的从它们身边经过,对它们不屑一顾。水中洞穴里的老乌龟则静静的审视着它们,想着晚上该吃什么。

    哈。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只听从上面传来了声音。我抓住了,我抓住了一把的蜗牛,小马哥兴奋的道。狗蛋很不屑的道:得瑟个啥,那玩意谁都能抓到。逮到打个的才算本事。啥叫个大个的呢?比如,逮个老鳖,大河蚌。老鳖的肉可值钱了,大河蚌里面有时候是有珍珠的。小马哥只有七八岁,仰起头道:可是我也逮不到它们呀。狗蛋看中了水里洞中的那只老乌龟,自信的道:看我的,说罢,伸手快如电掣,向那只老乌龟抓去。老乌龟见天突然黑了,惊觉不妙,慌忙向洞里撤去。老乌龟带着重重的壳,速度是慢了些,但就是这么挪了半个身子,狗蛋的大手就不能把老乌龟拿不上来。

    老乌龟发现有柱子一般的东西在摸自己的壳,仰头看了看,用牙轻轻咬了一下,发现很软,貌似能吃。然后用力咬下去。水面上传来惊天般的杀猪嚎叫声:啊,我的手,我的手指头。狗蛋慌忙抽出自己的手。老乌龟看那个柱子是要把自己带出水面,就松口了。

    一旁的贺刚道:看你这熊样,就疼成这样?又续道:我看这一片的青蛙蛮多的,不如咱们晚上来照青蛙。狗蛋道:不了,我上次看到别人用剪刀咔嚓咔嚓的剪掉青蛙的头,怪残忍的,我不抓青蛙了。贺刚更是不屑:看你那熊样,白搭活这么大,杀个蛤蟆的胆量都没有,干脆找个馒头撞死算了。狗蛋心中大火,但估计到贺家很有钱:我不和你说了,我得手受伤了,我先回家了。

    贺刚揽住小马哥的肩膀,亲切的招呼道:他耸他不去咱们去。小马哥道:我去看看,还真没见过是怎么吃青蛙的呢。贺刚道:今晚你去我家吃青蛙。

    狗蛋走在路上,回忆着那天的一幕:一个农妇,用剪刀咔嚓咔嚓的剪掉一只只青蛙的脑袋,那些掉在地上的青蛙脑袋,两只眼睛比平时睁得更大更园,目眦欲裂。狗蛋没上过几天学,看电视时候听说过死不瞑目这个成语。这次,真的明白了,那些眼瞪得快要出来的青蛙,那是死不瞑目,因为他们吃蚊子,吃田地里的害虫,一直为人类作着贡献,但是,人却毫不留情的把他们的脑袋剪掉。每剪掉一个青蛙脑袋,就会濮的一下溅出好多鲜血。

    麦田里的人们忙的不可开交,孩童们玩得不亦说乎,易子欣这家伙却很骚包的和小妮游山玩水。易子欣家的地本就不多,且以果树居多,由亲戚照料着。佟若梅家的地多数都租给别人耕种了。俩人闲的就很有兴致的到山上游玩。一会看看为什么白天还有一些猫头鹰出来捕食,一会又趁人不注意,偷个苹果吃。易子欣看到正在捕食的猫头鹰,发感慨说:这猫头鹰真不错,又能逮老鼠,还能逮长虫,既能当猫用,又可当鹰使。弄一只在家里养着应该很不错。佟若梅笑的花枝招展:我听说: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易子欣脑门顿时横起两道黑线。

    傍晚,天空上彩霞满天。

    陆陆续续的已经开始有人回家了,有的人则是到场里。农场是一片非常平整的地方,专门用来打谷的。每家都有自己的一块场地。里面有脱粒机,扬场机两样机器。多数人是选择把割好的麦个子堆在场里,用脱粒机扬场机一次性弄好,然后直接运回家用彩条布晒上。也有一些人是把麦子拉到家里,在家里用脱粒机脱粒。

