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二十二章 民生大于天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正文卷 第四百二十二章 民生大于天
(88106 www.88106.info)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至少赵骏觉得不是。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假大空,觉得这只是喊喊口号,与我一个月三千块有什么关系?

    但要考虑的是,你月薪三千,那是因为你的能力只能如此,不代表国家没有在为百姓谋福祉,为全体国民做保障而努力。

    因为不管是从理想主义出发,还是从现实主义出发,都必须如此。

    首先是理想主义。

    赵骏怀揣理想,那势必就要为百姓考虑。

    让所有大宋百姓,都能吃得饱饭,穿的起衣,口袋里有钱,过上理想幸福的日子,才能实现他心中的抱负。

    其次从现实角度出发,那就更好理解。

    正如那句话所说,所有国家掌权者的第一忧虑,都是政权安全。

    你国家的老百姓吃不饱饭,穿不起衣,口袋里也没有钱,过着牛马般的地狱生活。

    他们要造反掀翻了你的政权怎么办?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赵骏都必须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如今大宋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但这个过程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因而赵骏需要时时刻刻前往民间,去找一找问题在哪里。

    大宋庆历八年十一月,年底到来,全国各地依旧是一片热火朝天。

    到处都在修路,搞基础建设。

    随着价值一贯的银元以及价值五贯、十贯、二十贯的绵钞上市,国内经济就更加繁荣。

    汴梁城区商业街,大家出门交易买卖,就再也不需要用一个大包袱,甚至干脆用马车装大箱子,带着重达几十斤的铜钱去交易。

    毕竟一贯钱有三四公斤重,你带二十贯钱出门跟别人做买卖,就相当于扛着六七十公斤的东西,属实过于锻炼身体。

    而开封作为大宋中枢城市,又是交通最发达的城市,天南地北的商品都会聚集于此,衍生出了庞大商业。

    人口流动越来越多,开封府对于外来人口进行登记,已经确定如今汴梁人口超过了三百余万。

    虽然跟后世北上广深动辄两千万人口不能比,但要知道这可是在千年前的大宋,全世界百万人口的城市都屈指可数的时代。

    同时期也就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以及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才能达到这种级别。

    反观开封则超越百万量级,是巴格达与君士坦丁堡的三倍!

    十一月二十六日,临近腊月,汴梁不仅没有萧条,反倒愈加繁忙,大街小巷,到处都挂上了灯笼,喜庆的色彩浓重。

    傍晚时分,赵骏和范仲淹一起下班回家。

    平时回家赵骏出了西华门就到了,而范仲淹则出西华门还得走顺着启圣院大街往北去梁门里大街,再往西去出梁门到外城去。

    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出了西华门,赵骏徒步回自己家里,范仲淹则坐轿子,在护卫们的保护下与他分别。

    但今日两个人却脱下了代表尊贵的紫色袍服,穿上了两身常服,漫步在城西街头。

    此时他们从西华门出来之后,直接就到了启圣院大街。

    原本要走到这里,需要从西华门出来后,顺着西华门大街,路过西角楼大街才行。

    可如今西角楼大街已经被纳入到了皇宫的范畴,皇宫外就是南北竖着的启圣院街道,宫墙已经修建好,钢筋水泥构造,上面还有琉璃瓦。

    一群群士兵沿着皇城根巡逻,见到赵骏和范仲淹出来,看到他们没有穿官服走出宫门,出于职责正想上去盘问。

    结果从他们身后又走出来数十名穿着常服的人,为首的把宫牌亮了亮,士兵就离开了。

    “你有妻儿,我也有妻儿,散值后不回家,非拉着我逛街。”

    范仲淹摇头晃脑道:“你真是闲得没事。”

    “怎么能叫闲得没事呢?”

    赵骏笑了笑道:“这叫微服私访,体察民情。老范不是我说你,该出去多走动走动了。”

    “这不是在陪伱走吗?”

