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 黄埔三杰齐聚首 第52节 国共两党战商团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88106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血染的足迹第51节 黄埔三杰齐聚首 第52节 国共两党战商团
(88106 www.88106.info)    第52节  国共两党战商团

    蒋介石将广州的危急局势电告了孙中山。很快,蒋介石就接到孙中山从韶关发来的密电,电文如下:

    兄既觉得军校有如此危险,望即舍去黄埔孤岛,将所有枪弹、学生一起速移韶关,为北伐之孤注。此事电到即行,切勿留恋。

    蒋介石思来想去,觉得如果执行了孙中山的指示,自己这段时日的辛苦经营,都将付诸东流,他不能这么做。便对机要员说:“立刻向孙先生发电,电文如下:虽叛军与奸商联成一气,其势益凶,埔校危在旦夕。但中正决定死守孤岛,以待先生早日回师来援……”

    为对抗广州商团的倒行逆施,中共广东区委发动工会、农会、青年团及广东工团军等30个团体共5000余人,于10月10日下午3时,召开辛亥革命十三周年纪念大会。会后举行示威YX,YX队伍在太平南路西濠口与商团军发生冲突,被打死20多人,受伤和失踪数十人。

    商团军还在西关构筑街垒,封锁市区,并张贴“孙文下野”、“打倒孙ZF”等标语。入夜,陈廉伯又在沙面召集商团头目会议,决议新老城各分团的商团军于14日下午5时集中西关,15日拂晓出动,占领省署、公安局以及兵工厂、造币厂。盘踞东江的陈炯明,为配合商团叛乱,雇佣石龙土匪攻打石滩,准备内应外合进攻广州。英国军舰也开赴白鹅潭,为商团助威。

    在此紧要关头,中共立即派谭平山、周恩来、陈延年与苏联顾问鲍罗庭一起前往韶关敦请孙中山回师平叛,并许诺,将动员全省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参加平叛。孙中山由是下了平叛决心,还专为平叛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自任会长。许崇智、廖仲恺、汪精卫、蒋介石、陈友仁、谭平山等6人为全权委员,并授权蒋介石可用本会长名义便宜行事。命令北伐前线的警团和湘军、粤军一部,星夜兼程,回师广州。又命令蒋介石将黄埔军校、陆军讲武学校和滇军干部学校所有在校学生组成一支“联军”,全力平叛。同时明令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兵工厂卫队暨回师的警卫团、湘、粤军等,在平叛期间,统一归蒋介石指挥。并以廖仲恺为战时监察官。

    蒋介石接到命令,立即率黄埔军校学生队开赴广州,并督促其他各队分别沿西瓜园、太平门、普济桥、建澜桥、长堤、沙基、黄沙一线布阵。

    15日凌晨,蒋介石一声令下,总攻开始。蒋介石亲率“学生联军”攻击西关,其他各队分五路进攻。

    商团军屯积粮弹,凭借街坊堡垒负隅顽抗。“学生联军”首先用手榴弹炸开商团军在西关街坊设置的木栅堡垒,冲入西关,与敌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其他各队大部进展顺利,唯独工团军面前的一处堡垒久攻不下。工团军总指挥刘尔崧十分恼火。副队长邓发献计道:

    “刚才我们在进攻途中,发现一个商铺库房内存有大量煤油。你看这地势,西高东低,派几个人将那些煤油从西边倒下……”

    刘尔崧不等邓发说完,连声叫道:“好,好!你这个办法好!你赶快组织火攻!”

    邓发立刻带领一队工团军奔向街道。

    一刻过后,一条火龙快速向商团军的堡垒烧去,堡垒周围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接着,房屋也燃着了。商团兵慌忙从堡垒中涌上街道,但遭到占据屋顶的工团军的猛烈射击,急忙折回头往太平路逃窜,又被另一队工团军的弹雨压回火区。僵持至下午二时,副军长陈恭绶得知陈廉伯逃往香港,遂打出白旗率军投降……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不双至。”其实,也不尽然,有时也会“双喜临门”。孙中山正在为蒋介石平定广州商团叛乱而高兴的当口,又接到冯玉祥让其北上“主持国事”的电报。

    冯玉祥自从与孙中山建立联系后,孙中山曾派徐谦、钮永键、丁惟汾、李石曾等人多次与之联络。共产党人李大钊也时常从中撮合。这些人尽管不是同时与冯交谈,但意见基本一致,就是认为他应采取联合奉、皖,先将最狂妄的直系军阀推翻的策略。

    恰在此时,张学良的亲信副官马炳南来找冯玉祥。冯当年还是步兵连长的时候,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骑兵连长张树声,另一个就是团书记官马炳南。张树声后来成了冯部的交际处长,而马炳南却投奔了张学良。他们三个都是基督徒,并且来往不断。在冯玉祥被段祺瑞、吴佩孚排挤的时候,张树声将冯的苦闷处境透露给了马炳南。

