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二十一章 版图大增,重走天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 第四百二十一章 版图大增,重走天下
(88106 www.88106.info)    大宋庆历八年十一月,覆灭西夏的消息随着报纸的宣传,迅速扩散。

    一时间举国欢腾,比灭了辽国还要高兴。

    究其原因,在于辽国虽然欺压大宋,但澶渊之盟后,已经四十余年没有再与大宋开战。

    反倒是西夏,屡屡寇边。虽然在宋夏战争正式开打之前,并没有大战。

    可小规模的劫掠一直没有停过,双方围绕着边境地区,展开过太多次的交锋,让边境宋军死伤惨重。

    再加上宝元年间,西夏悍然发动全面入侵战争。

    因此在与辽国承平已久,与西夏时不时发生战斗,又有西夏主动对他们发起进攻的前提条件下。

    大宋百姓听到的信息和接受到的也都是西夏的事,对西贼可谓恨之入骨。

    而除了灭亡西夏,大宋又占据了大量领土之外,宋军又继续北上,攻取了河套以及阴山一带大片土地。

    当初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大宋就额外攻下了辽国部分领土,如今又占据了几万平米的河套平原,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

    消息传回政制院内,赵骏取出地图开始对照起目前大宋现在的地盘情况。

    屋外还是大雪纷飞,屋里却非常温暖。

    供暖桌里有蜂窝煤在燃烧,生出的烟气顺着管道被排到了屋外,几名宰相围在供暖桌旁写着公文。

    桌子上铺着毛绒毯子,赵骏用毯子盖着脚,目光在地图上审视。

    “汉龙,干嘛呢。”

    晏殊见赵骏刚才看了份公文后,就一直在看地图,好奇问道:“地图有什么好看的。”

    “我在看现在我们大宋有多大地盘了。”

    赵骏用一支粗大的铅笔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相比于毛笔,还是铅笔顺手。

    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早在工业革命之前的17世纪就由德国人发明,大宋迈入工业化后,也进行了生产。

    但直到最近才造出来,原因在于赵骏以前一直以为这东西的原材料是铅,哪知道是石墨。

    吩咐工厂那边进行研发,用铅根本不行,最后试验了多种材料才找到本体。

    “算出来了吗?”

    宋绶笑问道。

    “嗯,差不多380万平方公里吧。”

    赵骏也笑着说道。

    “这你也能算出来?”

    众人惊讶。

    古人对这些是没什么概念的。

    受限于交通以及没有具象的中国地图,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国家到底有多大。

    往往都是古代军队打到哪里,统治到哪里,那些地方才会成为版图领土。

    至于具体有多少里,那纯粹就只能估算。

    比如唐朝时期,高昌王说自己的高昌国离长安八千里,大唐的军队根本打不过来。

    但实际距离其实是2000公里,然后他就被唐军给扬了。

    现在虽然赵骏给他们带来了地图,可要想把一个抽象的东西具象化,还是让他们感觉到困难。

    “挺简单的,大略估算一下就行。我地理学的还不错,大概知道各省面积。”

    赵骏指着西域道:“比如新疆大概160多万平方公里,西藏好像是120万,再把青海、云贵地区、东三省、内蒙地区一减,加上西夏、燕云十六州和一部分辽宁省面积,就差不多了。”

    他之前在草稿纸上算了一下,燕云十六州大概12万平方公里,西夏此时尚未鼎盛,约70万平方公里。

    然后又控制了后世东北三省里的辽宁省大半部分,约10万平方公里左右。

    再加上攻下的辽国西京道、中京道部分领土,以及河湟谷底,差不多有七八万平方公里。

    林林总总算下来,这些年大宋扩张了约110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应该在390万平方公里左右。

    不要以为这些地方很少。

    实际上这已经是两汉时期,去除掉西域之后的传统本部面积。

    因为根据后世计算,不算西域的话,两汉时期的中原本部面积为411万到420万平方公里左右。

    而缺少的这二三十万平方公里并不是整个云南,而是贵州到云南北面部分。

    汉时西南这片地区是为哀牢国,直到东汉才归入汉朝,东汉又缺少了西汉时拥有的漠南领土,一增一减,基本上就是410-420万平方公里徘徊。

    所以眼下如果大宋进攻大理,又拿下西域的话,那么现在的大宋基本上就已经恢复了两汉时期的巅峰版图,甚至还超过两汉。

    至于后世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减去390万平方公里,剩余的约600万平方公里去了哪里?