    范仲淹向远处摆了摆手,示意在门口接他的车夫回去。

    宰相们的车夫要等一天,平时也很难离开太远的地方,随时盯着,防止他们临时出宫有事,也很辛苦。

    赵骏与他肩并肩,身边的护卫们换上常服之后,迅速融入人群里,若有若无地贴着他们走。

    他们抬起头看向西华门大街,此时的街道与十多年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依旧是木质结构,房屋鳞次栉比,向远处排列。

    工业时代虽然到来,但城市的变迁往往需要政府发挥建设作用,不然想靠居民自己改善居住条件显然不现实。

    就如同二战时期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改革,可东京主要建筑物依旧是低矮的木制平房,给予李梅烧烤绝佳的机会一样。

    此时大宋很富裕,今年财政收入可能会突破两亿。然而要把整個开封内城外城大改造,拆迁费简直是天价。

    最直观的就是内城四十多个坊市,即便最外围的景福坊一套一百多平的普通二层住宅,价格也达到了一万多贯,越靠近皇宫,价格就越贵。

    而这样的房子一个坊市有一百多间,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开封清明坊的场景,其中就有一百二十二间各种样式的房屋。

    即便不算其它土地,只拆掉房屋建筑物,要动内城的一处坊市,朝廷需要补偿给百姓的拆迁费就需要多达一二百万贯以上。

    若是再算上其它内城菜地、棚户、豪宅以及靠近皇城的高价值宅院,四十多个坊的补偿款简直就是无法想象。

    粗略估计,拆迁款加上修建费用,把整个内城从木制房屋变成,花费估计得大宋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差不多两亿贯。

    所以眼下也只能一步步来,先花钱把皇宫扩建,再一个坊市一个坊市地改造,不敢一步到位。

    十一月下旬雪已经停了,街道干干净净,除了因持续不断的阴天,少有阳光照射而略显阴霾以外,倒是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街道两侧挂满了灯笼,人潮涌动,西市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其中甚至还有很多外国面孔,如中东客商。

    “糖葫芦诶,好吃的糖葫芦。”

    “烤豆腐,又香又嫩的烤豆腐,只要三文钱一块。”

    “土豆子哦,刚出炉的土豆子,新鲜着呢。”

    吆喝的声音传遍四方。

    赵骏和范仲淹走在人群当中,边走边看。

    “你多久没这么在街头走走了?”

    赵骏问。

    范仲淹听到他的话,略微皱眉,随后说道:“许有一两年了吧。”

    “我也是。”

    赵骏抬起头看向远处道:“感觉每天好像都很忙,忙着国家大事,忙着对付外部的敌人,都没时间好好陪陪妻儿,也没时间再把主要精力关注于民生。现在西夏灭了,辽国也快崩了,你不觉得一下子就放松许多了吗?”

    “是倒是,所以你打算好好休息休息?”

    范仲淹反问。

    “不是。”

    赵骏抬起头看向这繁华的街道。

    天色已经暗了,万家灯火开始点亮,街头巷尾的孩子们奔跑,妇人端着从河边洗好的衣服回来,准备做晚饭,一股淡淡的蜂窝煤味飘来。

    他说道:“该关注一下民生,好好在开封走走,开封是全国的中枢,如果这里有问题,那全国就不知道还有多少问题。”

    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苦笑道:“要不是我这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也挺想跟你一起去这天下走走。”

    “走吧。”

    赵骏笑了笑,融入进夜色里。

    从梁门出了内城,外城的秩序依旧还算不错。

    除了偶尔街头打架斗殴、碰撞争吵,或者悍妇打骂以外。

    这些是市井很平常的事情,每条街道都有坐班的开封府衙役会出面协调。

    街区鳞次栉比,井井有条。

    开封城很大,赵骏和范仲淹走一天都走不完,所以他们今天只是逛了逛西市。

    远远的看了眼宜城楼和芳林园的风景,那满楼红袖招,彩带纷飞。

    外城坊市除了基本的商业以外,还有大量的居民区,家家户户门外用着蜂窝煤,几家人共同租住一间住宅的情况随处可见。

    用的水都是井水,洗衣做饭有的时候还是非常不方便。

    赵骏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两个人边走边聊天,范仲淹忽然说道:“你今天上午发公文给外交部,是干嘛了?”

    赵骏一边观察着民间情况,一边随口说道:“让人知会西州回鹘和黑汗王国归附,向大宋俯首称臣。”

    “人家会同意?”