    吃过饭,晚上的场里在农忙时节是最热闹的。大人小孩都聚在这里。

    村民们把麦子放在续进脱粒机里,这样,脱粒机的一边出来黄橙橙带有土地颜色的麦粒,另一边则是出来大量的麦穰。然后,村民把麦穰堆到一边,逐渐的越堆越高,足有三四米不等。这也就吸引来了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在麦穰堆之间做游戏,有的爬到高高的麦穰对上面,对下面的小朋友指手画脚,俨然王者风范。就是怎么看怎么都像山大王。

    只见上面的那个小朋友指着下面一群人说:下站者何人?下面立时有小朋友道:你傻呀,你下来不就知道了吗?上面的小朋友一听,不服,心说:你是老大我是老大。然后道:你上来下面立马说:你下来

    你上来

    你下来

    ……

    突然下面的一个小朋友道:你们俩咋那么像猪八戒和沙僧,他哥俩一个站在岸上一个站在河里就是这台词。下面的一群小朋友这时哄然大笑。

    朦胧的月色,一个黑影不知何时落在了麦穰堆上,向麦穰堆下面的小朋友和蔼可亲的招着手,嗨,我给你们讲故事好不好。那哪行呢,还是我来给你们讲吧。又一个黑影“砰”的一声,把刚才的黑影撞到了地上,续道。刚才那个一副天王老子第一我第二在麦穰堆上耀武扬威的小孩早就吓得跑到了地上。众人一听便知是那个疯疯癫癫的老混蛋到了。

    果不其然,站在麦穰堆上的黑影双手叉腰,撸着胡子,道:不过嘛,是有条件的,明天你们得孝敬我好吃的。众小朋友一听还要报酬,一呼啦都散了。

    被撞到地上的那个黑影用手擦了擦脸上沾的泥土,拽出插在鼻孔里的麦管,愤然道:老混蛋,他妈的这次饶了你,老子不跟你计较,下次再给我找麻烦我宰了你。老混蛋一屁股坐在麦穰堆上,昂头赏月,道:哼,死秃子,你能把我怎么样?被撞到地上的人正是那个作和尚打扮的道士单若弥。

    单若弥不再搭理他,重又另立山头,爬上了另一个麦穰堆,聚拢了刚才散去的小朋友,开始讲故事。老混蛋可能真的忌惮单若弥,不再去捣乱,很有“雅兴”的侧卧在松软的麦穰堆上,看着天上黑一片白一片的月亮,眨着眼睛的小星星,偶尔有乌云飘过。老混蛋翻了个身,脸朝下,趴在麦穰堆上,感觉嘴上有个肉呼呼湿漉漉的东西,老混蛋感到奇怪,这是个啥呢?伸手把这东西拿起来,借着微弱的月光,分辨出了它的轮廓,蛤蟆……

    农场里,热闹的不亦说乎。农场南边的大路上,泥坑遍布,月光洒在上面,黑黑呼呼的,显得很阴森,不知那黑黑的泥坑中藏着什么妖魔鬼怪。

    摩托三轮的引擎冒着黑烟,声音极为尖锐。破旧的摩托车在这遍体鳞伤的泥土大路上吃力的奔跑着。车上本就奄奄一息的老人这时被颠簸的想跳奈何桥。

    老人七十多岁,皱巴巴的脸上,眼神涣散,颌下留着一撮又脏又乱的山羊胡子,着黑皮大袄。这是第五次病发了。老人除了感觉浑身凉飕飕的,有时还能看到死去的人。比如此时,他看到好几个死去的老朋友趴在车边和他说话。老朋友笑着向他打招呼道:老友,这是上哪去?老人笑骂道:你个笨蛋,这不废话么,当然是去看病了。正在开着摩托三轮的老人的孙子费冰奇怪的道:对呀,就是去医院。老朋友又道:没找李半仙那小子给你看看,咋舍得去医院看病了?那多花钱呀。老人道:就李半仙那熊孩子,坑死人不偿命啊。开摩托三轮的孙子回应道:对,对,对,李半仙是个骗子,咱不信他的,咱要相信科学。老朋友道:那是以前,现在李半仙的水平提高了,不仅会玩碟仙,还请了一位地仙给他压阵,灵的很嘞。

    第二天,到了乡医院,医院人员说老人的病太重,治不了,还是直接上市医院吧。费冰无奈,在乡里给车加满了油,直奔市里而去。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乡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乡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乡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