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大裤腰赵立轩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牵手一生 正文 第三章 大裤腰赵立轩
(88106 www.88106.info)    第三章 大裤腰赵立轩

    清晨,除了张焕仍然留在家里做饭外,几个人相伴一起走上街头。

    深秋的早晨,清凉中带着些许的寒意。竹雅怕着凉,还特意披了件毛坎肩在外面。这种装扮在农村少见,晓睛本来想提醒一她,张了张嘴没朋说出来。

    “大裤腰!”。突然,竹雅指着不远处一个正在干活的青年喊了一声。

    一个青瘦的青年,光着背正在捣粪。只见他脊梁上已经冒汗珠了,下身腰上有一道白色的围裙式的东西,被竹雅说成是大裤腰。

    当时农村很少施化肥的,田里的肥料有几个来源。一是每户养猪的猪粪,在猪圈里填上土,让猪的大小便渗和进去沤烂发酵后挖出来堆积一段时间再捣细施到地里。二是炕粪。每家的火炕都是土渗和着麦草制成的土坯垒起来的,一般一年打一次,旧的土坯经过烧火变成了肥料。三是叶绿肥。生产队集体把玉米秆、杂草经过粉碎后和土水搅伴,用土封死一段时间腐烂后成肥。四是大小便。每家的大小便由生产队统一挑到山上,冬天则和上土埋起来,等春天再打开使用。

    捣粪就是把封起来的肥料打开捣细,然后等生产队统一用小推车送到田地里。各家积肥要算工分,必须自己把粪捣细后方能运走。参加生产队干活没有时间,许多人趁早起或午休时间捣粪。

    捣粪的活虽然不是很重,但不断地举起镢头也累人。

    这里的农村人大部分自小就没有穿过背心,只穿一件粗布大褂。干活累了或者出汗了,就索性脱掉大褂,光着膀子干活。

    由于穷,很少有舍得买成品衣服的。家里人穿的衣服都是用棉花纺出来的粗布,漂染一下自己做的。孩子多的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缝缝补补再给弟弟妹妹穿。

    裤子腰部以下是黑色的,裤腰是白色的。裤腰一般宽大,打成一个折后,用布条做腰带捆扎起来。如果没有外褂遮挡,显得裤腰特别大。腰带要是向下了,裤腰还会搭下一块,这里人对这种现象叫“搭伞”。

    赵立轩自小有个特点,遇到合口的饭菜就撑个肚溜圆,要是不合口时宁可喝凉水也不吃。吃饱的时候腰带就紧了,裤腰落到了肚脐眼以下。肚子憋了的时候,腰带也是向下落。

    他天生是个懒肉,懒得解开腰带松一下或者紧一下。只要裤腰向下掉就用手向上抓,左边一把右面一把的,把个裤腰全提上来了。结果下面露出了小腿,上面裤腰成了伞。

    竹雅第一次见到这种装束,感到很惊奇。

    “别乱叫,那是隔壁惠山叔的二儿子,名字叫赵立轩,初中毕业在家务农,年龄比你大,你要称呼哥”老大哥一边介绍,一边提醒竹雅说话注意。

    “他干嘛不束腰带啊!”竹雅问。

    “你以为都像你家那么有钱!这里的人都穿这种衣服,有的家连这个都穿不上。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武二哥有点没好气地说。

    “你小心一点,这可是只村里的老猴子,得罪了没你好果子吃。”小猴子跟了一句。

    一起的知青们都笑了,笑的是竹雅怎么想起“大裤腰”这个词。

    “轩子,今天早晨是怎么起来的?”走到跟前,武二哥问。

    “嘿嘿!这还用问吗?”赵立轩抹了一把汗,冲武二哥笑嘻嘻的说。

    “我就知道你没有那个自觉性,不敲你几次是起不来的。不过干活倒挺卖力气。”武二哥说。

    “那是因为干不完活不给饭吃,要不然早耍熊了。”杜青山说。

    “我不耍熊,只耍猴,耍你个小猴子。”立轩回敬他。

    “你快点干吧,要不一会儿就下雨了。”杜青山说。

    “你净他姥姥的白天说梦话,今儿这天能下雨?”立轩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有人为什么早早把伞撑起来了。”杜青山指的是立轩的大裤腰。