    “这就是先礼后兵,内王外霸,大国的行事做风有的时候需要这样,才能彰显威严。”

    “嗯,这么一想也是,当年汉武帝派出使者去西域,结果他们与匈奴勾结,甚至杀了汉朝使者,于是武帝攻破大宛。”

    范仲淹点点头道:“唐太宗攻打突厥,高昌国却与突厥相交,抗拒大唐。于是唐军破城灭国,攻占西域。我们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机会了吧。”

    说着他扭头注意到赵骏正在盯着人家院子看,院子里有几个少女蹲坐在水井旁洗衣服,范仲淹没好气道:“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

    “老范你想什么呢。”

    赵骏白了他一眼道:“思想龌龊的人,只会满脑子龌龊。”

    “那你说说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他们用水井打水多不方便。”

    “不方便?”

    范仲淹转过头去,看到少女们每次用水,都得费力地从水井里转动轱辘才能上来。

    有的时候力气不足,甚至还会直接掉下去,辛苦打的水又得重新打。

    “确实有点不方便,但也没什么办法。”

    范仲淹说道:“很多坊市离河边很远,去一趟更加不方便,而且河里的水也谈不上干净。”

    开封除了四条运河以外,地下还有很多暗河。

    以前暗河同样不干净,后来地下势力被拔除之后,开封府用钢门封死了那些地下入口。

    地下没有藏污纳垢,水质就变得好了起来,成为了城里主要生活用水来源。

    不过开封府还是多次宣传,水必须烧开了喝,减少疾病的传播。

    但就算如此,百姓取水还是非常不便。

    要知道这可是拥有三百余万人口的城市,每日生活用水和产出的垃圾不计其数。

    如果不妥善管理的话,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是时候铺设管道了。”

    赵骏说道:“现在钢铁产量已经上来,应该对地下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改善,要让开封府成立一个部门对开封地下进行一次评估,然后在未来几年之内,要把下水道全部用水泥、钢筋进行加固,用钢管铺设,让水走钢管进入每家每户。”

    “你是说,自来水?”

    范仲淹睁大了眼睛。

    “我有这能力吗?”

    赵骏又白了他一眼道:“家家户户接通水,没有塑料管道怎么行,钢管得成本多大?”

    “那是?”

    “是抽水机!”

    “抽水机?”

    范仲淹纳闷道:“那是什么?”

    “一种我小时候农村人常用的汲水工具。”

    赵骏想起了童年。

    00后时代虽然日新月异,很多80后90后经历的东西已经慢慢消散。

    但他是初代00后,一些东西自然也能够记得。

    记忆当中那种抽水机像个壶,用之前要先往里面灌点水,然后再上下摇动把手,里面就有源源不断的水出来。

    以前不知道原理,还觉得好玩,经常拿抽水机当玩具。

    直到后来有一次村里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拆掉,换成自来水,他在旁边看大人们把水泥台卸了,把抽水机取下来拆掉,才知道它的构造。

    构造非常简单,里面就是一些橡胶垫、钢铁环之类的玩意儿,现在想来,应该是跟气密性以及大气压有关。

    如今有了橡胶之后,做这东西大抵是不难的,至少要比水井强得多。

    “反正这东西做出来,会极大改善百姓用水的困难。”

    赵骏摇摇头,双手背负在身后,缓缓走出罗成门,踏入城外的道路道:“民生的担子在肩膀上,我们还是要时时刻刻观察,时时刻刻考虑才是。”

    “嗯。”

    范仲淹点点头。

    两个人继续往外走,在西城外面又逛了一圈。

    他们看到这里的治安就比城里差了不少,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甚至当街抢劫也出现了一起。

    赵骏没有大动肝火把包拯叫来指着他鼻子骂,只是远远地看着。

    他把这些问题都一一记在心里,想在脑里。

    民生不止是百姓住得到房、吃得饱饭、喝得上水、穿得起衣,也是安全和财产需要得到保障。

    百姓不能生活在恐惧当中。

    现在大宋是不惧怕任何外界的挑战。

    但有的时候,坏人不止是在外面,内部的坏人同样不知道多少。

    要想根除不现实,可执政者必须想办法减少这种现象。

    民生大于天啊。

    (本章完)

    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