    很简单。

    光一个西域就160万平方公里,然后就是青藏高原,也就是后世西藏,120万平方公里。

    然后内蒙也差不多120万,东三省约80万,大宋拥有辽宁省约10万,再减70万。最后再算上青海和云贵地区加起来的120万,刚好就600万左右。

    “多这么多领土,可喜可贺啊。”

    听到赵骏说最近几年增加了那么多土地,几名宰相都露出笑容,但也不至于过于兴奋。

    因为很多领土在古代并不会带来多少收益,反而是负资产。

    比如岭南即便通过上千年的开发,无数代人前仆后继,可在唐宋时期,依旧是罪犯发配之地。

    所以古代王朝对于周边的领土,能拿就拿。拿不到也不可惜,甚至还有司马光干出那种把打下来的领土送人的情况。

    赵骏见他们虽然露出喜色,却也没有太过高兴,便问道:“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土地没什么作用?”

    “我们当然知道汉龙你对于土地有执念,但你也该明白,以现在大宋的生产力,还并不能实质控制这么多土地,对于大宋来说,确实用处不大。”

    蔡齐说道。

    “是啊,汉龙你不能以后世的国力跟大宋的国力比,那不是欺负人吗?”

    贾昌朝双手一摊道。

    赵骏笑道:“怎么可能呢,我当然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得一步步发展,一步步来。但你们也别小瞧了这些地方,它不会成为我们的负资产。”

    “哦?”

    范仲淹来了兴趣,停下手中的公务道:“怎么,难道西夏有矿?”

    “有,大大的有。”

    赵骏笑道:“煤矿、铁矿、盐矿还有稀土矿,那都是好东西,另外就是。”

    他说着用铅笔指了指兴庆府道:“这里以后将会是我们拿下西域的大后方,还有这里。”

    他又指了指阴山,也就是后世巴彦淖尔、包头等地道:“这些地方应该会是以后我们进攻草原,拿下整個草原的大后方。”

    “又准备打仗?之前不是探究过,西域那边太远,需要长期准备吗?”

    晏殊说道。

    “对啊,这不就是准备阶段吗?”

    赵骏笑道:“你们看,这是河套平原的西套,宁夏平原。还有东套的巴彦淖尔平原和土默特平原,这些可都是天然的种粮好地方啊。”

    众人凑过来。

    就看到赵骏指的地方,往北离辽国腹地非常近,往西离西域也近在咫尺,如果这里能发展出农业,确实能成为进取西域和辽国的大后方。

    “嗯。”

    范仲淹首先看出了它的战略价值,点点头道:“我记得汉武帝曾经派人在此灌溉农田,这里自此兴盛,现在一看,前人果然有远见。”

    赵骏说道:“有宋一朝都没有打出去过,那自然不知道它的作用。直到明清时期,这里才大力发展。”

    众人用幽怨的表情看向赵骏。

    别揭老底了。

    再说了,现在的大宋能和历史上的大宋一样吗?

    “不过从舆图上看,这里离我们的要地还是太远了,补给会不会很困难?”

    范仲淹提出异议。

    这里说的补给不止是粮食,同时还有对地方的控制,从延安府到巴彦淖尔,有足足五百公里,控制难度非常大。

    “火车!”

    赵骏一锤定音道:“西北其它地方可以先暂时不修,但从关中到河套,还有从关中到玉门关的火车,必须先修好。一旦通车,经济、军事将双管齐下,对于大宋的发展好处太多了。”

    古代为什么只对西域和蒙古草原实行羁縻统治?