    “你小子,这次把我绕进去了,等有机会再收拾你。”立轩嘴里说着,用手抓了一把裤腰。

    几个人哈哈笑着走开了。

    老大哥嘴里的惠山叔就是区竹雅来时遇到的赵惠山。

    赵惠山家祖辈在村里务农,1926年生。和大多数村里人一样,六、七岁就跟着大人下地干活。其间因村里来了个私塾先生,跟着断断续续读了三年。十岁起开始正式下地干活,十三岁时,与比自己大三岁的临村女子江福珍结婚。1943年胶 东出现第一次抗日大参军运动,年仅17岁的惠山叔积极报名,由于父亲孝喘病发作,弟妹年纪太小,结果没有成行。

    解放战争时期,赵惠山推上独轮车,随大军一路向南,直到淮海战役结束才回到家里。在外时间两年多。错过了当年8月的大参军,是惠山叔一生的遗撼。

    支前回来后,几家人家组合在一起,一块儿生产劳动,互相协作,当时叫互助组。

    1958年大 跃 进时成立了人 民 公 社,各家各户的地都入了社。村里分成了八个生产小队,惠山叔被选为五小队生产小队长。

    由于弟弟已经成家,家里只有一幢房子,住在一起非常拥挤,必须再建一幢才能分家。此时老父亲患哮喘病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他一个支撑。

    为了盖房子,他既要照顾生产队的活,又要没白没黑地准备石料,常常一个人到山上推石头。

    一次,他要把一块很大的石头弄到车上。旁边又没有人帮忙,只好一个人向车上抱。不小心脚底滑了一下,闪了一下腰。从此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天气不好时还会痛疼。

    辞去队长职务后,惠山叔找师傅学会了编制筐席的手艺。这种活只在屋里干,体力消耗小。

    农村编制筐席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山上的柳条可以编筐,地里的高粱秆可以编席。一般是将这些割下来的柳条和高粱秆先放到河水里浸泡,等表皮烂退,内部软和后再用刀分割成编织材料。

    竹雅路上遇到惠山叔时,是推了一车柳条送到河里浸泡后回来时。

    惠山婶是穷人家女孩,因妹妹太多,家里养不起。经熟人介绍,嫁到赵家。13岁的小丈夫和16岁的妻子在当时并不稀奇,还有相差十几岁童养媳式的夫妻。

    年轻时的惠山婶是村里的大美人,贤惠能干。上要照顾公婆和年小的丈夫,下要顾及年幼的小叔和两个小姑。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于1946年,是个女孩,叫赵迎梦。据说是奶奶晚上做梦,梦见一只风凰飞进了家里。

    漂亮的赵迎梦虽然长的像风凰一样美丽,却并没有像风凰那样自在飞翔。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好,由于六十年代初闹饥荒,她不得不中止学业,没有读初中就到村里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后来嫁给临村一个老实巴脚的青年。有一个三岁的女孩,经常住在姥姥家,名字叫玲玲。

    大儿子赵立诚自小老实听话,大人说什么是什么,从不翻嘴或者在外面惹事生非。和姐姐一样,读了六年书就下学了。身体特别强壮,现在是生产队的整劳动力,担任五队的副队长。所谓正劳动力指的是每天挣十分的青壮年,挣不到十分的都称作是“半拉子”劳动力。