    张作霖制订南下作战方案时,马炳南将冯玉祥的情况密报给了张学良,张学良又告诉了父亲。于是,张作霖就派马炳南来北京与冯玉祥联络。经双方多次磋商、谈判,最终以奉军不入关为主要条件,达成共同反直约定。之后,冯玉祥又派张树声赴天津与段祺瑞洽谈,商定倒直后,孙中山主政,段祺瑞主军。

    冯玉祥与奉、皖二系的反直同盟刚刚建立,曹锟讨伐奉军的计划便开始实施了。9月12日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吴佩孚17日自洛阳抵达北京,18日就以北京ZF名义,对张作霖发布了讨伐令。当晚7时,吴佩孚在中南海四照堂进行讨伐点将。吴佩孚大声宣布:

    “彭寿莘为第一路总司令,沿京奉铁路线行进;王怀庆为第二路总司令,出喜峰口,趋平泉、朝阳;冯玉祥为第三路总司令,出古北口,趋赤峰;胡景翼部随第三路行动。我们这三路大军各有侧重,尤其是第三路,关系更为重大,非劲旅不能胜任……”

    冯玉祥听了吴佩孚的话,口中虽未说什么,但心中十分清楚吴佩孚的险恶用心。因为,第一、第二路都是乘火车运兵,唯独这第三路只能步行。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经古北口北上,再经滦平、承德一带,山脉横亘,行十分军困难。赤峰东北复有沙漠数处,人烟稀少,一路粮饷接济难上加难。北方气候寒冷,奉军已穿上羊皮衣,而冯军仍只穿单衣。并且,吴佩孚规定:行军沿途概不设兵站,粮秣饷项统由各军随地筹办。显然,这是搜括、祸害地方的办法。而冯部所经过的地方,十分荒僻,往往百里之内不见人烟,根本谈不上就地筹粮。吴的企图就是借刀杀人,即借奉军之手消灭冯军。万一不被奉军消灭,也将以战败罪名惩办。

    第二天,冯玉祥正在思考应对之策,胡景翼匆匆来访。他对冯玉祥说:

    “吴佩孚这个老贼,昨晚会后将我留下,秘密交待,让我对你一路监视,如有异动,就近解决!哈哈——哈哈——”

    吴佩孚做梦也没有想到,胡景翼竟是冯玉祥的铁哥们。冯玉祥在督陕时就与胡景翼建立了友谊。民国十二年冯部驻军北京南苑期间,胡部驻防河北邢台至河南安阳一带。吴佩孚排挤胡,令他南下攻广东。胡素有革命思想,同情南方,不愿与南方作战,迟迟不肯开拔,引起了吴佩孚的不满。胡部不仅在军饷给养方面受到刁难,而且时时都有被吴佩孚消灭的危险。胡景翼为了摆脱这种困境,立即派部属高级将领岳维峻去北京见冯玉祥,表示绝对服从冯的命令。数日后,胡景翼又以到北京看病为名,亲自与冯玉祥密谈,表明了与冯合作的决心。至此,冯与胡结成了铁杆友谊。

    冯玉祥听了胡景翼的话,当即对胡提出三点意见:第一,要誓死反对对奉战事;第二,须利用地势相机而动。如果成功,必须迎请孙中山先生北来主持一切。第三,纪律是军队的命脉,当严整军纪,真正做到不扰民、不害民和帮助民众。胡景翼表示对这三项意见完全接受。

    这一切都部署妥当,唯独北京城还缺少内应,冯玉祥心里不踏实。就立即乘车进总统府晋见曹锟。他对曹锟说道:“曹总统,王怀庆军长率军讨伐,北京防卫可就太薄弱了啊!”

    曹锟说:“是有点薄弱。”

    “你为何不将孙岳的第十五混成旅调来拱卫?”

    孙岳是曹锟的老部下,曹锟想了想觉得可以。就对冯玉祥说:“谢谢你关心!”

    第二天,曹锟果然任命孙岳为北京警备副司令,命他立即率部到京。可曹锟哪里知道,孙岳早就对吴佩孚的骄横专擅心怀不满。与冯交谈时,常常牢骚满腹,对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遭遇感到悲观失望。冯与孙不但在遭受吴佩孚的排挤方面同病相怜,而且又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二人早就结成了盟友。

    冯玉祥历来强调兵贵神速,可这次却一反常态,迟迟按兵不动。经吴佩孚再三催促,才于9月21日开出先头部队。冯玉祥在出发前,向留守北京的参谋长蒋鸿遇布置的任务是,尽力搜集吴佩孚的情报,并及时报告。蒋鸿遇对冯玉祥说:

    “请您务必等到吴佩孚驻扎丰台的精锐部队第三师调赴山海关的电报后,才可班师回京。”

    冯玉祥点头说:“好,我等着你的消息!”88106 www.88106.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最新网址:www.88106.inf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血染的足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血染的足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血染的足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