    实在是太远了。

    中原王朝想出兵这些地方,行军路途那都是以千公里来计算。

    比如霍去病打匈奴,来回两三千公里。

    路上累死、病死的士兵都可能比匈奴人反抗杀的汉军士兵多。

    所以不是老祖宗们不想拥有更多的土地,而是无能为力,没有办法控制那么多领土。

    有了火车就不一样了。

    物资可以直接运到边关,控制力将会大大提升。

    更重要的是,赵骏是想打通陆上丝绸之路,通过控制西域,扩大与中亚的贸易。

    如此海贸与陆地贸易两开花,必然能迅速打开市场,从而为目前大宋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的道路,铺垫基础。

    否则一旦国内市场出现饱和,工业必然会造成产能过剩,若是不早做准备的话,之后工人下岗,百姓失业,国内经济下滑等等问题会接踵而至。

    因此赵骏这是在未雨绸缪,也是为将来做好措施。

    “这些事情我们也难以预估,现在国家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

    晏殊感慨道:“如今国家的发展,也就只能让汉龙你来了。”

    “是啊,虽然明白了很多经济上的道理,但思想还是很难转变,也很难把这些道理真正应用。”

    “说起来好笑,上个月广南东路上劄子,说希望再降低一下关税,老夫当时还在想若是降低关税岂不是国税又少了许多,结果一看劄子,里面说人家只从我们这进口产品,出口原材料矿石,如果降低关税的话,会大幅度提高他们出口原材料的积极性,给国家带来更多的税收,老夫当时就觉得自己已经不懂怎么治国了。”

    “唉,我们跟不上时代咯。”

    几名宰相亦都是纷纷感叹。

    如果放在十年前,有人说他们不懂治国,他们这些人大概率只会笑笑,懒得与其争辩。

    但如果现在有人说他们不懂治国,那大概率就只能换来沉默了。

    因为大宋的发展实在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以前他们只需要顾及地方农业发展,哪里有什么灾害,司法有什么问题,更多的反而是官场斗争。

    现在没了官场斗争,全国各地到处都是发展。

    可他们哪里懂从哪里修路会提高经济建设,哪里懂什么地方该种什么粮食会获得丰收,哪里懂提高关税降低关税有什么作用?

    这些东西超纲了呀。

    若非赵骏这些年一直稳定的制定发展路线,恐怕他们全都得束手无策,任由国内野蛮发展了。

    “时代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得发生转变,就好像我们后世七八十年代风气保守,男女拉个手都脸红。可放在二十一世纪,那就都不算什么事了。”

    赵骏笑道:“诸位相公虽然确实很难做好对未来的打算,却也稳定了国家基础,农业和人口才是根本,这些大家功不可没。”

    “好了,伱也不用这么说了,反正以后你要做什么,我们都无条件支持就是了,反正我们也不懂。”

    晏殊笑了笑。

    如果是以前,赵骏做出规划,他们还能提供修改意见。

    现在的话,那纯粹就是两眼一抹黑。

    因为时代真的变了。

    他们在封建社会那一套,已经无法再用到工业社会。

    “那刚好,其实我也打算实行新的改革了。”

    赵骏笑了笑。

    “哦?”

    范仲淹来了兴趣,问道:“又打算改革什么?”

    “有些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些是大变化,国家越来越庞大,就意味着要管理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每过一段时间改革,把冒出来的问题解决,这样才能发展长久。”

    赵骏说道。

    庆历新政经过了足足六轮,如今十年过去,效果显著。

    但有些东西已经算是过时。

    就如同我们曾经大力学习过毛熊老大哥的制度,最后却发现那些东西并不适合我们一样。

    我们自己的国内变化,也要时时革新,而不能墨守成规,只想着吃老本。

    “那什么时候开始?”

    范仲淹问:“你具体做了哪些计划?”

    “什么计划也没有。”

    赵骏摇摇头。

    “啊?”范仲淹愕然道:“那你还说要搞新改革。”

    “因为很多问题藏在水面下,还没有看到,依旧要下基层啊。”

    赵骏长叹道:“这一次,我又要走一遭天下了。”

    当年他行走天下两年,看到了很多基层的东西,于是才有了大量的变革。

    现在老百姓日子是过好了,原本基层的黑恶势力,地主欺压,官员欺压,现在也已经少了许多。

    然而新的问题必然面临新的挑战。

    谁知道基层又出现什么新问题,百姓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比当初过得更好?

    所以赵骏必须再走一次,而且以后要多走,时时刻刻前往民间,与百姓打成一片,才能够知道,大宋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

    (本章完)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