    赵立轩的下面还有两个妹妹,比立轩小一岁的赵迎兰和10岁的赵迎春,赵迎兰正在读初中,赵迎春还是小学生。

    赵立轩54年出生,六岁时就上了小学,67年考上初中。69年初中毕业后,因为高中是推荐,像赵立轩这种顽皮学生根本没门儿,只好回家务农。

    这是个让人无法看清的青年,个头只有一米七五左右。身材匀称,五官端正。头上短短的毛发显得干练精明。扇形的睫毛下是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虽然被太阳晒黑,却掩藏不了里面白皙的皮肤。俊俏里有一种清秀,帅气中伴着一丝狡诘,深邃双眸里总是透露出顽皮和机警。

    他有一对特别大而厚实的耳朵,老人们都说这是富贵之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至少《三国志》里是这样描写刘备的。

    小猴子杜青山说赵立轩是村里的老猴子不无道理,因为小时候村里人公认他是本村历史上最顽皮淘气的孩子。

    这小子自小天赋很高,下棋、打扑克、记故事、看小儿书、捏泥娃娃无师自通。

    刚裁下的瓜苗,他会偷偷拔出来,把根用手掐掉再埋起来;别人种西瓜留了一个做种的,他和几个小朋友趁地里没有人,偷偷摘下来,扔到麦田里;看到地里有窝野蜂子,找几个伙伴挥舞着树枝,把人家地里庄稼折腾的乱七八糟不说,自己还被蜂子螫得一头泡。

    他走路从来不走直线,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走右边。手里不是拿根草棍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什么就想打一下,要不就是把石头扔出去。有一次不巧石子打在地里捆白菜的叔叔惠岭头上。气得叔叔跑出来逮住就是一阵好揍。

    每天出门的时候好好的,回来不是衣服破了就是头上流血。

    上学的时候的书本从来没有等到期末就没有了,开始是涂满了墨水,后来就一页一页的撕掉了,老师说他这是提前把书本吃掉了。

    为了教育他,惠山叔可以说管孩子的办法都用过了,然而一点作用也不起,他仍然我行我素。

    他在学校挨老师或同学的打从来不敢回来讲,讲了会再挨一顿。

    他在学校按时完成作业的时候很少,考试也总坐“红椅子”。

    “红椅子”是当时学校每当张榜公布成绩时,最后一名的名字上用红笔打一个钩,同学们称之为“坐红椅子”。就跟文.革时法院公布判死刑的人的名字上都有一个大红勾一样,班里“坐红椅”的人是全班的最差生。就像村里人说的,看到轩子考第几名就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学生。

    他记忆力超常,课文看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老师说他脑子好的惊人。

    他挨揍的时候,除了姐姐在场会拉开,其它人几乎一致喊打。皆因他太让人痛恨了,顽皮得让人无法接受。

    他最大的优点是不骂人,也不欺负别的小孩。不偷东西,钱和财物放在眼前都不拿。他只是破坏,能把好的东西弄坏。没有任何恶习。所以村里人都说他“马溜”。“马溜”是方言,意指顽皮。

    因为辈份小,村里人没有人叫过他的全名,都是以“轩子”称呼。

    他喜欢看书,东借西要的找别人家存放的书,看过了中.国几乎全部名著。初中毕业后,经常跑到知青点借书看。他看书是没有目的的,只要是书就看。

    他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比他小的,全是大几岁的大哥哥,这与他年龄小入学有关,因为同学都比他大几岁。

    他与几个知青成了搂肩搭背的哥儿们。

    老大哥、武二哥,老夫子,钱福桐,包括阴阳怪气的小猴子,他都能说上话。偶尔见了张焕会点点头,或者低低地叫声:“张姐!”,对年龄相同但生日大几个月的晓睛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也很少搭腔。

    惠山叔有一个亲弟弟和两个妹妹。

    弟弟赵惠岭自小体弱,患有肺襄肿,走快了都喘不上气来,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

    大妹妹赵惠梅解放前夕不满十八岁的她随支前工作队大军南下,后在南方某市担任粮食局副局长,很少回家。小妹妹赵惠桃已经出嫁,在距村十里外的海北镇缫丝厂工作。

    有个叔叔叫赵万山,解放前被国.民.党抓过丁,后来自己从国.民.党军队里开了小差,回家后基本很少下地干活。他这个国.民.党兵当的有点冤,是糊里糊涂替人“顶庄”,就是替别人当壮丁。正因为是这种情况,解放后也没有人把这个当回事。

    一个远房哥哥叫赵惠峻, 47年胶 东大参军时跟牟 海县独立营一起被编入正规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全国解放以后退役回家,只剩下一个复员军人的名号,没有任何待遇。

    赵惠峻有三个儿子。40年出生的赵立彬、48年出生的赵立伦、51年出生的赵立新。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

    族里赵惠山这一支的人丁是比较旺的,家家都有儿子,而且不止一个,这在农村是挺值得炫耀的事儿。据算命先生说是因为祖坟设在老母猪沟,后代像母猪下崽一样源源不断。

    赵立轩是村里的“名人”,是个谁见了都想拍一巴掌的人。皆因他太顽皮了,不知道啥时候鼓捣点事出来。

    村里有个石碾子,是妇女推粮食用的。属于公共用具,谁都可以用。一些喂猪的瓜干、打下的高粱或小米等五谷杂粮,都要在这儿碾碎或去皮。

    惠山婶家里人多,需要推的东西比较多。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有时看到轩子有空闲,去推碾子的时候有时就叫上他。这小子是最怕干活了,只要看到惠山婶拾掇着要去碾什么,总是早早就跑了。

    他恨这个碾子,有一次见惠山婶又要去碾东西,就先跑过去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把碾子轴用小刀削断了。

    惠山婶端着粮食先去了,发现不能用。回来看到轩子在偷偷的笑,知道是他干的,气得拿起烧火棍就打。小轩子不是个吃眼前亏的人,见惠山婶拿起烧火棍,知道大事不好,撒腿就跑。惠山婶在后面追,轩子在前面跑。边跑还边叫:“你追不上,追不上!”。街上的人见了,都在后面一边喊打一边哈哈的大笑。

    他出名的还有一件事。念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孙老师是个脾气火爆的人,经常打学生。尤其是像轩子这样的顽皮男生,只要犯了错就用教棍打。

    有一次下午最后一节课,轩子在下面做小动作。孙老师看到了,拿着教棍就走了过来,举起来就向他身上落。这小轩子可能挨打忍受不住了,一把夺过老师的教棍,扔在地上就冲出了教室。

    孙老师虽然脾气爆,打学生也是为了学生好。看到轩子跑了,担心要出事。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在追出去的时候手里还拎着个闹钟。

    轩子在前面跑,老师提着闹钟在后面追。村里的人看到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停下来看。

    轩子看老师追了出来,小腿跑的更快了。他不走大路,那样肯定跑不过老师。一出门就奔着山上去了,而且头都不回。

    孙老师看轩子向山上跑,更害怕了,于是边喊边加紧追。一大一小一前一后,直向山顶奔去。

    这小轩子鬼灵精,他专找灌木多的地方钻,这样老师就追不到。老师累得气喘吁吁的,停下来告诉他,只要回去就不再惩罚。轩子不信,回头说你会告诉家长,回家还得挨揍。就这样,两个人在山上一直转到天全黑了。没有办法,老师只好回到村里,把情况告诉了惠山叔。

    虽然是轩子犯了错,可当家长的也担心深更半夜在山里不安全。惠山叔只好叫上立诚一起到山上找,找到半夜也没有找到,只好回了家。

    回家一看,轩子正在狼吞虎咽的吃饭。气得惠山叔拿起笤把就打,惠山婶和迎梦姐吓得急忙来护。几个人正争得不可开交,没发现轩子拿着个地瓜早跑没影了。没办法又得出去找,还是找不到。大家回来的时候,发现轩子躺在奶奶的炕上睡得正香。

    这就是赵立轩,那个让人又恨又没有办法的顽皮猴子。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牵手一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牵手一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牵手一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